I/O 游戏

  • 宛若提琴

    2024-2-19 23:19

    完全没读懂
  • 马尔杜克

    2024-2-19 15:50

    一般来说,被称为文字冒险游戏的作品,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凭借文本本身来进行输出的,顶多再加点锦上添花的立绘配音音乐和演出等等,所以玩家在接触此类作品的时候,会默认采用一种“你说我听”的状态接受信息;而《I/O》要输出的内容,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以这种方式表达,另一半的东西,用其中角色的话来说,并不是眼睛看耳朵听就能明白的。而为了让玩家接受这种不同寻常的输出方式,中泽工在游戏之内,构建了一个无比精妙又完整的环境,几乎是循循善诱地手把手教玩家“你说我听”之外还有“用心去感受”(用大脑联系起所有能联系到的东西认真地思考)这种方法。这相当于大厨给你做了个饕餮大餐,你不知道怎么吃的话,他会教你吃,你可以说你真的对不上口味或者食量偏小吃不下,但你要骂这个大厨态度不好,我觉得实在是天理难容。
  • ch3nnuo

    2024-2-18 02:56

    30h 这叙述有点哈哈了 完全没看懂
  • 梅萱羽

    2024-2-10 19:46

  • 2024-2-6 22:01

  • 2024-2-4 10:34

    在二元相对的世界里,虚与实乖离于真实,相交于奇点。あなたはどこにいるの?私はここにいるよ。
  • Yinleng(和地球Online拼了)

    2024-2-3 16:25

    总S,系A人A画A配A音A文S。充满了点子和中泽式匠气的作品,既有艰深之处,又有为何如此的内在逻辑,异想天开的同时做到了近乎完美的自洽。另外我觉得文本本身很好读很带劲。//一个谁寻找谁的故事,主体客体却不停地更替,灵魂不断交接,不变的是“寻找”这一古典的文学范式与极具卡夫卡式存在主义的行为。在这个存在感日益淡薄的世界上,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徒劳的仪式,就如多层世界假说一般陷入了镜面的循环论证,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可能中去相信去改变,求索因求索本身而变成了真实,最初因为完满的最后而奠定。玩家连续的观测让游戏这一类数据库成为了方舟,传达着“我在这里”“我们能在这里实在是太好了”。//在I/O中,输入与输出,登入与登出,已然与未然,正确与错误,存在与虚无,最初与最后,矛盾又同一,唯一可以看见这些的,就是你的眼睛,唯一能够选择相信与否的,只有你的心灵。
  • 如如空空

    2024-2-2 09:17

    递归梦是尾递归
  • 泽城美雪AAC

    2024-2-1 16:18

  • 四季大枣

    2024-1-29 16:15

    大胆独特的构思和颇为无力的解答。失去了时间概念的世界如何呐喊出:我就在这里。自我意识无法超越世界,所以E'看似幸福,却给了我深深的无力感。深陷1与0的乖离,深陷世界的无意义。DNA的终点是自毁/进化的终点是死亡,消灭赛博世界的伊甸园/转身离开LCL之海。一切不过是一种可能性,可喜可贺/皆大欢喜,那亦是一种可能性。不顾一切追求可能性吧,此乃田中挣扎所得的结论。但这结论却与故事骨肉分离。魂/骨,正如文本所言,一方确定了可能性,另一方便会迎来终结。两人都有可言之物,却没能融为一体,所以终结了。工的野心,田的挣扎,I/O确实展现了很多好点子,不断地探讨着Je pense, donc je suis。却没一统二者,混乱的叙事,混乱的可能性,混乱的故事。我就在这里,启发的是能从中拾遗的读者。不幸未能被I/O挑中,实在一词变得更为空洞,我在哪里?更为深入人心。
  • 情报弱者

