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14:48 /
(这篇日志是将近五年前写的,现在我修正了文中某些敏感词才得以让这个埋了五年的日志重见天日。当时我完全没有对哲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这篇文章现在看来相当幼稚且中二,但至少不至于漏洞百出,依旧可以一看。)

事先强调一下,CROSS†CHANNEL是一部需要主观理解的作品,是否为神作仅看个人;因为自闭而无病呻吟,跟风神作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CROSS†CHANNEL的主题并不是孤独,并且其中涉及的孤独本身与大多数人如今的状态【自闭,宅】并不相同,所以不必刻意强调孤独本身在作品中的意义。

我非常“大胆”地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存在主义绽放的光芒”,但在这次的感想中,我暂时不会谈及各种硬核的哲学定理、定义以及不同思想家对存在主义的见解与看法;这些内容都会在下次的“素晴日”中谈到。这一次,我们停留在讨论田中罗密欧在CROSS†CHANNEL中传达的思想。

同时,这一次我尝试着把感想写得更为清晰,避免各位老哥们阅读时感到疲倦和乏味。以免后面的文字太过生涩,这里解释一下出现的几个名词: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从一个独特的文学角度去描写一个非常平常的事物或事件,从而使读者对这一平凡的事物或事情的认识感到质疑和陌生;通过挑起这样的质疑和陌生,这种写作手法能够激起读者对一个事物的表面与内在的认识冲突,并借此引发读者思考。
内在因:一个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与其相对的是外在因(这不废话么)。内在因产生于这个个体的意识内部,而外在因则是处于这个个体之外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举个例子:木偶师操控木偶行动便是木偶行动的“外在因”;如果这个木偶哪天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动了起来,那这个想法便是它行动的内在因。
实践理性:纯粹理性的一种。指的是独立于经验而存在的绝对理性,并且拥有主观思维能力的一种思想;具有“实践理性”的个体能够在经验之上找到理性与存在的价值,并且意识到一切事物与自然发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更正: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是从存粹理性中推演而出,作为理性的个体能够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形而上指标。)
扩延(extension):扩延是笛卡尔的二元论中的一个特殊定义;扩延与灵魂的存在是对立的,物质的存在就是一种灵魂与意识的扩延。灵魂不占据空间,属于意识;物质占据空间,属于扩延。
世界精神:指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决定了世界的历史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和动力。

感想索引:
1. 核心意象的讨论
    - 环境描写
    - 噪声
    - 电波与频道
2. 群青学园:孤独的觉醒
3. 核心元素的讨论
    - 理性:一个人的战争
    - 心灵:归属或漂泊
    - 话语:鲜花与子弹
    - 交流:个体的桥梁
4. 辩证讨论:个体与社会
    - 价值观:湍流间的顽石
    - 社会观:唯一的选择
5. 黑须太一:孤独的抗争者
6. CROSS†CHANNEL:存在主义绽放的光芒
下面就是正文了。我们开始吧。

核心意象

一般来说,我尽量不会在感想中分析作者所引用的各种意象,因为这会让文章显得有些空洞;但是CROSS†CHANNEL中的意象非常突出和重要。在谈到更深入的层次之前,笔者先尝试着解读数个贯穿全篇的意象与象征,以便理清原文中那些充满电波和狂气的独白。

1. 环境描写:颜色

在前文中,我就强调了田中罗密欧在字里行间所进行的大量的、不可忽视的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描写包含了与人物无关的各种客观物理现象);在CROSS†CHANNEL中,很多大段的环境描写,尤其是对数个意象的突出描写,起到了对剧情与主旨强烈的烘托作用。尤其突出的是颜色在环境描写中的多次出现。

声音传入耳中。听不清。连是谁的声音都分辨不出。回身一望。到底发生了什么,完全无法理解。只是,被这无法解析的感情所玩弄着。……无数的噪声,听不清是什么。我开始移动;没产生那种想法,只是想着离开着噪声。触碰到了防护网。按过去,网状的墙壁逐渐消失。天空。想前往天空。一阵更大的噪声从背后传达而来。世界被绯红色所包围着。颜色。我认知了绯红色这种颜色。耳畔的风。伴随着风,我在翱翔。】

这是太一坠楼时的一段描写。其中提到的“夕阳的红色”,在作品的其他段落中也有出现:
【静谧而洁白的医务室。落日的斜晖淹没了整个世界。这个白色基调的医务室本来也无法幸免,会顺从地将孕育在体内的两只异物作为活祭,献给西下的夕阳的。夕阳的色彩比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鲜明。将整个世界都吞进异世界的——可怕又可惧之物。这是毁灭的时刻。是仿佛无数世界重叠交织的时刻。谁能保证明天那若无其事升起的太阳跟今天是同一个呢。假若世界每天毁灭一次,然后在第二天恢复如初;假若只有人类不知道此事,那么便无从确认事实的真相。没人可以保证,人类所认知的世界就是事实。可是在现在,在这个小小的名为医务室的空间内,却好像免受绯红色的侵袭。因为这个世界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要鲜艳。

“红色”是怎样的颜色?在CROSS†CHANNEL中,红色既代指了鲜血的颜色,又象征了夕阳的颜色。太一的身体特质使他对鲜血感到不适,而夕阳则象征着世界的毁灭与生命的终结;将这两个意象通过颜色联系起来,就可以推断出:太一对生命与世界的终结感到生理上的害怕与不适。而同时,太一不断克服着自己晕血的体质,则是表现出了主人公努力认识到生命在荒诞、无意义、没有未来的世界中的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也是田中罗密欧对男主人物形象的一个核心刻画。

提到了颜色,顺带提一下很多玩家经常挂在嘴边的群青色。这个游戏我已经三刷了,但是依然想不明白群青色到底又怎样的象征,而田中也没有刻意在文本中强调这一颜色;个人认为,群青色不过是象征着这个受到排斥的学校而已,没有太多的含义;将“群青”和其他的名词进行组词其实也没有太多意义,所谓“群青色的孤独”“群青色的电波”不过是一些没多少象征的漂亮话罢了。

总之,“红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颜色意象,后文也会提到这一推论;“群青色”什么的可以先放下了。

