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3-17 20:59
橘未开
最近在读哲(,刚好读到谢林的先验唯心论。
《ever17》的分支选项是“我”和“我自己”吧,包括后续的bw即玩家的觉醒,玩的时候多少有点既视感。选“我”的时候相当于玩家认同于角色,所以武从来不会思考自己是谁,而选“我自己”时玩家(我)就是空无了,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看”。而优春所说的欺骗,无非就是让玩家(空无的我)取得所有时间线的记忆,从而意识到自己不是北斗而是牛逼轰轰的bw(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上帝),从而拯救了过去
好吧读哲读疯了……
#2 - 2024-3-18 15:38
所以从逻辑思路上确实最符合bw(也就是我们玩家)思路的就是先代入故事,认识过去发生了什么。接着开始对现在产生怀疑,最后导向真相。刚开始没想那么多,但也就是靠着直觉获得了很好的游戏体验
#3 - 2024-3-28 01:32
额这是否有点过度解读了,其实本来是おれ和ぼく的区别吧,只是这个点中文翻不太出来
#3-1 - 2024-4-7 19:44
橘未开
但单纯看中文翻译和少年的失忆确实可以这样讲,算是个有趣的偶然吧,当初一看到这两选项就觉得有点意思了
#3-2 - 2024-4-7 20:32
球状闪电
虽然日文原文没有,但是赏析个译法也未尝不可吧;说明这样翻译而不是别的翻译,还是有点意味在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