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5 01:53 /
出于平衡目的的打1分的行为和紧急避险很相似(只是相似,对要件肯定对不上),是以一种违反评分伦理的行为去抵消另一种违反评分伦理的行为造成的公益侵害。那么在这个时候讨论的重点就是紧急避险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

如果以相同类型的作品kon(内容题材标签重合数9)的数据进行对比,拿1000+用户的平均分作为标准进行比较,btr的膨胀程度明显是更高的那个。(8分档0.3涨幅)当然这里也有不同年代的因素在。综上我觉得btr平衡党太弱了还不够有力,没达到让评分偏低的效果。这两种行为都是违反评分伦理的行为,称一句不道德,都很不道德,但宏观来看不道德的程度我觉得盲目刷超高分的群体更不道德一些,从微观来看刷超低分的个体更不道德一些。

总而言之,在评分网站的评分无价值论者还要评分属实有点魔怔。
Tags: 动画
#1 - 2023-1-15 13:13
(高分信自已,低分信自已)
我现在有个疑问,假如京阿尼没发生火灾,山田没走,kon京阿尼放到与滚同一时间制作的话,能在我们这掀起多大风浪,kon的最高评分又是多少?
#1-1 - 2023-1-15 14:10
ohana
年代影响的是技术力,观众倾向,观众数量和观众的平均阅历等。在上文的语境中除了年代因素,围绕的中心其实就是刷分打榜这种非正常因素。

1000+用户的平均分在之前那个帖子里贴出来过,三部的分数都是7.7,kon那两部只在千分位上稍高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000+用户(样本通常在400左右)我认为是相对来说受年代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一个群体。假设一个前提,以1000+用户群体的意见为标准,kon和btr在制作水平上不相上下。那么如果说kon是2022年的作品,画面应该会更精细一些,各方面的技术可能会更成熟,但是相对btr少了吸引观众的独特社恐属性,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很相似。如果是2022年出kon3续作可能情怀分会有很大加持,没准相对1000+标准可能溢出更多。当然我这也是猜测,毕竟这事不会发生而且变量太多了我个人根本驾驭不了。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bangumi的近些年的评分膨胀是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导致整体的标准逐渐放宽和打榜的粉丝入侵影响生态平衡导致的必然结果。总是需要一部作品去捅破窗户纸,之前是银魂,现在是btr,这个时候讨论本身已经不是btr本身的质量问题了,评分膨胀才是主要矛盾,btr变成了一个讨论平台,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换成kon也是一样的。

这就和经济发展与环保的问题很像,经济发展必然要牺牲环境,经济发展是必需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有规制的发展,不能无序发展。

视角转回评分问题上,用户量增大(经济发展)是必需的,但是要有节制的增大,有效率地吸收,一个时间段内要有一个吸收的限度(环境承载容量),优质的经济要发展(客观打分的创建条目的有技术力的   事实上bangumi有理工科背景的用户不在少数  阅番量大的用户),劣质的经济要遏制(刷分的打榜的乱评分的用户,比如那个随机数评分的),有矫正可能的应尽力得以矫正。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发展过程,在保留网站原汁原味的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做大做强。
#1-2 - 2023-1-15 14:22
ohana
bangumi理工科背景的用户占比极大(之前看人口调查的帖子看到的),人文社科类背景的用户数量很少,有的话也都是停留在艺术和文学的技术力批判上了。可能是基于我个人对理工科生的一点偏见吧,bangumi目前的状况就很符合忽视规范建设忽视社科建设的理工科生的刻板印象(bgm38),来自核心用户和sai老板规范建设和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位的,新用户涌入之后就造成了舆论上的思想混乱,很多用户群体的行为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用来解释和价值判断。当然对他们来说搞这个实在不经济,高成本零回报。当然这不是什么思想控制和ducai,现代社会不论是什么地方都需要稳定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层先进思想的指导,这和ysxt无关。
#2 - 2023-1-15 16:43
(才疏学浅,水平有限)
两方都不咋样,但两方都走不掉。评分的人逐渐情绪化,而平衡党反对这些情绪化的打分,选择踩刹车,某种意义上情绪化打分是平衡党出现的前提之一(当然不乏对作品目前分数不满就刻意打低分的存在),是否情绪化打分减少后平衡党也会随之减少,打个问号(我觉得认为分低了所以去打高分的也算是平衡党)
    目前基本有名有姓的网站近两年评分都在涨,豆瓣作为中国顶流的评分网站甚至有些夸张。大部分观众对于一部作品,最为关注的是情节、人设和画面,而不是人物弧光、镜头设计、剪辑节奏等这些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的体验),评分的基准更倾向于作品本身是否能“打动”那些观众。当人陷入某种情绪后打分确实难免的随机点,更不用谈各种论坛上博主和评论区对某部作品的吹踩,都是不理智评分的助燃剂(我不认为我多理智,我反而偏感性一点,只是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2-1 - 2023-1-15 17:18
ohana
“是否情绪化打分减少后平衡党也会随之减少,打个问号(我觉得认为分低了所以去打高分的也算是平衡党)”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进一步思考。