2. 声音:噪声

上面的一段引用中就出现了声音的意象,大家可以回头看一下。以及下面这一段文字:

【胸中无数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个十字。编织成一幅空想画卷。那是花团锦簇的情感光芒。大喊。竭尽全力。让声带轰鸣,将天空撕裂。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声;只是单纯的音。称为物理现象拥有固有属性的我,充其量只是物理学中的杂音。视野被各种拟音特效填满。将我的意识化为实体的幻觉。如花纹一般美丽的这份景致,却是由惊悚的感情编织而成的。摇晃一下,便可窥见不洁的视野。这就是……我啊……我知道这是幻觉,但同时明白这就是事实。是变性意识。已至极限的精神将浅层思维与潜在意识相连的现象。】

声音也是一个典型的物理现象。太一被塑造成了一个“对周遭物理变化极其敏感”的角色,这样大量的对物理现象的描写自然是太一的内心独白和心境变化的表征。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是什么?不和谐,刺耳,杂乱,烦躁。这个意象不仅仅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一表层含义;噪声更多的是表现太一的内在、外在与外界三个对立元素之间的不理解。这种不理解也在文中多次体现(没错就是那些配上瘆人bgm的电波独白),通过摆出奇奇怪怪的cg和雪花屏幕来描绘出“噪音”这一声音,体现出这三个对立元素的冲突。这个冲突定义了整个故事的源头,定义了黑须太一这个角色,是为主线故事展开所设下的铺垫;不过这个铺垫在游戏中的表现有点长,经过了两个轮回才完全揭示了这一层矛盾。

3. 电波:频道

这是一层贯穿全篇、甚至成为了作品代名词,但相对浅显的意象。“电波”的意象在文中出现次数很多,在此举一例。

【“所谓的通讯,不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才催生出的技术吗? 虽然无法和他人融为一体,但至少在短时间内能够相互交错感受对方。这便是人类。频道之间相互交错……即是代表了心灵之间的相互交融。我向来直觉灵敏,因此,我可算明白了一件事。我,无法与任何人交错……” 一股安心之感涌上心头。倘若可以被阳光拥抱,那么此刻我就可以与阳光相拥而眠。】

很明显,田中罗密欧着重“电波”这一意象就是在突出“交流” “沟通”“陪伴”;而频道,则对应了“有效沟通”,也就是“理解”。对这两个意象加以区分也是有必要的。与“声音” “电波” “频道”相关联的一个重要物品就是收音机:收音机告知着回到原世界的主人公们,他们重获了存在的意义;同时,这也是太一向原世界的人们传递讯息的媒介。这样一来,我们也不难看出收音机在CROSS†CHANNEL中的作用:太一像外界传达讯息,表现出心灵的蜕变、理性客服兽性、个人理解世界的成长,并且在成长后懂得了如何与世界交流,并拯救他人。这是整个作品的落脚点。

看到这,可能会有人对其中的解释感到一头雾水;这也没关系。在这里像语文阅读题一样地解读这三个意象是为了提前解释作品中很多的细节烘托,方便后文的展开与理解。如果没有解读这三个核心意象,那么作品中的那些独白段落就像被蒙上了一层浓雾,令人摸不着头脑。接下来的部分,我会以男主角黑须太一为视角切入故事进行逐步分析,并解释这些意象对于作品主旨的烘托作用。

理性,心灵,话语,交流

这是作品中的四个相互影响和承接的核心元素:理性塑造心灵,心灵形成话语,话语进行交流;反过来,交流传达话语,话语渗入心灵,心灵容纳理性——这是正常来看,四个元素中应有的互动。然而,男主不是正常人。接下来的分析会先从男主的“不正常”入手,然后逐个解读这四个元素。

群青学园:隔离意识的觉醒
“群青学园”是整个故事的环境框架,容纳所有主角的一个集合。从这个背景设定中,我们不难感受到CROSS†CHANNEL世界观的独特性:所有人物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至少一方的精神不正常的前提下的。然而,几乎要等到游戏结束时,玩家才能整理出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分别有着怎样的精神缺陷,甚至一开始连这个角色是否是“不正常”的都不清楚;这也正是游戏的巧妙之处。当你不知道这个角色患有精神疾病时,你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一个正常人,认为他具备着基本的理性;并且,游戏的字里行间中对于这一事实也是十分遮掩,以至于当玩家得知各个主角的适应系数时,不禁惊呼:原来他/她不是正常人?这样别有用心的描写也是CROSS†CHANNEL中表达的第一层主旨:对精神疾病患者所受遭遇的诠释,和对他们内心的解读,并呼吁社会去接纳这些患者。但是,游戏中描述的精神疾病患者并非现实生活中那些遭受生理疾病折磨的,严格意义上的病患,而是那些心灵中残余着理性、受到精神疾病的蚕食与侵占,而又渴望着被社会接纳、与他人沟通、向外界传达思想的精神疾病患者。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梵高:一个尝试着保持理性、以绘画的形式向世界传达美好,但不被社会接纳和理解的悲剧艺术家。这样的精神疾病患者还有很多,有些能够在后世成名,有些终生都被病魔困于心房之中——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活着的时候没有被任何人完全的理解,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究其一生孤独地与混沌抗争、保持理性,最终孤独地死去。

【“在群青有许多笨蛋。我一直很害怕,害怕伤到他们。因为是笨蛋,遭遇危险也不会避开。就上挡车的螳螂。……所以我不得不处处自制,处处留神。但是,每天都很快乐。于是不知不觉地,连自己是谁都忘了。我是——”“自己觉得快乐不就行了。并不一定要变得强大才能生存下去。弱小也不是坏事。”】

同时,这一层主旨不限于对这样的极端状况的解释;通过对“不正常”人物的刻画,田中罗密欧将他们的行动和语言朴实地描绘了出来,因而具有引起读者共鸣的力量;这一层初步的主旨,意在将读者拉入故事中,引起隔离意识的觉醒。在阅读着这些精神疾病人的一举一动时,我们也不禁感受到自己生活中同样也常有着对于交流的无力感、与他人的隔阂感(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最终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感。

【“我们是全自动的。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只可能做出这种反应。早已确定。不管有多少爱,多少羁绊,都没用。大脑中最核心的部位导致的。靠理性无法控制。所以也会有……虽然非常非常喜欢,但却亲手毁掉的事情发生。不如说,兴趣越大,化为刀刃的指尖便越想去触碰。而我们,大都在憎恨着这样的自己。”】

理性意识:一个人的战争

“适应系数”是怎样定义的?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就是适应系数为0的标准;心智所含有的“人”的成分越少,适应系数也就越高。“人”是什么?“人”是理性的动物——至少人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心灵中的理性意识越多,适应系数也就越低,也就越靠近一个完整的“人”。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到,主人公黑须太一一直努力着抑制自己内心中不具有理性的一面,向他人展现出自己的理性,来扮演成一个“人”;为什么太一如此渴望成为一个人?同样作为具有生命的个体,人与动植物有什么区别?兽性与理性有何区别?

