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6 20:53 /
    本文请搭配第一次玩galgame四周年纪念文阅读。

    这篇日志原本是计划在10月15日作为我第一次玩galgame五周年的纪念文发表的,但这几天deadline在身,游戏这边焦躁得打不进去,论文那边郁闷得不想写,我只得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么一琢磨着,反正没事可干,干脆提前一个月把日志给写了,等到下个月又要准备中期答辩又要为了找工作和为了复习公务员·考试而奔波,倒不如现在就把这篇日志给写了。虽然算是一种逃避行为,但也是给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间吧。在我早先的几篇日志中,不少都是结合二次元谈自己的人生的,包括《第一次玩galgame四周年纪念文》、《苟活于世,只因有你——一封献给宫园薰的情书》、《入宅三周年纪念文》,可见二次元在我人生中产生的积极意义有多大。这次的文章相比一年前的那篇,我希望能更多地谈谈galgame给我人生观和世界观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以及从更高的层次对galgame本身及其与自己关系的剖析。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不过是自己过于galgame的一些感叹罢了,归根结底还是想讲一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维变化。
    作为一个第一天玩galgame玩了不过才一两个小时就玩哭了的人来说,我自认为对于galgame这个载体还是有比较丰富的感情的。要是跟别人说我第一次玩galgame,玩了一个多小时就哭了的话,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相信,另外一部分人会以为我玩的是《星之梦》。实际上我玩的不过是一部连7分都没有上的,随处可见的小废萌作。之所以会让我这么快就流下眼泪,这背后的隐情复杂得很,慢慢写吧。

一、入坑前
    最初知道galgame这东西,还要追溯到2012年上半年,当时我念高三下学期,被安排和一个270斤的肥宅同桌,受他和他买的galgame杂志耳濡目染知道了这东西。此人肥是很肥,宅倒没有宅到哪里去,据他后来回忆说,之所以在高三阶段买了一大堆漫画和杂志,是因为当时心态崩了,极度厌学,压力很大。为了缓解这种痛苦,他跑遍了学校所在的那条马路,把所有的杂志店书店逛了一遍,找到了一处位于小巷深处的极为隐蔽的漫画书店,他在这里买了成堆的漫画书,二次元杂志也买了不少。其实他也不是个多么资深多么硬核的宅,纯粹只是缓解高三的压力罢了,假如他凑巧爱上了其他东西,那么那件东西也会成为他生活中压力的释放口,而二次元只不过是刚好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的视线,便成为了他高三生活的一部分。他漫画和杂志看了不少,动画反而看得不多,进入大学后二次元接触得也越来越少,现在已经成了个现充。
    说到270斤肥宅,称他为我的心灵甘露、人生导师也不为过。之前的几篇日志写了,我妈不允许我做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累了想听个音乐也不行,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从小学开始就是这样,一天也没休息过。不只是学习,其他方面也对我严格得很,我从来没敢忤逆过。很多人笑我怎么这么没有勇气,不去争取玩耍的机会,事实上假如他们像我一样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别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没有崩溃都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初中毕业,我的眼睛得病,成为了压到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之前我还有自己的自我人格和意志,会有内心的喜怒哀乐,会有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会偷偷做一些家里不允许做的事。但那件事成为了母亲压迫我的催化剂,从那以后我便成了一具机器人。后来我读研究生,跟心理·医生讲起这回事,她表示眼睛得病在我的潜意识里成为了长期以来对母亲压迫式教育的一种应验,母亲跟我讲“你不听话就会怎么怎么样”,而眼睛得病这件事就在我心里成了这个所谓的“怎么怎么样”。从那以后我害怕得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了一个规规矩矩的机器人,不敢再有自己的意志。眼睛得病这件事几乎毁了我的一生,虽然之后五年我以打棒球为契机开始萌发了自己的个人意志,但中间五年的记忆几乎全部失去。由于我没有了独立人格,没有了自己的情感,那五年中发生的事情就像与我无关一样,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从小学开始,我在同学眼中就已经被打上了一个书呆子的标签,大家都知道我家里不准我玩,知道我除开学习一窍不通,所以和我之间交流很少,也不怎么带我玩,我就这样被迫与校园文化相隔离。甚至连别班的学生都听说过我的遭遇,知道我是个从没接触过娱乐的孩子。
