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0 21:06 /



这次去上海CCG Expo,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新海诚新作《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限定放映会。取票时票务中心送了我们4张票。因为我们一行只有3人,所以额外的一张在Bangumi上放了福利,送给了Aiyo。

本来在前一天晚上跟Aiyo定好,提前一小时在世博文化中心前碰头。结果我的闹钟出问题了,没有响……直到8点02分被Aiyo的短信惊醒,我们才慌慌张张的出了门要是没有这条短信我们可能就睡到12点了……虽然在放映前赶到了,但是放了Aiyo一个小时的鸽子,真的是非常过意不去……Aiyo我对不住你啊!!

在之前的联系中我知道Aiyo是一个汉子。可是见到真人才发现……明明是个妹子啊!!!知书达理优雅的研究生大姐姐啊有木有!!!Bangumi八成软妹的理论绝不是一句空话!自称为男人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妹子!!

回归正题。
《追逐繁星的孩子》这部作品在看完后,真心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虽然画面和音乐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新海诚作品精美的特点,但是这部作品的节奏感和内容把我的并不是十分到位。

《追逐繁星的孩子》讲述的是有关“如何克服离别时的丧失感”的话题。但是在观影过程中,影片并没有很好地将这种“丧失感”以及克服的过程明确而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同时,在对于节奏的把握上,新海诚监督并没有很好地将主次分清,感觉上重点部分的描绘还不是很够,让人看得不是很明白。

就人物而言,在看到人设的第一眼,我以为是跑到了《天空之城》的片场……太像宫崎骏风格了!在人物性格上,本作中人物形象被刻画的并不十分鲜明和饱满。坚强、迷惘、信念等特质表现的不明显,甚至出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人物(神庙侍女)。

看完电影后,后座的一个观众曾经半开玩笑的说:“也许新海诚只能驾驭那些小爱情故事的剧本……“也许《追逐繁星的孩子》这种庞大剧本对他来说还是大了一些吧。

一同观影的Aiyo这么认为:
个人认为剧中的“丧失感”源自对有形的现在的不满与无形的圆满的不断诉求,于明日美是对于日常的忽视与非日常的追求,于老师是对爱和幸福的固执定义,于心是对于归属感的迷惘和自身价值的不确定,而三人的矛盾都最终集中体现到了对生与死这一庞大的主题的不同反应上。最终老师的固执付出了血的代价,女主读懂了自己的内心,而心则踏上了继续寻找的道路。

诚叔给出了一个温柔的答案,但其实片子的问题不在答案的不明晰,而在于问题提得不太巧妙。女主的痛苦其实并不来自瞬的死本身,而是瞬的死带来了她向往已久却在触手可及时消逝的非日常的丧失。所以在去地下世界时她没有过多的犹豫,在面对地下世界的危险前她过得怡然自得,甚至不知道自己来此的目的,在选择爬下生死之门时她选择了放弃。其实这还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因无处排遣寂寞而选择生活在别处的故事,只是老师的加入使主题的视角复杂化了。但其实老师的痛苦与明日美和心都是不能类比的,他的痛苦恰恰源自生与死这一问题本身,于是剧情着墨的比重在此又一次失调了。所以当我们将过多的目光投向了生或死这一问题时,男女主的表现就显得不能承载主题的重量了,这是诚叔的失误,不是观众的错。每次看《秒速5厘米》都有不同的感受,也许《追逐繁星的孩子》也是一样。
总的来说,《追逐繁星的孩子》在是一部不过不失的作品。但相对于我本人而言,本作的水平并不理想。不知是《秒速5厘米》在我心中的高度太高难以跨越,还是《追逐繁星的孩子》太大难以驾驭。离别后的“丧失感”以及克服“丧失感”的过程,这种剧情也许对那些真正经历过离别与丧失的人才能有共鸣的感触。我还是缺乏生活经历吗?也许吧。




Aiyo手绘的面码,作为放映券福利的回礼。
#1 - 2011-7-10 21:46
(发自iPhone 6s Plus)
沙发~
#2 - 2011-7-10 21:54
(吼呀呀呀呀呀呀呀)
说出你的愿望吧!
#3 - 2011-7-10 23:33
(いいね)
妹子两个字晃瞎人眼啊~只有这个细节记得最清楚,一开始看人设就觉得很像宫老爷子的作品了,结果果然如此吗,但是更加想看了=v=
既然没条件去影院看,那就慢慢的等网上的资源吧
#4 - 2011-7-12 11:12
(爆裂吧现实!)
咳咳,当你们直视老夫时便被三次元光学幻象所迷惑,你们眼中所见并非真实。     

