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3 12:30 /
新时代的校园青春恋爱动画《败犬女主太多了》。
熟悉的恋爱喜剧,熟悉的社团活动,熟悉的三女一男一妹配置。
但与《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春物)相比,《败犬》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了性发展上的“正确性”。

我们的春物男主大老师所追求的“真物”,实际上是他青春期性焦虑的体现。表现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极度不信任,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性压抑表现为对爱情和友情的怀疑态度,以及刻意避开情感上的依赖,试图用“理性”来解决青春期的不确定性。经典的跟你爆了。
还有我们的女主雪乃由于长期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导致她陷入了持续的焦虑与压抑之中。这种压力不仅让她难以与周围人和解,还使她在情感上封闭自己,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最终,她逐渐陷入了一种自我孤立的状态,无法与外界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系。。

回到败犬。温水,老八可以说是性发展非常正确的动画男女主了,没有性焦虑也没有性压抑也没有中二黑化爆了。面对青春期的恋爱和友情时,表现出更自然和接受,而不是像大老师和雪乃那样陷入焦虑与压抑。在情感上也更加开放,也更容易与周围人建立真实而积极的关系。顺其自然地经历青春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这才符合一个正常人在12-18岁之间应有的精神状态。

春物作为老牌且爆火的中二校园恋爱番,非常契合十年前国内二次元动漫受众整体的性发展状态,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萌二把自己带入折木,大老师,金木研了。现在还能带入的都是什么神人?

可以说,《败犬》的出现契合了国内新时代环境下二次元动漫受众的需求。如今的观众急需多样化的性发展视角,更需要能够坦然面对青春期情感和关系,并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和社交能力的动画。
Tags: 动画
#1 - 2024-9-3 17:27
《春物》其实主线其实就是大老师和自己的“高二病”妥协的过程。《春物》里那些所谓“真物”也好,谎言也罢,都是看着唬人,其实并不比小鸟游六花的“不可视的境界线”更加高级。
在我看来,《败犬》的成功之处是它描绘了一种“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脑海中‘应然’的青春”。是的,在我看来你口中的“正确性”准确的说是一种“应然性”。
我认同你在观感层面上拿《败犬》和《春物》作比较,但我并不认同你的结论。如果仅仅是拿应然层面上的东西要求现实情况能有用的话,那康米主义早就实现了。《败犬》和其他所有青春文学一样,不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人面对青春迷茫的良药,也不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少年大学习”。
同样地,在我看来,你也大可不必对“没有过上应然青春生活的人”和“大多数青少年过着一个并不怎么样的青春”这个“社会问题”过于苛责。因为等到了成人的世界,这些中二病和高二病也都会最终归于规训。
#1-1 - 2024-9-4 00:03
kkk
《春物》单就主线上说确实是大老师与“高二病”的对抗与妥协的过程,但你将其与小鸟游六花的“不可视的境界线”进行对比显得过于简化了。所谓“高二病”不仅仅是中二病的延续,而是深刻的性焦虑与人际困境的反映,是对青春期复杂心理状态的一种展现。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单纯的幻想,而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因此,虽然《春物》中的“真物”和“谎言”看似虚无,但它们揭示的是青春期个体在面对现实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冲突,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多层次的心理写照。

还有,你提到的《败犬》描绘的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脑海中‘应然’的青春”,并认为“正确性”其实是一种“应然性”。我同意“应然性”的概念,但不同意你对它的否定态度。《败犬》中的“应然性”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青春,而是描绘了一种健康、积极的青春状态,反映了现代社会对青春期个体应有的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的期望。这样的“应然性”不仅仅是对理想状态的描绘,更是对现实生活中积极成长路径的引导。它并非与现实脱节,而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情感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与挑战。

