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3-5-14 10:46
(搞汉化的人真tm伟大)
如题,想要在学校演讲这个题目,但总想不出好的思路,包括但不限于旮旯
先说说我的
大致分为演出和脚本两方面
需求与种类的不同决定了演出与脚本在作品中中心占比成分。如恐怖片、或者《哥斯拉》一类追求极致视觉刺激和氛围的这些视觉和音乐占比成分较重的作品,脚本在演出面前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
而更加注重脚本的作品对其脚本的流畅性和主旨的深化下的功夫会多很多,如果一个作品能在脚本上做到极致,那么不管演出质量如何(除非实在太差),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所以好作品的定义在每个人的眼里和每个种类的电影里都不同,但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这样的作品便不仅仅只限于“好作品”这个头衔了
以上,期待大伙的回复。在校时间占比长,不能及时回复,深感抱歉
#2 - 2023-5-14 11:01
(奔跑吧梅洛斯)
可以说是完全主观的事,“自己觉得好的作品对自己来说就是好作品”
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2-1 - 2023-5-14 11:39
想让同学有对作品的批判意识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准吧
#2-2 - 2023-5-14 12:01
549
说: 想让同学有对作品的批判意识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准吧
我觉得“把好的作品摆在他们面前并进行解说,让他们自己品”要比“告诉他们xx是好的,xx是不好的”要好。这种观点的基础之一就是“审美是完全主观的东西”
综上,我觉得对应这个目的,还是直接进行作品解说安利更好。

豆腐脑为例吧。
A,直接调好甚至配上一小碟咸菜摆在他面前,“请用”
B,“我告诉你什么样的豆腐脑才是好的,那一定得是盐卤老豆腐脑,豆脑鲜香,豆汁清新,配上咸菜,美滋滋。切记,甜豆脑,罪大恶极,x都不吃!”
#2-3 - 2023-5-14 12:02
549 说: 我觉得“把好的作品摆在他们面前并进行解说,让他们自己品”要比“告诉他们xx是好的,xx是不好的”要好。这种观点的基础之一就是“审美是完全主观的东西”
综上,我觉得对应这个目的,还是直接进行作品解说安利...
受益匪浅,谢谢
#3 - 2023-5-14 11:06
好作品就是好作品,跟我喜不喜欢没有太大关系
#3-1 - 2023-5-14 11:41
受益匪浅,谢谢
#4 - 2023-5-14 11:09
总的来说:

制作难度越大越好

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点:

1.新意越多越好
2.在保证难度阶梯不过分陡峭的前提下越复杂越好
#4-1 - 2023-5-14 11:40
可以说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4-2 - 2023-5-14 11:43
Leitmotif
说: 可以说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这里的新意指的是在已有的技术上发展出的新技术,包括对已有技术的变化。

这里的技术是和相应的艺术材料绑定的,即,对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材料用一种“旧”的方式进行组织,这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对已有技术的发展了。因为总不可能是能完全照搬的。
#4-3 - 2023-5-14 12:00
Thor 说: 这里的新意指的是在已有的技术上发展出的新技术,包括对已有技术的变化。

这里的技术是和相应的艺术材料绑定的,即,对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材料用一种“旧”的方式进行组织,这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对已有技术的发展了...
受益匪浅,谢谢
#5 - 2023-5-14 11:42
(不务正业。)
有创意的同时加上用心的制作。

如果能够在某一领域开辟新方向就会更好。
#5-1 - 2023-5-14 15:10
受益匪浅,谢谢
#6 - 2023-5-14 15:22
(总是在冀寻一种可能——)
看到你说想让同学提高对作品的批判意识,提升鉴赏能力。
而人们通常是对学术上公认的优秀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甚至嗤之以鼻的态度。
那么显然只是干巴巴的说这个作品好,用一堆属于学术界文艺界等的浮夸词汇来藻饰他们的优秀,并不能使你的同学们产生兴趣,更不用说信服并吸收了。

