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16 21:34 /
【1~12+1总评:勉强下咽】
停不下来指数:0.5分——好几次都想弃剧,本打算连续看完三季的,但最终决定只看完第一季。

以2023年的眼光去审视1994年的侦探剧,其实是非常严苛的,因为侦探剧的剧情起码得超出观众的常识才能显得精彩,所以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也一直在端正态度,但这部剧里确实有很多东西实在还是有些粗糙了(对比相棒来说,显得相当不够优秀),而一些我无法接受的细节,尤其是剧中人人讨厌之类的情况,更是让我无法强忍着继续把这个系列看完(想象一下全员贱人的紧审,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ep.1 死者からの伝言】
被推荐看的老剧,因为是老推理剧,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然而还是……
第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以及观者环境,推理作品是非常挑人的作品类型,如果观者太迟钝,全篇看下来云里雾里,连解明时刻都反应不过来,那再好的作品也会看起来像一坨狗屎,甚至越高端越环环相扣的作品越接近狗屎;如果作者对推理作品太熟悉/反应快/观察力好——总之就是有侦探潜质,那剧中人有明显的失误(作者设置的马脚,或者作者无意透露的马脚),一下子就会被抓住,后面的剧情一下子就会显得无聊起来,除非马脚下面藏着反转的线索,也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以这一话来说,破绽太多了,属于是随便切一分钟出来都能判定犯人,犯人从头自爆到尾,于是看着有点累。
第二个问题在于年代感造成的认知差异,就好像最初的人们看到“假死作案”情节会惊为天人,但2023看到有人“死了但作案”,心里可能一下子从看错了到外星人罗列出十好几种合理与不合理的构型,20年前的推理作品必然没法衡量出当今观者的平均水准,我从第一话看出来的是剧组默认当时的观众反应很慢,需要开局就公布犯人,才能让观众顺利跟完全程,而以现在的水准来看,平时从不看推理作品的人大概也会觉得犯人爆点太多。
第三则是推理作品类型所带来的桎梏,也就是推理作品-侦探-案件这个链条,因为三者基本都是必须存在的骨架,导致推理作品的读者一开始就是集中精神去看的,没法模拟出最重要的现实感:破案者在接触到案件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案件,也不知道自己会是破案者(以本格作品论,无法确认自己看到的消息会指向犯人),于是本格派发展的逐渐像追求奇巧的空中楼阁,社会派往往踩在案件头上讲故事,悬疑派法庭派冷酷派同样也是逐渐脱离推理、加增了其他元素,这大概就是推理作品发展的必然,从一个类别,变成一种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作品里,但不是唯一核心——要问为什么的话,我觉得是因为,当推理作品预期、侦探、案件都不存在的时候,作者们才能从容埋下伏笔,在合适的时机露出线头,让读者意识到有东西可以推理,最后揭开盖子的瞬间才会令人惊喜(反应快的观者会像本格对答案一样惊喜,反应慢的观者也会像悬疑揭盖子一样惊喜),甚至可以揭盖子的时候才宣布侦探是谁。

当然,可能只是我喜欢这样罢了。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5.1分,其中基础分5分,新手教程容忍度+0.1分。

【ep.2 動く死体】
怎么说呢,抛开一切不谈,拍手表那里一下子就出戏了。
因为以2023的认知来说,活人高空坠落和死人高空坠落,肌肉和血液和内脏表现应该是不同的(大概,道听途说),更别说根本没坠落,总觉得地板都会有差异。
于是后面就如同鸡肋了。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5.5分,其中基础分5分,茶泡饭场景+0.5分。

【ep.3 笑える死体】
这一话的犯案端算是精心设计过了,虽然用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就达成精神控制的结果多少有点理想化,但破案端线索还是多的有点离谱,总觉得看了三话,这部作品比起破案,更像是紧审那样的,逼迫犯人认罪,也就是随随便便就能确认犯人,难的反而是令其供认不讳。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7.5分,其中基础分6分,重新审视主旨+1.5分。

【ep.4 殺しのファックス】
看这一话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这部作品不是侦探类作品,而是紧审那样的作品,主打的就是一个逼犯人受迫性招供。
这一话以这种视角去看这个作品,有意思的味道就来了能够享受到那种斗智的乐趣。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8.5分,其中基础分8分,勾芡炸猪排饭+0.5分。