“新时代的‘少年大学习’”,这是对动画作品作用的误解。诚然,动画无法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但它可以提供一种认知和情感上的支持,为观众在青春期的迷茫中提供参考与共鸣。《败犬》通过展现一种更为健康、开放的青春状态,鼓励观众勇敢面对自己的情感与人际关系,而不是逃避或压抑。这样的作品虽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教育或心理治疗,但在观众的情感发展和认同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理想的青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对现状提出批评或追求改善。青春期是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有责任去探讨、分析并推广更健康的成长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现状或认为这些问题最终会自然解决。
#1-2 - 2024-9-5 08:18
Désignation
kkk 说: 《春物》单就主线上说确实是大老师与“高二病”的对抗与妥协的过程,但你将其与小鸟游六花的“不可视的境界线”进行对比显得过于简化了。所谓“高二病”不仅仅是中二病的延续,而是深刻的性焦虑与人际困境的反映,是...
虽然你将“高二病”视为深刻性焦虑和人际困境的反映,这一解读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春物》中的“高二病”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青春期复杂心理的反映,而更像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反叛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质疑。这与小鸟游六花的“不可视的境界线”中的幻想更贴近一种单纯的逃避现实。而大老师对抗“高二病”的过程,不仅仅是青春期焦虑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规训与自我认同的矛盾之处的批判性反思。两者的对比并不简化,而是点出了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你提到《败犬》展示的是一种“健康、积极的青春状态”,这一点有些理想化。现实中,很多人所经历的青春并不是如此光鲜亮丽。正是这种理想化的青春表现,反而让观众感到挫败,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与“应然”的青春理想相差甚远。所谓的“健康积极”并不一定反映现实,而更像是一种社会对“应然性”的强加。理想化的“应然性”可能会加剧观众对自身现实处境的疏离感和焦虑,而非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

你认为我误解了动画作品的作用,认为其并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点我同意,但你提到的动画作品提供“认知和情感上的支持”也可能是一种偏向正面化的理解。实际上,很多动画作品通过塑造理想化的角色和情境,可能会使观众忽视自己的现实问题,或者形成一种虚幻的期望,导致现实与期望的落差感加剧。而且,正如你提到的,动画无法代替现实中的教育或心理治疗,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不能解决青春期个体真正面对的复杂问题,甚至可能会误导观众对自身成长路径的认知。

你提到我们应对现状提出批评,追求改善,我对此并不反对。然而,我的核心观点是,理想的青春并不一定存在,追求理想化的成长模式反而可能让人感到失望和焦虑。动画中的“健康成长”模式与现实中的个体经历差距甚大,过分理想化的表现可能让人忽视青春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与其追求一种统一的“应然性”,我们更应该鼓励个体在多元的现实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总的来说,你的论点偏向于理想化地看待青春期与动画作品对观众的影响,而忽略了现实中个体所面临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3 - 2024-9-5 11:14
kkk
Désignation 说: 虽然你将“高二病”视为深刻性焦虑和人际困境的反映,这一解读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春物》中的“高二病”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青春期复杂心理的反映,而更像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反叛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质疑。这与小鸟游六...
Ai差不多得了
#1-4 - 2024-9-5 11:34
Désignation
kkk 说: Ai差不多得了
“AI差不多得了”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草率吧。讨论问题靠的不是谁是AI,谁是人,而是看观点有没有逻辑和道理。无论是谁,提出不同意见不应该被直接否定,而是应该通过对话去理解和回应。如果觉得我的观点有问题,欢迎指出具体的地方,而不是用一句“AI差不多得了”来结束讨论。
#1-5 - 2024-9-5 11:35
kkk
Désignation 说: “AI差不多得了”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草率吧。讨论问题靠的不是谁是AI,谁是人,而是看观点有没有逻辑和道理。无论是谁,提出不同意见不应该被直接否定,而是应该通过对话去理解和回应。如果觉得我的观点有问题,欢...
了得多不差Ai
#1-6 - 2024-9-5 11:42
Désignation
kkk 说: 了得多不差Ai
看起来我们对讨论的方式有些不同。与其简单地批评对方,不如深入探讨一下具体的观点。你觉得我刚才提到的哪些地方没有道理,或者你有怎样的看法?如果你能提供更具体的反馈,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交流,也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
#2 - 2024-9-5 03:22
我认同小鸟小鸟游六花的说法。还有,真不是串?非得拉踩春物吗?性焦虑梗小鬼闹麻了
#2-1 - 2024-9-5 11:16
kkk
8.1分已经踩烂7.5分的春物了
#2-2 - 2024-9-5 23:41
newtypes
kkk 说: 8.1分已经踩烂7.5分的春物了
啊对对对,你就和你敬爱的温水君一起,找个无人的地方自恋去吧。
#2-3 - 2024-9-6 00:07
ミヒメ靘ゆ
真把性焦虑当回事也是神人了,他自己都没走出高二病没必要争
#3 - 2024-9-5 08:28
其实,我觉得你对《败犬女主太多了》和《春物》的对比有些片面了。首先,虽然你说《春物》的角色像大老师和雪乃是性压抑的体现,但我们不能把青春期的复杂情感只简化成性发展的“正确性”或“焦虑”。青春期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成长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迷茫和寻找自我认同的挣扎。《春物》正是通过展现这种不完美的人性,才引发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

