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30 00:27 /
从动画开始放映的前几天才开始看这部漫画,没想到这么快就完结了。不过也是可预料的,毕竟从九十几话后时间线一路加速。最终话差强人意,以开放性结局完结,个人认为不能算HE但也不算BE,平稳中有几分现实的苦涩?

说说为什么会开始看这部漫画:第一眼就确认了这是我会喜欢的作品。画风是喜欢的类型,是百分百校园纯爱,是写失眠的少有题材,还围绕着两个我很感兴趣但没有深入了解的主题——天文和摄影(尤其摄影,一直想买台相机,但觉得研究相机的类型品牌型号和操作方法好麻烦,又烧钱,且习惯了手机随手拍+随时随地修图的流程等等,出于各种原因迟迟没下手。但手机再怎么样还是比不上相机啊。)展开,在具备足够吸引力的同时,也不会出现一些“行内人思维”影响观看体验。

以上是第一印象。往下看发现这位老师的画工果然不错:比起网点更多的是用排线,线条堆叠像钢笔画,扎实地抓住了黑白世界的美。对人物神态和肢体的把握细致又到位,角色的小圆脸和圆圆的五官,介于写实和萌系之间。比起羞涩的美少女,更喜欢她笔下害羞的小男生!除了人,场景也画得很好;猫画得格外活灵活现,甚至有超越画面的真实感。(在动画化宣传之前,老师的推特里似乎只有自家猫咪的照片……(bgm38))一些分镜的设计的确能让人感受到“街拍感”和“写真感”,这也或许是动画的某些部分略生硬的原因:漫画是从动态中选取了一个美好的瞬间定格成静态的画,而动画生搬硬套则变成好好动着的人突然摆了个造型,整得跟L2D立绘似的,就显得尴尬又突兀了。

从画面到剧情,青春感要溢出来了。内容关于失眠,在睡前看却意外地很助眠,很轻松的观看体验。算是真实系的校园故事——角色没有花里胡哨的外表,连校服的设计都很贴近现实(同《本田小狼与我》)。因此真人电影化没有太大的违和感,只看了剧照,女主角真挺像的。校园生活也是,哪有那么多“秘密基地”呢?被老师发现偷用天文台,就得想办法复兴社团才能名正言顺地接着用;社团要有指导老师、活动记录和规划,活动需要家长同意开展和同学协助组织,经费要拿具体成就去向学生会争取或自己打工赚,跟某些作品中占了间教室就开始聊天的所谓社团相比不能再现实了。甚至二人出去合宿还要做暑假作业,到了高三会收心好好读书(男主不喜欢公共场所腻在一起学习的小情侣,这一点也很真hhh)。印象中,同季度的《跃动青春》也有相似的校园真实感,但它的校园日常像阳光般耀眼又刺目,因而到目前只看了两集,之后再捡起来看吧。

可能由于女主角的相似遭遇和性格,常有人把本作和《四月是你的谎言》对比,但我(根据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认为,本作没有像四谎那样强烈的情绪输出,没有夺目光彩、华章奏响,而讲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就像会发生在身边但明显不是自己身上的故事。如果拿8月看的两部纯爱题材动画做对比:《月色真美》位于“真实”坐标轴的极端,以极为细腻且质朴的笔调描绘了初中生懵懂酸涩的初恋故事;《月刊少女野崎君》是将“戏剧性”发挥到极致,通过使用次数过多也变成套路的反套路,展开欢乐的恋爱喜剧;本作则位于实际与幻想、真实性与戏剧性、平凡与轰轰烈烈之间的一个点上,达到微妙的平衡。

校园是真实,恋爱部分就有更多梦幻色彩了。一些桥段让人不禁直呼作者太懂了!在安排上甚至有少女漫画的感觉?看烟花的天台,台风天的走廊,恰到好处的打情骂俏,仿佛相识已久的熟悉感等等,糖分管饱。最喜欢的片段(直接入坑原因)还得是独属一人的电台,夜色包裹单方向传递的声音,有打电话所不具备的若即若离感,有“如果是你会怎么认为呢”的遥思和遐想,又有“只为了你”的亲昵与专情,实在太浪漫了。二人相识相认,在逐步了解、相恋中疗愈彼此,某些地方和《辉夜大小姐》有相似之处,不过这部更绵柔温和;许多情节在意料之中但就是很喜欢,可能我就是吃这套吧。

前期观感上略有不足的地方是主角二人感情推进太快。尽管想想也合理,但还是希望两人缩短距离的过程长一些,暧昧牵绊的部分多一点(很难不怀疑是个人癖好的问题,难得有不反复拉扯拖进度的剧本应好好珍惜……)。除了前期的顺利推进,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也温暖善良,充满朋友老师和家人的关怀;在印象中二人没怎么吵过架?在被命运左右和后期备考之时,又似乎缺少了矛盾和冲突的刻画。他们时而展现出那个年纪该有的、令人艳羡的青春任性(如叛逆私奔),时而在感情处理上又有超乎年龄的稳重成熟(哪里来中见那样的好男人……所以说是少女漫),作品整体是有些理想化的、在观赏上趋于完美的校园恋爱。

