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29 20:59 /
从《秒速五厘米》以来,新海诚一直就以细腻的情感刻画见长,但自从《你的名字》之后,新海诚便开始执着于对灾难这一主题的刻画,并在这一个话题下不断深入,大有“走火入魔”之势。
《铃芽之旅》作为“灾难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明显做出了比前两作更大胆的尝试。以日本现实中发生的“3·11地震”为核心编织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新海诚开始探索社会集体记忆和虚构故事融合的边界,去展现一个“新海诚式”的社会思考——但遗憾的是,结果并不高明。
浮于表面的人文关怀、不加琢磨的情节设定和生硬的情绪表达让这部电影显得平庸,包了一桌饺子,其实就为了那口醋。回归自己的舒适圈去创作,也许是观众们更喜闻乐见的新海诚。



一、浮于表面的人文关怀
《铃芽之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铃芽邂逅祖传闭门师草太,意外拔掉了用来封印蚓厄的要石。要石化身为猫将草太变成儿童椅,而蚓厄一旦降落地面就会引发大地震,必须要有人关上连接两个世界的往门才行。就这样,一人一椅的公路爱情故事开始了。
《铃芽之旅》的整个故事是以日本实际发生的地震灾害为基础创作的,主角一路上行经之处也都暗合着一段沉重的历史:九州、四国、神户、东京,分别对应着九州岛7.3级地震、爱媛8.5级地震、神户7.2级地震及东京9.0级地震。其中,最后一场地震为世界历史上第五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十五万以上人员的伤亡,还影响了后十年的日本影视创作思潮,史称“3·11东日本大地震”。
在这部作品中,铃芽从小就因为地震经历了严重的情感创伤,一夜之间失去了亲人和家庭,被环阿姨收养长大。但具体的灾难经历一直被隐而不谈,直到影片的最后,铃芽回到自己的故乡,在遗迹中找到了自己的日记本。翻开文字被全部涂黑的部分,极其醒目的“3月11日”赫然昭示着女主正是千千万万个亲历那一场大灾难的一员,她所不愿回忆的过去也是一代人不愿意揭开的残酷伤疤。情绪的激荡和荧幕外的观众和荧幕内的主角产生强烈的共情,摆锤般震慑着每个知道这个数字含义的人。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正是新海诚的拿手好戏,也是个人记忆和集体情绪的最好融合。但是和这个部分相比,其他内容就显得贫乏且流于表面了。
针对地震灾害这一惨痛的民族印记,有非常多的角度可以切入,也能生发很多有力度的拷问。比如当女主回到自己故乡所在时,当年的断壁残垣如今依然荒芜不堪,十年过去并没有得到重建,在整个灾后重建体系中,日本政府因何缺位?新海诚是一个用世界系讲述作品的高手。世界系是一类“直接将个体之间的人物关系与「世界」这个抽象而宏大的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等一概不提,组织、国家等政权故事也被完全剥离于叙事之外,,故事中的世界存亡与否完全系于男女主之间。
在普通的奇幻故事中,这样把世界完全聚焦到个体的视角自然也是一种思路,和宏大的叙事相比只有角度之差,无优劣之分。但若以社会真实灾难为蓝本,而让社会组织缺位,所发出的声音自然就缺乏力度。诚然,通过对大量普通民众视角的描写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但是在本作中,这些描写也显得笔力不足。
在整个旅程中,铃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给予她帮助:温泉馆的女儿、酒吧的老板、草太的好友,但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无法代表受灾的人群,也根本看不出他们对于自己居住之处的留恋和羁绊。他们似乎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冲击,没有缺失、遗憾,也看不到人设的厚度,仅仅只是作为友善的路人对主角伸出援手,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十分薄弱。
另一方面,铃芽和草太每到一处就要携手阻止蚓厄的坠落,具体执行方式为一边口念咒语、一边感受居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留下的痕迹,关上连接两个世界的往门。但是因为前面缺乏情感铺垫,所谓人与土地之间的羁绊根本无从谈起,这种情节既不有趣,也不感人,解决问题的手段真的也就只是把门关上而已,反而显得过于程式化。且每个地点主角都要经历受人帮助-发现蚓厄-关闭往门这一套流程,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展开,人物也是用完即弃,如同几个平行的单元剧,进一步削弱了地震这一主题本应有的沉重和深度,铃芽之旅与其说是纪念巡礼,不如说是穷游观光。


二、粗糙的世界观设定
在《铃芽之旅》中,有两个乍一看非常重要的元素:要石和椅子,但这两个元素统统都没有进行详实的展开。要石源自日本神话,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镇压灾厄的重要物件。要石化猫,体现的是日本泛神论的神话思想。
影片中要石相关的情节很多:
一开始要石表现得非常邪恶,最后却揭示只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要石将草太封印至铃芽的椅子中;
要石变成一只小猫,没有任何理由就成了网红,行踪被全日本争相转发;
要石的形象会因为女主的态度会发生改变;
要石似乎和男主的爷爷是旧相识;
另一颗要石附身在环阿姨身上,引发和主角的争吵;
最后要石和蚓厄战斗,成为关闭最后一扇往门的重要因素。
以上所有情节,关于要石的逻辑、动机、行为全都不加说明,一开始让人猜测要石背后牵扯着非常重要的世界观设定,但最后却发现只是一个工具猫,其存在的全部原因就是为了“公路片”这口醋而包的饺子而已。


