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9-7 12:01
oakpeter (推gal人)
rt
直觉(intuition)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种超能力吗?
是不是智力的重要体现?
举个栗子,
很多数学家都是先直觉发现结论,然后倒推回论证过程。
技术大师、工匠就更是这样了,往往就凭靠经验和直觉,一步一步设计出了一个个杰作(masterpiece)。从来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相反,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人的理论体系……
所以
人的直觉究竟是什么?
是一种“我这样做可能会更好…”的灵感?
#2 - 2024-9-7 12:12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妳尝后六咬,我是河豚我娇㜜!)
智力测试很多题其实还真就是看直觉…
#2-1 - 2024-9-7 12:18
oakpeter
好像真是这样,那些题都不用动笔的,都是直觉得出来
#3 - 2024-9-7 12:12
你最近是不是在做赌博炒股炒币炒外汇什么的
#3-1 - 2024-9-7 12:22
oakpeter
投机的人更看直觉。从一些微小的证据嗅到估值然后低入高抛。绝对不需要什么理论。
#4 - 2024-9-7 12:21
(休息一下,吃點炸雞漢堡吧)
算,而且可以通過長期訓練訓練出來
#4-1 - 2024-9-7 12:24
oakpeter
我觉得大部分是天生的,后天的话跟社会实践有关,多参与实践以及和不同的人交流
#4-2 - 2024-9-7 13:43
absurd
oakpeter 说: 我觉得大部分是天生的,后天的话跟社会实践有关,多参与实践以及和不同的人交流
智力的可塑性很高的。。。後天很重要,我覺得國內一直喜歡誇大天分的重要性,事實上每個人(正常水平)通過優質的訓練,都可以達到准一流水平或者二流水平
#4-3 - 2024-9-7 16:18
aquarium
absurd 说: 智力的可塑性很高的。。。後天很重要,我覺得國內一直喜歡誇大天分的重要性,事實上每個人(正常水平)通過優質的訓練,都可以達到准一流水平或者二流水平
所以按这样说来,大多数的“天分的差距”,实际上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4-4 - 2024-9-7 17:59
absurd
aquarium 说: 所以按这样说来,大多数的“天分的差距”,实际上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對,很多人並沒有成長到看見自己天花板的水平就放棄了
#5 - 2024-9-7 12:32
至少在数学上可以说直觉占比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经验在起作用。你口中的直觉应该是指数学家能够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且这个问题大概率是对的,但是数学史告诉我们,在现代数学日趋抽象化的现在,直觉的猜想往往不是正确的,只有通过证明严格证明的定理才是值得信赖的。例如数学分析中的经典函数Weierstrass函数,以及哪怕是初等数论中也有许多的猜想在足够大的范围下存在反例。数学家为什么能够发现结论,一方面可能是在推导的过程中自然出现了这个问题,且这个结论对原来的推导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就可以猜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在无意之中发现的规律,且对于很大一部分情况可以成立。但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直觉都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而是经验起的作用更大。当你对某个领域足够熟悉的时候,很多问题你都可以结合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判断。当然只凭经验也是不够的,需要巧思蕴含在其中。不过我们认为的巧思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形成体系化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才宛如从天上掉下来的证明一般。除非你是天才,否则你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训练才能提高得出巧思的概率。
#5-1 - 2024-9-7 13:45
absurd
最近在寫數學論文,大部分同意。但我覺得數學直覺,或者更廣泛的智力,都可以通過科學訓練出來的,因為智力本身可塑性很高。
#5-2 - 2024-9-7 15:09
宇天厦
absurd 说: 最近在寫數學論文,大部分同意。但我覺得數學直覺,或者更廣泛的智力,都可以通過科學訓練出來的,因為智力本身可塑性很高。
很难验证是否是所有的数学直觉都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5-3 - 2024-9-7 18:02
absurd
宇天厦 说: 很难验证是否是所有的数学直觉都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確實,不過這是我個人經驗和感覺,而且身邊人也都有很類似的看法。
#6 - 2024-9-7 12:45
(中华)
主流观点认为直觉是一种对经验的压缩
#7 - 2024-9-7 12:58
是一种赌博
#8 - 2024-9-7 12:58
(愛讀者諸孃は御賛成下さいまし)
不是智力(intelligence),是智慧(wisdom)(dnd厨并感)
#9 - 2024-9-7 13:02
(優しい世界を願って)
碳水喝多了智商会下降吗
#10 - 2024-9-7 13:38
(‮rettiw‭t)
时间经过是一条线,开始到结束。
线的走向大抵是确定的,一般人喊宿命,科学迷信者喊事物的发展规律。
而线碰到其他东西起的疙瘩,可以理解为劫一类,但其实也不太准确,自由意志也会引起疙瘩,疙瘩大到一定程度会影响终点。
有个假说,精神可以脱离物质在线段上游走,文学作品《物质转身,在毅丝界就要活成想活的样子》中,撸帝钨丝被摸王赐予了预知眼,是一种短途游走观测手段,人们目前还没法掌握。但有人声称既视感,梦,附身,灵魂出窍,嗑精神类药物等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精神类药物起效的说法源于远古祭祀。

