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7 18:47 /
     对于前半段(1-7集),使用工业糖精这个词,其实也算不上过分,剧情的展开总体表现得像单元剧,不过是非常无聊、媚公众化、格式化的单元剧:贴贴突突,用高阶婆罗门——台长的4T法则(TTTT)这个称呼确实是完美贴切的,继文艺复兴以来,工业革命终于展露了它的犄角。但巧妙、或者说滑稽的是,这也是整部作品最为受大众欢迎的阶段,除了对于某些高阶婆罗门来说。

       但当进入了后半段时(8-13集),剧情的展开多多少少开始有意思了起来,抛开外表的包装,足里所想表达的故事思想内含,已经在真岛与千束的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你想要保护社会的现状,我则是社会现状的改变者。

      以这段对话作为钥匙,深入分析全剧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显而易见,其中心思想在于广大年轻人心中扎根的后保守主义思潮:“我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信念,什么意识形态、大道理都与我无关”,以及能够去接受“虽然内部相对腐朽,却依旧保持着美好样貌”的社会现状——这是日本版的后保守主义,暂且不提冲、美、韩、台的情况。

      使用后保守主义这把钥匙,来思索整一部剧,足立的意图非常简单易懂。

     前半段(1-7),主要在描述是泷奈的主线,这是来解释说明,后保守主义的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虽然问题多多,但只要内心努力保持积极向上,那么看见的,总可以是阳光,泷奈便是接受了后保守主义的典型案例。

      后半段(8-13),吉叔的主线是用来说明:要坚持后保守主义,不是一件想做就做的事,而是需要相当的信念与觉悟的;楠木与Lycoris的辅线则一方面作为这个道理的辅线,另一方面充当着剧情背景板。

      大叔的辅线,和前半段的几个人物(胡桃、瑞希、杀手)一样,主要是作为背景板进行人物塑造,不过大叔的几个情节设计非常出彩:同性爱情、义父爱女、成人悲剧,可以说,是塑造得最好的配角,另一个相对突出的,应该是蕗的前后人物性格变化。

      大头戏,真岛的主线,因为机器人这个角色的滑稽设计,真岛这个角色非常容易被理解为小丑(Joker)一般的存在,不过这是正确的决定,因为真岛作为一个单纯的角色本身,总体理解下来,确实更像一位反英雄,一位革命的正义之士,使用切格瓦拉来形容他是非常贴切的,不过,放在日本的背景下,使用正义手刃了安倍晋三的山上彻也,同样一样合适(笑)。在13集中,真岛认真地对千束如此说到:“我是正义的同伴,如果是你们处于劣势,那我就反过来,去帮助你们了”,与切格瓦拉的“革命永不停歇”,何曾之相似!

       并且反观整部剧:使用秘密警察来维护社会治安,使用最为暴力的专制,建成了伪善之民主的日本,既然都设定了这样的故事背景设定,暂且不提这是好是坏,对于一个初期设定为极Law的社会背景,必然需要一位Chaos Hero来拨乱反正,这个任务交给了真岛,并且他做得不错。

       限于对自己塑造能力的清晰认识,足立非常聪明的,没有花任何精力,去塑造这些被逼入社会阴暗面的人的任何背景,从而让真岛——“恶人的救世主”,的人设无法得以充分展现,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总是可以带领如此多恐怖分子搞事,想必号召力是毋庸置疑;多次在优势条件下与千束喝咖啡、喝饮料谈笑风生,还有还有第二东京塔的烟花(此时加上了他掉下高塔的镜头,甚至多少为他不值)。从这些情节描写中,加之社会大背景烘托,虽然着墨不多,但描写一位反英雄形象的意图呼之欲出。

       使用弗洛伊德的三段人格构成说,总结一下本作表现的思想:认同本能、本我的吉叔与真岛(Chaos Hero),笃信秩序与道德的楠木与Lycoris(Law Hero),还有接受两者,保持自我、理性的千束(Neutral Hero)。

       作为一部现代作品,此作品精神上继承了村上春树、金子一马的思想传统,选择了Neutral道路,在剧中则表现为后保守主义。很难说哪一种更好,Neutral于《真·女神转生》的1、2、4中,一直都是最为笔者所喜爱的结局,但通关这一结局亦意味着,需要将Law、Chaos悉数击败,可谓是,属于真正强者的“霸者王道之路”。

#1 - 2023-2-9 01:50
后保守主义是啥,是指后现代的保守主义吗?
#1-1 - 2023-2-9 14:23
Joh
也可以这么理解
#2 - 2023-4-17 18:28
(最近才开始打分,打10分系手误所致,不构成任何参考意见,我 ...)
求求不要自己造词了,”后现代“的定义已经和“解构”、“宏大叙事”一类网上这种带点学术味的词一样传入大众被人滥用尤其是没点专业知识的文艺青年群体滥用了,后现代的定义十分严格且具有哲学领域概念的限制,而且”后保守主义“实际上会被人理解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兴起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虽然和贴主的意思大相径庭)。
贴主自造所谓“后保守主义”的意思无非就是“发展到当代的日本社会年轻群体的一种普遍相对消极的思想倾向”罢了,和严格意义上保守主义的定义就差大了,恕我直言,这就是没学过而滥用。
至于题主自己下的定义:“我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信念,什么意识形态、大道理都与我无关”,以及能够去接受“虽然内部相对腐朽,却依旧保持着美好样貌”。描述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官方名词叫(年轻人群体的)后现代主义倾向(Postmodernism
Slide)和社会意识形态凝聚力下降现象。哪来的什么“后保守主义”?
后半句?内部腐朽,保持美好样貌,个人所见,这种对社会环境假象的描写与人们对其的接受(accepting)很早就在日本动画中频繁出现了,从《攻壳机动队》系列到《命运石之门》,从《进击的巨人》到《EVA》——这些是比较古早且有名的,其实也包括大部分非空气日常王道热血系的以青年漫为主题的作品都有体现“社会美好假象,人们苟且接受”类似的情节的描写,因为现实世界,无论古今,这种情况本来就比比皆是。
语气不很友好,莫怪,只是真的看不惯现在的滥造滥用现象,难抑多嘴几言。
#2-1 - 2023-4-17 19:49
Joh
感谢回复这么久远的帖子,我当然能够理解朋友你的意思:所谓“后保守主义”当然也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滥造滥用”的衍生。
只不过我认为“后现代”更偏向于一种“绝望”的表达,是在到达了工业化、破除了所有的思想枷锁后,发现这种“庸俗唯物主义”的生活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美好,所产生的幻灭。拙作里“年轻人开心地得过且过,不愿思考社会改革的社会思潮”有所不同,虽然这也属于一种“后现代主义”,但与《毕业生》、《挪威的森林》里那种痛苦而迷茫的后现代截然相反,故根据这些“快乐地得过且过的年轻人”的政治倾向——保守主义,滥造了一个“后保守主义”,因为一般来说,本因身为社会最活跃群体的年轻人,居然选择了保守主义,这也符合一种after-式的讽刺感。
至于引起了您的不适,还望原谅,我对于社会哲学属于拿到什么读什么的类型,并非科班出身,并且喜爱胡思乱想、信笔随写,实在是难以满足严格的学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