【ep.5 汚れた王将】
看这一话的第一反应:BYD古畑就喜欢趁着别人吃饭的时候查案是吧,食不言寝不语听过没有()
而这一话看到后来,又觉得紧审的构成比起本作非常有合理性,说实话,包括这一话,有好多段我都会觉得古畑会被袭杀,因为会话地点不是审讯室,而是各种地方,这是一个存在不合理性的情节,也就是为何穷凶极恶的罪犯都不会对古畑发动攻击。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7.5分,其中基础分8分,演绎性过强真实性缺失-0.5分。

【ep.6 ピアノ・レッスン】
完全确定本作为“使供认不讳”模式之后,对剧情的讨论就从推理合理性转为了起承转合流畅性,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相当不合理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会在自己看重的场合,既不提前试一下设备,也不捋一遍键盘尝试音色,即便我对音乐完全不懂,也觉得不合理——捋一遍发现某个键位坏掉了、临时替换曲目是大家之风,试都不试直接换,那叫强行降智,没意思。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7分,其中基础分8分,逻辑硬伤-1分。

【ep.7 殺人リハーサル】
之前也说过,看日本作品很多时候要对电波,因为日本人很“死板固执”,电波对不上时就会显得特别傻逼。
比如这一话的剧情。
同样的病在紧审也犯过,也就是这类说服剧,侦探对犯人的说服其实是编剧说服观众的过程,而如果编剧觉得能自圆其说,但观众不觉得,那这一话在观众眼里就会是烂掉,就会是“知道答案编过程”,是牵强附会。
说实话,这一话月亮因为太空降太与主线无关,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没法得出剧中的结论,我能尽力做出的猜测是:杀手在拿月亮当人头预演杀人场景——我当然也知道这很奇怪,但只能说原剧的理由比我奇怪十倍。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5分,其中基础分7分,狗屎单话-2分。

【ep.8 殺人特急】
累了。
太牵强。
就是哪怕已经把这剧当成疑罪从有的剧,哪怕不需要逻辑严密,只要古畑认为对方有罪就可以抓起来审,所以探案的过程更多是一种说服对方主动认罪的过程,这一话依旧太牵强了,牵强到看着有点恶心。
不想多谈。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3分,其中基础分6分,过于牵强-3分。

【ep.9 殺人公開放送】
日剧特有的为醋包饺子。
案件也好,推理也罢,都不过是为了科普灵能力不存在的小道具罢了。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5分,其中基础分5分。

【ep.10 矛盾だらけの死体】
令人憎恶的一话。
第二话就说过了,要用心。
只有用心的犯罪破解起来才令人舒适,不用心漏洞百出的犯罪,即使侦破了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人没了,跟逮捕抢劫犯杀人犯一样,什么乐子都没有。
这一话就是一个笨贼,还是冲动的笨贼,一开始本来就万策尽了,然后非得让他运气好目击者失忆,再非得让他像傻逼一样中招,然后破案,编剧感觉这很皆大欢喜是吧?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4.5分,其中基础分5分,烦死了-0.5分。

【ep.11 さよなら、DJ】
上一话是给傻犯人递枕头让破案变得更难,这一话是给警察递枕头让完美犯罪不完美,怎么说呢,妈的智障。
你搁这均衡之道呢是吧。
10分制评分的话,目前这作的评分我会给4分。

【ep.12 最後のあいさつ】
又烂有好的一话,怎么说呢,用这一话作为结尾应该说是非常合适了,剧情问题一如既往地烂,但一些基础设置和细节,作为结尾来说又很好。

今天偶然看到当时的收视率,越来越低也十分符合我认为质量不高导致的大家不喜欢。

这一话的问题大概跟之前都差不多,看似好好准备的激情犯罪,总是让犯人吃屎的随机事件、特殊情况,无厘头的欺诈式破案,各种东西巧合度都太高了。

优点嘛,我觉得这一话应该是在立项的时候就做好的,老刑警和主角的方法对比、带枪者和不带枪者的对比等,让古畑任三郎这个形象更加的丰满了,且上级被捕、自己立功,很有可能引出第二季升职+新上级的互动模式,也令人期待,所以说这一话我认为是好的结局。

10分制打分的话,这一话本身可以给到8分,整体大概是5分左右吧。

【SP.1 笑うカンガルー】
零分。
三位主要人物各有各的贱这种奇葩设计就不提了,两个人全都不摸鼻息也就算了,最后让杀夫未遂+联系别人抛尸/伪装的坏的流脓的女人全身而退我是没想到的,什么JB玩意。

正剧本来已经很烂了,但起码还有亮点,这SP纯纯看了浪费生命。

只能给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