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watozage

@786249

非专业的学生想获得对社会科学通识性的理解,相比理工科是困难很多的。理工科分类的思想贯穿整个范式,对着目录读大纲就知道路怎么走了。社会科学尤其是上世纪经历的变革要更多更乱,不同理论之间难以互相翻译,没有继承关系,知识的组织结构是以人名为关注点的多中心图,没有有效的层级树状结构

2月19天前 via mobile

  • @786249 brawatozage - 让这种通识性理解难上加难的是,上世纪社科和哲学的突破性理论,尤其是以著述而非论文形式出版的大型理论,由于缺乏限制总有成为分析一切社会现象的万能理论的倾向。这种理论成为整个知识图谱中难以逃逸的局部最优,让缺乏 overview 的阅读者被捕获。比如一个从搜索哲学类关键词进入的中文网络用户有很大概率就会被拉康齐泽克的万能的精神分析捕获
  • @tonylafis TonyLafis - 受教了
  • @845848 GustaveCookie - 之前读过柄谷行人的哲学的起源,刚买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