区别是因为人类能使用工具吗?并不;许多进化较完全的灵长类动物也被发现有着发明和使用基本工具的能力。是因为人类能够相互交流吗?明显不是;动物之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交流方式,尽管人类无法理解。真正区分人与动物的,是对活着本身的意识。动物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所以也不会尝试着去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只是单纯地遵循兽性与天性;而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意识到自己存在本身先于自己的意义价值存在的(这句话有点绕),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由于人意识到了自己本性与价值的缺失,所以他们会自己去创造和探索本性与价值。这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那么,如何去创造存在的价值呢?因此,人开始尝试与其他人交流,并从古至今从未停下;在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下,人存在的环境逐渐得到进化,从个体到集体到社会。社会和集体是人的理性意识的综合体;理性让人拥有交流的能力,客服兽性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黑须太一执着着追求理性意识,尝试被集体容纳。

【我身为人类的理性不足;但是为了培养理性,我就必须与他人接触。人与人在接触中产生纷争,在纷争中产生理性,在没有纷争的土地上就无法绽放理性之花。】

这也正是黑须太一这个人物的可悲之处:在被兽性占领的同时,他留存着足够的理性去让他意识到存在本身。他被兽性与理性卡在中间,无法呼吸。于是,他试图抑制内心的兽性,去保护理性,寻求交流的缺口。但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太一没有足够的理性来支撑“交流”这一功能:太一能向他人伸出手,但无法触碰到一丝一毫。所以,太一只能孑然一身地寻找理性

这也不仅限于黑须太一;所有“适应系数”较高的人们都无法交流,都只能孤身一人地与内心的野兽战斗。当然,其中很多的人放弃了抵抗,丢弃了理性,变得疯癫;但适应系数高达84%的黑须太一,战斗着。这是他一个人的战争

他的战争胜利了;寻找到理性后,理性告诉他自己“应当孤独地活下去”,以免伤害到他人。于是,这一场寻求理性的战争,从孤独中打响,也从孤独中落幕。

【“人”是非常重要的啊。只要我还是一个“人”,就必须珍视“人”,珍视家人和朋友。其实就算我不是人也无所谓,因为我可以在孤独中夜行。可是,我很庆幸自己选择做了人。我不愿屈服于本能,我想做一只有理性的怪物。我天真地以为这样子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人畜无害。可是,仅仅是这样是不够的,我缺少重要的东西。我缺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接触。】

心灵:归属或漂泊

心灵中栖息着人的真实:感性或理性,兽性或人性。当人降生到这个世上时,心灵时空无一物的;人需要努力去用回忆填满它。而创造回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他人互动、交流;互动与交流的舞台,则是这个社会。所以,人的心灵栖息于社会中活着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中寻求心灵的归属感。反过来理解,这个社会自然也是由无数个心灵拼凑而成;想要于其他的“心”相契合,心灵就必须改变其形状,学会接纳与忍让;这样的能力,需要这个心灵具有强大的理性作为支撑。

那么,一个没有理性、充斥着兽性的心灵放置在这样的社会中,会发生什么?失去理性的支撑,兽性也就没有了束缚,便会去伤害和破坏其他的“心”,吞噬整个社会。黑须太一的心灵,就是一个充斥着兽性的心灵;所以,戴有“理性”的假面而混入社会中的、黑暗的心灵,自然没有接纳与忍让的能力,因而破裂、兽性null,伤害他人。

【世界是由心拼凑缝补而成。规则是裁剪下来的残骸。心,都是自我的。自我意识,是能够将心的边境内完全涂抹的力量。填满了整个世界的无数六边形,那便是一颗颗心。必须是同样大小,必须是同样形状;否则,就要独自一人承受外界的所有压力。大多是承受不来的。一旦承受下来的话,那家伙就会化身为终日对周围造成伤害和破坏,将四周吞噬殆尽的怪物,压榨本属旁人的面积。】

但太一的心灵并非是绝对的黑暗;残存的理性指引着他的心灵,竭尽全力维持着心灵的完整、社会的秩序,并且试图在社会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并创造新的回忆来净化这个饱受玷污的心灵。过气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人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源于人的驱策力、需要与社会需求。弗洛伊德指出,人的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人的非理性的冲动常常更大程度地左右其行为与思想,这便是反映了“人”本身的基本需求的一种驱策力可以发现,黑须太一的行动就是很大程度上被这种“驱策力”所支配,其理性在这庞大的驱策力面前几乎显得无能为力。太一便不断地抑制着自己的这种“驱策力”,在自己无法触及的社会中孤独地漂泊,寻找着心灵的归属。

【天线代表着可能性。看得见希望,但也可能只会判明绝望。也可以存在判明绝望的希望。重要的回忆。为了有朝一日,做个快乐的梦——一定会的。因为,一直心存感激。我,战斗着。】

【只要将这个局面一直维续下去就好了!——那种事,想想就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将珍贵的现在,化为美好的回忆。这是以无数的谎言和欺诈为基础搭建起来的,友情的残骸。拜其所赐,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我们得以延长寿命,得以延长内心崩溃所需要的时间。我做过一个梦。梦到了这种无所谓的社团活动,梦到了普通学生的日常光景。假如这些能变为真正的回忆,我定然心满意足,定然别无所求了…… 就算明知徒劳无功,也要以此为契机生存下去。】

