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31 11:18 /
前言
《再见绘梨》不是藤本树最著名的漫画,但毫无疑问是其评价最高的作品。其电影和现实交织、奇幻与真实共存的叙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也催生了许多对它的解读。

看完之后和朋友讨论了一周,在这里以镜头感、剧情梳理、结局解读为顺序稍微写一写。

镜头感
提起《再见绘梨》,被讨论最多的,一定是所谓“电影感”。藤本树在《再见绘梨》中大量使用了一页四格的分镜,大小高度统一,还有少量一页两格、整页和跨页分镜,这是有别于一般漫画的。正是这种固定的画幅比在漫画中营造出了电影画面的感觉,这或许是比经常提及的动态模糊和静帧重复更基本的一点。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可以发现《再见绘梨》的分镜与其说是“电影感”,倒不如说是“镜头感”。它在时时刻刻告诉你,所有的画面都是镜头视角。在漫画前90%的篇幅,或者说再次见到绘梨前都只用两种镜头完成——手持拍摄和固定镜头。在这里我们先给出我们的结论:这些镜头都是出自优太的手机。


手持拍摄,特点是动态模糊


固定镜头,从上面两图可见画幅的统一

剧情梳理
如果能认可《再见绘梨》分镜的“镜头感”,那么自然能得出一个论断:《再见绘梨》整本漫画现实和电影是浑然一体互相对应的。我们不妨以看待电影的眼光来审视一下《再见绘梨》的起承转合。

起(开端):
    优太的处女作电影《爆亡吾母》受到群嘲

承(发展):
    遇见绘梨,和绘梨看电影,讨论与拍摄新电影

转(高潮):
    得知真相,鼓起勇气拍下绘梨死亡,电影大获成功

合(结局):
    多年后在废屋再见绘梨

再来看优太拍摄的新电影的大纲:因《爆亡吾母》被嘲笑而失意轻生的主人公遇到吸血鬼少女绘梨(起);并被要求拍一部电影,两人坠入爱河(承);但吸血鬼不久便死去,主人公在纠结后选择直面绘梨的死亡(转);弥补了未能拍下母亲死亡的遗憾,决心认真地活下去,重拾拍电影的自信(合)。

由此可见,《再见绘梨》和优太拍摄的新电影是高度重合的。在文化祭放映时,绘梨死去的画面让体育馆中的所有观众都为之泣不成声。优太的新电影大获成功。在大家的呜咽中,优太缓缓比出“耶”的手势,初见绘梨时便定下的在下一次文化祭上一雪前耻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优太拍下绘梨的死亡,填补了没能拍下母亲死亡的缺憾。

但优太真的认真地活下去,重拾拍电影的自信了吗?

电影中的主人公的剧本应该是:电影大获成功——收获同学的肯定——回想起妈妈,弥补了所有遗憾——抬起头,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然而现实是:在放映结束后(电影成功),绘梨的另一个朋友前来感谢优太留下了最美好的绘梨(同学的肯定)——这让优太蓦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第一个希望他拍下最美好自己的女性(回想起妈妈)。到这里都和剧本几乎完全一致,然而接下来,优太在本该是电影中主人公抬头重拾信心的地方却却低下头,给我们留下了三页完全的黑幕。


同学的肯定


回想起母亲(用了朦胧的滤镜来标示回忆)


用手遮挡镜头


长达三页的黑幕



Why?

为什么优太明明拍下了绘梨的死亡,弥补了没能记录母亲死亡的遗憾,却仍然没能抬起头呢?

因为他惊讶地发现,他本以为自己只是遗憾没能拍下母亲的死亡,但其实他更遗憾的,是母亲的离去啊!挚爱之人的离去,才是优太不愿意看到的。

他在《爆亡吾母》中,用爆炸来逃避的,不仅是拍下母亲死亡的责任,更多的是母亲的死亡本身。

而现在,他不仅没能走出母亲的死亡,还被绘梨的死亡所压倒。

电影和现实在这里有了截然不同的走向。优太没有从失去所爱之人的悲痛中挣脱出来,也没有决心认真活下去,更没有重拾拍电影的自信。在今后日子里,只是普普通通地过着平凡的日子,不断剪辑绘梨的电影,不断在失去绘梨的痛苦中挣扎。

结局解读
最后优太在废屋中再次见到绘梨,昂首阔步,留下废屋在身后爆炸是全篇最有奇幻色彩的地方,也是引得无数人解读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先说我们得出的TRUE END:优太已在废屋中自杀,与绘梨的重逢与爆炸的影像并不是出自优太所拍摄的摄像。

优太并未走出失去绘梨的遗憾,没有重拾生活的信心,浑浑噩噩地活到中年吗,期间他一直在反复剪辑关于绘梨的电影。然而家庭横遭变故,家人全部去世只剩他一人苟活。优太本就悲伤的心无法承受,于是他选择去往废屋了结余生。

在具体分析之前,不妨先再看一遍结局的前半部分。















如何得出TRUE END的优太自杀呢,有以下几点分析:

1、见到绘梨前后拍摄手法不同(分镜风格不同)

