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24 11:33 /
原作粉碎机!当人们质疑京都包饺子时,京都说:我不但不包饺子,而且要加刀片!
好狠的一刀,好狠,好狠,大概是能让人记一辈子的狠。京阿尼你好狠啊,你真的好狠啊。
不但改了选拔表现形式,人物互动,而且把最后全国大赛soli人选都改了,至此,京吹走了与武吹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如果说武吹最后久三年的故事,是久美子在压力中温和运营、虽遇纠纷坎坷但最终取得想要的结果,是久美子沉闷中领悟做大人的勇气觉悟,但最终没怎么运用勇气觉悟,旅途便结束了。那么,京吹就是,久美子在旅途考验中坚定了坚持原则和真诚的决心,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私心,去成为了一个这个世界本不该要求一个少女去成为的所谓的“正确的大人”。


首先,说下真由。原作直到最后久美子和真由也没能敞开心扉谈话,原作真由的形象一直是云山雾罩的“隐士”,疲倦又固执。
京吹真由则有了血肉,成为了更丰满的人物:
1、就像我之前判断的,动画真由反复要求退出选拔但不放水,是因为她唯独对音乐有份执着,这集也让久美子揭露了这一点。
2、动画真由多了一段历史,也即朋友被自己挤掉名额而放弃音乐的历史。这一段加上之后,真由的退让行为便多了支撑。
久美子扣开真由内心的改编,从之前发现真由和自己过住的相似性开始,又因上述两处改编而得以升华。两人达成了“不欺骗音乐”原则的一致,所谓殊途同归,以真心换真心,即是如此。



然后,就是最痛最痛的选拔改编了,原作选拔轻轻地带过,就是久美子成功当选soli,没有过程。
动画则完全推翻原作。
1、先让久美子请泷升选择“隐瞒选手身份,只听声音”的选拔做法,而且是让部员公投,把一切推到案板上刀锋下去裁决。
2、再让久美子和真由谈话,提及“坚持选拔的真实原则”、“对音乐的真诚”和“丽奈”三点,把后半的残酷逼到极限。
3、关键时刻,让人数处于仅剩一人的平票,让丽奈处在最后的决择面前,选了真由。
这是彻底的改编,这是舍弃了丽奈角色讨喜度、颠覆了全系列动画一直以来角色关系的改编,京吹的高黄从此和武吹的高黄变得完全不同。
4、最后,插叙黄泷谈话,用“何为理想的大人?坚持正确”的沉重对话,支起久美子的呐喊:“这是正确的”,带着前所未有的伤痛支持所有人,她还在笑,她竟然还能笑……
何谓“正确”?何谓“理想的大人”?是不欺骗自己和世界的人?还是选择守护一颗心一段情的人?是一个少女三年来的梦重要,还是一个集体的全国金奖重要?是毫厘的差距重要,还是久美子、真由和丽奈三个人“坚持真实原则”的执念重要?是和唯一朋友达成一起演奏的梦想重要,还是在青少年的最后时光里留下做了个真实选择的回忆重要?