话语:鲜花与子弹

说话,是“人”这个生物具有的基本的能力;呱呱坠地的婴儿便会通过哭喊来传达讯息,而语言又将这份讯息具象化。话语的作用,便是传达给他人某一种讯息,想法,命令。现如今的社会中,漂亮的话语是不可或缺的:追捧与奉承,赞赏与认同,漂亮的话语带来理想的人际关系,于是我们得以从人际关系中获利,满足自我,充实内心——话语,是赠与人的美丽的鲜花。

但是,这是话语在充满理性的人们手中的样子;话语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说烂了的套话)。在不被理性,而是驱策力所支配的人手中的话语,可不再是鲜艳的玫瑰,而是致命的子弹。

然而,这样看待“话语”真的正确吗?话语不过是沟通与交流的道具罢了,其产生的后果与发出者是否理性事实上没有关系;经过尽心打磨的话语,也有可能就是为了伤人而存在的。但伤害他人就一定是错误的吗?没有伤害与流血、而满是阿谀奉承的社会,一定是病态不堪的。娇艳的玫瑰上,也有着伤人的倒刺。

人终究是自私的;话语为人所用,所以人们通过伤害他人来充实自己。伤害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伤害的世界,只会充斥着虚伪与冷漠。为了创造回忆、充实心灵,人们便扣下扳机,射出鲜花,互相伤害。太一在寻求到理性前,不断装扮着自己的话语,努力讨好他人,赠与沁人心脾的鲜花;而充实了理性、找到了目标的太一,反而选择了将话语化为子弹,射向身边的人;究其原因,不过是发现了只有伤害他人,才能使其醒悟,才能从这个无可救药的世界中将其拯救。虚伪的鲜花,只会引来名为依赖或憎恶的毒蜂;而理性的子弹,能击穿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填满心灵的回忆。

【我装填上精心选择的语言。那是可击杀猛兽的致命子弹。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依旧是自己。为了明天。为了下周。为了下周的星期一能因诸多事情而懊悔,为了下周六能沉浸于令人欢喜的怀念之中。并且,为了我与我喜欢的事物能永远作为我与我喜欢的事物存续下去。为了生命之中最后的交错——我扣动了扳机。】

交流:个体的桥梁

“交流”是这四个核心元素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前文中曾强调,CROSS†CHANNEL的主题并不是孤独;我认为,CROSS†CHANNEL的主题应是交流。理性填充心灵,心灵传达话语,而话语编织出交流的电波——在这四个元素中,“交流”是形式末端的、向外界的输出,是证明自己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方式。与“话语”不同,“交流”强调了互动反馈、和有效性;这正如前文的意象分析提到的“电波”与“频道”的区别相同,交流是双向的,能够产生某种效果或收益的。交流可以化解烦恼,分享快乐,共享见解,创造回忆… 也正是这样的“收益”,有着为人的存在赋予价值的力量。所以,人渴望着交流;几近丧失理性的黑须太一,也不断寻觅着交流的机会。

【自己无法解决的烦恼,因别人的一句话就烟消云散。为此,人与人之间应互相沟通,互相倾诉。通过语言,通过肢体,通过通讯;通过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段,去触碰彼此的内心。这便是人类。】

那么,为什么太一无法与他人架起交流的桥梁?这个答案在CROSS†CHANNEL中被重复强调:交流之间距离感的缺失。把控好交流的距离感是十分重要的:过远,则会疏离;过近,则会伤害。而只有充足的理性,能赋予人把控距离感的能力。很明显,黑须太一缺乏足够的理性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所以他会一次次地失败,并在孤独中前行。

但是,交流就没有负面的影响,只会带来美好的回忆吗?显然不是;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人类无法脱离交流而独自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已经开始对过于频繁的、被动的交流感到厌恶:在群体间,不交流则意味着孤立与无助,所以我们被推向了布满电波的社会之中。在被迫的交流中,我们逐渐产生了陌生感疏离感,感到交流无法触及内心、而只是游离于表面的电波;这种疏离感的认识和前文中的隔离意识觉醒类似:CROSS†CHANNEL中对许多司空见惯的景象与事物进行陌生化的描写,例如平凡的友情、常见的家庭纠纷等,并借此隐晦地揭露出人们在交流中所丧失的个体与思想,以及原始情感的消逝;田中罗密欧在呼吁人们回归原始的“交流”,也就是触及内心的、主动的交流与沟通——这是CROSS†CHANNEL所传达的第二层主旨;在后文的辩证讨论中,我会再次强调这一层主旨。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渴望群居生活。与此同时,人类向往着圣域;向往一片能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的圣域。然而,人与人的接触会导致边境动荡。圣域会因此扩张或沦陷。不快。矛盾。在普遍的价值观中,相比于百万雄师,人们更崇拜孤胆英雄。英雄,绝对的孤独者,人类的向往。然而我们所谓的憧憬,不过是对自身的期许。那么,人类追求的究竟是群体,还是孤身呢?】

辩证讨论:个体与社会

我写这些感想也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推翻前面写的东西”;所以如果看到一些感觉观点略显偏激、以偏概全的文字的话,那大多是因为我在后面对其进行了补充式的否定。所以还请各位继续读下去……如果对这些枯燥的文字还有这一丝兴趣的话。在这里,我就要对前面所写的核心元素的分析进行辩证式的否定。

其实,我前面全部大段的论述都基于一个站不住脚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对“理性”这个关键元素的定义。对人类本质的定义,我们可以参考康德的思想:人类既是物质造成的受造物,也是具有理性的受造物;而理性,则是对“绝对知识”的认知和追求,需基于感性和经验,而又超越其限制的存在。个体存在的价值彰显于对“实践理性”与独立自由的追求之中;独立与自由才能超脱自我的欲望与邪念。但如果我们只是受经验与欲望的引导下做出选择时,我们自然也成了事物甚至是自我的奴隶。​这种对于理性的定义,否定了所谓社会对“理性”这一精神状态而下的先入为主的定义;理性应当是在经历过自我追求和探索之后再去定义的状态,而不是生而具有的“正常”。这是一个变态的定义:去定义人的“正常”,因而去批判部分人的“不正常”。所以,所谓的“适应系数”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指标,是人类社会主观的产物。这是CROSS†CHANNEL故事后期的核心思想:“正常”与“不正常”不过是来源于社会的主观定义而已;我们应当尝试着去客观地观测自己,然后去追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可能因为些许的失误,就被他人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按兵不动才是明智之举。玩忽职守又如何;不完美的人类社会中,这根本称不上罪孽。诚实?要它有何用。有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需如此考虑,便可心安理得。哪怕自己没有受到多大损害,也会对他人的处理不当或考虑不周感到气愤。即是说,人们把心灵的一部分寄托给了他人。但这就是普遍的事实。普遍即说明了——能力有限的人类为了适应残酷而不完备的社会法则,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世界才不是什么温馨的摇篮。尤其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连正常的伦理道德都会扭曲。暴力伤害极易成为常态。为了与之对抗,唯有自己变得更强。唯有在困境面前绝不动摇的自我。】

