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种方式变得沉溺于幻想,因而处于绝望中,并不意味着(虽然这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不能继续活得很自在。他似乎是一个忙于眼前俗事的人,结婚、生子、获得荣誉和尊严,并且可能让人觉察不到他在更深的意义上缺乏自我。这样的事情并不给世界带来多少搅扰,因为自我是世界最不关心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如果显示出他具有自我,反倒是一件最危险的事。这样就不难理解、所有危险中最大的危险,即失去自我的危险,能够非常地平静在世上发生,就像它什么也不是一样。其他东西的丧失是不可能如此平静的;丧失掉任何别的东西,比如一条胳膊、一条腿、五元钱、一个妻子等等都肯定会被注意到的。

——克尔凯郭尔 《致死的疾病》




通过这种影响会产生一种比现在要简单得多的、不为情绪左右的纯粹生活,以至于强烈欲求这种古老动机由于遗传积习虽然可能雄风犹在,但在起净化作用的知识的影响下,其力量会每况愈下,人最终会生活在大众之间,又能保持自我,如在自然之中,没有毁誉,没有脾气,觉得以前害怕的许多事物赏心悦目,宛如欣赏一部戏剧。人不再张扬,不再接受人不限于自然或能超越自然这种想法的煽动。如上所述,在此当然也少不了一种良好的气质,一个坚定、宽容、其实乃是快乐的灵魂,一种这样的心情:无需防备隐患及其突发,表达时不带怨恨和愤懑——以前被长期拴着锁链上的老狗和老人才有这种众所周知、令人厌烦的习惯。如此挣脱了生活中常见的缧绁,人活着就应该只是为了不断地深化认识,能够毫不嫉妒、毫无烦恼地放弃在别人那里有价值的许多乃至所有东西。对他来说,最值得向往的状态应该就是自由地、无畏地翱翔在人类、习俗、法律和对事物的传统评价之上,如此足矣。他乐意和别人分享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欢乐,也许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可与别人分享——这当然也更多地意味着一种匮乏,一种断念。倘若别人尽管如此还是向他索取更多的东西,他就会友好地摇摇头,指向他的兄弟即有作为的自由人,也许他还会露出一丝嘲讽:因为其“自由”情况特殊。

——尼采 《人性的,太人性的》



无意义性是所有严格功利主义哲学的内在困境,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放弃使用物的客观世界,转而依赖使用本身的主观性。只有在一个严格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里,使用者,即人自己变成了终极目的,才能终止手段和目的的无穷链条,效用本身才能获得意义的尊严。

——汉娜·阿伦特 《人的境况》


1.一般正常人的智力相当的狭隘、贫乏,意识也极不清晰——这可以通过这一事实看得出来:尽管投进无尽时间之中的人生有如白驹过隙,尽管我们的生存是如此的艰难和窘迫,举目尽是难以胜数的不解之谜;尽管众多现象别有深意,尽管生命是完全不足够的——尽管这样,也不是每个人都经常和不断地探究哲学;甚至不能说是很多人,或者只有那么一些人是这样做的——不,应该说只是零零星星的个别人才去思考哲学,这些人纯粹就是例外。其余人等就生活在这大梦里,与动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只在于这些人比动物多了对将来几年的预见和筹谋而已。那表示出来的对形而上学的需求,从一开始就由上头以宗教的手段打发了事,而这些宗教不管是何货色,都足以应付这种需求了。或许还有比表面看上去更多的人在私下里探究哲学——虽然这之后或许有结果显示如此。我们人类的处境的确是艰难和窘迫的:那样的一段生活时间,充满着困顿和操劳、恐惧和苦痛,但却一点都不知道何来 、何往与何为 ;与此同时,还有那各式的牧师神父及其各自的启悟 ,以及对不信者的威胁、恐吓。除此之外,人与人的相见、相交,就犹如面具与面具的周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面具甚至不了解其自身。动物就是这样看视我们的,而我们也是这样看视动物的。

2.正如脑髓就是寄生物,全靠机体的供养而不会给内在经济直接带来贡献,因为在上面它那坚固的、有着良好保护的居所里,脑髓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同样,具有高级思想禀赋的人在过着与众人一样的个体生活以外,还过着另一种纯粹智力性的生活。这样一种智力生活不仅只是在知识、学问上持续增加、丰富和调校正确,而且还由整套的名副其实的真知、灼见所组成。这种生活不受个人命运、际遇的影响——只要其追求和努力根本不受其扰乱。所以,这种生活会提升这个人超越那变幻、波折的命运。这种生活就是持续的思考、学习、试验和实践,并逐渐以此为主,而个人的生活则退而成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阿图尔·叔本华 《附录和补遗第2卷》



