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 02:54 /
三体的电视剧有望能让我在bgm打出第一个满分,唯一的遗憾是,它不是一部动画,还是一部偏严肃的传统载体的作品。虽然嘴上说着相信动画的可能性要比电影和现实镜头广阔得多,但事实上能放到一起比的还是少之又少,动画仍然不太适合承载太严肃和现实的内容,这点无法否认。


我对改编作品的基本态度是,它首先是改编作者的作品。然后才是原作的衍生物

作为改编作品,创作者既然更改了内容的承载方式和表达逻辑,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在这些载体上的特长和自己的专业能力,把原作调整为更适宜在新载体上表现的形式,这个过程中要发挥的想象和创作力可不一定比原著作者要小。

反面例子呢反正不言自明就不挑粪坑的事说了,着重来分析一下我很喜欢的这部作品里新创作的细节。(以下内容均复制修改自第九集评论区)

------
三体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在吃透原作小说「照着原著拍」的基础上,其实额外地、独立地发挥了很多小细节,这让电视剧作为一部影像作品,不仅在故事情节和逻辑上做到了原汁原味严丝合缝,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表达形式、表现手法上,也把力气使在了正确的地方。
1. 第二集,汪淼从科学边界聚会出来,大史在外等候。汪淼愤慨地表示自己一直在被算计,大史表示「没错,过两天还得给你下一套」。 汪淼气愤地想逆向而行,所以大史让他走时他偏不走要去坐大史的车。大史了句「那是我的车吗你就拽」,这句台词把大史嬉皮笑脸但沉着冷静老谋深算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把观众的预期也完完全全算计了。仿佛这个人的眼光不仅能看透汪淼,甚至能穿过第四面墙一样。

这个镜头是 专门拍给观众看大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的镜头。 简短、生动,且令人印象深刻。这组镜头在大史解锁车门解答完「车原来真就是他的」的谜底后立马转场了,留了一小段给观众咀嚼加深印象的时间,因而更尤甚地凸显了对大史这个人物的雕刻作用。

这种完完全全小说载体外的表达方式和额外内容,正是二次创作者花费心血的地方。


2. 汪淼请大史吃饭。

汪淼是一个略带迂腐的、自尊心很强、很有原则的,文化人。 此刻他跟史强的关系还没熟络,大体上是厌恶的。但这时候他又确实打不着车,也溜不走,只能顺着大史的意思上他的车。但他有他的坚持,为了表明自己跟史强不是一路人,他力求保持足够的距离,卖个人情不管怎么说对方(史强)也不好再纠缠自己,这是他会请大史吃饭的主要逻辑之一。

这个请吃饭的改编也是编剧在汪淼人物上额外花费的心血。他跟大史的关系是渐进的,有一个从对立到忍耐到相互理解和扶持的过程。小说对此并无太多着笔,但剧集为了能把关系渐进的基础打实,为后面他们一起挑战游戏做铺垫,非常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请吃饭这样的小情节,这一个小情节同时为三个人物形象都添了一笔,又与下文原作里的大史拉汪淼去喝酒情节形成呼应,可见用心。

吃饭的这短短几个镜头,
第一,写了汪淼。汪淼挑了一个不豪华但也不对付非快餐的,挺精致的茶餐厅一样的地方。这就非常符合一个家境并非豪绰但殷实、追求生活质量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风格,使汪淼的形象更加立体。
第二,写到了叶文洁,暗示叶文洁也被大史严密关注着,为叶文洁的经历线埋下伏笔。
第三,强化了大史粗中有细的人物特点: 大史识破了汪淼有话憋着,洞察力非同一般。


3.  汪淼看到宇宙闪烁后几近崩溃,大史拉汪淼去喝酒。

大清早,大史选了一个路边熟络的早餐店,在这个早餐店里他原样说出了原作里「邪乎到家必有鬼」的台词。早餐店,爆肚,喝酒,这些都很符合大史这个人物的性格,但原作中大史拉汪淼来喝酒的时候,是略带强硬的态度,而且他自顾自点了自己的东西,汪淼「望着两盘黑乎乎的东西」差点没吐出来,这其实跟大史粗中有细的人物形象是不符的。

编剧在这个点餐的很简单的镜头给大史加了台词:一瓶二锅头,两份爆肚,再来一碗豆浆,一根油条,这油条豆浆显然是专门给汪淼点的,非常精髓的改编。


4. 汪淼回忆参会人名单。 编剧为汪淼添加了能突出学者气息的特殊桥段:汪淼回忆名单的时候,是想不起来名字的,但能准确地说出每个科学家的主研领域,他靠别人的言行外貌和成就来记忆,这极其符合现实中高学术人群的思维特征,说明对编剧对现实人群的观察细致入微。


