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6 01:59 /
其实这个标题是我看完《铃芽之旅》后的第一想法,现在也没想到更合适的,索性接着用。

如果让我来评价新海诚,我会说他是一个很喜欢「情绪本位叙事」的创作者。首先,比起故事的连贯性他会更加在意「感受」,他会用数个「十分钟」来表现人物心绪,但他不会特意去管这些十分钟「情节」上到底要怎么连起来,能圆就圆不能圆就开摆。这饺子能吃就行管他好不好吃,新海诚在意的是那点醋!他喜欢世界系这种将少年少女的情感同世界存亡联系起来的题材也是因为这样子更具有情感张力。其次,在「感受」中他更注重说不清道不明却萦绕心头的「不明所以的冲动」,或者说「情不知何所起」。出于这种不明所以,就更不可能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因此新海诚的作品很看重观众的共鸣,对不上电波的只能给差评了。为什么说《你的名字》是意外,就是因为它把故事讲得太完整了,也没有太多地方表现这种「不明所以的冲动」,太不新海诚了。

现在我们慢慢来看《天气之子》吧。首先与其说是世界系,它更像是社会系作品。它的核心矛盾来自于「社会规训」对非正常生活的矫正:离家出走的少年,只身养家的少女,对于他们这种不安定的生活、短暂的幸福来讲,打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社会性危机存在。然而少年少女无法解决这个危机,靠一把枪也不够,他们终究要回归正常生活。可对于观众来讲,警察直接把人抓回去了我看什么啊。因此新海诚必须引入世界系要素,一方面激发新的矛盾,另一方面提供更强的情感张力。

「激发新矛盾」的直接后果就是,剧本看上去是在用世界系矛盾悄然替换社会系矛盾。影片结局并没有去解决「少年少女如何守住自己的幸福」这个社会系问题,反而去解决「救少女还是救东京」这个世界系问题。这也是很多观众批评的一点。

但新海诚到底是在用世界系回避社会系还是在用世界系面对社会系?少年不能离家出走,少女就应该去上学,小孩子得找个监护人……对,这些都很正确,只是新海诚单纯想问,「我想和她在一起」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要加上那么多限制呢?他用世界系对社会系发起了质疑:离家出走、只身养家为社会所不容,但是真的那么不可接受吗?你若觉得不可接受那我就玩得更大一点,少年选择救回少女,选择让东京下了三年的雨,选择改变世界的样貌,这种做法可比离家出走危害大多了,但人们不是照常生活吗?如此剧烈的动荡世界也没毁灭,少年少女的任性又如何?

当然这种解释过于取巧,“人们照常生活”也只是作者的设定罢了。不过影片的世界系要素与社会系矛盾真的没有相通点吗?现在,把世界系要素看作是「社会无意识规训」的具象化后我们再来审视影片结构。第一阶段,反抗「社会规训」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少年少女尝试用非日常的方式融入社会。第二阶段,少年少女带给人们晴天,找到自己的“意义”,迷失于「社会无意识规训」之中。第三阶段,两种规训把少女吞没,少年发现无论是哪种规训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持枪对峙世界,将少女从高天之上带回,换回属于自己的晴天。世界系要素其实是社会系要素的抽象。对于少年来讲,「如何守住少年少女的幸福」和「救少女还是救东京」的矛盾是统一的,「举起手枪」和「跨越鸟居」实际上是一件事,都是在对冷漠的社会规则进行反叛。

写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天气之子》其实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些观众对帆高行事不太成熟的指责其实不太妥当,因为新海诚想写的就是少年人踏入成人世界前的迷茫。社会这么糟糕那到底要怎么办呢?《天气之子》的答案其实相当简单:「我不在意这个社会的正确,我只关心我爱的人。而这种爱能撕碎社会冷漠的表象。」离家出走的少年就应该回去相当正确,但是警察真的有在听少年的心声吗?并没有,他只是觉得这个年纪的小鬼真吵。而与之相反,少年少女的情愫由因缘巧合开始,到长时间相伴加深,发展到最后的热烈和奋不顾身。整部电影都是在为少年的这种冲动服务,新海诚就是为了“比起晴天我更需要阳菜你”这句话才拍的电影。只是比较遗憾的是,新海诚似乎也没给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帆高还是得在旧框架下隐忍三年然后才能去过他的小日子,只是用世界系的力量给了一个浪漫的图景罢了——东京已经变成了雨的世界。

