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3 21:33 /
前段时间我提到“看出设计痕迹会很出戏”,而《我心危》便是其中之一,还很典型。
一方面是文学剧本上的刻意到随处可见的首尾呼应、男女对仗。
一方面是摄影剧本上的刻意到一眼洞穿的光影运用、高低位差。

我最近也透过这部动画和《跃动青春》感觉到我有人格分裂,感觉有两个自己在看动画片,而且在打架。
我深知两部作品的用心也喜欢这份用心,不管是《跃动青春》会长回、眼睛娘回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故事与人物丝滑过渡的成长动态描写,还是《我心危》男女主丝丝缕缕的感情渐变描摹与紧密粘连剧本意图的视听演出,我承认,两部作品很不错,还看的很有情绪。


但与此同时,我也在为此出戏,为此焦虑,我已经不能再正常欣赏动画了,我在我心危多处光影交错运用上的视听体验已经感受到所谓的困扰,我知道其强烈的剧本意图,告诉我这里的剧情到底想讲什么,主角们的心境变化又是如何,可是这份“知道”不影响我已经不喜欢这个“叙事技巧”,或者说我承认其文笔优秀,但我宁愿去看爽文,或者像《To heart》一样技法浸润在影像中,用不易察觉的剧本表达转化为影像,《我心危》的表达欲太旺盛了,就好像怕你没听懂而迫切地说、大声的说,疯狂絮叨。


但是为什么《赛马娘road to the top》不在我的吐槽范围哦,因为《我心危》是一个恋爱剧情漫画,所以重的是故事,视听在我个人标准是辅助性的,当然一定有人说“能够看出我心危的演出不就是说明其辅助叙述故事能力的优秀吗?”,但在我看来《我心危》的打光偶尔太突出了,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我相信在很多人眼里这种摄影上的叙事与剧情上的叙事在这样的动画表现下应该是“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优秀表现力,可是,唉,我认为我希望能看到更内敛的表达,我认为在一个重故事的作品轻演出才是正解。
《赛马娘road to the top》的跑戏,我才喜欢看重作画,重演出,竭尽全力去炫技,因为目的就是为了视听,那么自然就注重视听轻故事。
算了,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我也已经无法再正常看动画了。

我不太适合看动画了,还是没有影像设计的纯网文适合我
Tags: 动画
#1 - 2023-6-13 21:39
同感,设计痕迹太明显的东西就很难受
#2 - 2023-6-13 21:54
其实是强制性的每集一个小高潮和经费不足带来的缺点,可能大卖了后第二季会好一点?我不好说。你直接看漫画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3 - 2023-6-13 21:57
(我曾三度遭到背叛)
这次我支持古河
#4 - 2023-6-13 22:30
挺可惜的,漫画是自然的扣糖,但动画为了商业效果,需要爆点吸引人气,需要直观而避免让人错过,不得不做出取舍,打光有时候确实非常的影响观感,第六集是好打光,但第七集开始这光就打的很廉价而又不对味,用力过猛但又用力不对,非常的矛盾
#5 - 2023-6-13 22:46
(换个角度思考,必能海阔天空。)
得出的结论是适合网文?我感觉网文的设计感比动画浓多了。
比如环境描写,小说里为了反映人物心情而描写一个环境,我会感到这是设计好的,但动画里完全不会。

文字作品肯定是比影像作品更有“设计感”的啊。
#5-1 - 2023-6-13 22:55
发散性思维
而且还有一个区别,在文字作品里看到一个作者的描写被我一眼看出是“设计好的”,我不一定会很有感触;
而在影像作品里当我能看出一个导演“设计好的”安排,我一定会给这部作品加分。
看影像作品看的不就是导演的设计。
#5-2 - 2023-6-13 23:00
bangumi导演
其实你应该再细品,我更讨厌摄影剧本,也就是用摄像机语言拍摄出来的“设计感”,那种晃你眼,把光学语言的内容聚焦对着你眼睛射的感觉真不好受,相比之下文学剧本唯独首尾呼应我很讨厌
#5-3 - 2023-6-15 17:59
wangzifin
我跟女朋友看这片也有楼主同感,我自己是觉得主要因为画面和剧情提供的信息量不够。
我用一秒钟看完理清了画面和剧情所想表达的所有内容,然而接下来几秒钟它还是停留在这个场景慢慢输出。我的脑子无事可做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分析起制作了。然而我一分析制作,女朋友就吐槽直男不解风情。
动作作画丰富的动画就没这问题,因为哪怕它剧情很简单,快速连贯的动作也是信息量充足的。
读文字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自己控制信息输入的速度密度,可以极速快进,也能慢下来细细品味高潮。所以网文哪怕水大家也能忍。
#6 - 2023-6-13 23:09
影像更直观文字没那么直观,我心危这种翘首以盼魔法时刻的到来的方法多少沾点油腻
#7 - 2023-6-14 01:06
内敛不也要设计,所有的表达都需要设计
#7-1 - 2023-6-14 08:17
bangumi导演
不易察觉才是重点。

不易察觉才是重点。
被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就很刺眼。
需要拉片才能看出来,那么我认为很牛批.