    而我在这五年中唯一的记忆就是这个270斤的肥宅和他借我的那些漫画和杂志。他是个特别搞笑的人,如果有同学站在窗口看风景,他就会凭借自己的体重一把压过去大喊“XXX,你千万不要想不开啊”。还有次我们看学校的社团文化演出,我们坐礼堂里的最后两排,他想先回家,我们想看完整场,他就骂骂咧咧地先回去了,这时台上来了几个黑丝美女跳热舞,我便从礼堂的最后一排看见他在第一排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这个胖子除开幽默以外,还是个很色的人,经常讲一些荤段子,在班上一群屌丝男生中人气挺高。到了高三,他买漫画杂志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应付家里的检查,经常把他那堆书放到同学家里避风头,因为我除开学习什么都不懂,是个书呆子,他就不肯把那些H·漫画借给我。他知道我家有多严格,怕惹我妈生气,也只借给我了那么寥寥几本书看,而就这么几本书成为了我高中生活中那一点点的乐趣,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高三下学期我就如同之前的那么多年一样,生命中只有教材和习题集,但他的漫画和杂志让我窥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虽然我当时对ACG不了解,只不过从他的杂志里看到个冰山一角,但还是很开心了。当时每天晚上我把他的书压在习题集下面偷看,每一个二次元的美少女都能让我盯着看个十分钟,一边看一边感叹好美,居然可以有这么可爱这么漂亮的虚拟女孩。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真的是瞪大眼睛对着那些女孩望,漫画也好杂志里的立绘和CG也好动画人设和截图也好,让我看得魂都被勾了过去,现在要是有galgame的杂志摆在我面前肯定扫一眼就过去了,当时却一张图都能盯半天,困难时期真是会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乐趣无限放大。
    所以说肥宅借我的杂志可以说是拯救了我的高中生涯,让我现在对高中生活还留下了那么一点点回忆,带我进入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世界。当时对galgame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里面有可爱的女孩子。看杂志上一部galgame的简介,讲男主的体液对女主的超能力有促进效果,当时把我乐到了,这都什么方便的设定呀。无怪我会认为ACG是一种cult文化,当时似懂非懂,隔雾看花的感觉真的觉得二次元是个神秘的东西。
    到了大学,我的生活和思路已经被定化了,我妈一直到我大三都不准我娱乐,只要碰一下电脑就会大·发雷霆。我之前以为的进了大学就能玩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所以到了大学还是不敢玩,脑子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独立人格到了大学依然无法建立。当然咯,那时我不会用电脑,没接触过娱乐,人际交往又不行,连玩都不知道怎么玩,就是放任我去玩我也会一头雾水。到了大三,我因为不会用电脑,完成不了作业,还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实在是惨得很。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拼了老命想给生活找一个重心,挤破脑袋要给自己找一个爱好,甚至去了教堂寻求上帝的帮助。当时真是想了无数种方法,依然得不到解决,也是我心理疾病表征得最为明显的时候,每天的情绪根本无法稳定,来来回回一天之内能反复很多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好多年才去就医服药,那个算是后话了。
    有一天我看着室友戴了顶棒球帽回来,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因为我热爱体育文化,初中时家里不准我看篮球,被迫与之分离,这时我突发奇想要不要看棒球,这也成了我生命中第一个爱好的来源,而那年我已经19岁。棒球也成为了我有独立人格的拐点,大二读完的那个暑假,我回到家里并宣布要打棒球,家人以我身体不好为由不准我打,也一如既往地不准我用电脑看球赛。但这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了生命中第一个爱好,已经为之狂热,当然不可能再回头。大三开学后我马上找了个棒球俱乐部加入,开始了我的棒球生涯,后来我家庭反而支持我打棒球了,多么可笑。打棒球是我有独立思想与独立行为的起点,拉开了我眼睛得病五年后反攻的号角,也是我生命里第一次决意要做什么事。之前我从未思考过人生,也不曾想过要做什么什么事,而棒球成了我生命的起点。
    大三上学期,我沉迷于棒球和披头士,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开始有了喜怒哀乐。当然,有喜就有悲,因为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意志,开始感受到生命的乐趣,那就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生命的沉重,也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矛盾的半年。那段时间我的心理问题彻底被激化,家人也看在眼里,到北京来陪读了两个月,从那以后我玩电脑家里就再也没有管过我了。棒球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拐点,当然,棒球是可以被取代的,因为那时我拼命地想给自己寻找一个爱好,即使我没有选择棒球,我也可能选择其他爱好,让我找回独立人格,然而我的第一部galgame却是无法取代的。
    我第一次玩galgame就是在那最激烈的半年,时间是2014年10月15日晚上。22时22分,我读到了这一段在我生命中无法被取代的台词,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也让我流下了眼泪。落泪的原因去年的那篇日志也写了,请各位移步到那一篇观看。


二、入坑期