那么,作为“人”,我们应当怎样去追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价值观:湍流间的顽石

这里所强调的,便是所谓的“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这些规则是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固然存在的;当我们降生于这个自然、社会中时,这些规则从一开始就在无形之中束缚着我们。所以,受到这样价值观的洪流冲刷的我们,也就是“个体”,从未有过绝对的“自由意志”。参考斯宾诺莎的理论:人可以争取自由,并借此去除外在的束缚;但他永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阻碍,外在的环境可能限制我们,只有在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的故有能力时,我们才能活得像个自由的人;但无论如何,我们的价值观仍然受内在潜能和外在机会的左右。​那么,我们作为个体,应当如何摆脱这种束缚呢?斯宾诺莎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提出的“解决方法”,便是“和上帝达成一致的思想”,便可摆脱这种奴役。当然,CROSS†CHANNEL中的社会背景与斯宾诺莎的理论有所出入:斯宾诺莎是以“上帝”作为全部个体的主宰者,是所有个体行为与思想的“内在因”,但CROSS†CHANNEL的世界中与这一观念完全相反:在这个仅存八人的世界中,上帝并不存在;也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中的八个人失去了行动的“内在因”。失去了行动的内在因,作为个体的我们还剩下什么?当社会的湍流停息之时,饱经冲刷的顽石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田中罗密欧告诉我们,是有的。我们的幸福与价值观,并不完全依赖于这一“内在因”的影响;失去了这种内在因,我们还剩下最为原始的“冲动”;尽管我们失去了内在因,但依然可以认识到一切行为的必然性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永恒的大自然。所以,我们要以永恒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事情CROSS†CHANNEL中“轮回”的设定,就是为了表达这一层思想:我们的固有时间的存在可能会失去意义,但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我”依然是“我”,失去了回忆的“我”也会是这个个体存在的一种扩延。在无数的轮回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我们的灵魂与思想。这个观点就很近似于笛卡尔的二元论了,这里也不多深入,有兴趣的老哥们可以了解一下。

说的非常玄乎,但田中所想表达的思想也并不复杂:只要人的灵魂是幸福的,那么不论这个灵魂的扩延以何种形式存在,这些扩延都是幸福的。当你望向夕阳时,你会哭泣;因为你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必然性,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剧情中的体现见上图)(不会在bgm传图,就是美希拉着雾和太一看着落日哭泣的CG啦)

所以田中罗密欧强调,回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回忆产生经验,而基于经验人们才能寻找到“实践理性”,并从存粹理性中定义自己的价值观。当社会的湍流停息之时,经过冲刷的顽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份璀璨便是珍贵的回忆。

社会观:唯一的选择

到这里,我们也探及了CROSS†CHANNEL最为核心的部分,我也会加入更多的引用。就从一长段震撼的引用开始吧,请各位细读。

【假如这个世界里,不管犯下什么罪,都不会受惩罚,或者说被惩罚。无法无天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的世界中,会存在犯罪的概念吗。不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接触,大部分的罪恶也就失去了意义。很理想。称得上是理想的社会。成为个体,舍弃集体。需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实现这种理想社会?什么样的精神结构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想喝水的欲望,也有完全不同的其他欲望。何为欲望。成功欲,求知欲,创作欲,征服欲。这些欲望皆以他人为对象,亦或源自他人的定义。所谓欲望,或许只是想获得他人认可的一种形式。想比别人更富裕,更博学,更出人头地。前提是有别人存在。欲望的源头,是被众人定义的价值观。譬如货币,就是典型的有价值之物。即使当前没有用处,人们还是渴求着货币。人类与欲望共存共生,世界早已染上了他人的价值观,而人格便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型。那么,当人类归于个体,欲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不,他人消失的一瞬间,欲望就会失去其定义,转变成欲求。在孤身一人的世界中,还有谁会想站在知识分子阶层?有谁会持续创作无人欣赏的艺术?去征服谁呢?对。孤身一人时,人会改变。这是必然现象。涌上心头的负面情绪也不再拥有正负之分。仿若天启一般,我忽然想到,在罪不能被成为罪的世界里,这个“眼”,便有了其存在价值。】

这一段话是CROSS†CHANNEL的精髓之一;这段话将整个作品中所讨论的几个意识结合在了一起:交流,欲望,社会,价值观。田中罗密欧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就是对社会观的普遍批判:人出生于这个世上时,是没有价值与本质的(这一点在前文中论述过);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欲望与价值观、社会观。所以,婴儿与孩童是纯洁的,未经污染的;而在社会中苟且偷生的我们,则早已受到社会观的洪流的冲刷。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都是连续性的,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随着时间而变化,进化抑或是衰退;而这个连续性认知的方向,并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不过是在随着整个社会认知的变动而随波逐流而已。

在这里,可以引用到休谟习惯性期待的理论:作为婴儿的我们不会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不会对某一件事的发生而产生习惯性的期待;但我们会。举个例子:当你释放握在手中的石头时,如果它朝着地面落下,你不会感到惊讶;而如果它朝着天空飞去,或是悬停在空中,你则会惊慌失色;但如果换作一个婴儿或小孩看这个石头的变化,它或许对三种情况的惊讶程度并无太大区别:因为你已经知道“万有引力”的定律,并先入为主地“期待”石头落下;但婴儿并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是通过自己生活的经验去定义这个世界的,而在这个定义中,世界绝对不是其原本的模样。休谟认为,只有透过婴儿与小孩的眼睛,才能看到世界与社会的原貌。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我们,其实并不是“理性”在帮助我们做出选择;因为,我们之所以选择去触碰他人、承担责任,并不是出于我们的理智发达,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真正绝对的理智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因为具有绝对理性的人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选择,而非是集体的、社会的利益。正如休谟所说:“一个人可能宁愿整个地球遭到毁灭也不愿意自己的手指被割到——这与理智并没有什么冲突。”CROSS†CHANNEL的故事,便是演绎了这些具有绝对理性的“不正常”的人的互动:其结果必然是互相争斗与憎恨。