你可以把水星领航员看完,看看《to heart》
#8 - 2023-6-14 01:25
部分赞同。重故事的片轻视听,轻故事的片重视听,这话是有道理的,但这里应该是反过来。因为校园纯爱这类故事的剧情冲突本身不够强,想要表现氛围或者朦胧感,才要在视听上下功夫,靠精致画面和超规格演出取胜。冰菓、樱花庄、包括新海诚都是正面例子。否则它没法抓住观众的心。
反面例子比如just because,这片其实很符合你说的那种内敛表达,挺纯粹的日剧感,但口碑其实就差在画面上了。
#9 - 2023-6-14 04:50
(至少,还活着。)
想了下好像明白你讨厌的是什么了,你讨厌的是那一种不自然感,而这种感觉或许是不能片面说成是设计感、设计痕迹、过度演出的,准确来说就是和环境相异的异质感,心危的打光、跃青的过场就像原始森林里突然有个现代舞趴,和森林本身格格不入。是,或许你细看这个舞趴的话,它本身也不是和森林完全不搭,只要接受了它森林甚至更加美丽,但你发现了这么一个凸显出来的异物,而你放弃了去接受它——毕竟它不在你想要看的东西里面,所以看的就不舒服了。
也可以这么描述,那种强调是为了让观众下意识地留意接下来的情节,同时迅速在心里搭建出适宜的前景来容纳接下来的情感表达,可你早就已经搭好了台,这种催促你搭台的意象,自然会让你讨厌,就像你不会喜欢在别人来催你完成你早已完成的任务。
而看小说的话,文字本身就促成你在心中构建舞台,所有文字在搭建舞台时都是必要的,也很少有催促你搭起舞台的文字,所以你不会觉得它有多不自然;而讨厌首尾呼应,是因为这是看完整个作品后你才作出的评价,故事作为一个整体被你鉴赏,此时首尾呼应这样的设计感自然是一览无余,你也因此把这个结构认为是无益于构建舞台的。
#9-1 - 2023-6-14 08:16
bangumi导演
首尾呼应给我的异质感的原因
1.结局被限死,没有新鲜感,本质是对开头的重组
2.用了就很对,但太投机取巧,安于现状
3.太刻意,出戏
#10 - 2023-6-14 13:21
(探し物です。 やりたいことを探しています)
怎么没加上放学后失眠的你,我觉得曲伊咲和丸太的互动还要刻意一点
#10-1 - 2023-6-14 13:47
bangumi导演
我都1分伺候了。
@灵药
#11 - 2023-6-14 15:30
(之前看过的番,评分之后再补吧)
我一京吹同学跟你差不多,但我觉得还是要围着好故事确立人物形象和演出表达,我这里点名批评京紫。
#11-1 - 2023-6-14 16:00
bangumi导演
引流下
【“看了1000部日本动漫,只有它们才是瑰宝儿!”-哔哩哔哩】 https://b23.tv/9yoCpWO
#12 - 2023-6-17 04:32
虽然能感受到你对感情增进全在非日常的片段中发生而感到的不适,但我觉得这个确实因人而异,这反倒是让我想起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感觉。春物这番我从头到尾看了三遍,但他好像对我来说,他太过自然了,自然的就像我高中生活平平无奇的一个月,没有任何波澜,千篇一律,甚至除了零星的片段,其余完全和高中生活交织在一起,沉没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也没有任何触动和感悟,毕竟日常日常,经常会发生的罢了,何来感悟一谈,有也淡了。但其他人并不会如此,所以,对于设计感的感受程度是很主观的,太过没有设计感容易让你代入日常,而代入日常,就不得不提起那个经典的问题了:你还记得你昨天午饭吃了啥吗?
#13 - 2023-6-17 10:26
我认同你说的部分,因为漫画这部分的细节比动画多。漫画中山田是先疑惑市川的举动,然后注意到老师,发觉市川的目的然后转变为动画中的脸红。而动画直接做成了脸红,就导致这几秒的慢动作信息缺失,放大了你对设计感的感觉。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将细节完全呈现出来,不仅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设计感”,而且配合导演有意的设置会让氛围更出色,给人感官体验更好。
#14 - 2023-6-18 12:05
(そういう者に、私はなりたい。)
《当我们观看动画时我们在观看什么》
#15 - 2023-6-18 14:41
其实你这种蛮正常的,看多了都会有这种感受,不过还好在我心危里我没怎么感受到这点,反而是在RTTT上感受到了。////当然了我心危后期频繁的打光我也有些不适,一些本来非常甜的桥段突然打上光,显得非常廉价,这算是制作组的锅了。希望第二季能优化吧。
#16 - 2023-6-21 05:09
(ホロライブ、堂々回旋!)
有没有可能根本原因就是你认为恋爱剧情动画的重心在故事?这其实得细分,所谓恋爱剧情动画还是过于宽泛,我认为大致可以依据结局是否明确去划分,明确的例如古见高木步步进逼,不明确的典型白二春物等等党争泛滥的片,这个划分基本可以区分剧情要素在作品中的地位,我心危也可以归于前者的范畴。显而易见的是,第一类作品的演出明显更为张扬奔放,或是易于察觉的,因为这类作品想给观众带来的从来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罗曼史,仅仅是想调动你的情绪,提供爱情的氛围而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冷静的辨别演出作画甚至录音的miss,那只是他的手腕不行,当然,也可能是你已经耐受了。至于小说,失去画面的文字能否给你带来更强的刺激,这就是因人而异的事了,如果你更倾心的是第一类作品,我很怀疑这能否奏效
#17 - 2023-6-22 00:46
非要在西餐厅惦记你的b中餐是吧,你不喜欢某类题材建议直接填不喜欢而不是写一堆狗屎在公共空间放屁
#17-1 - 2023-6-22 06:41
bangumi导演
氯批、e批,歌剧批
顺从
#18 - 2023-6-22 01:00
不是很理解你说的这种设计感,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的每一个字不都应该是精心设计吗?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读起来没有设计感我觉得只有三种可能性。
一种是作者是托尔斯泰、曹雪芹之类的文学巨匠,作品设计精密到严丝合缝,小人物与大背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读者阅读时本身也成为虚构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种是博尔赫斯、乔伊斯这样的文体家,他设计的东西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就算读者知道他在设计,也无法预测他设计的成品。
最后一种就是粗制滥造的作品,作者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除了最基础的大纲压根没设计,那也的确没有设计感,但对于有一定文学阅历的读者来说属于是废品。