逻辑的起源

    逻辑是怎样在大脑中产生的呢?肯定是从非逻辑中产生的,非逻辑的领域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过去,许多人做推论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以都遭到毁灭,这是不争的事实!举例来说,谁若不是经常根据谋生之道和根据敌视他的人去发现“同类”,谁若对事物归纳概括得过于迟缓和谨慎,那么,谁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就小于能从一切相似中立即找到同类的那一个。
    然而,把相似当作相同对待这一占绝对优势的倾向是非逻辑倾向,因为本来不存在相同的东西,可是这种倾向却奠定了逻辑的基础。正因为这样,事物的变化必然长期被忽视,不为人感知,以便产生对于逻辑必不可少的物质概念,尽管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与这一概念相符。
    观察不甚仔细的人比那些在“变化滚动中”观察一切的人占优势。在推论中过分谨慎,或者怀疑成癖,本来就对生命构成极大的危害。谁没有相反的癖好,谁就不能自我保存。相反的癖好指的是:宁愿肯定而不做判断;宁愿出错、虚构而不愿等待,宁愿认同而不否定;宁愿评估,判断而不要正当——正当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行呀!
    我们现在脑子里的逻辑思维和推论的过程与自身非逻辑、正当的本能欲望的过程和斗争是一致的,我们通常只经历斗争的结果罢了。这个古老的机制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内心,如此迅疾,如此隐秘。

种类的天赋
    一般意识唯在传达需要的压力下才得以发展出来,——意识自始就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在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才是必需的、有用的,而且其发展也只与这种有用性程度成正比。
    真正说来,意识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网络,——唯有作为这样一种联系网络,意识才必定发展出来了:隐居的和野兽般的人不需要意识。我们的行为、思想、情感、活动本身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至少是其中一部分——,这乃是一种可怕的长期支配着人类的“必须(Muss)”的结果:作为最有危险的动物,人类需要帮助、庇护,人类需要自己的同类,人类必须懂得表达自己的困厄,懂得让别人理解自己——为了这一切,人类首先必须有“意识”,必须“知道”自己缺失什么,“知道”自己情绪怎样,“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因为,再说一遍:如同任何一种活的造物,人类总在不断思考但并不知道这一点;变成意识的思想只不过是其中极小的部分,可以说,是其中最肤浅、最糟糕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种有意识的思想发生于话语中,也即发生于传达符号中,意识的起源由此得以揭示。简言之,语言的发展和意识的发展(不是理性的发展,而只是理性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携手并进的。
    发明符号的人同时也是越来越鲜明地意识到自己的人;唯作为社会的动物,人类才学会了对自己的意识……我的想法是:意识并不真正属于人类的个体性实存(Individual-Existenz),而倒是属于人类身上团体和群体的天性;由此可知,意识也只有在与团体和群体之功用的关联中才得到精细的发展,而且因此,我们中的每个人,尽管我们的最佳意愿是尽可能个体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但我们始终只是把非个体性本身带向意识,也就是人类的“平均值”,我们的想法本身不断地被意识之特征——被意识中发号施令的“种类之天赋”所战胜,并且被转化并且置回到群体的视角和观点之中。

——尼采《快乐的科学》



    社会的效益和生产力每天都在为这个社会所获取的统治人的权力开脱。如果社会同化它所接触的每一件事物,如果它吞并对立面、利用矛盾,这就显示了它的文化优势。同样,资源的破坏、浪费的增长显示了它的富裕和“高水平的福利”,“这个社会富裕到了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地步!”

——马尔库赛《单向度的人》



You cannot die until you die. That is what it means to live.
  • Bangumi 2015-10-18 加入

剧情相似处列举(严重剧透)

2023-6-1 12:03 (+0)
事先声明:正文内容会有大量的本游戏(メギド72)和最果、rewrite剧透,想自己体验这些作品的看个开头的总结即可。本来我还想按剧透等级分段写这篇文章的,但不剧透能谈的东西实在太少没啥意义,所以剧透警 ... (more)

杂学(佛教)小知识总结+游戏简易解析(剧透未玩慎入)

2023-5-3 15:58 (+0)
在所有gal作品中这部作品选择的主题也属于相当异质,几乎找不到任何同类的作品,受YUNO影响很深但完全走了一条新的路子出来,文笔优美的同时也极具特色,有很多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既然查都 ... (more)

noesis02Remake版变化(剧透)

2022-8-18 10:29 (+1)
说实话,2相比于1的remake版来说变化和新增解释要少的多(不过声优表现还是很强,值得一听),可能都没什么必要写这篇内容,想了解3的前置的人看前面的简易结论即可。另外这一代的里开发室没什么线索,除了迫 ... (more)

体验版试玩感想——喜忧参半

2022-7-11 23:53 (+4)
体验版大约5小时不到的流程,看剧情基本上只是个引子,而且世界观还挺庞大,登场角色也特别多,还有多视点多时间段的叙事。估计最后可能会有20-30小时的流程。 同人作最好的一点就是剧本可以放开了玩,首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