大老师和雪乃的性格有他们成长环境的独特性。大老师的怀疑主义不是简单的性焦虑,而是对社会规范、表面关系的质疑,这其实是很多人在青春期都会经历的心理反应。他在追求的“真物”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真诚,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实交流的渴望。至于雪乃,她的封闭自我和家庭压力是她人物塑造的核心,而不是性压抑的单一结果。她的角色成长正是要学会打破这些外部和内部的限制,去逐渐接受他人,这种复杂的情感探索难道不也是真实青春的一部分吗?

再来说《败犬》,你提到这部作品更符合现代观众对青春期性发展的“健康”期待,确实,现在的观众需要看到多样的性发展视角,但“健康”不等于没有矛盾和挣扎。如果青春期的情感和关系都显得过于顺理成章,少了那些冲突和内心的困惑,反而失去了成长的真实感。毕竟,青春期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完全平滑的过程,而是通过迷茫、困惑,甚至是错误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关键阶段。

最后,我觉得用“神人”来形容还在《春物》中找到共鸣的观众有些武断了。我觉得这并不比“为什么不将家里多余的房子出租出去,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车开滴滴来多赚点钱呢”要高明。诚然,你说的很有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健康的面对青春期的烦恼与焦虑,正如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做到上述引号内的内容,因为这是正常20-35岁的成年人应有的财务状况。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节奏和感悟,不同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在不同的阶段打动人心。《春物》正是因为它探讨这些青春期中灰暗、复杂的一面,才有了持久的影响力。至于《败犬》,它可能契合了一部分观众当下的需求,但这并不代表它的“正确性”就更高或者更具价值,每个作品都有它的独特视角和意义。
#4 - 2024-9-8 20:25
(山是地质年代里的浪)
我确实是看到这番的第一眼就想到春物,观感上也很像喜剧化的春物。就春物虽然有台版翻译《我的青春恋爱喜剧果然有问题》,但我看的时候真的很少能笑出来,很多时候感觉还是很压抑很重力的,可能我看春物三季笑的次数都没有目前败犬女主九集来得多。
从我的视角来看的话,败犬女主描绘的是一个“主流舆论对于美好青春生活的期望”,而春物描绘的是一个“二次元观众(十年前限定)对于美好青春生活的期望”,这也正好反映了这十几年间二次元(至少是在我国)快速扩张的情况。在十几年前,二次元的观众数量还很少,并且大部分都是“死宅”“中二病”“不善交朋友的人”,很大一部分人有着“灰色的青春”(——折棒),有着交际问题,而春物恰好展现了一个这样的角色是如何经历一个美好、至少是有特色有色彩的青春的,所以才能成为一代人的青春校园恋爱动画。
而在2024年,随着鬼马咒万家等等一系列动画的爆火,二次元、尤其是动画领域早就不是那个小众的圈子了,大量被老二次元观众称为“现充”的人,或者干脆就是普通路人观众都会看番,在这样的背景下,败犬女主里的几乎所有角色和剧情都有着符合主流大众对青春认知的特色。比如老党争番里那种傲娇、阴沉重力,或者近一点的地雷系,这些特质全都不存在,最偏门的大概也就志喜屋学姐。所以我说败犬女主中的青春生活是主流舆论想象中对美好青春的期望。再举一个例子,在B站动画区七月新番前瞻联动的时候天堂说,如果在十几年前,出现像老八向男主借钱然后男主要她还这样的剧情,观众都会说人家美少女你怎么这样,或者刷起“吾辈楷模”这样的弹幕。现在你看还有这样的吗?观众估计都会想着你最好一次性赶紧把钱全还我吧。这也是时代变化和受众群体变化的一个明显表现。
所以我确实感觉败犬女主算是新时代的春物,但你要说这样是“性发展正确”那就有很多人有异议了,青春想怎么样,异性关系想怎么样,不是一个人可以定义所有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