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13:20 /
Bilibili发过,再发一次。
---------
应该说是不出所料,开播前期待的作品一大半坚持不下来,就剩这三部,所以也就这三部好好写点,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复读之前动态写过的东西。没看完的就算了,反正弃坑的理由就那些。


《不死少女》
本来想和小说对比着看,最后写个更完整的点评。但鉴于人狼篇我没能找到小说原作,小说跟预期差得比较多,那就算了。


序章与吸血鬼篇:改底子

很难说所谓的E1真的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么好——整部动画的演出显然是相当在线且偶有亮眼之处(鉴于这部作品的水平,我苛刻一些也无妨),但第一集的位置似乎还是略显尴尬了一些。动画试图将人物与主线的背景整合在E1,此举更适合动画观众倒是不假(本季度也根本做不到一个明确的结尾),但也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整个吸血鬼篇的观感。人头的伏笔以及相关的桥段设置,由于在E1中提前告诉观众,即笼中头颅,鸟笼一行与吸血鬼公爵的互动被迫改动了不少(小说中说话的是“鸟笼”,而非笼中的鸦夜小姐;三人行的关系也并非在开始就抛出,而是情节设置的一部分)。人狼篇村中的教堂(声音好似来自女神像)片段,似乎也能显明这一设置在分镜上的表达难度。


怪盗与夜宴:人物

8月份出了趟远门,E5-8连着看的感觉真的相当好。倒不是说这一段的案件和诡计设置有多么出彩【相对而言比较直白,不太需要额外的“超自然”知识】,但正是这一整段大阴谋和大场面的设置,让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这部原作的改编,值得投入豪华且宽裕的阵容。
对我而言,问题依然和我在前四集的感受一致:人物的基本性格和对话风格不好把握,或者直白地说就是不那么亮。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看完E3就去找原作小说来读,试图寻找更多人物细节——这点让人失望了就是。当然不是不能理解本作之为系列,早期引入大量人物,方便后续故事展开,但一些人物的蜻蜓点水,尤其是在引入了福尔摩斯、亚森·罗宾、弗兰肯斯坦等系列角色的设置下,还是可能会让开播前对此心心念念的推理粉,或者其他作品类型(卡蜜拉)的粉丝失望吧。
细致些来说,鸦夜与津轻的小互动远比静句的描绘来的更迷惑,若没有E1如此整体的交代,把握这些对话的涵义和意蕴恐怕会变成更加费力的事情。可以说二人莫名其妙的笑点与其频繁地利用讽刺和暗语相关,加上跨语言和落语的援引,提供了不少琢磨和回收的空间。不过——动画的改编只选取了三篇故事,大概小说两卷的内容(人狼篇我不清楚),但为叙事和篇幅妥协则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出场角色的戏份,随之也淡化了整个世界观的铺陈,例如一直跟着鸟笼使一行的巴黎记者阿妮,劳合社与整个人-鬼局势的关系,被舍弃的人造人篇。原作似乎也并不擅长,或者说没有选择为每个篇章更为精细地设置一个独立,却又与核心主线相关的主旨或者思想表达,因而除了津轻鸦夜与教授的孽缘与所谓的人-鬼问题,我想单凭这一季的内容,很难分析出整部作品的具体走向和目标。换言之,这部作品暂时没有什么能够明确抓住的东西。


人狼篇:不足?

真心的客套话就这些,总是要说点不中听的。
如果说前8话的内容总体上令人满意,小说只是低于我的预期(青崎有吾似乎是所谓的新锐推理小说家,或许也可以说因为本作【不过】是引入了一些幻想要素,而缺乏更激进的试验,我才对细节就更为苛刻),那么人狼篇的设计还是能反映作者不同方面的水准。
推理的部分不好多说,因为我对本篇好感一部分源于我没能推出手法——长得像,加上气味掩盖的设置,到头来得到的更多只是针对如此取巧的态度。然而前4集的暗线设置和略显慢热的推线,最后一集的收束倒确实让人更深刻地,领略了一番青崎有吾的叙事魅力。
静句的问题之前我也提过。我倒是对静句的橘味儿设定没什么抵触,单纯视为一种比较市场的选择也无妨,但人狼篇静句单独行动的部分,似乎意味着这个设定并不只是一种XP,而使用尺度上或许可以多加斟酌——对鸦夜的心意不假,但因此掉智商而又乱了阵脚,这弹簧就放得有些太松了。
不太清楚人狼故事和作者参考的巫(萨满)背景,但本作的人狼在献祭和相关问题的设置,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理解。当然不是说故事一定要反映如何如何——只不过我认为在E13结尾升华的阶段,多少是漏了马脚。露易丝-诺拉-优特对人类和狼人,对巫教和猎巫行动的复仇,作为鸦夜得出的结论,闭合整个故事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说再塞入一个优特杀害其他姑娘是为了帮助另一些逃离,这似乎又暗示此举即一种相当被动的对抗策略,换言之就是又掉了一层智商:鸦夜没有尽早地给出解答,而是静待劳合社、霍伦多夫的人类与狼人开始厮杀,作为对双方的惩罚和告诫,却又坦然承认双方不待见的境况不会有任何变化,不如说这正表明了优特与鸦夜多少都秉持着:即便是上百年的不死者和准-狼人之王,也不可能改变什么,而只能从中逃逸,或者静待它再一次发生。人类的一侧不论,若作者真有回应巫的问题才挪移至此作为隐藏的批评对象的意思(那愚蠢的真言塔,说白了只有回答婆婆想要的答案才能不倒,真是不知道静句在干嘛,搁这儿白给呢),并且就是认为什么都不会改变,那整个设置依然应该,甚至是必须要更上一层楼。


