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4 16:00 /
一、破论·《平家物语》必须是宏大的吗?
说起《平家物语》,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历史,是军纪物语,是金戈铁马,是描述了日本历史转折的宏大叙事——如果我们没有看过山田的《平家物语》的话。
山田的《平家物语》在即使非常有限的篇幅中仍对诸如平德子、平维盛、平资盛等并非处于传统观念中心的人物进行了相对细致的情感刻画,而这样的改编无疑正是对传统观念发起的挑战,也无疑激起了一部分非议。
然而个人认为值得指出的是,“山田尚子的《平家物语》没有按照传统去改编,所以是错的。”或者说“山田没有给出宏大的格局,写些家长里短,所以是不好的。”——这样的指控,是明显不经推敲的。文艺之所以前进,就在于对传统的不断突破。如果“尝试”、“挑战传统”本身即带有必当否定的意味,那么艺术将是乏味的。
而山田为何会采取这样的角度?这或许始于她对文本的细致体察——当我们摈弃那些标签与成见,正视《平家物语》的文本时,我们会发现:原来《平家物语》中,除了金戈铁马,除了阴谋暗算,还有人间温情——高仓与法皇的父子情深、维盛与夫人执手相看泪眼,熊谷下刀前的犹豫,宗盛被斩前的挂念……如果是这仅仅是一篇单纯的“军纪物语”,那为何这样的细枝末节会被记录?山田用这部《平家物语》做出了她自己大胆的回答——我们不用先入为主地假定以《平家物语》是一部军纪物语,它其实也是一部战争下发生的家族故事,一部用情至深的镇魂挽歌……在这种意义上,这本古著到现代山田的这800年的时光被打通,建立了一种改编《平家物语》的新可能。
我曾以为《平家物语》就像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但实际上却是部充满色彩、用情至深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用心感受到这份情。[5]
我们对《平家物语》的所谓传统观念已经构成了一种“刻板印象”,那些真实存在的人们,经长年累月的口耳相传,镀上了一层古典的“包浆”,成为了死去的“标本”。而山田正是要洞穿这层古典的光环,复苏那个时代真真正正活着的人们。
所以这种意义上,山田的改编不是创新,而是某种复兴(Renaissance)——她正视文本,细推了作者的所思所想,并给出了自己的不同于往常解读的独到理解。

但这些都只是出发点问题,山田尚子塑造了真实的人吗?我们需要深入文本本身讨论。

二、立论·山田尚子如何错失了“用情至深”?
《平家物语》的核心问题在于演出的轻佻和叙事的仓促。
演出的风格是多元的,叙事的节奏是多变的,轻与快,本身是客观的性质,不具有褒贬的含义,为什么到了《平家物语》上,就成为了轻佻和仓促呢?本文尝试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样的叙事速度和演出风格与她的目的背离了。
《平家物语》在描绘生活片段,尤其是琵琶与平家人的日常互动时,会较多地运用夸张的、漫画化的肢体语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而且这些桥段时不时会被紧接在一段非日常事件的尾巴上,比如琵琶在偷摸至平家的当晚还能铆足怨愤地对平重盛哭喊“像杀我爹那样杀了我吧”、隔天对此的芥蒂就被软化成一副表情包+gif的态度了;再比如平重盛刚去世不久,时间线也没有随着集数大范围跳跃,上一集末尾声优们还在那撕心裂肺地呼喊,结果第五集开头琵琶直接摆弄出“猫妖”的姿态,跟资盛半玩半打了起来。[4]

琵琶就着盛子的惨事下饭。悲剧的仪式感在此时被极大地消解了
本来是庄重的场面,却用轻松的方式描写,原应是悲惨的故事,却以喜剧的演出去表述……而这本已五味杂陈的心绪又被暴风骤雨般的叙事冲得七零八落。在浮光掠影的唱罢登场中,故事并不是被理解了,而是被接受了——我们没有理解阿佛为什么出家,没有理解以仁王为什么起兵倒平,没有理解静御前为什么会帮助琵琶,没有理解平德子怎么从随波逐流到坚定又到最后的放弃,没有理解琵琶为何能心无芥蒂地留在平家,琵琶怎么就继承了重盛的眼睛,怎么又瞎了——我们只是接受了,我们也只能接受了,以一种信息而非实感。
而这对《平家物语》用情至深,描绘真实的人的目标是致命的。