【曾以为人类灭亡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会消失。但结果是这般田地。八人,仅仅是八人,也要互相争斗、互相憎恨吗。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领悟到了真实。必须孤身一人。复数是不行的。只要不是“个体”的状态,人就无法达到完美。个体。怎样才能变成个体呢?】

【无所谓了,互相残杀吧。随你们喜欢。那叫什么来着。对了,温柔的世界。温柔的世界啊。像我这样伪人类也能生存的,充满慈爱的世界。要将其实现。……该怎么做?还用说吗。这个世界上只有动,和静。我的双眼,映出一切活动着的事物。所以只要,把动,变成静。】

所以,人类一步步走到现在所构建出的、残酷的社会,不过是一个必然的、唯一的、无奈的选择:为了能够共同生存下去,我们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的理性与权利。

这个看似残酷的社会,其实是充满美好的;因为,一旦人们脱离了这个社会,他们所讨厌的社会,其本质便无遗地暴露了出来——一个脆弱的,弱不禁风的,孤独地灵魂。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定义所谓的“理性”?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给理性下一个绝对的定义——黑格尔说过,“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没有‘绝对的理性’。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具有理性的。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衍生发展而成的,因此我们的理性其实是“渐进的”。所以,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是必然形成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在人类的理智尚不成熟时就开始建立社会,而今天的社会观便是由随着理性逐渐形成与发展而一砖一瓦地砌上去的。这个社会残酷的一面,也是“人”的理智发展的证明;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它存在的意义。而在我们看不到的未来,人的理性一定会继续增长;未来的“人”,必然会修复现在这个社会中病态的一部分。这便是前文中所论述过的“必然性”;意识到了这种“必然性”,人们才能做出进一步的选择:顺从,抑或是抗争。

CROSS†CHANNEL中社会的病态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所以,想要对抗现代社会中的荒诞,就要尝试着去“交流”和“沟通”;而一切的交流与沟通,又是建立在社会这个庞大的舞台上的。这也是CROSS†CHANNEL中最为核心的主旨:社会是必要的,是演绎四个核心元素(理性,心灵,话语,交流)的舞台。人们永远渴望羁绊与社会,而厌恶孤独——这是人的本性;而当代的社会被历史的发展与选择所扭曲,过多的交流使人们产生了陌生与疏离感,进而逐渐萌生背离社会的想法。而田中罗密欧则在竭力阻止人们背离社会,呼吁人们去追求原始、纯真的交流与沟通;因为只有社会才能定义个体,背离社会的人们只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失去灵魂。所以,人们一定要互相交流,即使可能会互相伤害,即使话语可能会化为子弹。交流,才能够追求灵魂的幸福。

【虽然时而苦不堪言,时而蛮不讲理,时而恶意满载,时而悲喜交织。即便如此,有人的世界也比空无一物的世界好上太多了。】

【†。这个符号,代表交叉。连相互支撑都没有做到,给人只有擦肩而过的感觉。这里也包含着这样一种愿望——即便是被世界所排斥的我们,也希冀着总有一天能与他人产生接点。】

这是全篇最为核心的观点,也结合了我前面所有的论述,大家可以细读一下。游戏ED“CROSSING”的歌词表达的也是这一层主旨。隐藏内容是歌词。(bgm没有收起栏,自己去找歌词吧(bgm24)

田中罗密欧可以说是非常精致地演绎了黑格尔的理论:黑格尔认为,个人是团体有机的一部分;理性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国家与社会并不是人民形成的一个集合,因此人不能“舍弃社会”。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所生长的社会不屑一顾,而一心一意只想着“寻找自己的灵魂”,是会受到耻笑的。即,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能够发现自我。这是黑格尔所提出的国家观,在这里我也不做深入讨论(因为我也没那么了解),感兴趣的老哥们可以去阅读黑格尔的相关书籍。

【只有在活着的情况下才有所谓的价值观。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比我们想象中要重要。受到周围他人的影响,才有现在的自己。如果你内心足够坚强的话,一个人独自活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但绝大多数人类都是软弱的,包括我。要是真的孤身一人,我想我一定会失去自我。虽然这是个充满恶意的世界,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恶意……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存在。自己以外,还会有别人存在。】

黑须太一:孤独的抗争者

在社会观的分析之后,我们聚焦到男主黑须太一的身上,看一下这个“不正常”的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行为。CROSS†CHANNEL整个故事的发展可以说就是在讲述黑须太一的心理变化,而完玩家也能以黑须太一的视角去感受到这种认知上的转变。在前文“一个人的战争”这一部分中,我们对太一的行为进行了一部分的分析;这一节分析中,我会着重于太一的人设与行为,并借此联系到全篇“存在主义”的主旨强行扣题

先来看黑须太一的人物设定。不难看出,太一是一个对一切物理变化十分敏感的“动物”。在前文中,我分析了“颜色”、“声音”与“电波”这三个核心意象;可以看到,这三个意象都是常见的物理量,也正是太一所敏感之物。物理量,对应着绝对的理性;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看,太一是一个绝对理性的生物。因为他有着绝对的理性,所以会对红色感到害怕,对杂音感到恐惧——这都是太一遵循本性而产生的反应。那么,联系到结尾处太一不再为自己而是为他人做出选择的剧情,CROSS†CHANNEL便描绘了一个“人”从具有绝对理性到理解世界精神的故事。

剧情上,黑须太一的绝对理性有着很强的表现,并集中体现在“雾”篇。很多玩家会在推雾线的时候对男主的行为感到强烈的抗拒感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不论是在假面掩盖下的轻浮、作呕的男主,还是内心深处反社会、黑暗的黑须太一。如果你感到不适,那就说明理解了“绝对理性”在社会中的不兼容。绝对理性与绝对兽性并无区别。