我已不知这极端的考验是不是正确了,我已经分不清正确为何物,事到如今,就像我分不清选拔哪次是真由吹的,哪个是久美子吹的,我真的分不清。
这就像是把“真情”与“真实”放在一个天平上,一定会有一个坠落万丈深渊,一定会有一方被背叛。京吹丽奈,你好狠,你怎么能选的出来。



最后的最后,久和丽最后大吉山相会也和原作完全不同,原作这就是久美子选上soli后两人最后一次的高中爬山,完全就是个happy end。
而京吹颠覆性的改编则让这次相会的性质完全改变,团圆的相会成了悲剧的相会。
丽奈真的知道她选择了谁。
久美子也知道自己的那一丝差距。
就为了那一丝差距,丽奈成了为了不背叛音乐,而背叛了和唯一朋友的约定的人。
久美子成了肩负起这个世界本不该让一个少女肩负的沉重的人。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可能有人会说“求不得”、“已失去”。
正因为久美子知道丽奈对真诚真实的追求,正因为久美子喜欢这份追求,久美子才在高中三年成为了有担当的“大人”。但也正因为如此,久美子才想要用真实的实力完成最后的胜利和约定。而两人这约定的失败,恰恰也还是因为丽奈对真诚真实的极端追求。
久美子的“苦牙西”,“不甘心”,就是对这令人绝望的失之毫厘的梦想的一个“求不得”。
久美子一直以丽奈鼓舞自己,她把丽奈看做是既维持真诚又能取得荣耀的一个完美的偶像,一个“特别的人”,她想追上她,她想成为拥有这份“特质”的丽奈的一个同道之人,但久美子和丽奈绝不是一类人,她“已失去”了三年来的这个稚嫩的梦。
“求不得”和“已失去”,有时是一回事,也就是“遗憾”。



这一集颠覆性的改编必将载入争议性情节的史册,小说作者和动画编剧在推上表示对改编的支持和坚持,我则知道这不会是让观众满意的选择,一把刺穿三季动画和剧场版一直以来讲述的人物的心的刀子,绝不会是让观众满意的故事。这极端的情节绝对伤人至深,注定了不会是让人幸福的。 我绝不能否定观众的负面观感。
我作为普通粉丝的心也被这一刀刺穿,绝不能给出正面的感性评价。只能试着从去感性化的角度去总结。
总结如下:所谓争议性情节,就是绝对难以让人们给出好的评价的情节。根本不需要辩论感受的对错,这种情节在作者做出来时就已经主动放弃了观感,没有必要去争论感受,因为人对极端桥段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认可金庸《神雕侠侣》小龙女那件事的读者,还是反对金庸《神雕侠侣》小龙女那件事的读者,对那件事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难受。
先谈正面的理解,再谈反面的理解。
所谓争议性情节,一定要有意义才能写,一定要能呼应主题和升华人物才能写。久美子在第三季中,既坚持集体的梦想又坚持真诚的原则,又迷茫于音乐和未来。在面临真由的问题,选拔标准问题时,成为了勇敢坚持信念的更成熟的人。她的失败即是承受压力和迷茫,勇敢坚持信念的证明,她因此事而升华为一个高洁又坦荡的角色。我对京吹的久美子的评价就是,上善若水。
如何成为一个大人,一个既无愧于心,又无愧于集体;既无愧于事实真相,又无愧于人心细微之处的,理想的大人,而成为这样的人要付出什么。这也是吹三年试图去探讨的一个主题。极端的戏剧性悲剧就是为了收束这一切,只有“悲剧”才能把主题提炼得这么极致,“团圆”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京吹的选择。
再说反面的理解。
归根究底,吹奏部是靠一个“全国金奖”的目标,才不致成为久美子来之前那个既让想进取夺奖的人难以接受、又让想享受生活的人无所适从的一盘散沙的吹奏部。学生感到比赛的荣耀即是自己的荣耀,集体的事是自己的事,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一起去拼搏。而吹三吹奏部的沟通不畅,选拔标准不一致,已经让夺奖这件事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即,魔鬼训练是为了荣耀还是幸福。个人努力的尽头,未必是奇迹,就连毫厘之差也能改变一切,如此残酷的事是一群青少年应该承受的吗?
