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5 01:05 /
晚上看了《在这世界的角落》,是讲二战末期日本平民生活的,具体情节不再赘述。看完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对那段时间地点的简单了解。在看前就已经料到影片的争议。搜索后不断能看到反战、反战败的对抗,和预料的完全一致。为什么呢,争议如何产生,要如何对影片进行评价。能找到的专业、客观的评价很少,我想这大抵是已有立场的原因。在作为参与战争的一方、被侵略方,我想这里应该不会存在客观评价的土壤,仇恨抵制是理所应当的,在打上反战败的标签后仿佛一切就已经结束,影响了原本的讨论。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评价应当客观,虽然人各有立场,但在评价判断时理智客观与立场并不冲突。
反战反战败的争论不断,二极管思想的盛行,政治正确的帽子,实在是令人烦躁。个人认为本片并不侧重于反战,对生活的描写侧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但单方面形容收到的伤害,造成叙述部分事实的结果,这种结果使得本片无法成为反战题材,同时为“反战败”提供了依据。至于是否定性为反战败,我觉得并无充分证据。被经常被切片的战败时女主的言语,被解读为对战败的不甘心。从本片可以很容易看出女主此举的动机,是合乎逻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女主身边的家人对战败的看法,对战争终于结束的感叹,也是存在的。所以本片不能完全定性为“反战败”。个人认为本片仅仅着手生活小处,对反战反战败描写都不能算很清楚。
虽然如此本片有此争议也不足为奇,本片对战争的片面描写客观影响了观众的判断,在立场上被攻击是无法反驳的。此时一棍子打死、二极管变出现了。反对者出现了,支持者自然也少不了,既然被全反对了,也会顺理成章的全支持,形成无意义的论战。这时我认为扣帽子攻击、全体攻击等出于立场等非中立客观的攻击对此形成的影响绝不可忽略。
为了和谐的讨论,缓和这些攻击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出于立场也要维持客观判断,无意义的相互攻击什么也得不到。
但对此我持悲观态度,并且此现象有逐步加剧的现象,希望有一日能够获得和谐讨论的自由。让所有偏见消失,所有事物得到它应有的评价。

叠甲:纯主观非专业评价,如有问题你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