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8 00:21 /
       “同学们,什么叫信仰?让你为了它花钱的叫不叫信仰?不叫!花再多的钱也不叫信仰!让你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才叫信仰!”
       这句话是在“大学语文”课上听到的,语文在我们专业算水课,只上一学期,双周两节单周一节,老师年龄不大,上课东拉西扯,下面的同学大多数睡觉玩手机做专业课作业,我也不怎么听,只有这句话现在还记得,可能是老师的语气在此处比较激昂吧。
       这部漫画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句话。每一个篇章的主人公接连赴死,为了研究和宣传他们相信的“地动说”,然而,他们在历史上并没有像英雄人物一样留下姓名和事迹。
        这也是《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 -》与单纯科普漫画的不同之处。角色们的出身和文化程度都有差异,但到死都只是因地动说联系起来的普通人——相比留名史书,成为后来学生试卷上考点的科学家们,他们只能被称为民间研究者,不论甘心与否,都成了被遗忘的“15世纪的人”。
        然而他们真实存在过。他们目睹了身边的生老病死,他们抬头仰望过夜空,从而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对原本深信不疑的上帝产生了质疑,同时也是在质疑自己盲目而心安的生活。把一切都归结为命运,或者为命运选出一个叫“上帝”的代言人,是人类面对强大的自然时为自己找的心理安慰,也是维持稳定秩序的工具,久而久之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利益集团。在既有的框架下生存是最稳妥的,即使是盲目地维护现有的秩序,哪怕是错误的秩序,也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得到心理安慰,为了与面对死亡的恐惧抗衡。
       《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 -》借助“地动说”的思考和传承,探讨了很多关于“本源”的问题。
        人为什么质疑?人为什么顺从?人为什么求知?人为什么逃避?人为什么互相认同?人为什么纷争?人为什么求生?人为什么求死?人类和地球到底是不是特别的存在?历史的进步是偶然还是必然?
       为什么会有人说出“朝闻道,夕死可矣”?
       漫画里是有角色想要“留名”的,比如自诩天选之子的神职研究者,或者是想用自己名字发表论文的女性研究者,但他们都失败了,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来看,都只是“十五世纪的人”罢了。像几百年之后的你和我一样。
       天文观测的题材,不仅仅是为了情节的情绪设计服务,对自然的认知过程和漫画的主题浑然一体。
       在2022年的今天,地心说,日心说,以及其他参考系下的观测方法都已经成为常识。《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 -》讲述的就是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中,为了“信仰”选择死亡的无名之辈的故事。


Tags: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