回归正题,个人认为剧中的“丧失感”源自对有形的现在的不满与无形的圆满的不断诉求,于明日美是对于日常的忽视与非日常的追求,于老师是对爱和幸福的固执定义,于心是对于归属感的迷惘和自身价值的不确定,而三人的矛盾都最终集中体现到了对生与死这一庞大的主题的不同反应上。最终老师的固执付出了血的代价,女主读懂了自己的内心,而心则踏上了继续寻找的道路。

诚叔给出了一个温柔的答案,但其实片子的问题不在答案的不明晰,而在于问题提得不太巧妙。女主的痛苦其实并不来自瞬的死本身,而是瞬的死带来了她向往已久却在触手可及时消逝的非日常的丧失。所以在去地下世界时她没有过多的犹豫,在面对地下世界的危险前她过得怡然自得,甚至不知道自己来此的目的,在选择爬下生死之门时她选择了放弃。其实这还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因无处排遣寂寞而选择生活在别处的故事,只是老师的加入使主题的视角复杂化了。但其实老师的痛苦与明日美和心都是不能类比的,他的痛苦恰恰源自生与死这一问题本身,于是剧情着墨的比重在此又一次失调了。所以当我们将过多的目光投向了生或死这一问题时,男女主的表现就显得不能承载主题的重量了,这是诚叔的失误,不是观众的错。
#4-1 - 2011-7-12 11:22
ペロペロリン
说得好!
好想引用到我的评论里
#4-2 - 2011-7-12 11:29
折耳布丁大帝
PimpleMaster 说: 说得好!好想引用到我的评论里
随意啊随意///~不过《秒五》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呢,说不定以后重看这片会有新的发现呵呵~
#4-3 - 2011-7-12 11:42
ペロペロリン
因为坑爹,所以 说: 随意啊随意///~不过《秒五》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呢,说不定以后重看这片会有新的发现呵呵~
已经引用了
这么一看发现有价值的评论全是你说的……我的感受和文笔都太单薄了
#4-4 - 2011-7-12 12:08
折耳布丁大帝
PimpleMaster 说: 因为坑爹,所以 说: 随意啊随意///~不过《秒五》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呢,说不定以后重看这片会有新的发现呵呵~已经引用了这么一看发现有价值的评论全是你说的……我的感受和文笔都太单薄了
其实我在影院里的那会儿满心都在YY心和那个小侍女的剧情哈哈
#5 - 2011-7-14 21:02
(爱萌动啊)
可惜啊 我没去成 哭
#6 - 2011-11-27 21:59
(xxsuneV)
轻重主次不分,各人戏份失衡。音乐一般,画面不错,so so
#7 - 2011-11-28 21:50
(我们正和太阳并肩作战!)
刚看完,前面20分钟为感动酝酿的心情随着无数次既视感的吐槽消散得一丝不剩。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新海诚的作品表达的大多是爱别离和求不得,这并不以一定要以生死来承载,就像之前的几部,没有谁离去了,但是却那么感人。而这一部我几乎没有动情,除了主题曲。
#8 - 2011-12-6 15:18
(我们正和太阳并肩作战!)
英文名明明是chase the lost voice,日文怎么就成了繁星了!!!
#8-1 - 2011-12-6 23:34
ペロペロリン
因为影片的主题是“无法传递到心的声音”。按照日文翻译的话确实是繁星。
诚哥作品的英文名很有趣。秒速5厘米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什么“一连串有关他们距离的小故事”
感觉弱爆了
#8-2 - 2011-12-6 23:44
tora
生产力 -LEVEL 1- 说: 因为影片的主题是“无法传递到心的声音”。按照日文翻译的话确实是繁星。
诚哥作品的英文名很有趣。秒速5厘米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什么“一连串有关他们距离的小故事”
感觉弱爆了
意思是日文写作繁星,但意义是“无法传递到心的声音”么?那么日文意义是“繁星”是哪个词呢
#8-3 - 2011-12-6 23:50
ペロペロリン
d.s.thanatos 说: 意思是日文写作繁星,但意义是“无法传递到心的声音”么?那么日文意义是“繁星”是哪个词呢
hoshi
を追う子ども 》
这个就是星星的意思,追逐星星的孩子(咦?
“繁”也许是美化(咦?
#9 - 2016-9-4 05:01
(No fret you don't have, but favor the existence)
我只是想问,你和研究生大姐姐然后呢
#9-1 - 2016-9-4 05:15
ペロペロリ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0 - 2016-9-4 05:22
(No fret you don't have, but favor the existence)
''所以在去地下世界时她没有过多的犹豫,在面对地下世界的危险前她过得怡然自得,甚至不知道自己来此的目的,在选择爬下生死之门时她选择了放弃。其实这还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因无处排遣寂寞而选择生活在别处的故事,只是老师的加入使主题的视角复杂化了。''

女主至始至终,就没有认真的想过一些什么,不过是顺势的行动罢了。最后如果让老师妻子的灵魂附着到自己身上,实现共存,我反而觉得会是不错的结局。凭什么让这么努力的老师,希望落空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