    在我大三开始打棒球之前,别说自我人格,我连自己思考问题都没有过。毕竟是个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根本没有梦想理想什么的,高考填报志愿和专业都是瞎填的,不知道除开高考人生还有什么。我当时就是literally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想过,又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导致了我的一根筋思维。我妈不准我读课外书,但初中时有同学的妈妈跟我妈说心灵鸡汤不错,她就把全套十多本买回来给我看。我喜欢读书,又苦于没书读,只能把现有的书翻来覆去地读,那15本心灵鸡汤被我读透了。大家都知道心灵鸡汤之毒甚于砒霜,完全是为了佐证某一观点而强行套上一个故事组成的命题作文,作者只为了图自己方便,故事当然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打个比方,“行百里者半九十”和“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明明是意思完全相反的两句话,偏偏可以收纳入同一本鸡汤书籍。我一来不准接触学习以外的东西,没有文化方面的纳入,二来被锁在家中,不能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到东西,到头来这15本心灵鸡汤就成了我窥视世界的窗口,成了我世界观构造的基石。要知道心灵鸡汤的套路是这样的,先说一个故事,从中得出结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心灵鸡汤的世界就这么简单,就跟填数学公式一样。拜其所赐,我的三观彻底扭曲,我认为世界是二元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要么是恶的要么是善的,不存在另外的状态。我的视野就是如此之狭隘,我的见识就是如此之短浅,我的思维就是如此之闭塞。直到多年以后我打了人生中第一部galgame顿悟之后才开始重建自己的世界观。从那以后我恨透了心灵鸡汤这类书籍,也恨透了所有的谚语,一切写成公式的东西都是要害死人的。我唯独喜欢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环境下互相转变的,祸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与我生命中前20年搭建起来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
    话说回来,2014年10月15日晚上,我随口和室友提了句学校的BT站能下载黄·色游戏,他便给我拷了这部《Your Diary》,从此拉开了我思维解放的帷幕。最开始玩到那一段话的时候我真的掉下了眼泪,字字扎心,冲击实在是太大了,那种情感的冲击恐怕只有我能体味吧。之前说棒球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可以被取代,而《Your Diary》则是不能被取代的,因为这段话让我在那一瞬间毁灭了我20年里搭建起来的世界观。试想一下你20年来一直维护一直标榜的东西被毁于一旦是个什么感受,我当时心情复杂得哭了很久,不单单是难受的哭,各种情绪都有,愤懑啊委屈啊埋怨啊痛苦啊等等,甚至共鸣的兴奋与欢喜也有。最开始我的情绪矛头还只是对准了我的自身感受,家庭教育给我束缚太多让我成为了一个没有安心感木头人,没有好好的过好童年,不敢去面对世界,少年时代就在无尽的难受中度过。我也希望和其他孩子一样去玩耍去闯荡啊,遗憾的是没有。难怪我长成了一个这样的废物,原因就是我成长过程中不被允许去表达自己,没有给人添过乱,相反还活得提心吊胆生怕自己是个麻烦,因此不知道给人添了乱心理的难受才是成长的苦口良药。到头来不仅童年十分灰暗,就连长大了都没有成为一个好人。稍微冷静一点后我当天便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懦弱了一点,假如我无论被束缚得多么紧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的话结果会不会好一些呢。那连着几天我都一直在脑海里播放着这段话,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每天读给自己听,不停地试图咀嚼出新的玩意儿。
    过了几个礼拜,我开始从这段话里读出了其他意思,并不是以自己为视角,而是站在家长的视角,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视角,这段话不就成了一段经典的教育讲座吗。培养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束缚,也不是一味地放手,而是要在看得见的范围去引导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既然当了父母,就要承担好父母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去逃避,不能把责任往孩子身上推。既然有孩子就要做好替孩子擦屁股的心理准备,应该让孩子在合理范围之内去成长,去看他们闯祸,然后收尾。如果一味的放任不去管束孩子自然会废掉,但只管束不放任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逃避责任的体现,这样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无法获得自信和满足感。
    又过了一阵子,我又从话里读出了其他的涵义: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按刻舟求剑的标准去看待它。万物都是互相倚靠,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世界不应该是二元的。我之前一直认为学习是善,娱乐是恶,保持分寸是善,给人添麻烦是恶,其实并不是如此,过度学习不娱乐也可能把人学出病,而人际关系正是互相添麻烦才搭建得起来的。这一切都要分时间、分场合、分人、分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话里说的一样,给人添麻烦,自己感到难受这都是消极的,但正是在这其中孩子得到了成长,学会了承担责任,这不正是积极的吗?这个发现可不得了,我的世界观直接炸掉,好几年都是懵的,现在也还在世界观重构中。我说过《银魂》是我人生观的唯一标准,因为这部漫画传达的就是一种抛弃一切原则目的,把条条框框视之为无物,潇洒着面对黑暗开心地难受地出尽洋相地走下去。这不就是《Your Diary》里这段话传达出来的观念的完美放大吗?之前为整个人走火入魔了,认为娱乐是十恶不赦的恶,所以进入大学,父母不在身边,一想到玩游戏还是吓得不行,这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用心灵鸡汤的世界观去衡量整个世界,殊不知《银魂》那样没有原则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我觉得阅读文学是一种很“高尚”的爱好,便认为文学是唯一不算罪恶的休闲,便逼着自己去读纯文学,之前说过我有阅读方面的障碍,结果更加把自己往牛角尖里赶,整个人都已经疯掉了。