不过这一点我也不是很想苛责就是了,剧本不足那就靠RADWIMPS和新海诚用音画提供的「情感张力」来补嘛。倒不如说这才是重点,听三首主题歌就值回票价了(笑)。影片结尾,少年看着少女的身影更确信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爱已经改变过世界的样貌,未来还会面对其他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爱能做到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一定可以跨过去。也许从叙事上讲,世界系与社会系的融合不太成熟,但总会有人越过这一点理解新海诚想要表达什么,那么「情感本位叙事」就胜利了。最后的最后,祈祷中的少女小小的身影出现时真的会没有触动吗?我直接把什么画集设定集小说ost手办挂件闹钟日历亚克力板全买回家了。

最后一个话题自然就是,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存在的「不明所以的冲动」了。它进一步导致了《天气之子》的叙事如此模糊化。纵观全片你会发现很多地方情节逻辑是不清不楚的,然而新海诚就觉得,他想表达的东西已经传递给观众了,把事情讲清楚图啥呢。雨本就是模糊的,这种美是一种氛围,是要去体会的。帆高离家的原因电影特地没有点明,但少年人的无端伤感却是人们能理解的;三人选择逃跑根本没什么计划可言,但是流落街头也不想分开的心情和情侣酒店的雨夜相拥却是能触动人心的;暴雨中的东京也许只是灾难,也许是冷漠社会的具象,好像又是少年少女的心象风景。对于不能理解的人来说这就是灾难,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讲这就是雨的意义。

总的来说,《天气之子》反倒是很新海诚的作品。喜欢的人一天看三遍,不喜欢的直接给负分。水上悟志称:“新海诚在几年前被关押在地底深处,全身被插满了管子,从中吸取他的能量炼成了 《你的名字》。之后,警备因为电影成功放松了警惕,新海抓住空隙逃了出来。新宿、池袋都陷入恐慌,整个东京都被卷入混乱。到最后,新海还是被逮捕了,但是他的脸上却满是畅快。《天气之子》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电影的制作人员们也大多选择陪新海诚任性一回,被所有人支持的肆意还真是令人羡慕。
Tags: 动画
#1 - 2023-9-23 13:26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天气之子那这个世界恐怕会一团糟吧,但如果这部电影能让一些人暂时摆脱教育/道德/某种自创但被误认为普适的逻辑——去看待世界的话,可能会让我开心一些。
#2 - 2023-9-23 15:11
(毒性非常大,小孩看了会犯错误,会犯很大的错误 ...)
我就挺喜欢天子之子的,比主旋律那种舍己救人的老掉牙一套好多了
#3 - 2023-12-30 22:29
(总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
《天气之子》的主题或许可以这么说,比起这个社会的正确,我更关心我爱的人,因为这种爱能撕碎社会冷漠的表象。
主旋律会说,牺牲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被铭记的。但《天气之子》里献祭阳菜真的是有意义和合理的吗?救少女还是救东京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因为献祭少女就能拯救东京的逻辑是模糊的,阳菜的牺牲反而像是被道德绑架。
ps.这句“迷失于「社会无意识规训」之中”是什么意思,望解答
#3-1 - 2023-12-31 16:48
失色
确实不合理,因为献祭阳菜换晴天和献祭童男童女给河神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不过在这个世界观下献祭真的能换来晴天,所以其实没有那么模糊。)
但是阳菜在动用自身力量打工的过程中慢慢觉得这件事是合理的,因为千百年来的晴女都是这么做的,人们的笑容也是值得用自己去交换的。我们觉得这是道德绑架,或者说对河神妥协了,但是对先前混迹于社会底层又突然受到大家肯定的少女来讲,她会觉得这就是她的意义所在,于是无意识的规训(或者说意识形态的感召)完成了。那么,帆高就必须举起手枪,跨越鸟居,否定她的想法。三年后再见时,也必须要说出“我确实选择了她”这么一番独白。
如果用冰冷一点的术语来讲,与警察的斗争就是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斗争,与晴女的命运斗争则是与意识形态本身斗争。(其实天气之子想讲的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新海诚觉得二者都不好,那什么好呢?那就要问爱能做到的事还有什么。当然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意识形态了(笑)。比较遗憾的是,他似乎也没给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帆高还是得在旧框架下隐忍三年然后才能去过他的小日子,只是用世界系的力量给了一个浪漫的图景:东京已经变成了雨的世界。
#4 - 2024-2-29 21:11
(asuna俺嫁)
如此剧烈的动荡世界也没毁灭,少年少女的任性又如何? 写得太好了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