这样的情节,强调的是黑须太一与社会体制的不兼容。正如前文的分析所说,太一孤独地战斗着,但由于这一份不理解导致这一场战斗注定没有结果,除非选择去融入这个体制。所以,当太一发现了这一场战斗的荒诞时,便选择去放弃战斗,放弃掩饰,暴露兽性;这时候的黑须太一,像极了那个对着神甫呐喊的默尔索。

【世界充斥着痛苦与不幸,让人相当不安;所以想要羁绊;越快越好,越长越好。不通过羁绊相连结的话,就会弄不清什么才是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生存的标准。但是得到满足的家伙们,完全是盲目的。说着自己不害怕孤独,却用一脸得意的表情诉说着自己是多么的独立和有才干。那种人,都是渣滓。连真正的孤独都没有体会过,就已经具备了可以普通生活的心。真是遥远世界中的人们啊。和我们这些厌倦了培育心灵的人不一样。呆在遥远世界中倒是无所谓……但是他们会接近我们,把我们当作食物,不是吗?感觉世界很恐怖。正义只是为他们服务的正义。而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想要活下去……对吧?

——CROSS†CHANNEL】

【这时,不知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开来,我扯着嗓子直嚷,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抓住他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猛地一股脑儿倾倒在他头上。他的神气不是那么确信有把握吗?但他的确信不值女人的一根头发,他甚至连自己是否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干脆就像行尸走肉。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份把握,但至少我掌握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我以这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活。我干过这,没有干过那,我做过这样的事,而没有做过那样的事。而以后呢?似乎我过去一直等待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我也许会被判无罪的黎明。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东西是有重要性的,我很明白是为什么。他也知道是为什么。在我所度过的整个那段荒诞生活期间,一种阴暗的气息从我未来前途的深处向我扑面而来,它穿越了尚未来到的岁月,所到之处,使人们曾经向我建议的所有一切彼此之间不再有高下优劣的差别了,未来的生活也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切实在。其他人的死,母亲的爱,对我有什么重要?既然注定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生活幸运儿都像他这位神甫一样跟我称兄道弟,那么他们所选择的生活,他们所确定的命运,他们所尊奉的上帝,对我又有什么重要?他懂吗?大家都是幸运者,世界上只有幸运者。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判死刑,他自己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这么说来,被指控杀了人,只因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而被处决,这又有什么重要呢?

——《局外人》】

太一与默尔索的共同点,无非在于对于社会持有的“绝对理性”的消极态度,批判着社会的荒诞、不公与逻辑的缺失。(当然,CROSS†CHANNEL与《局外人》中背景的社会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默尔索反抗荒诞属于正面的形象,而黑须太一绝对理性的一面是负面形象,在这里不多深入)由于社会观的不同,黑须太一在认识到消极反抗这种荒诞感的无力之时,便选择对这个世界进行积极反抗——打破世界的规则,将他人送回原来的世界。

说的更清楚一些。CROSS†CHANNEL中的轮回限定了一周内没有可能达成一个完美的、人与人之间完全理解的结局——这便是这个虚构社会的荒诞;黑须太一对这个荒诞社会的消极反抗,便是不去改变自己的认知,而是单纯地遵守着荒诞社会中的秩序并寻找着出路,也就是剧情中的“不断轮回,依靠日记来寻找与所有人交流的可能性”。而积极反抗,则是主动寻找这个荒诞社会的缺口,打破荒诞的秩序,来寻求幸福,也就是剧情中的“将所有人送回原有的世界,而不是在这个世界中寻求美好的结局”。这种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正是整个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高潮之一,也就是太一与七香的争论。这个精彩的对白,是黑须太一对孤独最后的呐喊,对荒诞的呐喊。懒得搬运那一段对话了,真的好长……对白在游戏的第六章【唯一之物】的末尾处。

【“所谓的通讯,不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才催生出的技术吗? 虽然无法和他人融为一体,但至少在短时间内能够相互交错感受对方。这便是人类。频道之间相互交错……即是代表了心灵之间的相互交融。我向来直觉灵敏,因此,我可算明白了一件事。我,无法与任何人交错……” 一股安心之感涌上心头。倘若可以被阳光拥抱,那么此刻我就可以与阳光相拥而眠。】

(以及,在这一篇写【青空下的加缪】的文章中我更深入了探讨了这方面的思想,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所以说,从第六章前到第六章后,太一的思想经过了一个典范转移;也正是这一层转移,将整个故事分成了明显的两个部分。曾有玩家表示,CROSS†CHANNEL的结局有着一丝“孤芳自怜”的意味,没有写出这个故事应有的结局;但我认为恰好相反。尽管黑须太一“在孤独中降临,在孤独中死去”(这是原文引用,虽然无法死去但是相当于结局了),但最开始的孤独和结局的孤独是截然不同的。

太一的孤独始于何处?残酷的欺凌与折磨导致他对这个社会充满抗拒,并与曜子合为一体。太一的孤独落脚于何处?在无数的轮回之后,太一把所有人送回原世界,解除了所谓的“二心同体”,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轮回下去,并且不断地激励着原世界的人们“活下去”。在我看来,太一做出了这个选择,就是一个根本的蜕变:原先对社会充满抗拒,而最后选择意识到其中的必然性,并且鼓励着身边的人接受这一份荒诞;原先在二心同体中寻求一丝救赎,而最后选择残酷地送回曜子,独自一人承受孤独。结局处的太一真的是孤独的吗?不,他拥有着与他人的无数回忆,拥有着被回忆填满的心灵,不断地向外界传送着电波…… 这绝非孤独。黑须太一已经成为了鼓舞人们前进的动力。

【我做过一个梦,梦到了这种无所谓的社团活动,梦到了普通学生的日常光景。假如这些能变成真正的回忆,我定然心满意足,定然别无所求了…… 深吸一口气。怀抱着夏日清香的落日微风,恶作剧般地带走了呼出的气体。开始广播了。“大家好,这里是群青学院广播社。”就算明知徒劳无功,也要以此为契机生存下去。随后,我用尽力气说道,