我觉得搞文学的人就应该两袖清风,不染尘世,便看不起其他爱好,觉得文人就应该性格乖僻,就应该与人合不来,就不应该做出看动画这样的“庸事”,我便自视甚高,内心看不起他人,一心读文学,结果可想而知是种自我摧残。这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会理解,我真的就像是个被锁在小铁屋里长大的人,要我用小铁屋里的世界观去面对整个世界,现在没有疯掉已经是个奇迹了。这个时候《Your Diary》就像及时雨一般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段话一下子把我打懵了,原来世界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运转的,我就像拔高了一个思维维度一样,开辟了全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读了游戏里的那一段话以后,我生活中的好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之前思维被束缚了想不到通的东西都解开了,好多事情一个人钻了牛角尖好久,在世界观崩塌之后才发现原来有别的解法。并不是能举出例子的变化,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更高层次的改变。好比之后过了一两年我才慢慢知道文学家也是人,他们也会有情绪,也会吃喝拉撒,并不是上帝那样的存在,读书完全可以和玩电子游戏共存。很多这种幼稚的苦恼就这样轻松地解开了。还挺要感谢那个同学的,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玩ACG,但是他喜欢画画,对日本的不少画师都能倒背如流,因为喜欢Kantoku所以才玩了《Your Diary》。在那以后,我真的是做了好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比如半夜三四点钟爬起来看月亮什么的,虽然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之前活得像个机器人一样,除开按部就班地学习吃饭睡觉以外什么都不能做的我来说,真的,第一次做这种事情都觉得世界变得不一样了。那学期我第一次不交作业,第一次大面积旷课,鼓气勇气去打球,去听演唱会等等,我都不敢想象人原来是自由的。包括抽·烟也是直接受了《Your Diary》的影响,打完那段话后的第一个周末,我跟朋友聊天时聊到这个游戏突然心情复杂,决定以抽·烟的方式来打破什么东西,就这样抽了第一口烟,那半年简直把我前20年错过的“第一次”都补上了,每一天都在做人生中从未做过的事情,虽然是心理方面最痛苦的一年,但也绝对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那段时间我就把夕阳线打了,打到第一场H那里就没玩了,本来也就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试试的,觉得这东西就是个给宅男幻想的量产型产品,加之当时过度沉迷棒球和摇滚去了。过了一年的暑假,这次我把《Your Diary》掏出来又完整地走了两条线,然后打了《高考恋爱100天》《青空下的约定》《缘之空》。这时候我对galgame稍微产生了一点兴趣,那个暑假搜了一大堆关于galgame的资料,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发展历史和名作等等,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类游戏就是在套模子,都是大同小异的东西,玩了也是浪费人生,所以并没有一下子沉迷进去。总的来说兴趣还是很大的,要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搜集galgame相关资料,第一次想要写galgame剧本也是在那个时候,但我当时还是比较保守,还跟同学调侃假如自己找到了女朋友就把电脑里的galgame全部删掉。这也是因为我是一个吃人物而不吃剧情的玩家,尤其当时我只玩纯爱类游戏,就是很单纯地抱着谈恋爱的心态去玩galgame的,直到现在我都认为王道galgame的标志就是以让玩家轻轻松松地和萌萌的美少女谈恋爱为主题。
    大四入学后,我开了一大堆名作,但是我当时只接受得了纯爱系游戏,所以玩了一会儿就没玩了。那个学期到头来只玩通了《夏之雨》和《死神之吻乃离别之味》,不过我逐渐开始看动画并入宅是那段时间的事,这些就要翻我之前写的日志了。由于我第一次幻想要写galgame剧本是2015年下半年的事,这一梦想至今也没有放弃,而且开始搜集galgame资料也是那个时候的事,所以我把2015年下半年看作我入galgame坑的时期。

三、入坑后
    2016年2月我入宅,开始打破心理枷锁看动画,也意味着我很大程度上更进一步地解放了自己的思想,敢于去玩了。同时我也有了第一次当一个孩子的感觉,那么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一种类似揠苗助长的方式,没有真正经历过正常的慢慢长大的过程,结果内心成长完全倒错了。就跟游戏里说的一样,我的人生里缺失了做错事然后在反省中成长的过程,结果到了21岁才学会当一个孩子。其结果就是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动力与勇气去做一个大人应该要做的事,高中时代经常鄙夷而怜悯地看着那些厌学的同学,看着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肯学习的人觉得很可笑。而如今我也成为这样的人了,不仅仅是学习,找工作、实习什么的,我的精力完全无法投到这些“大人”的事务上面去,脑子里只想着galgame,真是可笑。自己也知道不是办法,拼尽全力去挣扎,结果办正事的动力反而越来越小,明明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如登天般困难,任何同学都能做好的课题我却做不到,现在离毕业只有几个月找工作也好写论文也好完全没有做,这都是那么多年来的恶果吧,希望自己能赶快调整过来。