在前文优太的自述中,我们得知优太习惯于透过镜头看世界。前面的镜头都可以由优太用手机手持拍摄和固定机位拍摄(在结尾见到绘梨之前的镜头中也相当明显)。

但在最后与绘梨重逢的片段中,镜头没有动态模糊,镜头移动稳定,画质清晰,并且出现了本人手持拍摄无法拍出的的优太人物特写。例如下面这组镜头


在这个镜头中,镜头从优太的腰间俯视慢慢上摇到了脸部特色,没有动态模糊,跟焦也很稳定,需要稳定器和专业的人员,显然不是优太手持拍摄可以达到的画面。

2、打光不同

在前文优太的镜头中,废屋的光源只有投影仪在墙上反射回来的光,是非常暗的。


而在最后与绘梨的重逢中,侧面有很强的打光,甚至可以照亮后面的墙


3、优太的自杀蒙太奇

在优太走进废屋后,镜头对准了背包和里面的绳索,结合优太说的“我决定要在充满回忆的地方死去”,可以知道他打算在这间废屋里上吊自杀。

而紧接着的镜头便是优太高一拍摄的自杀宣言,这是一种经常在电影中使用的手法:死亡蒙太奇,就类似电影中主要人物死亡前镜头转到其他意向的衰败来暗示主角已死。


同时这里也是剧情上的前后对应。在优太高一准备自杀时(伪),绘梨拯救了他,而这一次他准备自杀的时候,绘梨已经不在了。

在这一段蒙太奇之后便进入了上文所说的无法出自优太本人拍摄的镜头。也就是说,优太的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或者说,本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但是,如果后面的一系列镜头不是出自优太,那是出自谁手呢?

是藤本树!

我知道这个结论可能实在太天马行空了,诸位看官先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盗墓笔记的后记中,徐磊写到:“我总觉得有一个世界,已经在其他地方形成。因为我敲动键盘,那个世界慢慢地长大、发展,里面的人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这个人应该说什么话,应该做什么动作,我都无法控制了。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只要先建立一个场景,比如说大雨,把这些人物放到这个情景中去,他们会走到各自的位子上,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藤本树也是如此。

在《再见绘梨》中,优太和绘梨已是相当丰满的角色。在优太家庭破碎之后,他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的结局。这是由角色惯性注定的,即使是藤本树也没有办法逆反他的命运。

按理说,如果是一个普通画家,这时只能在远远的看着优太慢慢的走向自己的死亡。《再见绘梨》将是一部较普通的灰暗现实主义作品。

可藤本树他偏不。

藤本树是浪漫的,他在不影响TRUE END的情况下,给这部作品留下了HAPPY END,也就是绘梨的重生与两人的重逢。HAPPY END不是真的,他用了完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明了这一点,那只是藤本树的浪漫演出,是易卜生笔下的“romantic irony”。在这场演出中,优太和绘梨都不再重要,他们都是藤本树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那么藤本树在他的浪漫结局中想表达什么呢?

回到最开始,我们曾说过,《再见绘梨》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部电影,藤本树就是电影的导演。电影之于导演,有三个功能:记录,刻画,表达。优太的电影做到了对绘梨生活的记录,对绘梨形象的刻画。而缺失的,也是优太无数次重新剪辑后想要做到的,是对不希望绘梨死去的表达。

优太的生活成为了他电影的艺术,但他没有通过电影得到艺术化的生活——让绘梨复生。藤本树补上的浪漫演出,正是让优太的电影抹去了生活的残酷,拥有了一抹“奇幻色彩”。

“生活是电影的艺术,电影是艺术的生活”

这便是藤本树想表达的。



除此之外,藤本树还借绘梨与优太之口诠释了电影与浪漫:


绘梨:“电影告诉了我,之前的我是什么样的人。”

优太:“你确定这样下去没问题吗?”

“周围的人会比你先死去”

“你不会对这样的人生感到绝望吗?”

绘梨:“我想之前的绘梨一定很绝望”

“但没关系,我还有这部电影。”

“每次观看都能看到你,”

“不管忘记你多少次”

“都能一遍遍的回想起来”

“这样不是很美好吗?”

优太:“嗯......”

“是很棒......”

绘梨:“不想坐着看的人就请回吧。”

优太:“好......”

“再见......”

绘梨:“嗯”

“再见。”




电影让我永远记住了你,无论多少次忘记,我都能一遍遍想起,以最美好的样子。电影让我获得了永生,或者说,我正活在电影里,只要你认真观看电影,我就正陪伴着你,不曾远离。

这是电影之于藤本树独有的浪漫。

最后我们再梳理一遍:再见绘梨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按照剧情逻辑的TRUE END,绘梨并未复活,优太在废屋中上吊自杀。另一个是藤本树的浪漫主义HAPPY END,他用了完全不一样的分镜来暗示这是romantic irony。这个结局藤本树弥补了所有的遗憾,平添一分奇幻,并且表达了他个人对电影,对生活,对浪漫的感悟。
Tags: 书籍
#1 - 2023-6-27 23:12
确实,解读的非常透彻贴切,看完就是这种感觉,与上一本蓦然回首不同的是再见绘梨是以藤本树标志性的“电影”、奇幻色彩来写逝去之人
#2 - 2023-6-27 23:39
好帖
#3 - 2023-7-9 21:47
(復活節島的零餘者)
好文
#4 - 2023-8-25 23:30
(FA大好き!)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