如果以一言概括中见和曲的故事,我想是“伟大的渺小”。“渺小”和“伟大”是在看漫画时随心叹发的词,而上周突然想起一首歌就叫“伟大的渺小”,一听——?脑子里都有拿这歌来剪MAD的画面了。一些歌词还是意义不明,但有几句跟本作实在契合:爱并非凑巧,二人却能共梦一场睡不着的美梦,珍惜每一次的心脏狂跳;牵着手在海边奔跑,看她看过的浪潮,放肆年少欢笑;夜晚星辰再如何高调,也不及那句星空下的告白闪耀。
年少的他们无法扭转家人离开、先天疾病,普通人太渺小了,哪怕只是想和朋友们同一年高考、去想去的城市读书这样的愿望都会被无常命运撂倒。但又是伟大的:曲开朗、要强,从来不向命运妥协,“如果你把我看作累赘 那我们就绝交”;中见认真、强共情,将对曲的爱付诸于行动上,去了解她的病和痛,并因此走上学医的道路。(这个情节印象十分深刻。一直以来我觉得为了“追爱”,为了某个人而决定自己的未来、改变自己的选择,这样的行为是不明智、是愚蠢的。可也许愚蠢的是自私利己的我,只有中见这样敢于付出的人,才值得被爱。)“我们就算很渺小 也绝不逃”,他们共同直面命运,完成渺小、又坚实的成长。





以下是关于失眠话题的个人随想,无聊慎读。
你睡不着的夜晚,也一定有其意义。
如开头所说,“失眠”是吸引我读本作的一大要素。两位主角,一个担心睡着后再也无法醒来而失眠,一个畏惧新的一天会携悲剧到来而失眠。然而跟男女主相比,自己的失眠问题就没那么多戏剧性,或者说根本没什么意义了。

从小时不时会有入睡困难的情况,但从来没有将“失眠”这个词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好像失眠了”可能是在高中,想睡,脑内却一直是学生会的事在徘徊(此处也是作品真实性的一个体现,男主为社团活动东奔西走、忧心忡忡,真的感同身受了),回过神来已是凌晨两点。那之后的一段时间,也许是心理作用,每晚越是着急想睡着,就越是烦躁地难以入眠,甚至出现极端的消极状态,最终陷入死循环,即使睡着了也常常惊醒;而且比起犯困,晚上没睡几小时白天还异常清醒或头痛更折磨人一些……

之后想来,还是自己吓自己,深夜脑子不清醒,产生太多第二天醒来都觉得没必要的消极情绪;在中国高中的环境下又很容易走向睡不着→痛苦早起→上课没精神→成绩下滑→……→人生失败的思想滑坡,把“睡不着觉”这件事看得太绝望太严重。如今倒看开了,晚睡已成习惯,托专业的福熬夜变得稀松平常,原本一点钟睡不着就感觉天要塌下来的人,现在随便就熬到两三点,通宵心态也还算可以。只要控制一下咖啡因的摄入,放宽心,大多数的深夜都能平和度过。这不能算什么好事,完全不健康,但至少比单纯地为睡不着而烦躁要好吧。


本作也很精准地描写了那个年龄的学生失眠时的心理活动。比如男主在修学旅行的夜晚曾这样想,“为什么只有我那么倒霉 为什么只有我睡不着呢”。实不相瞒在和他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我也有过和他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其他人能安然熟睡,我做了各种助眠措施都无法入眠,得不断尝试抓住游丝般的睡意呢?听着舍友沉沉地呼吸,自己却得小心翼翼又无助地翻来覆去。当然“只有我倒霉 睡不着”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伪命题,身边有人能倒头就睡,也有人在悄悄地辗转反侧、难受地在走廊徘徊,但深夜的脑子是失去理性、没法正确判断的。

最终发现一个方法,听起来像拿他人的苦痛当解药,但能够很直观地推翻这个想法。不相信其他人也睡不着?身边没有,那就在互联网上找吧。类似微博实时的功很容易能找到。尽管白天的微博广场比菜市场还混沌,充斥着分享、宣传和争执、叫嚣。但到了深夜,一如城市的角落,昏黄的灯闪烁,照着沉寂灰黑的巷道,不时传来烂醉之人的含糊呼声,和房间中的轻轻啜泣与叹息。在搜索框输入“睡不着”“失眠”等关键词,被天气和蚊子搞得烦躁,没把握应试的焦虑,对那个ta的爱慕或思念,找不到工作的烦闷,远在他乡对家人的牵挂……实时微博承载着人们的思绪,如波纹般一条一条地推来。

没试过几次这个方法,但有一条微博难以忘怀。大块略显无序的文字,在多是短短几行的碎碎念和抱怨中格外显眼。本以为是发疯文学或博同情的诈骗,仔细一看并不是。具体细节已记不清,内容大意是ta和ta的家人在两年前遭到三人的入室殴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但作恶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随手点入ta的主页,脊背发凉了。怎么翻都翻不到底的主页,简直是文字的恐怖谷。几乎每个深夜都会发一篇不同但相似的微博,挤满了对施暴者的咒骂,对警方不作为的控诉,对恶行细节的回忆,为自己和家人的悲鸣,逻辑混乱、精神失常的嘶喊与挣扎。并没有人与ta互动,在凌晨发混乱的长文也多半没人会去搭理。只记得那天我最后合上的眼皮很沉。
永远是深夜有多好。
“我的失眠问题无意义”,还是能找到一些原因。无非就是身体原发的问题,或者纯粹的生活习惯不好,熬夜成性,倒不是什么焦虑恐惧。没有像最喜欢的乐队的主唱ACAね那样对深夜的执念,在凌晨5点感叹“永远是深夜有多好”(花一匁 - 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 第一句歌词),也不得不承认,深夜是有魔力的。晦暗沉静的环岛跑道,熙熙攘攘的茶楼夜市,逃离疫情的广州南站,踽踽独行的过街天桥,人潮涌动的长沙路口,虽不尽是好的,但就像本作的夜の楽しみ会一样,都是被奇妙心境支配、充满特殊魅力的深夜回忆。深夜更是企图挽回时间、假装昨日仍在,一段独属自己、仿佛世界不存在旁人的寂静时光。

但还是像花一匁最后一句所唱的那样,少熬夜,唯愿身体健康吧。
Tags: 漫画 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