《AI电子基因》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的。如果没看过,批评结尾的图在下方。
说正经的,如此“正经”的AI题材的番剧,确实是有些时日没有出现在国服了。或者更准确的说,一般路过的观众提及AI相关的经典,可能总是那么几部上了年纪的。这显然意味着创作的难度,或者说更是反映了这个领域本身的局限。随手拿出哲学-思想圈子里对ChatGPT事件的锐评:这种东西的相关问题都被人处理了几十年了,居然真的有不少协会、公司、教育组织想要尽快地(原话好像是6个月)得出一套完善的处理措施。
看不起谁呢。
单元回的漫画原作,篇幅也不长,每一话绝对也谈不上有什么十足的深度,对动画组而言,改编起来应该也蛮痛苦的。原作的卷数不少、已经完结,那么剩下的就是选择问题——主线跨度比较大,感情戏也绝对不算本作所长,那无非就是选择一些比较有趣而吸引人的故事,随后结尾得稍微正经些即可。因此可能更加公平点说,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的观众而言,本作肯定算不上太差。反过来说,如今像攻壳2045援引的概念与整体构想都没能让所有人提起十足兴趣和讨论的境况下,业界究竟应该搬出什么样的AI相关作品来抓住观众的心呢?


《能干的猫今天也忧郁》

挺意外,我是没想到这部作品能坚持到最后的。
作为Gohands双开的作品之一,本作E1也被迫遭受了《我喜欢的女孩忘记戴眼镜》的待遇:十分诡异的镜头和技术。幸运的是后续几集的频率逐渐减少,并且恢复到了作为一种猫的视角而采用的镜头语言,相机和镜头也总是容易出现在可爱生物的周围(E6)。不过我大概是不怎么能评价本作的一些设置,尤其是细节(事实上吸引我的也正是一些细节)。因为我没养过猫,也不是奔三独立OL,仿以悲催内卷上班族的口吻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当然这不代表我啥也不懂就是了。同时,对这样的作品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批评,实际上也毫无意义。
设定上独特的巨型猫猫,本就暗示着这部作品很可能不会把重心放在描绘职场,而是一个独身OL的单人公寓——只有宠物才具有如此的视角。短短13集的福泽幸来,几乎没有与自己的“朋友”,而只是和自己的上司、上司的家人、同事、邻居、便利店店员互动(E11谈到自己上一次旅行还是修学旅行),周末的时光似乎总是倾向于待在家里,重新补充周中工作失去的能量,而不是现充似的出去逛街游玩。因此尽管本作没有太多关于福泽幸来到底有多忙,工作有多么多么辛苦的描述,但加班、通勤、陪上司喝酒,甚至是陪上司的女儿玩,这逼公司到底多忙已经板上钉钉了。
所以能干的猫为何忧郁——一部主打人宠互动和搞笑的片子,总是以猫的内心活动表达,并且将这些实际占据着生活的上班的内容折叠起来,才能实现一种时而浮上来的忧郁气息。可能必须强调但有些反常识的在于,家务和卫生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一个人的习惯、品性无关,而仅仅是因为家务、杂务总会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相较于工作、带孩子、处理亲密关系,这些东西总是多出来的,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令人感到烦躁,根本不想,甚至不能为了这些事情而消耗自己的休息时间。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一个小老板多半要配个秘书。几乎每一集都会描绘谕吉(猫)一天的工作,往往是重复而又无趣的:做饭,洗碗,擦地,叠被子,垃圾分类等等,按照霓虹资本主义所要求的那种极致、简洁、事无巨细的生活,谕吉总是要去购买各种各样奇怪的小物件和生活用品(霓虹轻工业尤其擅长于此不是么)来完成对应的劳动,这些远比印象中那几种基本的室内劳动复杂的多得多。
不论观众能否为谕吉而萌,这终究是福泽幸来,一个很普通的独身、奔三、要挤电车和提房尾随、各种加班的办公室白领的故事。猫猫本不该懂这些,猫猫的确只是为了第二天的猫罐头而活,但它的生活(福泽幸来的生活)令它忧郁——今天忧郁,明天也继续忧郁。




白兰时间:几句话评中途弃坑的作品
(免责声明:没看完,我也有偏好,纯刻板印象,如果没看过但有兴趣,请一定忽略我的判断;如果看过了觉得我瞎说而且判断错误,那这是正常的。如果好的话我试着补补。)

《庙不可言》:核心主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老套而无趣。到底看什么,看ED不就知道了。
《奇异贤伴 黑色天使》:两集就弃了。散发着有钱,但只想恰米的味道。人设哪怕稍微有意思点我都往下看了。太老土力。
《赫鲁库》:虽然改得不咋地而且穷,但原作的好评应该也非虚名。反正我本来也就不太吃这种故事,弃了也正常。
《Ayaka》:不明所以,两集弃。


后记:
1.        我发现这季度没看恋爱番,失望捏。没辙,其他的实在是一眼就没了兴致。
2.        讲实话我觉得我写的这三部,没一个属于那种必看的东西,演出分镜再好也没用。能干的猫可能挺适合当休闲番看吧——前提是上班儿不忙,否则大概是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