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の中のホールデン 小说

beastsensei 读过 @ 2024-9-1 14:53

还算好看,但是看完之后略微感到莫名其妙。“我"一直在自我剖析,但是一层层剖析完后究竟是什么难以准确理解。就好像在一层层剥洋葱,最后剥完了发现外面是洋葱,中间是洋葱,里面还是洋葱。

staniko 读过 @ 2024-8-10 09:05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本自己观点的输出,感觉没看过《麦田捕手》的话真的很难看得懂。等我后面有机会看完《麦田捕手》再来写评语吧

豆沙包罐头 读过 @ 2024-7-24 20:27

7.5 // 创伤文学

空织 读过 @ 2024-7-14 19:16

怪我没有事先了解作品类型,但也不能全怪我。

久远寺uu紫 读过 @ 2024-6-25 23:13

散乱到并不足以称之为是一个故事,绝大部分的词句都是冗杂到有些晦涩,读到最后已经不知道是谁想要将身体里还没能成为话语的思考或是感情一类的东西刨出,然后双手终于贯穿了自己。不过也就是这样倾泻似的文字才能重重地敲在我那并不结实的密室的门上。

Evhemary 读过 @ 2024-5-13 22:47

河野裕故事的反面。

X_Shaw 读过 @ 2024-5-3 13:30

读罢不知所云。似乎是在讲些关于装模作样、关于写文章的东西,但是我感觉结构太散乱了。一些表述多次重复也不知道意义在何。典型的河野裕用力过猛吧。(可能也跟我没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关系吧)

呼呼呼 读过 @ 2024-4-11 15:35

太创伤了

cmt2022 读过 @ 2023-12-31 21:31

装模作样。戛然而止。其实没看懂。我也许该重新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了。(补丁:不是说书在装模作样,而是书在讨论装模作样这个事情。)

Lin147 读过 @ 2023-11-17 23:56

8.9,河野裕的文本一直带着一股迷人的气息,他将自己内心解剖,寻找着话语之前的话语,为了不带误会的,悠长地将其阐述,《阶梯岛》、《昨日寻找星星的借口》、《密室中的霍尔顿》这内在无比真切而又无比相似之物就是对于河野裕最好的诠释

野良之心 读过 @ 2023-10-7 17:07

喵喵喵/密室里的霍尔顿是什么死忠粉的观后感吗,借着塞林格的作品在这进行自我剖析,还顺带创作出了一个如此自我特色的作品,河野裕果然是超人,就是赋予松田死亡却不予死因是为了辨别真正理解这部作品意味和不懂装懂仍然探寻死因的读者吗。 果然就像作品开头所说的,这个故事,没有谜团,我爱河野裕

Yuzuki 读过 @ 2023-8-22 14:19

小说在视觉上缓慢而遥远。不过,若是挖掘存在于对方心中的印象,小说就是急速而径直的。对她说再见,救下坠落的霍尔顿,敲开密室的门。/像开头所说的一样,这个故事没有谜团,只是一个女生普通地死去了

旅夜 读过 @ 2023-4-12 23:55

小说评价: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几乎是读完的一时之间,内心急切地、想要表达什么。书写东西,将心里的言语排到体外一定是正确的。然而,却没法单纯地以语言区描述和翻译。心中激荡着的情感,不断被勾起的名为天空的景致——想来,似乎也像是被关在了密室之中。 开头很像是Mystery的惯例操作——死亡、案件——但是不一样,那里没有谜题,凶手也好手法也好。一切如此明朗,只是,意义是什么?开悟后的结论是什么?两篇作中作也好,角色的登场退场也好,装模作样也好,友情也好,密室也好,青春也好,恋情也好……不不不,那些东西都不是重点。言语需要翻译,必要时予以描述。即使他人与我之间不过是翻译者与接受者,是情感与语言汇集而成的名为误解的产物,即使我与众生之间的交集不过这么一点,也一定,有着什么,是必须去聊及的。而那……

由比浜结衣酱 读过 @ 2022-11-11 19:09

抽丝剥茧地检视着自我的内心,把自我安放在这密不透风的密室,是的,要怎么才能不装模作样地跨越死亡,或者说不装模作样地跨越更多,人的一生中必然会经历这种要把霍尔顿放进密室中的时刻吧。但是不能囿于那密室内啊,呐,门外也还有人等待

诺斯菲 读过 @ 2022-11-6 16:39

而那

伊莱崔斯特·水特 读过 @ 2022-9-5 16:31

人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从麦田中坠落。 交流如同水和空气,无法避免,无从阻拦。 将自己封锁在密室之中,只能逐渐窒息,于是霍尔顿诞生了。 你我的密室里,霍尔顿还在其中吗?

绕远偶人 读过 @ 2022-7-18 02:01

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笨蛋。不愿被同化,想要保持真实的自我,想要追寻属于自己的阿瓦达, 到最后还是亲情拯救我们。或许是对青春的追忆,我们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有棱有角,都会融入这个名为社会的“密室”,做一个“霍尔顿”却是一种奢求。

冉阿让 读过 @ 2022-1-1 01:42

相比起本书自身的意义,倒更是令我回忆起了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段时期的日子。真是年轻啊,没想到会对自己说出这种话。原来我讨厌装模作样的原因之一是来自麦田,无意识的影响真可怕。我还是个孩子吗?

躺平F8 读过 @ 2021-12-29 21:12

装模作样的所有人里面跳出一个我最喜欢的小泉

paolino 读过 @ 2021-10-24 14:59

不敢说懂了。我未曾经历三次死亡中的任何一次,有过居高临下的怀念之情,对某些词语抱有浪漫的幻想...愚钝如我,面对具体映像,很难抓得住重点;因此更偏爱缓慢而遥远、迅速而径直的文本。读过一本文学理论的小书,内容几乎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两个比喻,前人未踏的雪原中的脚印和作为先行的海妖之歌。感觉私人到无意识的地步的话,大抵和那彼处的根源也不远了。一连串的“而那”正是直接的追根溯源。我一定无法表达得这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