5. 蚂蚁。 在一个悬疑剧里刻意地为观众透露「错误的线索」是很常见很有效的手段。好几个镜头反复出现的蚂蚁会让观众有一种错觉,以为一切疑案都暗示了跟蚂蚁相关,「难道说是什么小型生物或者微型机器人泄的密?」 我已经能想象蚂蚁的隐喻揭示的时候能给没看过原作的人带来多大的震撼了。


6. 第九集,专门给潘寒和主角阵容设置了对照分镜。前一集刚借记者慕星和潘寒的对手戏抛出了潘寒的价值理念,这一集在潘寒精心修剪枝叶时刚说完他不喜欢手下开大排量车无视环保的话后,立马切到大史他们修车猛排尾气的镜头,暗示主角阵容和 ETO 阵容终于正式对立,并且极富心思地也在这一幕的,大史的车窗玻璃上安排了蚂蚁——代表蚂蚁也见证了「普通地球人」和「三体地球人」正式对立的这一幕,想到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

三体原作小说是一部我能死心塌地地打 10 分的科幻。再次引用下我对科幻小说价值的基本观点:
写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有原则,科幻的目的或者说立意初衷应该是用架空或未来的科技背景探讨当下社会的价值观。比如法律道德在另一个技术背景下还成不成立、人们的情感联结在超大时空尺度下还能否存在、在可能干涉因果的后果下人们做出选择的价值和意义等等,这些才是科幻小说迷人的引人入胜的地方。
三体是一部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方方面面的作品,其中许多人的形象都是复杂多面的,是一部具有相当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当然在此之外对宇宙空间的宏观想象也令人折服,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想象都并非空洞的设想,是真正为人类现实社会的演进演绎搭建的舞台。

而这部电视剧是在保留了原著几乎一切风味的同时,在影像媒体载体上也是花足了心思的。以至于我到现在几乎找不出什么可以挑毛病或保留推荐意见的片段,因此我对它的评价和期待都如此之高以至于看完 9 集就迫不及待地先标了 9 分。1 分留给后面翻车的可能性,防止断崖过高。

------

什么有人说太拖沓?
那我标记一个同期动画的评论区就可见这种说法有没参考价值了。
(标记误伤抱歉,只是搜索时刚好选中某一条而已)


------

完结追加: 我后来才想起来我并不在 bgm 标电影,所以打分也是个虚空分了。全剧的中场部分(10~18集左右)还是差点意思,按照没看过原著的初见人群的想法,这段有几个问题:
1.  表演比较生硬,比如叶文洁初到红岸的一系列情节,不自然,刻意安排明显,容易出戏
2.  难以与主线衔接预期(「怎么突然讲这些了,这不是科幻悬疑吗?」)
3.  节奏变得有些紊乱,红岸往事+游戏内容+史强探案+降临派阴谋,分线太多,叙事比重不太合理

不过撑过中篇后的收尾高潮还是做得不错的,从记者被杀开始观感回升,从史强寻找凶手到 ETO 密会到审理叶文洁得知红岸全貌再到古筝计划,这一路的线索很清晰,有串联起一切的感觉。记者这个角色的加入丰富了降临派阴谋这条线的叙事视角,挺高明的。

总体来说中篇导致追扣1分不冤,所以最后 9 分左右还挺合理的。10 分确实也拿不到,毕竟连我自己都快进了(bgm38)
#1 - 2023-1-22 07:59
(7^3。)
对于科幻小说价值的基本观点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在读三体时候所感受到的。

至于电视剧的改编我个人也持正面评价。对于大史的描写我也认为很有味道,原作和我三的时候一直是粗、野的认知,而到了这边再加上刘皇叔的表演让我看到了皮字。

而遗憾三体不是动画这点我默认您是想要更加抽象和意识层面的表现,但其实不需在意镜头和表现手法,这个时候我更偏向文字与配乐的力量,或者说是一种“留白”,其实也是原作里经常出现的不言自明,个人观感上像一种状态或者氛围。我认为如果能够创造出那么一段使观众领悟某些东西的信息就足够了,比如常伟思那三个偶然就是一个例子。
#1-1 - 2023-1-22 11:53
シャナ俺の嫁
其实不是,是我一直认为动画的表现能力从理论上是可以比肩实物镜头的,但高分区的动画距离高分电影之类的影像作品的差距还是难以企及。我本希望能看到哪部让我心甘情愿打 10 分的动画,但第 10 分档可能轮不到给动画了(bgm38)
#1-2 - 2023-1-22 16:25
343
シャナ俺の嫁 说: 其实不是,是我一直认为动画的表现能力从理论上是可以比肩实物镜头的,但高分区的动画距离高分电影之类的影像作品的差距还是难以企及。我本希望能看到哪部让我心甘情愿打 10 分的动画,但第 10 分档可能轮不...
emmm,绕起来了,你这不是追不上了吗。
我自己10分档还是挺随便的,只要内核到了脑子一哆嗦就给了。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