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9 02:39 /
Ray看搞笑番能够放声大笑(bgm73)的寥寥无几,但波奇酱的确做到了(买电吉他甩头发片段喷饭)无数天才梗图表情包也延续了整活的风气,充分出圈的现象级作品。

斋藤圭一郎监督下的演出让人聚精会神,20分钟的剧集甚至有5分钟的观感。细致的作画(微表情-动作)和镜头设计讲述了社交障碍的波奇的自暴自弃丰富的内心世界:(bgm70)

从第一话波奇在黑黢黢的房间内被杂物包围,靠着荧幕的微光练琴的镜头;到教室中的超广角镜头突出被边缘化的小透明波奇;到无数次波奇不器用时刻的形体变化成幽灵、液体、单细胞生物、黑白线条(bgm65)等,这些丰富的表型形式让日常搞笑番的展开变得有趣耐看。剧情上面也足够合格(搞笑番剧情不作为大卖点)。

本人对于音乐番的兴趣其实不够高,目前除了本作就是四月了。虽然制作年份有些差距,不过两个佳作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相对负面的脆弱特质展开的:宫生与母亲的有毒捆绑关系;波奇酱的社交障碍。这俨然是一个随年代变化改变的审美倾向:围绕人物的缺点面展开剧情,而不是过度渲染其正向特质,多了一种让更多角色能够成为“复杂的人”的人文主义关怀,总体是正面的趋势。

本作中的凉也有自我意识过剩、喜多过度憧憬凉等。反观虹夏,可能是作品中最符合“万能的亚撒西”的大天使型人物(加入虹门吧)。这种温柔和体贴在照顾各有各的难处的乐队成员时被强烈地突出了,也估计是观众也共鸣想要一个这样的“母亲般的”好友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成为了人气十分高的一个角色。

看了Bangumi剧评后,感受到“孤独”摇滚这个译名可能是有些问题的:日语原名只是指代波奇的名字,虽然也是ひとりぼっち的后半部分,但顶多只是“孤零零”的意思,并没有点名“孤独症”或者“社恐”,这种人为的意义引申增多了批判动画“消费社恐”的声音。

现实中的确会有严重的社恐疾病患者社交时伴随呼吸困难、幻觉或者晕厥的躯体反应,不应该被太轻描淡写。但个人认为动画本身没有主观敌意,作品有充足的波奇酱石化、昏厥、过激的演出,但实际上波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恐疾病患者,这些演出更多是一种夸张化的呈现,描述了部分事实。去因为这一点口诛笔伐作品就大可不必。(bgm30)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