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不行
by dimunongo 2025-4-24 20:37 (+2)
看完了,我没啥文采。整部作品(刨除结尾)我觉得是一部佳作,尤其是当多条线汇聚到一起那一刻是真的震撼,结尾还是烂了(至少我觉得)。确实,应该会有和你好的结尾吗? (more)
调查兵团类比中国男足 | 红炉点雪 | 20 replies | 2020-12-15 |
❄️ 动画党专用单集讨论帖 – Ep. 71 (S4 E12), 领导者 | Lumi | 11 replies | 2021-2-28 |
❄️ 动画党专用单集讨论帖 – Ep. 66 (S4 E7), 强袭 | Lumi | 23 replies | 2021-1-24 |
❄️ 动画党专用单集讨论帖 – Ep. 65 (S4 E6), 战锤巨人 | Lumi | 34 replies | 2021-1-17 |
❄️ 动画党专用单集讨论帖 – Ep. 75 (S4 E16), 天地 | Lumi | 1 replies | 2021-3-28 |
  | 更多讨论 » |
不同于前三季的古典型叙事,马莱篇后的巨人转变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反线性 ,多重视角叙事,如果无法脱离其原有线性叙事思路,整合插叙倒叙线索就无法打破原有的叙事诡迹,马莱篇看似打开了世界观,实则消解宏大叙事展示不同个体的个人欲望,如果把该世界观的人生看作一条坐标轴,站在12岁这个人生节点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应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吉克选择沿着坐标轴回溯到原点,他希望自己不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因为这样就不会再经历灰暗的童年和自私的父母带给自己的刺痛,而莱纳选择沿着坐标轴继续前行,如果成为拯救母亲的英雄(成为名誉马莱人让父母重聚)的愿景无法达成后,那就选择另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景(攻破帕拉迪岛拯救人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马莱之矛”和“马莱之盾”的评价在吉克和莱纳的精神状态上恰恰是反过来的,吉克做出消极、防守的选择,而莱纳做出积极、进攻的选择。
宏大叙事层面的悲剧性正式展现,对立的另一方建立起实体性,构成了合理且铺垫完整的悲剧性冲突,立场的转换和对位安排在结构上是绝对的优秀之举,吉克的悲观主义塑造更是成为了一大亮点。同时,布满群像的结构确却并不显得凌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贾碧这一争议人物承担了整个对位结构的中心点导致的——不过遗憾的是,这一人物的塑造仍然有用力过猛之嫌,并且餐厅中与尼柯洛相关的情节高潮仍然相比原作显得欠缺张力。另外,以阿尔敏的人设为中心,宏大叙事与之前三季细小叙事的些许不和谐也在这季中埋下了伏笔。
唉
特别现实地呈现出来了“世界的本真”。我们既不需要情绪化地去抨击被战争机器洗脑的小孩,也不需要去争论是谁先动的手,因为一旦发起战争就没有赢家,战争带来的伤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就像被莎夏救下的小女孩质问莎碧为什么自己的母亲什么都没做错,却要被巨人吃掉一样。这部番剧中战争的形状,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国家之间关于资源的争夺,关于仇恨的继承,现在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这才是进巨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大部分时间都在展现各势力间的博弈,大段的对白+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看的人有些累,但是也有很多亮点,调查兵团速攻马莱那里是真的精彩,吉克的回忆也不错,因为巨人这部作品中重点刻画的角色无论属于哪个势力,哪个立场,始终都是被时代,制度和束缚着的思想与观念与不得不推着走的无可奈何,无论是恶托邦还是乌托邦马莱篇的开启彻底宣告巨人走向现实主义。一个惨淡而残酷的真相,一个与现实世界类似的格局,一个以炮火和仇恨覆盖的国土。帕拉迪岛上被憎恶的恶魔——这就是曾经那个封闭世界的真相。而这部的开始从帕拉蒂岛抽身,沿着返乡三人组埋下的轨迹回到马莱,回到敌对的那一方,背叛的号角不再由莱纳发起,而是由艾伦亲自执行和审问,在这种情况下讽刺感迎面而来
如果非要说巨人的故事在理解上有什么门槛,那一定是立场的不断变化,马来篇毫无疑问展现了作者最好的精神面貌,全新的人物,全新的视角,无论是从宣战布告这种顶级的剧情设计,还是森林之子带给读者的思考,都是巨人故事长篇力量感的体现。吉克悲剧源头不仅仅是巨人之力也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悲哀,正因为这位不合格的父亲格莉沙耶格尔的步步紧逼,才孕育了今天虚无主义的吉克,将仇恨一切的源头导向巨人之力,不难看出吉克动力源泉不仅仅是终结马莱帝国主义而是终结整个巨人之力 贾币布朗一家被马莱帝国主义洗脑用抽象的仇恨去憎恨那些素未谋面之人。只有艾伦和莱纳知道墙的里面和外面都是活生生的人 艾伦和莱纳真的相似吗?在精致的表面对称背后,驱动他们做出相似行为的,真的是相似的背景和动机吗?艾伦在地下室里那四句“我们是一样的”,究竟是对真理的陈述,还是对将要犯下罪行的自我安慰呢?
伏笔回收很强,视角转换很强,jsc用意得以暴露。
制作上差点意思了
压抑到吐的一季,也是信息量最大,最有深度的一季。 所谓的第四季前半部分,大场面与文戏兼具,艾伦的角色在逐渐退隐,展现了一系列马莱方与帕岛方不同人物在战争与历史的洪流当中的具体抉择和挣扎,尤其喜欢op和ed,不再是燃,而是荒诞和疯癫,残酷和绝望,觉得非常适合巨人后期的风格。森林之子这一段剧情可以说是后期巨人重要主旨,复仇是人性最朴素的愿望,一个孩子先学会的是仇恨而不是 放下仇恨。成年人之所以选择放下不是因为不再憎恨,而是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出森林,这无疑是一个更沉重的选择。
谏山创真是很会玩弄观众的立场,如果故事停在看海就只是一个以自由为主题的热血作品,但篇幅不长的马莱篇为两国各自的鸽派、鹰派乃至平民们所塑造出的困境,给剧情的上限又拔高了一个层次。这样把重心放在每个人物的情绪上更加容易冲破观众理性的防线,但我们从训练生开始,就认识了那个天真而爱吃肉的女孩。但即便如此,我也难以说是讨厌贾碧,因为这就是完全生活在只有一种声音的世界里、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的人,控制他们的思想给很多民族都带来过无数的浩劫。看到后期,我近乎是带着怜悯、同情的心态看着他们继续厮杀下去。这个题材很容易拿起来,但却很难放下,这一章是真正升华了作品,在剧情不断发生令人应接不暇的进展时,还能对战争和仇恨给出如此充分的思考,本身还是具备不俗的深度。(本季度的艾伦在不同场合/时间节点,一定要分清楚说的是真话或假话,否则陷入叙事诡计对人物动机逻辑的理解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