    话说回来,2016年4月,是我要赶毕业论文的时候,那时我处于刚刚进入童年期的状态,满脑子都是二次元,毕业论文几乎是在疯癫状态中对付过去的。那时我发疯似的玩《腐姬》,每天晚上在黑暗的寝室借着室友的瞌睡当白噪音玩,加之这是部浪漫到极致的氛围作,我在那种静谧的环境下简直人都要被吸入到星空先生笔下的世界中去。虽然打完后我也说不出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它就是凭借着永远无法被超越的音乐和氛围让我欲罢不能。那两周的写论文时间我大部分都花在了二次元上,真正在写的没有多少时间,结果毫无意外地在答辩时被毙掉了。当时班主任很焦急地跟我说:“你这几天别睡了,赶快把论文挤出来”,我很无奈,回去之后先是睡了3个小时午觉,到了晚上又下了个《去月球》玩,玩爽了之后才慢悠悠地改论文,好在学校水,最后居然也放我毕业了。
    说到《腐姬》,那可是我的本命作,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首先从作品上来讲,我认为这是氛围与音乐描写的顶端,轮回系的设定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新鲜得很的东西,乡村背景也超有感觉,画风也超搭故事的,唯一的不满是SF结局有点雷人。此外是环境,真的,我那时处于一种刚刚当上孩子无忧无虑的时期,加之每天晚上游戏,在漆黑而寂静的环境下真是全身心地代入到故事中去,和这氛围系的故事相辅相成,简直是惬意到了几点。遗憾的是我现在已经不是当时的我了,我所处的环境也不再是当时的环境了,我已经不会再被允许全身心地当一个孩子了,借用一下落语三森对这部游戏的评价吧——“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再就我个人的galgame历程来看,我之前一直以为galgame都是讲谈恋爱的,非纯爱作一直被我踢出了galgame圈,但我就是这么无意中看上了《腐姬》猎奇的tag和鬼魅的画风玩了一下,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galgame都是以恋爱为主题的,原来这个世界如此辽阔,原来galgame里蕴藏着如浩瀚星空般深邃的东西。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galgame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更加坚定了我热爱galgame的念头和想创作的galgame剧本的想法。也为我日后玩起来类型galgame,成为杂食党奠定了基础,虽然我此后一直信奉人物比剧情重要的观点,但不会一视同仁地怀着谈恋爱的想法面对所有galgame了。
    论文提交完后,我用最后的学校时光打完了《星之梦》和《寒蝉鸣泣之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的童年也就维持了本科时代的最后四个月。这两部游戏我跟《腐姬》一样,是全身心投入进去玩的,取得了极佳的观感,一部让我泪流满面,一部让我在寝室的夜晚感受情感的大起大落。毕业后我理所当然地赋闲在家,毕竟我本科忙着寻求自我人格,后来又全神贯注地去当一个小孩,没有准备就业或者升学,在家里每天挨着冷嘲热讽渡过了大半年。找了个考研的借口,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每天混二次元,居然让我歪打正着地考上了。那段时间我为了平衡压力,开了堆萌作拔作试图调节心情,不过压力大难以尽情享受,观感不佳,反倒是《月姬》这部氛围作在那半年给了我还算不错的体验。说到这里顺带一提,其实之前日志也提过,我因为一直以来不敢去娱乐,包括入宅后也一样,之敢在圈外敲敲打打,虽然搜集了一大堆资料,却不敢亲自去看去玩。所以我虽然对一堆ACG知识倒背如流,但都没有看过。galgame这边也是一样,很多作品也好会社也好staff也好都一清二楚,维度游戏不敢去接触,很无奈。所以别看我点的格子不多,对ACG的认识可比那要高出许多。
    考完研当晚我就又开了《Ever17》和《装甲恶鬼村正》,后者至今都是我心目中galgame界无可超越的巅峰。2017年3月31日,我得知我考研涉险成功,家里终于不再讽刺我,加之外公的去世给了家里完全不一样的看待我的眼光,我终于收获了一个相对和谐安稳的家庭环境。那大半年我应该是非常自由的享受二次元的时光,不过由于外公过世那几个月我活得模模糊糊的,加之不敢娱乐的心理障碍还在,所以也没有说玩得特别尽兴。外公去世时我在玩《交响乐之雨》,结果心情大受影响,玩完把这部游戏骂了一顿,还在学校论坛跟别人为这个吵过。之前没有经历过家人过世,所以心里震荡很大,那时玩了不少游戏映象都十分模糊了,比如《素晴日》什么的,虽然十分喜欢,但忘了讲了什么。
    研究生入学后开始在精·神科就医服药,依然是和心病斗争的每一天,galgame也打的不算愉快,一直到2018年底都没打多少。依然不敢娱乐是一方面,寝室里噪音多,舍友又要开灯,营造不出那种氛围,所以看动画比较多。这一年半比较喜欢的有4部:《杀戮之姜戈》,短小精悍,有燃有泣,让人玩得浑身发抖;《加奈妹妹》,从来没有哭成这样过,两个结局各玩了8遍,次次泣不成声,生死观让人十分震撼,说教味恰到好处,激励了我好长时间;《煌煌舞台》,把我致郁到不行,那一幕出来简直无话可说,TE收尾给跪,经典的基友形象塑造;《兰斯03》,第一次玩rpg,被兰斯的人格魅力和兰斯与希露之前的纯爱所吸引得不要不要的。此外在2018年底,我决定再一次从IC开始重走《白色相簿2》,把这块大部头啃下来。
    插一段,2017年9月,我研究生入学,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学日语,学日语的初衷是为了玩《河原崎家的一族2》这款游戏(现已实现)。其实也就每周抽出三四个小时看一下书,我本身喜欢语言,也有语言天赋,所以学习方面算不上什么难事。但是每次看那些生肉条目下的评论又会很沮丧,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什么时候能啃上生肉看不到边。不过这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我总是不停地翻看那些生肉条目,然后指着下面的评论对自己说:“他们能学得会日语,你肯定也学得会”,甚至还会瞪着镜子里的自己这么说,就是这样逼着自己把日语学会了。回过头来仔细一想这好像是我唯一一次只凭自己的意志定下一个目标然后把它做到,算得上是除开考上研究生以为我最自豪的一件事了。