人类的感官系统,会和现实世界有误差,然后误差会因为人类脑补,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样子。但这个样子为什么会依据人们的想象,而不是依据决定人类组件构成的基因,下面会讲。

人们试图从经典物理上寻找规律,经过一通实验,发现经典物理在更微观的层面上不太够用了,或者说描述不再准确了。量子之间似乎在更高维度上有一种现在还无法观测的联系,有人用量子力学概括。那么很有可能,人脑乃至身体里面的零部件,也是以量子力学为底层逻辑运作的。这种创想扩大了,就是超能力,隔空取物之类。
影响现实的能力搞大了,在现实里表现为了预知。
这个事另外一种典中典说法之,观测即存在,不观测即不存在,也有人假设过因为我们活在某个计算器里,我们观测,才渲染生产该区域,不观测就节能模式模糊过去或者干脆不渲染。

百年前人们科学幻想中佰京那种N环路,高楼大厦,现代基本都构建完成了,就是说,人类单个个体的目的,相同的多了聚集起来,会合成一个大西瓜,不是,应该说集体潜意识,这个巨物会驱动人类前进的方向,单个个体的想法也会驱动个人的前进方向,
比如你班一段时间内银魂上过榜首,一段时间内星级牛子上过榜首,一段时间攻壳上过榜首,
还有造飞行器、上太空,先射箭后画靶子的奇迹实现,都是精神决定物质的宏观体现。
我曾说过,现在你班这个样子,是你班上一代或许已经脱坑的老登,他们想班成为某个样子,想的人多了,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近年各地出现“社区环境崩塌”,与其全甩锅给巨魔,不如说两代人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碰撞,老登适应不了,开始找补了。当然确实是有巨魔产生,但不是根本原因,每个时代都有巨魔。
巨魔几乎已经被污名化和滥用了,鲁迅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巨魔”属性,巨魔成了方便的帽子,哪里看不顺眼往那扣。不止一次,试图讲述过其底层原理,但婆罗门们并不理会,因为这种言论和他们的利益相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产生代沟,这不是再正常不过吗?也不是要为年轻一代站队,按年纪区分我还是婆罗门那一桌的。

这两种说法,都试图在论证精神会影响物质。不管唯物唯心,

谁有那个想法,必须说出来,让其他人知道,付诸实践,才会接近目标,光想没用的。
今天开始减肥,开始早睡,开始尝试去社交,哪怕是一点点,都会慢慢影响后面线段的疙瘩,乃至线段终点坐标的偏移,虽然偏移不会太大,行动起来。

太长不看,大多数经验主义者归纳为:它能结实出内样的果,是因为某活体构想了的其因,本质上还是因果论,只是预感准确的,观察者效应归类为直觉了。能不能实现、成就,还得看出了多少力,多少人参与
#11 - 2024-9-7 13:57
(低级趣味无罪)
直觉就是chatgpt的transformer
#12 - 2024-9-7 16:29
(我们终将面对现实)
我也在想,或许有些时候依赖一下直觉,而非在那苦思冥想到纠结,或许更正确。
但是又要区分直觉和感觉
毕竟现实中很多事情没有梳理逻辑的余地,来得太快了
#13 - 2024-9-7 17:15
(Either you run the day or the day runs you)
人类存在两种信息加工机制:快与慢。快的类型一加工包括自主心智,慢的类型二加工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直觉可以算作意识之外的思考,就属于自主心智。
广义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即认知能力的总和。狭义智力理论把智力概念的范畴限定于智力测验评估的心理能力。
智力测验也许能评估直觉,直觉大概率是一种智力。

关于类型一加工:类型一加工的本质特征是其自主性。类型一加工又称为自动化加工,原因如下:①执行迅速;②只要触发性刺激出现,就会强制性执行;③不会加重中枢处理能力(central processing capacity)的负荷(换句话说,就是不需要有意注意);④不依赖高层次控制系统的信息输入;⑤可以平行运作,而不会相互干扰,也不影响类型二加工。类型一加工包括:情绪对行为的调控;由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为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而存在的封闭性心理模块;内隐学习的加工过程;过度学习联结而产生的自动化激活[2]。由于类型一加工的计算负担较小,因此成为人类信息加工的默认方式。类型一加工有时又被称为适应性无意识,以强调这种加工方式在完成很多重要任务时所发挥的作用,比如面部识别、本体感受、消解语言歧义、深度知觉等,这些加工都不在意识范围之内。类型一也常常称作启发式加工,意指其速度快、自动化、计算负荷低,以及无须对所有的可能性情况进行大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