所以我认为,在说什么是好作品之前,首先应当诱导他们去发掘闪光点。毕竟,好作品的定义,众说纷呈,客观的敬而远之,主观的不置可否。
那么这就需要去提升审美能力,但,提升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观赏比较作品之余更需要理论的支撑。
而通过短时间的演讲去期望人们提升这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说是帮助人们提升鉴赏力,不如说是拓宽人们的审美边界,从纵深与广度都更为恰当且客观的去看待评价一部作品。
例如可以摘一些主流文学内相对来说显得比较“惊世骇俗”的内容。
比如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老天爷,你下X吧,X死我吧”(当然这是调侃)
比如尤利西斯那犹如儿童涂鸦疯子呓语一般的魔鬼十八章,全章上万字没有一个标点,以yes开头也yes作结。同时这书还包含了三十种语言,六千条注释(大量引用时兴新闻与历史文学,还有俗语歇后语等)
这本被称作天书的书,却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还有那本一举断绝了尼采前路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其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野神酒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相提并论,再加上其并不十分严谨的论证结构,成功的引发了众怒,之后所有书籍都由尼采自费出版。(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不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可以自己了解)
而现在尼采的影响力…显然是不需要我再多做赘述了
(当然这两个例子并不十分恰当,你完全可以找几个更好的)
其实这也正是我对好作品如何定义的看法——能够在不同时代对作品本身赋予不同含义,经受时间洗礼与考验,适应千万读者的作品——这便是好作品。
#6-1 - 2023-5-15 10:17
受益匪浅,谢谢
昨天太赶忘看了w
#7 - 2023-5-15 15:41
艺术分析是没法说成人话的,因为鉴赏过程本身就要求你具备足够的知识

我觉得比较浅显易懂,一眼直观地就能感到是「好作品」的是那些有情绪感染力的作品,你可以挑这个选题来讲。有些作品主角开心你也能跟着开心,主角陷入痛苦你也会感受到悲剧,分析这样的情绪传递是由什么样的画面和故事线制成的,就是个不错的思路了
#7-1 - 2023-5-22 10:56
谢谢指点,受益匪浅
#8 - 2023-5-16 01:50
好的作品大概就是我不想去看但是如果让我给它打分的话大概率会给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就比如巫师三,侠盗猎车手五之类的;我个人喜好上是对这类游戏是完全不感冒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给它投票,向别人安利之类的。
我个人的喜好也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价值,即使我很讨厌也不得承认它是一部好作品,这大概是我心中好作品的概念。
另外,楼主的标题我个人认为取的有点大了;从小的地方切入可能更好地推进
#8-1 - 2023-5-22 10:57
ww,谢谢指点
#9 - 2023-5-19 16:57
(いつか帰るところ、生命の旋律へ)
删除了回复
#10 - 2023-5-19 20:16
(不太想活的人)
我觉得好的
#11 - 2023-5-20 20:36
(猫箱と夢想の交響曲~)
装甲恶鬼村正这样的
#11-1 - 2023-5-22 10:53
我惧怕村批了
#12 - 2023-5-20 21:59
能触动感情的
#13 - 2023-5-27 11:41
(いつか帰るところ、生命の旋律へ)
这个问题大家常说每个人喜好都不一样,但是也都有共通可取之处。
不同类别的作品得分开看待,不能拿同一套标准去衡量不同体裁的作品,类别上你不能说这个rpg比galgame好,题材上你不能说一个sf比三角恋的故事性好。
而不同的艺术形式,背后又有不同的感观调动,侧重比例也不一样,比如漫画是视觉和知解力,动画要加上听觉,而一般游戏还要考虑到互动性(也可以称之为游戏性)。
说了这么多好像我的态度一个好作品是不可评估的,实则不是,我仅是想强调“好作品”共通之处的复杂,它需要观众兼具对作品感性面和理性面的认识,需要有扎实的作品阅历和相关技法的认识,不仅限于电影,动画等等,还包含绘画,音乐理论,歌剧等等相关艺术类别,而这一块共性上不同人之间存在极大的认知鸿沟。在此之上,加上些许个人偏好。
而要我回答什么作品是好作品,那我的回复就是“感性面与理性面同时的极大满足”。感性上与创作者所创作的人物产生共情或者能融入所描绘的世界中,精神世界得到满足,理性上能从作品中找到创作者些许想法与之跨越时空进行对谈。
#13-1 - 2023-5-28 11:49
能偷吗www,感谢回复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