    今年是我入坑黄油以来最重要的一年,1月,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看动画的热情,开始退动画坑,为全力打galgame作了铺垫。2月,我开始玩《Fate/stay night》和《命运石之门》,并第一次开始尝试坑生肉,其中Saber成为了我galgame生涯最牵动我真情的一位女主角。3月,我来到企业实习,每天的自由时间1个小时都不到。我没有拿这一个小时用来休息以消解工作和通勤的疲劳,而是更加懂得珍惜地花在了玩galgame上。为了对抗娱乐时间的极度削减,我开始以开新坑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积极性。4月下旬,我开始玩《海市蜃楼之馆》,这也成为了我大量开坑的起点,那几天因为工作压缩了娱乐时间很焦虑,结果根本停止不了开坑的步伐,接二连三地开始玩《toHeart2》、《YU-NO》、《兰斯6》、《家族计划》、《Myth》,果然开新坑是最舒服的。说到大量开坑,还有人专程跑过来嘱咐我叫我立即停止,然而事实证明这不仅没有影响我的游戏体验,反而还是很有帮助的事。我现在仍然觉得如果立志做一个深入的galgame爱好者,就应该尽早地接触各个年代不同风格的游戏,就应该尽快把接触过的游戏数量突破100,所以萌新时期大量开坑甚至并列50部以上游戏同时操作都不是坏事。5月11日清晨,我用生命中的第一个通宵换来了《海市蜃楼之馆》的clear,这也是一部改变了我黄油观的游戏。反复的悲喜剧交替和剧情波折、质量极高的作画和音乐、意想不到的叙述性诡计、大量栩栩如生的角色塑造,就作品本身来讲绝对算得上神作了。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作为我大量开坑的开端,象征了我敢于去娱乐,去放开手脚玩游戏的变化,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需要在夜深人静的环境下才能玩得进去游戏了,因为即使在吵吵嚷嚷的环境下我也能静得下心享受了。从这部游戏开始我又能轻轻松松地进入游戏的世界了,真是一件大好事,是继我入宅以来的有一件思想解放。也是从打完《海市蜃楼之馆》的这天开始,我惊讶地发现我对于galgame居然会热爱到这种地步,虽然一直都是我最大的爱好但没有想到会到这个地步,从那以后,我几乎是一有空就窝着玩galgame了。当月,我开始玩《河原崎家的一族2》,实现了1年多之前开始学日语时立下的愿望。
    那之后,我开坑速度有如指数级增长,尤其是暑假去了趟云南实习,在大山深处手脚发痒成天开坑,没有wifi,买网费下游戏都花了一千多,进入了疯癫的状态。从云南回来后,我又疯了一波,又开了二三十部,基本上都是生肉,现在算是稳定了,好歹没让在玩数量破百,只等《MUSICUS》和《泡沫冬景》发售。9月,我打通《ゆきうた》一条GE,正式打通一本生肉,给了自己一个交待。 2019年疯了一般地打galgame就人生的角度来看是我更加适应了孩子角色的一种体现,我也很高兴看到自己能走进这样的一个人生过程,不认认真真地当一次孩子是无法长成大人的吧,就这一点来讲拿延毕来换我也愿意。我已经走过了那么多困难,也相信自己能跨过大人与孩子隔离这一身份障碍,我认为galgame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缺失的。

    去年的文章主要是写了《Your Diary》那一部作品在一个瞬间给我带来的影响,这次把时间和高度都延展了一下,是不是更能看出这部游戏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呢?其实我对于galgame的接触、了解、深入都要早于动画,算是个比较反常的入宅历程,真爱也一直在galgame这边,能找到这么符合自己的爱好非常开心。我妈以前不准我出去和同学玩,我只能每天幻想能在班上是一个很popular的人,幻想自己也能在现实中交好多朋友,久而久之的失望让我已经不会想去做一个现充了,而是在虚拟世界中探索,galgame这一形式就是提供了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很适合自己。
    我的黄油哲学其实也颇为奇特,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注重剧情质量,我始终认为黄油就是来卖人物的,剧情再好也只是在为塑造人物服务,当然不否定有《命运石之门》这样优秀的剧情作,但我个人认为人物的塑造应优先于剧情的创造。还有就是我认为氛围是一部黄油最重要的东西,因为这种题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提供代入感,玩家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故事,而氛围的塑造就是代入感的保障,因此我最喜欢音乐好氛围佳的游戏。
    作为Key厨和elf厨我也得说两句。Key是我最喜欢的会社,也是我觉得最纯粹的黄油会社,尤其是《Kanon》和nexton时期的《ONE》是我觉得最纯粹的游戏,给我们展示了一部galgame应该有的样子,强烈安利。elf算是最符合自己鬼畜哲学的会社,展示了一部galgame可以有的样子,鬼畜与纯爱水乳交融,妙趣横生,这才是这个里世界的精髓所在,不愧是三十多年来最伟大的黄油会社。
    来Bangumi以后呢,遇到了一些能聊黄油的朋友们,其实聊得不多,但聊开了的也有,基本上都是很开心的。我不混圈子,觉得小圈子风气不好,只单个地和其他玩家打交道,也没逛过贴吧,也不用QQ群,基本上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查资料打游戏。所以很高兴有这片天地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最后安利一下《Crescendo ~永遠だと思っていたあの頃~ 》这游戏,神文笔神音乐、特殊画风、现实基调、毕业前五日的情感故事,绝对算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部了。
Tags: 游戏
#1 - 2019-10-6 21:10
(生命必须要与孤独为伴的力量)
田中教徒送上祝福:水無神知宏看到了一定相当欣喜吧!少年,此处前方还是荒野吗?