“还有人活着吗?如果有的话,请听我说。我不知道你现在处于何种状况。或许是在绝望。或许沉溺于痛苦之中。又或者……即将迎来死亡。但是,我有话要对你们所有人说。……请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即可。请一直活在这个世界。这单纯是我的愿望。倘若有人听见了我的声音,这说明我并不是孤身一人。只要有人听着,哪怕不知道自己在听着,在那一瞬间,我与你便建立了联系。我是这么想的。人在孤独中降生,在孤独中死去。无论与谁关系再好,终究是一个人。就算可以交流,也不代表共有了一切。生存便是寂寞。重要的是,如何掩饰这份寂寞。我觉得,为此才需要他人。你有与他人的什么回忆吗?那是万分宝贵之物。切勿忘却。那是直面孤独之人背后唯一的支点。理想情况下,由处于近处的某个人来担当这个位置是再好不过了。然而现在,连这理所当然的事情都得不到保证。但是呢……我在这里。在你身旁。”哪怕这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我也要不断呼喊下去。将一时的交错藏于内心,继续追寻交错的瞬间。跨越无数个星期,只为说出:下周再见。】

这是整个游戏中最为动人的文字。回忆,支撑着永恒的孤独。为何黑须太一有着承受无限的孤独与寂寞的能力?这不仅是回忆的力量——这是太一认知上的转变,对交流与社会的认知转变。太一认识到,交流并不是索取的手段;这只是单纯的交流而已,对他人的欣赏、爱慕与认同,与利益无关。所以,太一能在无限的孤独中活下去——因为他追求着更远处的美好;只要世间还有着耀眼的阳光,清晨的露珠,群青色的天空,和原世界那些在绝望边缘徘徊着、待拯救的人们,太一便能活下去:这是他最初的感情。

【友情——不求回报。】

【“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回报,不会寂寞吗?” “……因为喜欢看到美丽的事物。首先有这种心理存在。从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只有这份感情,才是我最初的感情。所以,没问题的。”】

所以,存在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复杂难寻——意义就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之中。所以,要活下去!活着本身,就是对荒诞最好的反抗。活下去——这是一个并非孤独的抗争者,是存在主义绽放的光芒。

CROSS†CHANNEL:存在主义绽放的光芒

为什么CROSS†CHANNEL的故事能如此的打动人心?这是整个游戏最为精妙、也最难察觉明明是你过度解读的一个部分:玩家在整个故事中的参与感,也就是所谓的META叙事。在故事的结尾,黑须太一从那个被抛弃的世界中向外界进行着广播,传递着电波——这个电波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故事中,“原世界”中许多人被这个频道的广播所打动,发现了存在的意义,坚定了活下去的念头。

【我经常思考心灵这个东西。心灵是生存的能力吗。一个人倘若不自立,也就绝对不可能扩展心灵的版图。所以人们要一个人活下去。利用他人并非坏事;为了活得充实,当然可以与他人产生羁绊。但……与他人合而为一,却永远不可能。就像现在听着这个广播的你,永远都不能和我接触。但脆弱的心灵总不愿承认,想要重合在一起。哪怕是依存于对方,化为对方的奴隶。会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建立起一条自己与他人的快速通道。但那终究不可能实现。人独自来到世上,也要独自离开。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近乎绝望,甚至让人心生怨念,但我还是会在这里。而且下周,我也会继续进行广播;下下周也好,在那之后也好,到死为止。就像我存在于此,如果你也存在于彼的话……我会相当高兴的。因为那会成为我活下去的力量。那么,下周再见。】

黑须太一所传达的,正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我们寻找着存在的意义与个性,并且通过“活下去”来与这个荒诞的世界相抗争。尽管交流有可能带来伤害,但我们依然传递着电波,来支撑彼此活下去。这一份光芒,照耀着“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所谓的“原世界”是什么?仅仅是所谓故事发生的那个、主人公们生活的那个世界中吗?整个故事,描写的那些爱情、友情与亲情,以及那残酷的社会,都是如此的真实,一个个人物的情感都如此真挚…… 我们再分析一下游戏的叙述方式:游戏以第一人称内视角的形式进行叙事,并且文本的隐含作者和叙事者都是同一人;而当黑须太一进行广播时,玩家便处于一个聆听的视角——所以,我们的视角并不是黑须太一,而是其对立面:被黑须太一送回真实世界的一个主人公。

没错。整个游戏的流程就是在重复着一周周的轮回,不同的主人公被太一的话语打动,然后被送回他们的“真实世界”;而作为玩家的我们呢?我们不也在与黑须太一重复着轮回,聆听着他的话语吗?太一所在的那个世界,是一个被抛弃、人类被毁灭的平行世界;那么,这样的平行世界就有可能出现很多个,故事主人公所在的真实世界是其中的一个,而我们所在的世界,也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黑须太一的频道,CROSS†CHANNEL,传播的是跨越一切阻碍的电波,对象是所有世界中的人们。 我们,也都是CROSS†CHANNEL的听众。所以,我们永远都不是孤独的——因为,总有一道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电波,与我们互相交流,成为彼此活下去的力量。

【“你有与他人的什么回忆吗?那是万分宝贵之物。切勿忘却。那是直面孤独之人背后唯一的支点。理想情况下,由处于近处的某个人来担当这个位置是再好不过了。然而现在,连这理所当然的事情都得不到保证。但是呢……我在这里。在你身旁。”】

看向窗外吧——或是万里的青空,或是漫天的繁星,或是明晰的雨滴,或是纯白的雪花——那是一份来自黑须太一想你传达的美好与力量。你与黑须太一度过的十三个轮回,便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活下去的力量。当你感到孤独时,你要想到,那份跨越次元的电波永远地陪伴着你,在你身旁。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

青空上洒下耀眼的阳光,那是来自黑须太一的祝福,是存在主义绽放的光芒。


这里是口三才信徒,那么——下周再见。
Tags: 游戏
#1 - 2023-12-28 18:03
(獨立,冷靜,大膽的思考)
就像我在这里一样,你们能在这里,真的太好了
#2 - 2023-12-28 21:32
(我永远喜欢莫尔加娜,二木佳奈多!)
切那大佬!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