与此同时,另一口醋是“椅子”。这把断了一条腿的儿童椅在前期宣传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新海诚导演更是本人走到哪儿椅子就带到哪。作为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视觉符号,日常感强又辨识度高,对宣传助力极大。但放在整个故事中去看,这个椅子和整个影片的主题并没有过深的联系,换成任何一个玩偶也没有任何关系,通篇看下来,之所以设定成椅子,大概只是为了拍铃芽“亲椅子”、“踩椅子”和“坐椅子”这三个镜头。


整个闭门师的设定也介绍得极为含糊。影片有意以女主为第一视角,将有助于补充世界观但无助于情感发展的设定统统摒弃,导致许多问题无法深入思考:关系到全日本安危的往门竟然由男主一家人代代单传,蚓厄发生的原理是什么,常世的对面是什么...将大自然中存在的灾难化身为奇幻的外部力量是日本动画作品中常见的设定,但要石、椅子、闭门师等元素并没有有效地统合在一个整体的世界观内,蚓厄这一灾害的视觉设计也不甚考究。在影片最后的往门中,大量蚓厄盘踞在东京上空,这本应是一个天地为之色变的视觉奇观,然而呈现的效果却一言难尽,甚至不如日常的景象来的有魄力。我和同伴看到的第一眼都不禁笑出声来:实在是太像某九转器官了。


三、生硬的情绪表达
许多人针对这部分的批评认为铃芽对于草太的爱情实在是太过轻易了,没有说服力。
在这里我认为,这种设定的前提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是后续基于这个情感展开的描写。主角可以一瞬间爱上一个人,也可以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跋涉千里。但是一个好的故事,角色之间的感情应当经历一个从疏离到亲近、由心动到深爱的转变,尤其是一个爱情故事,角色之间的心绪变化、情感表达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面,没有人能比新海诚更擅长表达这些微小的心思了。
但是在《铃芽之旅》中,新海诚似乎忘了自己有这项技能,影片中要么没有这种情绪表达,要么就表达得非常直白浅显:
铃芽最开始遇到草太就脸红,找人时直接喊“帅哥”;
草太变成椅子后,铃芽试图用亲吻将他唤醒,表现出犹豫和迟疑;
在故事的中段,铃芽不断默念草太的名字;
在和爷爷的对峙中,铃芽表示“我很害怕没有草太的世界”。
客观来看,铃芽对草太的情感确实时不断升温的。
但除了上述几个片段以外,全片就鲜有其他地方描写到二人的情感变化。在整个影片过程中草太也几乎没有给铃芽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倒是铃芽以极强的行动力不停奔赴下一个地点,而一直驱使她行动的是要石的行踪而非草太。事实上草太在全篇中的作用非常模糊,很多戏份只是为了营造“一只会动的椅子”的奇幻感而存在,二人的互动由于要让位给沿路的其他角色也少了很多少男少女微妙的青涩情感变化,这使得铃芽对草太感情升温的线索非常模糊,无迹可寻,直到铃芽冷不丁说出一句台词,才让观众惊讶:原来你们的感情这么好了吗?

如果说主角双方恋爱情绪的描写只是不够合理,那么其他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就更显得杂乱无章了:铃芽和环阿姨之间矛盾冲突的爆发在整个地震的主题下非常格格不入,争吵内容极其压抑尖锐,又马上打上一个要石附身的补丁就当作无事发生,只是加剧了表达主题的混乱;环阿姨和同事之间的感情线索有头无尾直接中断,结尾却安排草太好友安慰环阿姨,画面构图、人物台词都十分暧昧,让人疑惑究竟想表达什么。更不要提一直因为要推动故事发展所以只好一直谜语人的要石的感情,让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十分别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具体表达的程度上又拿捏不住深浅,显得突兀生硬。
故事的最后,铃芽再会小时候的自己,告诉她世界很美好,不要害怕未来。但全片并没有展现铃芽封闭脆弱的一面,反而不遗余力地展现她热情、待人真诚、行动力强的一面,再加上对于受灾主题浅尝辄止般的表达,使得整个主题空有口号而无感染力,非常平庸地结束了整个故事。
究其原因,整个片子的问题在于贪多嚼不烂:又要讲爱情,又要讲亲情;又要讲现实,又要讲奇幻;又要公路片,又要灾难片,新海诚在灾难片中迷失了自己最大的武器,到头来没有讲好任何一个方面。但也许也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该剧本做了很大的改动。按照原设定,踏上旅程的应当是铃芽和环阿姨,两人在寻根的旅途中碰撞、思考,一边弥合亲情上的裂痕,一边展现灾难对人们的影响,也许这才是新海诚导演真正想拍的吧?如果真能拍出来,倒很想把他和细田守比一比,看看在亲情这一主题的表达上,谁更胜一筹。

个人评分:6.0分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