#1-1 - 2019-10-6 21:15
陈苦瓜
细数一下我也接触了7部田中的作品了……
不过夏梦和荒野都没玩过
#2 - 2019-10-7 11:57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
看到大|发雷霆,这就是bangumi的屏蔽词吗(bgm38)
#2-1 - 2019-10-7 12:07
陈苦瓜
是啊,太意外了……
#3 - 2019-10-7 17:49
(如果你认为你说的对,那你说的就对)
你g圈人人都有故事会(bgm88),我入坑时间和你差不多,可能是因为入坑晚了并没太多感动,跟你一比我的经历简直就是白开水日常。
#3-1 - 2019-10-7 18:00
陈苦瓜
若是初中入坑恐怕每天会玩得淫笑不止
那你现在玩得还多吗?
#4 - 2019-10-7 20:36
(Refrain)
两个多月前才因为白2和FSN入的gal坑,给我点震撼是无以复加的——仅凭文字音乐插画便可以让我深深沉浸其中乃至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那种对角色的刻画和我对于其中角色的共鸣都是我从其他游戏无法获得的。看了楼主的文章颇有感触,虽然时间短,我推的基本都是剧情向的,真的就像是为我展开了新世界,
另外我只是个高三学生
#4-1 - 2019-10-7 21:03
陈苦瓜
我也好希望高中就能体会这种体裁的快乐……真的是体会不到时间的流逝,我最开始玩的时候也是不知不觉就玩到很晚。祝你今后能更多地体会到gal的乐趣。
#5 - 2019-10-8 20:27
(夏花绚烂,星河璀璨。)
有种GAL圈资深即将蜕变为大佬的既视感(bgm58)
看到苦瓜兄正在走向人生巅峰(大雾)比什么鸡汤都来的更振奋、更舒心、更能接收,当然拿这篇心血和鸡汤比是过贬了,恕我见识短浅(bgm38)
希望我日后还能有机会去更多的了解这个“美丽新世界”,但目前是不大可能推GAL了……(说起来当初为了存GAL资源甚至开了百度云年超会……结果只是积灰尔,一部都没推完)
#5-1 - 2019-10-8 20:41
陈苦瓜
哈哈哈为了gal资源开通会员我也经常做,不过最后积灰略遗憾啊。我觉得很多游戏还是很有学习价值的,希望你也有一天可以窥见这个世界的趣味哦嘿嘿~~
#6 - 2019-10-8 21:11
(たよりになるのは くらかけつづきの雪ばかり ... ... ...)
回顾我的人生,无论好坏大小,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我想,我并不是生来就注定要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但不知怎么的,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缩宅了。大学四年,我没交到什么朋友,因为我有点胆怯,虽然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但是一直不敢主动和他们搭话。我很佩服我的活跃在学生会的同学们,因为他们都很有口才,擅于和人交流。大一的时候我试着参加了一年的学生工作,但是最终因为厌倦各种会议和各部门的协调而放弃了。
       我渴望和人交流,但是却缺乏主动开口的勇气,总是希望有人能来发现我。我大一读完的第一本轻小说是《灼眼的夏娜》。那时我就想要是能有一个夏娜从天而降,把我从这不变的日常里拉出去就好了。但是现实里当然是没有火雾战士的,我的日子还是那么过。不过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大量看轻小说、动画,最后开始推起GAL了。毕竟,没有朋友的话,一个人的时间就很多了。我并没有什么交流障碍,在和少数几个朋友的交流中,我是可以口若悬河的。但是和陌生人、新认识的人交流起来为什么就这么困难呢?许多高中同学在上了大学之后也不再联系了。一开始是觉得没有特意联系的必要,时间久了以后,又觉得突然联系会不会显得太奇怪,人家会不会已经忘了我了?虽然清楚这是没必要的担心,但最后我还是什么也没做,很多方面,我实在谨小慎微,过于自作多情了。在网上我也很少发言,因为我会担心会不会有人攻击嘲笑我,而要是没有人理会我,我也会深感落寞。去年我曾在BGM发过一个PS4好友征集帖,这是我尝试在BGM发的第一个主题帖,最后无人回复,就给我很大打击。我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有点扭曲,但是扭曲得还不够彻底,既和普通人格格不入但是又不能完全超脱凡俗,而且如果回顾我的人生,还找不到什么扭曲的理由的中途半端的家伙。说起来,日语里我最喜欢“中途半端”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它就仿佛是完全在描述我一样。
       当然,阿宅偶尔也是能交好运的。我曾上过一门小课,只有十几个人。坐我身边的是个妹子。有一次课前我背日语单词的时候,她很惊喜地主动凑过来:“你也喜欢日语?”“嗯?是啊。”“你看动漫么?”“······看一些”“那你最近在看什么?”她问到这个的时候,我心中一喜。为了不把妹子吓跑,又为了不显得自己过于肤浅,我沉吟了一下:“新海诚的电影。”“新海诚是谁?”“《你的名字》监督。”“哦,这个我看过。”这之后,我们再没说过话。这件事使我沉思了很久,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最后我终于意识到,当我刻意想不显得太肤浅的时候,就很奇怪了。另外,虽然我曾在大三的时候尝试加过一个我校的电子游戏交流群。但我在群里观察了很久,很奇怪他们虽然成天聊天吹水,但是基本不谈游戏的白金技巧之类的东西的时候,当他们对各类游戏肆意褒贬但却从不落到实处的时候,我稍稍觉悟了:大家似乎追求的东西不太一样。唯一对我有些帮助的是一位群中巨佬,他曾亲自给我演示过星莲船L难度通法,使我受益匪浅。总之,我虽然是个中途半端的人,但是对于我喜爱的东西,我还有对其追根究底的倾向。在这个方面,我还颇有些严肃。