三、驳论·是什么让观众成为了“啦啦队”?
但是《平家物语》实际上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这迫使我们去寻找为什么《平家物语》仍能博得观众的喜爱。
为赞赏《平家物语》找理由是简单的:
1、厉害的美术

《平家物语》的美术由顶尖团队Deho Gallery制作,该团队也曾为《辉夜姬物语》、《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这样制作力爆表的动画制作过美术
2、出色的细节安排

弓返

清经自沉前船上的石头,你发现了吗?

“女院道:‘贫尼舍身入道,避世于此。垢面残躯,难入法皇御眼,真是惭愧万分’”[1]——原著中的语言,在山田这里高明地表现了
3、富有实验性的演出与构图

这样的构图是难得的

山代风我的这段华彩为ep10画龙点睛
但是这些都只属于“细节的魔法”
细节的魔法这个概念,是著名动画导演押井守评价宫崎骏时提出的:
渡边:千寻吃着白龙给的饭团,边吃边哭。我看了也跟着哭了。
押井:那只是细节而已。只是一个场面的事情。我已经说过好多遍了,宫老在细节的说服力方面非常了不起。但对电影的评价是另一回事。至少我是不会为了细节而看电影的。细节固然重要,但只有细节,电影不能成立。[2]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是押井守审宫崎骏的核心概念,被他多次复述:
押井:所以,我说过好多次了,这是细节的力量。真的说过太多次了,谈到宫老电影的常用句式就是“那个场景好厉害”“那个孩子真可爱”“那个角色最棒了”。只有一些特定的“那个”,对作品整体的评价几乎没有。[2]
押井:那是细节的魔法。喜欢吉卜力电影的人没有例外,都在说“那个场景真好”“那个角色真好”,但故事几乎全都不记得了。[2]
押井守的洞见不可谓不独到精辟,而且一击解决了我们面临的矛盾:
高畑勋:影片最后,千寻看了一眼被带过来的几头猪,说“我爸爸妈妈不在它们里面”。观众一听这句话就高兴了,知道千寻的爸爸妈妈已经变回人了。但千寻是如何得知的呢?没人追究,因为观众已经成了千寻的啦啦队了,自动补齐了剧情,完全没有了批判精神。[3]
是什么让观众成为了啦啦队?正是细节的魔法。细节的魔法跨过了架构,直接扣响了观众的心弦。但这并不是弥补了架构的不足,而是掩饰了架构的不足。
我想,在欣赏或评论时,一定要分清楚:哪里是枝叶,哪里是主干?哪里是外在,哪里是内核?我是在欣赏眼前的这个动画的《平家物语》,还是在欣赏那个我脑海里将碎片化的细节自动补齐而一厢情愿出来的《平家物语》?
《千与千寻》本身是如梦似幻的故事,采用松散的架构未为不可。但《平家物语》想要描写的是“切实活着的人们”,却受着架构上的硬伤,能靠“细节的魔法”藻饰成一部好的作品吗?我想是很难的。
押井:宫老在细节方面的说服力非常了不起。但对电影的评价是另一回事。至少我是不会为了细节去看电影的。细节虽然重要,但只有细节,电影不能成立。我想问,导演的能力应该发挥在哪里呢?应该在赋予电影一条主干,给电影一个核心,构建出结构,这些才是导演的工作。
四、尾声·山田尚子再接再厉
押井:结构为什么重要?因为通过它可以获得稳固的普遍性。正如我已经说过很多遍的那样,一部电影经过10年、20年仍然能留存下来的必要条件,就是拥有坚固的构造。
同样的笑话,同样的那么些字,哪里快,哪里慢,哪里停顿,就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结构的力量,这是松散堆垒、浮光掠影的《平家物语》不具有的力量。
当然,我们其实还应该反过来考虑:押井守的结构评论观就是对的吗?其实我也不尽认同。审美的标准是什么?审美有标准吗?这些问题古今泰斗大哲众说纷纭也莫衷一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一定要承认审美的自由,并包容吸取他人的观点——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评价与讨论的理由,更不是撑起相对主义旗帜的原因,而且最不能是一小部分观众打着自由欣赏的名号,却行着盲目推崇,附庸风雅等事的借口。
回到山田尚子。我想,这样困难且陌生的选题对现在的山田来说恐怕还是难了一些,更何况又是在陌生的公司工作。体谅地说,我对山田这次的结果是满意的,尤其欣赏她突破自身舒适圈的努力,以及她对原文独到的理解。感受着ep11结尾处那节制的哀思,淡淡的禅韵,我愿意相信山田已经找好了状态,并将在下一部作品中,为观众,更为她自己,带来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