如果这就是决定未来的大事,自然,每个青少年未来都要面对很多决定未来的大事,那残酷便有了意义。而吹奏部毕竟是学生社团,即便夺了奖,未来也还是另一回事,那就不一样了。
吹奏部的故事可以看作一个社会的一处小小缩影,而夺奖则成为他们“学生”的青涩证明。为了这种事,他们不但拼尽全力,而且忍受了各种对自尊心的考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青春的梦,为了不“苦牙西”。
这就是吹想讲述的故事,但京吹三并没有把集体的描写做到面面俱到,而是集中在数人身上。对音乐的讨论成为了探讨“吹奏部”这个事物的一件工具,不再具有音乐番的品格。近乎可说变态的考验把角色推到了极端的境地,却缺少扎实的吹奏部细节。
让角色因为迷茫而妨害了音乐的发挥,这是一个重要情节的重要原因,而动画却缺少聚集于音乐之上的描写。角色的迷茫主要是在理想等方面,如何妨害了音乐发挥,这一过程动画并没有细致扎实地表现。
这一切让人不禁想:如此残忍的情节是否意味着,“吹奏部参加比赛,对学生的考验太残酷”这件事本身具备的一些负面性,也是吹三所要批判的东西。又或者,吹三乃至整个系列只是默默地将高中吹奏比赛的一切悲欢呈现。
京吹一直试图讲述“比赛很残忍,学音乐很残忍,但坚持到最后,就是一次感动的经历”,这次的情况是,残忍过了头,感动还是感动吗?也许感动不再是感动了,而是五味杂陈的悲哀。
Tags: 动画
#1 - 2024-6-24 22:32
楼主算是比较理智地在分析武吹和京吹的区别了,我看了楼主的评论也终于能平静下来。
我算是原作党,本打算等第三季完结后再从第一季开始重新看一遍、连接上第三季的完结篇,但是今天偶然间看到12话改编的消息,得知久美子没有被选为solo、和原作完全相反的走向时,内心瞬间破防,开始在各个app上搜索相关吐槽评论,企图平复心情。
在众多关于12话的改编剧情描述中(我直到此刻还是没有勇气去亲自打开似乎是充满压抑的第三季),过于“伟大”的久美子人设已经不再是我印象里第一季时性格有点恶劣、真实又“伪善”的久美子(黄大叔)。京吹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关于久美子各种小心思以及略带些袖手旁观意味的清醒,随着剧情的发展,久美子被丽奈吸引、逐渐融入吹奏部后,自发主动以“获得全国大赛金奖”为目标积极“进发”(戏称人型剧情触发器)。前两季和几部剧场版中,久美子的成长和吹奏部整体向好的变化是同步的,这也无愧于京吹的“励志”标签。尽管很多人分析京吹中暗暗透露出的一些现实向主题,例如为人津津乐道的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青春成长道路中的各种“不甘心”,但是以久美子视角来说,故事中发生的所有一切都是拼尽全力、不留遗憾的,一些不算完美的结局收场也不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仅存在于二次元中的“童话”呢?
但是,目前我感知中的第三季走向(非常主观且可能以偏概全)似乎推翻了前面系列作品所塑造的北宇治世界。12话的改编(暂且不提强调了很久的“不分伯仲”和丽奈最后选择的剧情强制设定),久美子看似获得了成长、成为了理想中的大人,但是承担了所有人施加的压力、摆脱迷茫后仍然失意退场。这一结尾仅以“不甘心”的相拥痛哭落幕,我是无法接受释怀的。
下周最终话放出后,我再从第一季从头看完,或许能更客观、理性、全面地去看待第三季完结篇。6年的期待(2018年开始接触京吹系列),我私心只希望努力了三年的久美子最终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1-1 - 2024-6-24 23:15
帆前
你好,我没想到还有囤积者也在关注此事,想必是不在意剧透的那类人吧?
我看,第三季的气氛确实是和前两季相差甚大。前两季更多的是引导观众看角色社团生活和人际关系,让观众感到他们这些剧中角色能克服困难上台就已经很棒了,全国金奖对观众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就连“苦牙西”也成了一种玩物。第三季则将主角置于矛盾中心,让主角肩负起了三年以来前人们的遗憾,和今人们的青春,所以全国金奖成了连观众也不能不在意的东西。所以第三季的气氛,就是比前两季更加紧张,因为“夺奖”这件事成了真正的核心。
说到底,北宇治不是强校,所以要拿全国金奖,只能靠魔鬼训练和三次折磨人的选拨。久三年注定了多苦多难。
丽奈的选择,实际上也和这一季把“选拔”这件事推到风口浪尖有关,是久丽等人坚持信念的结果,而代价是伤害朋友和自己选择承担考验。要贯彻苛刻的信念,就要付出残酷的代价。
久美子为什么要坚持真实选拔的信念,除了受丽奈影响,也因为她三年来看到的各种选拔产生的遗憾,她想要的,就是尽力去实现“公平干净”。她也因此受到了过于苛刻的考验,并且坚持走了下来,不再是打太极的高中生,成为了有担当的大人。
第三季的遗憾是,很多音乐细节没做出,主要是聚焦于人的身上,导致很多冲突看起来不那么直观。整体制作仍然丝滑细腻,但终究是少了点演奏场景。我认为京都在挑战比以往更难写的故事,而且选了最难的一种,但,却已没了当年全盛时期的实力……
遗憾已深深地铸入第三季,这次的“苦牙西”是真正的苦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