       写到这里,好像和苦瓜(这么称呼可能有套近乎的嫌疑,希望不要在意)的文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如果我要大张旗鼓地宣称:是苦瓜毫不虚假地、坦然地、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文字给了我改变的勇气。那肯定是在说谎。但是,如果说我没有从中获得鼓励,那也是说谎。我高中时读《忏悔录》,被卢梭赤裸裸的叙述所震惊,几次感动地流下眼泪。但是,卢梭毕竟是已经作古的古人,在苦瓜之前,我还不曾有幸遇到过能够这样直白地叙述过自己的且与我如此靠近——即使只是同一个网站的使用者这样的关系——的写作者,直白到以至于有时候我阅读这些文字都感到羞耻。
       我实在敬佩这样的人,一方面,就像之前所说,生活平淡如白纸的我敬佩那些曾经坠入深渊,但是始终坚强前行的人。他们有我所没有的品质。假如作为旁观者的我的鼓励能够有所作用,那实在令我喜不自胜。另一方面,即使是我平凡的内心变化,我也不敢将之公之于众。那种坦然面对自我、将过去的生活作以记录的勇气,我也很缺乏。
       所以我姑且写下这些很长很长、充满自我满足和不明所以、如果被人所见不知道会不会嘲笑但是倘若没有回响又令我颇为惆怅的文字,以作为一段生活的一种记录。如有冒犯,多多见谅。
#6-1 - 2019-10-8 22:16
陈苦瓜
感谢你的超长回复啊,要不然我以为我花心思写的长文没人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入宅经历啊,我是在入宅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蜕变,二次元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不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没什么波折的普通的爱好者,至少不会为了一个爱好这么纠葛。
我也算是不彻底的“怪人”吧,其实和周围格格不入,但还是要扮演成一个和同学有共同话题的人。我在bangumi也算一朵非著名交际花了,加了很多好友,也经常在帖子里发言,所以很多人都认识我,在寂寞的时候也会发很多吐槽。其实在现实里也是很希望能和人深度交流的人,但又小心翼翼不敢迈出那一步,而且很少有人能体会我的心情,所以在这边写了不少日志讲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说到在网上解剖自己,这种蠢事我在这里是做得多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愿意听我倾诉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其实这些话是很希望能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家人等等讲的,但是他们不听就只能发泄到网上。其实还好,算不上什么秘密,我也很愿意和人分享,要不然憋在心里太难受了。直视自己的过去,这是我五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因为之前对人生真的没有什么思考,也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但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这种剖析并没有和实际地迈出脚步相结合,到头来只是原地踏步,希望今后能把过去的经历当作自我激励的力量。
最初关注你好像是看你玩过忠臣藏46+1,我在steam下了这个游戏,这个评分相当高,玩了一下发现读那些古文还是很吃力,所以搁置了。不过词条下的评论我都扫了一遍,感觉玩过的很强。
#6-2 - 2019-11-2 08:20
武痴
陈苦瓜 说: 感谢你的超长回复啊,要不然我以为我花心思写的长文没人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入宅经历啊,我是在入宅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蜕变,二次元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不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没什么波折的普通的爱好者...
忠臣藏的古文读着吃力正常,像我就基本读不懂(。不过这并不影响玩家享受剧情。
嘛,虽然我也因为其长度搁置了(
#7 - 2019-11-2 08:21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裹在教室窗帘里打黄油的日子(bgm39)
#7-1 - 2019-11-2 09:40
陈苦瓜
这么爽,酸了,我初中成天到晚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