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fs

自我审查的逻辑。今天看到一个帖子说政府宣传部门找到文化产业人士,问为什么不创作一些现实题材,产业人士回复你们宣传部门自己都不知道现实题材被禁了吗,宣传人士回复确实不知道有这种规定。 ...

2年3月前 via mobile

  • @tmpfs - 以前也有类似的故事,同一个审查部门内部不同的人之间相互都不清楚对方的审查标准,对对方的审查结果表示意外。这里一般的指责就是一种实证主义层面的,审查为什么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审查恰恰不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为只要有了明确的标准,那么标准的剩余就成为绕过审查的途径。或者像苏联一样成立庞大的审查部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报审者斗志斗勇。这个与安全产业与黑灰产的斗争也非常类似,比如谷歌无理由封禁账号,也从来不会反馈封禁的原因或者提供明确的申诉渠道,就是因为谷歌的业务模式无法在这个地方付出巨大成本,这个是再强大的AI也无法自动化的工作。所以审查部门制造自我审查的做法在一个层面上是转移成本,将审查的底层落实到成本强迫性地转嫁给内容主体,让审查的实质操作通过资本化的方式提高效率,避免政府机构本身的低效。
  • @tmpfs - 再进一层,这种强迫形成的自我审查主观能动性,其实就是意识形态。只不过相比于“自由”形成的自我审查主观能动性,效力差了很多。
  • @304246 Rくん - 某些企业管理上,有大量由管理人员自由掌握,口头或微信群表达,并且难以贯彻执行的要求。 这些要求把基层员工置于随时都在违背悖论性要求的境地之中。 管理层舒服了,但效率低了,员工还都被管成悖论贼人了。
  • @211998 秘则为花 - 但赋予平台权力也很难说是利是弊,因为这在转移成本的同时也把因平台滥用权力所造成的民愤上移了
  • @304246 Rくん - @秘则为花 这也是有前提的吧?比如推特和脸书在全世界各个地区运营的权力,形成了什么形式的民愤上移?b38
  • @xdcedar Cedar - 所以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而成本来自人的局限性..于是无论什么事最后都要落到人的局限性上面来..其实也不能说是人的局限性,而是这世界的规律就是如此..
  • @211998 秘则为花 - @Rくん 这么讲当然是在中国的语境下
  • @chashaodan 叉烧蛋orz - @秘则为花 平台与老大哥在审核上的权力结构简直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