有参考:
[1]《平家物语》王新禧译本
[2]《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押井守著 李思园译
[3]《社会主义的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
[4]《被“历史之外”笼罩的历史——对<平家物语>动画的总评》
[5]《跨越800年的祈愿故事!《平家物语》staff寄语》
Tags: 动画
#1 - 2021-12-4 21:49
(对于看不见的人而言,不需要光。)
《平家物语》和《声之形》一样充满山田式意淫的一部作品。事实就是山田不懂表达悲惨悲剧。
就算找借口说山田版注重女性视角:佛御前和祇王的故事明明可以展现清盛的蛮横,也可以展现出佛御前和祇王的情谊和情义。平滋子以一人之力缓和清盛、法皇和高仓天皇三人的矛盾。这些也没表现出来。所以她们不配做女人是吗?
西光法师有狡猾、嘴硬又怯懦的一面。
成亲是被流放后又被残忍杀害的。
清盛因为好色结果留下了毁灭平家的义经等人。
高仓被法皇控制了将近一生,与平家合伙企图推翻法皇院政。
维盛之子六代出家后还是被人拖去斩了以除后患。
每个历史人物在书里或者史料记载的背后都有更丰富的情感更残忍的手段。

“她正视文本,细推了作者的所思所想,并给出了自己的不同于往常解读的独到理解。”她哪里正视了?她又哪里细推了?从她过去的作品来看不是“不同于往常解读的独到理解”而是生搬硬套了过去自己的制作习惯而已。
#1-1 - 2021-12-4 23:09
Phaedo++
感谢补充。是这样,我写“正视文本”的意思是撇开了往常认为“《平家物语》只可能是宏大的”这一成见进行阅读,这么说是可能会被误解。
至于您谈到的问题我也认为是存在的,尤其是您谈到的山田对于“惨剧”的表达确实太轻了,这在我的文中里也有带过。山田确实过于沉迷于自身的作者性了,以至于她的《平家物语》创作方向肯定有“惯性”的因素,不过这其中也有她思考的部分,我是这么想的。
#1-2 - 2021-12-4 23:50
ママノサカナ
田中明日香 说: 感谢补充。是这样,我写“正视文本”的意思是撇开了往常认为“《平家物语》只可能是宏大的”这一成见进行阅读,这么说是可能会被误解。
至于您谈到的问题我也认为是存在的,尤其是您谈到的山田对于“惨剧”的表达确...
琵琶的问题和剧中人物被消解是两个问题。
如果你读过《平家物语》全文,你会发现它的写法本来就并不宏大,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很难把它归类到史诗中去讨论的原因。原著里的情感描写特别多,豆瓣里有一小部分的解说和分析。
一个创作者不可能什么都不思考。但是呈现出来的东西于原作,丧失了佛教性、丧失了人性的残酷也丧失了人性深处的矛盾。从原创作品的角度来看故事情节缺失严重,又不得不追回原作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如果这就是她思考的结果,我还是建议她回去拍《新低音号2、3、4、5、6》比较好。毕竟青春期的少女可以是飘飘然的,但是在动荡的历史里挣扎的人物却不是。而且其实想要拍平安时代的人物日常,有其他更多的经典名著可以,比如说同时代的《蜻蛉日記》。当你拿到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忽略原作大多数属性强行转化成自己风格的时候,就很容易——也确实出现了大问题。
#1-3 - 2021-12-4 23:57
Phaedo++
ママノサカナ 说: 琵琶的问题和剧中人物被消解是两个问题。
如果你读过《平家物语》全文,你会发现它的写法本来就并不宏大,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很难把它归类到史诗中去讨论的原因。原著里的情感描写特别多,豆瓣里有一小部分的解说和分...
赞同
#1-4 - 2021-12-5 00:10
ママノサカナ
田中明日香 说: 赞同
山田尚子厉害的地方在于她的风格掌控。她和新海诚一样对于“实写镜头”的追求是她制作动画的哲学,并且影响了现今的动画电影的形式。无论是光影的设置,色彩亮度、镜头的摇动,还是失焦-对焦的展示。(虽然这又会涉及到关于动画制作的另一大命题)但是就像你说的一样,这些作画上的技术进化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1-5 - 2021-12-7 19:25