评分膨胀可能是评分网站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吧(bgm38)我个人愚见,不论是理性地系统地打分还是感性的经验的打分方式只要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就能有效缓和这类矛盾。
#2-2 - 2023-1-15 17:55
自助餐
ohana 说: “是否情绪化打分减少后平衡党也会随之减少,打个问号(我觉得认为分低了所以去打高分的也算是平衡党)”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进一步思考。

评分膨胀可能是评分网站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吧我个人愚见,不论是理性地...
评分膨胀就目前而言确实是水涨船高,这也不是小部分人的呼吁能制止的事情,有人能相对理智的一起去讨论一件事,即使观点不同也能友好相处,实为一件幸事
#3 - 2023-1-15 18:59
我觉得打分问题的本质既不是情绪化、也无关伦理,而是人群的“细分度不够”所造成的一个客观结果。而这正是因为“理工科知识”没有在这个系统上充分运用而造成的。(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任何人做这件事,这毕竟只是个公益网站)。

从头开始分析问题:打分,采用的是全体打分人员的平均值,这是一个先验得分,反映的是“该网站上任何打分的人是否会喜欢这部作品?”。而对每一个个人而言,我们上网调研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后验得分“我是否会喜欢这部作品”?
显然,更准确的估计方法是“像我这样的人,是否会喜欢这部作品”?所以商业用途的推荐系统会去做用户画像,评估你所属的类型,然后把同类人喜欢的产品推给你。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也会重点去看熟人的评价,本质上就是对这一操作的人为模仿。

再进一步考虑:为什么新用户的加入会引发打分党的不满?这不是个情绪或者伦理问题,而是为了满足用户个人的需求产生的。
最开始大家聚在这里(而不是豆瓣、小红书),是因为大家的相似度比较高:因此这里的全局打分用于估计个人评价是比较精准的;而随着圈外人的加入,分布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于是用户们选择通过极端打分“调高自己所占的权重”,来抵抗分布漂移,让整体的期望维持在自己所处的分布上。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法——如果我们假设该用户真的能“代表绝大部分人”。而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则是另一个话题了,即“这个网站是为什么人服务的?”。于是一切问题就这样转向了键政。
#3-1 - 2023-1-15 19:10
自助餐
好思路
#3-2 - 2023-1-15 19:21
自助餐
似乎也可以解释一些,目前相当多本身就不大圈子趋于小众、封闭化的原因
#3-3 - 2023-1-15 19:48
ohana
其实我们对评分争议的看法并没有明显的分歧。您侧重的方向是评分问题本身的成因,在这个基础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他们的看法和态度是相对静态的,是实然,您的分析是很精彩的。

而我侧重的方向是应然,是一种规范科学的,价值的探索,确实是伦理问题,即对评分争议应该如何判定两个群体行为的对与错,当然这对与错也不是两极化的,非黑即白的。是在讲用户和其他角色在确定一个基本价值后应该如何依照这个基本价值去行为,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视角。
#3-4 - 2023-1-16 12:58
虚空辉光
ohana 说: 其实我们对评分争议的看法并没有明显的分歧。您侧重的方向是评分问题本身的成因,在这个基础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他们的看法和态度是相对静态的,是实然,您的分析是很精彩的。

而我侧重的方向是应然,是一种规范...
确实,我的分析主要还是集中在现象本身了。
在道德层面,某种意义上我是基本赞同你的观点的,即评分党这种“认为自己应当代表更多人,获得更大权重与话语权”的行为实质上是不道德的,而
#3-5 - 2023-1-16 12:59
虚空辉光
ohana 说: 其实我们对评分争议的看法并没有明显的分歧。您侧重的方向是评分问题本身的成因,在这个基础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他们的看法和态度是相对静态的,是实然,您的分析是很精彩的。

而我侧重的方向是应然,是一种规范...
而以不道德的行为去对抗不道德,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的体现(笑)
#3-6 - 2023-1-16 13:47
ohana
虚空辉光 说: 而以不道德的行为去对抗不道德,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的体现(笑)
是的,所以我上文说平衡党的行为和紧急避险很相似,既承认了损害一种利益的不正当性,也承认了为了保护公益的正当性,在最后的评价上也是综合考虑的,紧急避险的成立使被评价人减轻或不承担相关责任(即负面评价),套用在评分规范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