    2024-1-28 13:54

    伏线诡计流。本作阅读难度并没有传闻中那么恐怖,阅读节奏也非常顺滑,只有碎片化叙事的CDE线格外需要记一下情节。I/O的特点就是破碎,而I/O的世界观也足以给出要把剧情切成一片片的理由。本作叙诡不少但难度都很低,最精彩的其实不是延续自infinity系列的trick,而是plot。本作的野心很大,大到即使是三四十个小时的剧本也有人物塑造相对薄弱之嫌(虽然也有解答过于详尽的原因),I/O的世界观构筑,对各类SF常见要素的融合以及苏美尔神话的暗示相当出色,无处不在的tips更是在告诉玩家I/O这部作品的双关繁多之极,缺点也很明显:一不小心就会跟不上节奏,进而陷入不明所以的恶性循环。I/O中频频出现的“未来——过去”式叙事也很吃玩家的耐心。SF悬疑电波(?)粉丝工批大推荐。E结局的“E”,是EXIT吗?......还是......?
  • 大风残月

    2024-1-27 21:53

  • 琴月

    2024-1-26 18:57

  • 2024-1-24 18:00

    朔夜,新月之夜,无月之夜,不是虚无,而是满月的必经之路,愈渐满溢的希望。Imaginary children的出现,使得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思进行探索。落在这些少男少女身上,就是不同的邂逅和别离。身为IC,活在虚拟却渴望着现实与他人产生纽带。这边有了0与1的转化,现实与虚拟的联系,过去与未来向现在的汇集。这样大不相同的少男少女做着同一件名为找寻的事情。不同的干涉下因果律将未来导向了不同。一切都是正确答案,一切都是错误答案。你在哪里呢?——少男少女开始了找寻。我就在这里——少男少女得到了答案。“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Tetraquark

    2024-1-23 12:50

    科幻设定堆料很足。不像e17中可可贯穿全线,青梅戏份略少导致引出真结局时的不协调感。i、o结局相对满意,i/o结局则比较空洞乏味。
  • Noel

    2024-1-20 18:49

  • 日中凉

    2024-1-20 18:04

    82。独属SF系的浪漫与想象力,于Cyberspace之中盛大绽放,I/O是中澤工极尽才华、灵感之作——然构思远超内容,架构力压叙事,实在是缺憾太多。现世不存在观测未来的可能,正因此才有了对于未来的疑问与预言,而种种先锋性的启示,都指向了解放性的终极超越,倘若要换取这种超越,人类不得不、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异化——最终抵达“后人类”与“赛博格”之时,挽歌也就随之奏响了。imaginary children的出现,绝非仅仅只是幻想,meme过剩,社会进一步地“虚幻化”,对主体存在的丧失感,这片疑云将随着时间的前进越发凝聚成形,最终将笼罩于整个人类族群与社会之中,这几乎是可以预见——应当说是在21世纪第一世代的当下正在发生且越发变得激烈的现象。巴比伦赋予了虚幻之子们寻找未来的可能,但未来属于IC的圣域还尚未出现,彼时又还能否面对灵魂的叩问作出确切的回答呢。
  • mura

    2024-1-15 06:16

    剧情太碎了,但整理的乐趣很足,挺不错的作品,里面一些思想也很有意思,全年龄扣一分。
  • Hakula

    2024-1-15 02:13

    饶了我吧,中泽工!E 线后的补完有种刷全成就的坐牢感,为了整体的完成度不必要的冗长,味同嚼蜡。感想见:https://b23.tv/ljklHsk。E' 线很像「EVA」TV 版最后一集,拙劣、生硬的合题,却意外地差强人意。// 推完 E 线,先做个笼统的评价。首先不要对本作抱太高的期待,「I/O」的整体架构目前看比「R11」更疯狂、复杂(融合虚拟与现实、精神与肉体、过去与未来;无限嵌套的空间),但它日常文本的填充实在乏味无趣,或许可评价为形式 / 结构大于内容。但即使有着更复杂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它比「R11」的构思更严谨细致,反倒显得更玄更糊弄,你也可以说是神棍,某种程度上又很像它缝合的巴比伦神话。作为实验作品、点子集,比「腐姬」更适合评价为神作的土壤(而非神作本身),尽管观感实在算不上好。具体评价参见:https://b23.tv/49JX9g0
  • 2024-1-8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