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宇野常宽《震灾后的想象力》中涉及的作品,并附上简短评论。

宇野常宽对80年代以来日本想象力的梳理,基本上是按照从“逃离日常”到“回归日常”、从“虚拟现实(VR)”到“增强现实(AR)”、从“不在场的‘墙’”到“此时此地的‘墙’”、从“思想的邪恶”到“无法思想的邪恶”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说日本过去的想象力是美军投下的原子弹,那么现在的想象力就是位于福岛的核反应堆。

附原文翻译https://www.douban.com/note/729417162/

秘则为花 创建于 2019-11-11 20:49 / 81 人收藏
  • うる星やつら

    1980-04-15 / 高橋留美子 / 小学館

    同上节。宫台真司式的“永无止境的日常”的开端,日常剧的兴起。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2-08-25(初版首刷) / 宮崎駿 / 徳間書店

    同上节。充满毒气的世界,核战争后的共同性。
  • 北斗の拳

    1983-09-26 / 原哲夫 / 集英社

    同上节。核战争后的共同性。
  • 銀河英雄伝説

    1982-11-30 / 田中芳樹 / 徳間書店

    同上节。架空历史类型。
  • グイン・サーガ

    早川書房

    同上节。架空历史类型。
  • あずまんが大王

    あずまきよひこ / メディアワークス

    第三节“日常系/空气系”。萌系四格的兴起,空气系的先声。
  • 羊をめぐる冒険

    2007-07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356

    第六节“想象力对体制的支配”。此条目用来编写对村上春树的讨论。村上在耶路撒冷文学奖上发表了著名的“高墙(system,体制)”与“鸡蛋”的演讲,但在随即出版的作品《1Q84》中,其中的墙却并非传统意义上奥威尔式的“老大哥”(民族国家),而是颠倒过来的“小人物”。这种新式暴力有两个特点:一是“此时此地”,邪恶就在日常中驻留,是无形且抽象的;二是“无法思想”,这种恶并不涉及崇高,它本身是无个性的。像福岛的核反应堆就是一个“小人物”式的邪恶代表,它驻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和平与富足的象征,但这种存在却明显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掌握。(编者:没太看懂“小人物”的概念,可能是因为没读过村上春树。文中描述的村上对邪恶的责备,有时像是阿伦特的“庸常性”,即无思性、人们主动放弃思考,有时又像是贝克的“自反性”,即无法思考、是处于人们反思意识之外的纯粹的物质暴力,比如工业文明早期对环境“无自觉”的破坏)
  • 最終兵器彼女

    2000-05-30 / 高橋しん / 小学館

    第八节“我们如何呈现宏大反叙事”。世界系。世界系中呈现了一种对民族国家“阳刚”特质的颠倒,传统的国家形象无疑是男性的,因此奥威尔使用了“老大哥”这一隐喻。但在世界系作品中,“世界命运”则被设置为与女性相关,男主角通过与女主角的关系间接负起对世界的责任。
  • イリヤの空、UFOの夏

    秋山瑞人 / MediaWorks

    同上节。世界系。接上条:需要注意的是,世界系对“世界体制”的隐喻仍有一个类似“老大哥”的假象角色“伟大母亲”存在。
  • DEATH NOTE

    2004-04-02 / 小畑健 / 集英社

    同上节。大逃杀。接上条:大逃杀有着类似于jump漫的“战斗风格”:玩家是完全平等的,没有谁强过谁,但那些敏感主体可以操纵并改写规则。全球资本主义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