さよなら絵梨 漫画

番组×幡具√ 读过 @ 2022-4-12 13:25

和过去的自己和解的故事要这么画,学会了吗庵野秀明

群青世界 读过 @ 2022-4-12 13:24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生需要一个死来终结,正如电影需要一个结尾,人可以用未见之死、永生不死来抗拒,电影也可以加上一点奇幻色彩,那就爆炸吧

该看片了 读过 @ 2022-4-12 12:22

一边哭一边色,看到最后一页笑出来的体验也挺不戳

pinKdicK 读过 @ 2022-4-12 12:16

形式主义

Killy 读过 @ 2022-4-12 11:01

比Look Back好,但也不自由。作为实验/练习作还不错。

读过 @ 2022-4-12 10:47

缺一抹奇幻色彩?

Chan 读过 @ 2022-4-12 10:23

形式大于内容。大量的主观镜头,充斥着手持摄影的感觉。宽荧幕般的四格分镜,似乎有点电影的时间感和运动感那意思。只是我总是觉得藤本树作品里的情感太单薄,共情(或是说移情?)太弱。不过藤本树把cmbyn放在这么一个显眼的地方是表明他本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吗?

minami kuro 读过 @ 2022-4-12 10:04

这人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天才

koko 读过 @ 2022-4-12 07:38

第一次看藤本树。

微粒 读过 @ 2022-4-12 07:10

藤本树所导演的一场“电影”

疯子小邱 读过 @ 2022-4-12 05:42

初次的藤本树体验,是真蛮强的。似懂非懂,氛围很容易让人沉浸,看得屏息,后面的反转让我自然而然觉得最后的爆炸很妙,和第一次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有绘梨好好看啊。

T T 读过 @ 2022-4-12 05:20

开场施加暗示:主观镜头-电影;客观镜头-现实//利用镜头引导观众穿梭于二者之间,并借此驯化读者做演出:客观镜头,绘梨与父亲晚餐话题自然被认为是现实;当其沉重性使得读者无暇思考时,此刻画面波动,揭示其为主观镜头,是电影。镜头转换与剧情波折结合,密度颇高//结尾是借此计反复揉搓读者情感之后,供其发泄的一剂良药。爽就是存在的意义//初见意识不到镜头的诱导,所以处处被被预判,从而一直有出乎意料的转折

徒手开根号二 读过 @ 2022-4-12 03:22

四格同镜用一次两次还成,主要效用作为那一小截clip或台词的强调,可从头用到尾观感有点吃力。继面向老色批创作、面向世界观创作、面向叙事创作,藤本树成功开发了第四种:面向逼格创作。

樱空NEXT 读过 @ 2022-4-12 02:46

看完有种读了乙一小说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到了29岁能不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

鱼子 读过 @ 2022-4-12 02:18

这次的短篇比《蓦然回首》好看。戏中戏的叙述性诡计非常精彩:镜头与现实里不同的父母亲和绘梨,女主到底是否是吸血鬼的留白——都很耐人寻味,挺妙的。然而关于男女主的感情描绘还是那么的平庸俗套(这种剧情我已在四谎和胰脏里看过,不想再看了)。刻意模仿电影的分镜炫技大多低效且无意义,像是致敬猎人的十五连黑一点儿感染力没蹭到,反倒将作品本身情感的单薄暴露出来了。只能说光靠看电影是描绘不出感情的厚重与复杂的吧。

魔女凯西 读过 @ 2022-4-12 01:45

如今手机能够轻易拍摄时长等于人生长度的vlog,那么这样的影像该如何消费呢?答案是成为吸血鬼,下辈子回顾上辈子(x 不愿拍摄是逃避现实,透过镜头观看同样是逃避现实。唯有令人直呼“粪作”的怪诞,才展露不被工业审美所收编的真实的一瞥。

M1yauchirenge 读过 @ 2022-4-12 00:24

优秀的漫画通过构图、作画辅以事件推动的剧情来体现电影感。 拙劣的漫画通过对电影镜头的还原和经典电影的模仿来反复提醒读者看呀我这是多么有电影感的创作。 虚实切换的意义在于提醒读者关注镜头并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含义而不是作为欺骗读者卖弄手段的工具。 糟糕的故事搭配毫无意义的性癖博览,藤本树一如既往的又在大众面前拉了一泡屎,看完之后不知你像绘梨一样笑了吗?

蜗牛 读过 @ 2022-4-12 00:07

也许,这就是天才吧

花间一壶酒 读过 @ 2022-4-12 00:06

很棒的迷幻感,但是200页的内容却显得有些单薄

MIKON 读过 @ 2022-4-11 23:42

不过就是个B级片罢了——这个漫画是这样,人生也是。可以单纯的用情感面对它,感受各种体验带来的主观冲击。片面的接受它好的部分,将不想面对的垃圾部分全部抹去(炸掉),为它抹上一片荒诞的奇幻色彩。当我们理智地去看它表达下的内核,只是空洞单调的只言片语罢了,不过何必这样看待呢?我所理解的藤本树想表达的乐观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