缇菲莱特
ママノサカナ 说: 琵琶的问题和剧中人物被消解是两个问题。
如果你读过《平家物语》全文,你会发现它的写法本来就并不宏大,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很难把它归类到史诗中去讨论的原因。原著里的情感描写特别多,豆瓣里有一小部分的解说和分...
非常同意您的说法。平家物语原作就是充满关怀的,如果看过原作维盛投海那个情节绝对不会认为作者对他们的印象是负面的。原作中还有他们在熊野的时候书里说维盛当年风华绝代,还有经正,忠度都落还有小宰相等种种没做出来但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情节,这些都不是山田原创的。但是山田想表现这种关怀的同时,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这种关怀尽头的佛教,以及那个时代的人本身的遁世心态(或者说起码这个心态在现代理解是很困难的),想融入现代的理解,却只有肤浅的记住和理解。把原作一些本就以及经过艺术放大的情节再度扁平化一次(当然只有11集的动画想要表现复杂的情感确实很困难)自然会有观众觉得观感不好。就算这个题材对于日本人来说家喻户晓,坛之浦之战之后直接跳到灌顶卷我也觉得很奇怪,没有宗盛父子被斩,重衡被处死,德子所受的六道之苦就没那么容易让人共鸣。琵琶做的又只能是从现代视角轻飘飘的说一句“我会让这些被记住吗”
#1-6 - 2021-12-8 01:30
ママノサカナ
Elenisia 说: 非常同意您的说法。平家物语原作就是充满关怀的,如果看过原作维盛投海那个情节绝对不会认为作者对他们的印象是负面的。原作中还有他们在熊野的时候书里说维盛当年风华绝代,还有经正,忠度都落还有小宰相等种种没做...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田中一派的新动画监督太追求镜头感,或者说是镜头逻辑,因此限制了人物、背景的形变,也因此限制了动画可以表达的信息量。虽然不能生搬硬套,但是比如说新房昭之(化物语系列在简化实体实物背景的同时增加了很多“无用”的画面来增加信息量)、或者是科学猴掌门人汤浅(擅长用“长镜头”和夸张的形变表达人物的处境)……想要创造人物内心逻辑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不过这都不是山田擅长的领域,山田大概擅长多画几朵花吧。
#1-7 - 2021-12-8 01:32
ママノサカナ
Elenisia 说: 非常同意您的说法。平家物语原作就是充满关怀的,如果看过原作维盛投海那个情节绝对不会认为作者对他们的印象是负面的。原作中还有他们在熊野的时候书里说维盛当年风华绝代,还有经正,忠度都落还有小宰相等种种没做...
山田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部动画里去佛教化的倾向特别严重。可能是翻译本的问题。
#1-8 - 2021-12-8 19:33
tsuga
ママノサカナ 说: 山田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部动画里去佛教化的倾向特别严重。可能是翻译本的问题。
看访谈大概脚本全交给吉田玲子发挥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L41177KU
#1-9 - 2021-12-8 19:39
Phaedo++
tsuga.anime 说: 看访谈大概脚本全交给吉田玲子发挥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L41177KU
这是山田和吉田的默契,青鸟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方向上肯定是监督的指导。而且就算脚本有什么想法,最终也要过一道监督的手。
#1-10 - 2021-12-8 19:53
tsuga