前二者往往需要系统学习和研究过的学者才有能力做文艺批评,而后者则没有批评价值。而几乎所有的好作品都夹在前两种和最后一种之间,只要有一定阅历,必然处处能读出来设计感,或者说能读出设计感的部分越多,越说明读者的水平达到了可以对其作批评的程度,但是这并不影响作品的好坏。
动画也是一样的道理,我认为你在你给出的语境下对这两部作品的批评是很合理。但是我觉得要谈设计感的时候应该先谈作者在设计什么,然后在此之上讨论其设计在观众(我)这里是否达成了设计的目的。
比方说《我心危》,原作和制作组的一切设计都是希望观众可以从男主身上回味少年时期的青涩和骚动,实际上剧情到底如何并不是重点,以此为判断标准正如你所说,有一些打光确实是不必要的,需要使用强硬的手段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是一种制作组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体现。《跃动青春》也是类似的,作者希望观众回忆起青春中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部分,而剧情也仅仅是为此服务的。
所以这两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都合”的剧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足够服务主题就好。正如上文所言,作者的设计不在于此,所以同样的这两部作品也没过8分。说到底,只要在一个方面的设计是成功的,其他方面只要别雷,那就是一部好作品了。
而这类作品的特点在于,因为他们只在一个小点上进行了设计,那么这个设计是否能对上观众的体验就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纯现充看《我心危》肯定会觉得不知所云,这男主在纠结什么?什么阴湿下头男。同样的一个纯死宅看《跃动青春》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现实中有种青春日常?什么逆天玛丽苏人设。这也就界定了这类作品的分数上限。
#18-1 - 2023-6-22 06:42
bangumi导演
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提前就做好了被骗的准备,你心甘情愿。

我看出了骗术,所以无感。
#18-2 - 2023-6-22 18:54
SakikoT
租着女友看老婆 说: 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提前就做好了被骗的准备,你心甘情愿。

我看出了骗术,所以无感。
你看出了骗术,但是看不懂骗术,最终还是靠印象流评判作品,所以你丧失了从作品获取乐趣的能力。
#18-3 - 2023-6-23 16:13
YUKlKl
租着女友看老婆 说: 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提前就做好了被骗的准备,你心甘情愿。

我看出了骗术,所以无感。
我也觉得层主说得对,总有一块糖无论你吃多少遍都不会腻,如果没有的话你的人生就太无聊了。
从你的叙述来看,你想说的无非就是,你认为作品很好,但没有那么喜欢。这么来看悦动青春只是你不愿意去吃几百次的那块糖而已。
并不是因为你看出了骗术所以无感,而是喜欢的人无论被骗与否,这块糖总是那么甜
#18-4 - 2023-7-3 00:45
cnlolicon
没这么复杂,贴主想表达的应该只是:这制作组是不是觉得我傻,非要答案怼我眼睛里,我又不瞎。说到底近些年的很多动画在表达能力上的“不写实”和题材并无关系,制作能力差罢了。
#18-5 - 2023-7-3 01:11
cnlolicon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和李白都看到了瀑布:
我:看,有瀑布,落下来很有气势!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相信就算只有小学文化也会觉得下面那句好,现在的动画,很遗憾,多数时候体现出来的视听语言效果就是上面那句的水平,干巴巴的毫无美感,从表达方式到表达能力不能打动观众。这和观众是否深有体会能否带入人设并无绝对关系。不够美,不够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