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fs

失去人性和失去兽性,在阿多诺和黑格尔这里有另一种比较。阿多诺、霍克海默认为,人若只为了生存而挣扎,则必然牺牲掉让生存有价值的一切;黑格尔则积极评价这种“构成性的牺牲”,牺牲掉一切实质的空虚主体才是本质的主体。不是退回兽性,而是前进的否定人性。 ...

1年10月前 via web

  • @arimayukino Yukino - 如果能做到“只”为了生存而挣扎,就已经是究极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了,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是别人的生存。
  • @tmpfs - @Yukino 齐泽克这里否定了两次,阿多诺说的是为了[使命]而牺牲,黑格尔说的是牺牲的牺牲,一个主体只有成为了人才会有人性可以失去,而且失去人性或者失去人性的威胁才构成了人性,这种失去反映了主体的空无
  • @dionysus dionysus - 卢梭:按格劳修斯的说法,究竟全人类是属于某一百个人的,抑或那一百个人是属于全人类的,仍然是个疑问;而且他在他的全书里似乎是倾向于前一种见解的;而这也正是霍布斯的看法。这样,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牲畜,每一群都有它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它们,就是为了要吃掉它们。(重读)...——注意卢梭的文本中“为了吃掉它们”一语...:这位首领并不是通过吃掉它们来保护这些野兽,他并不是先保护这些牲畜,然后再吃掉它们;不是的,他保护它们是为了吃掉它们,他保护它们仅仅是为了吃掉它们...,他为了自己而保存这些牲畜,就像我们(在食品储藏室内)为自己保存东西,但其目的是通过吞食,也即通过杀戮和毁灭,来为自己实现更好的保存,就像人们为了自己而毁掉想要保存的东西那样——卢梭使 用的词是“牲畜”,也就是尚未被驯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但已 经被人类以人为目的而界定和支配的一种动物性;通过人的组织 性再生产,这种动物性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要么变成奴隶性的劳动工具,要么变成动物性食物(马、牛、小羊、羊等等,注意,这些都能成为狼的牺牲品或猎物)。
  • @dionysus dionysus - @dionysus 一段冗长却十分必要的引文,在这里提醒一个值得注意的关于牲畜的注解:以人为目的而界定、支配的一种动物性,而受其支配的动物性恰恰也是属人的,这也就有了卢梭全人类属于某一百人的探讨,一百人的人性界定了全人类的人性(牲畜性)。谈论人性之时究竟是人类还是牲畜在发声呢,牲畜谈论人性岂不滑稽荒唐?至于家畜,是的,现在恐怕连属人的牲畜性也是奢望。
  • @dionysus dionysus - 一次单向决定产生了人类与牲畜,而只有在牲畜这里,辩证法才是起效的,通过辩证法的运动,他们可以光荣的宣称,牲畜也通人性
  • @dionysus dionysus - @dionysus 这里就是尼采了,我相信我并未超越尼采本人的戏剧化挑衅
  • @tmpfs - @dionysus 谈论人性时当然是人类在发声,因为在人类之前,既没有动物性,也没有人性,当人类发生之后,动物性才回溯地生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