田中明日香 说: 这是山田和吉田的默契,青鸟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方向上肯定是监督的指导。而且就算脚本有什么想法,最终也要过一道监督的手。
这我当然知道。我只是说从访谈看来,山田给出的更多是人物设定方面的意见,比如“琵琶是观众的代言”之类的视角问题,而不是她对原著自身主旨的理解。
#1-11 - 2021-12-8 20:03
Phaedo++
tsuga.anime 说: 这我当然知道。我只是说从访谈看来,山田给出的更多是人物设定方面的意见,比如“琵琶是观众的代言”之类的视角问题,而不是她对原著自身主旨的理解。
是的。不过我想或许去佛教化也不是刻意为之,毕竟本身篇幅非常紧张,必须做一些缩减。我这么想的原因是回忆起来山田还是保留了不少佛教因素。当然也有可能翻译本的原因或其他什么原因……关于作者动机的话没有明确证据很难考证。
#1-12 - 2021-12-8 22:32
ママノサカナ
tsuga.anime 说: 看访谈大概脚本全交给吉田玲子发挥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L41177KU
那就是吉田自己or双田的决定吧。
#1-13 - 2021-12-8 22:38
ママノサカナ
田中明日香 说: 是的。不过我想或许去佛教化也不是刻意为之,毕竟本身篇幅非常紧张,必须做一些缩减。我这么想的原因是回忆起来山田还是保留了不少佛教因素。当然也有可能翻译本的原因或其他什么原因……关于作者动机的话没有明确证...
那是因为平安时代就是佛教时代。国教是佛教,比睿山住持在宫内有官职。当时一个是佛教护国,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僧兵且会有高僧入官场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叫做神佛合一的时代,当时日本主流宗教思想结合了佛教,认为日本的(八百万)神其实就是佛祖的化身。这一块细讲会牵涉到很多问题。你是不可能去除它的成分的。但是在重盛的设定、和其他部分包括总体对比来看,佛教元素被剔除了很多。
#1-14 - 2021-12-8 22:46
ママノサカナ
tsuga.anime 说: 看访谈大概脚本全交给吉田玲子发挥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L41177KU
《平家物语》在宣传的时候就打出了“平安时代的女性物语”这样的称号。但……
#2 - 2021-12-5 16:08
(略)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考量温情是可行的,但如果偏离了真实也就偏离了历史本身。
真实和严肃并不一定是必要的,但如果为了反衬真情是可取的。
在动荡的时代与集团利益的取舍和日益膨胀的私欲之下,个人的忠义和温情才会更显难能可贵。
可惜动画中以女主为代表的部分的撕裂的观感完全把这份基调抹杀了。
我以前用的词是“儿戏”,现在看来“轻佻”这个词确实更妥帖。
楼上用声之形做类比非常贴切。
#3 - 2021-12-5 18:46
但感觉为了赶工期压缩到十一集还是限制了制作组的发挥啊
#3-1 - 2021-12-5 19:49
Phaedo++
在受限的篇幅下,发挥成这个样子在我看来是可以体谅的。但是很难体谅的是:为什么会想要只用11集去完成一整部《平家物语》呢?明明可以只选一段来拍。既然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题目,我还是期待一个更好的答卷。
#4 - 2022-4-15 22:52
(好男好女反水库)
在不了解原著的情况下,我自己看得还蛮惬意…
#5 - 2023-2-13 00:09
虽然我没看过平家物语,只是误打误撞进来的,但是对“有句无篇”很有共鸣。我看一些网文平台上的新人作家写小说,就有时会有不去规规矩矩讲故事,而是去在一个场景上死下功夫。单拎出来确实不错,但是整个故事也确实不讨喜,这种“细小的情节”与剧情的割裂甚至会更加的破坏观感。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