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1 22:26 /
《江湖三十年》作者:李幺傻,第一人称小说,讲述了民国年间,流落江湖的王呆狗辗转于各个门派之间的故事,描绘江湖中各种各样的骗局。

我一向不喜欢过于华丽或者过于晦涩的文字,文字的首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不管这个信息是如何结构,如何修饰,它必须完成它这个最基本的任务,很可惜的是,现在不少作者都沉迷于用文笔搭建起所谓“意境”,而最后连这个最基本的任务都做不好,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不过如此。

《江湖三十年》文字非常平实,说白了,就是要让你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认为但凡是识字的,都不会有阅读障碍。阳光普照,万物现形,在这种状态下,作者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很能够展现出来。

书里的线索流程,是跟着王呆狗一步一步揭露整个骗局的布局,从最开始的人贩子到最后的古玩骗局,都是站在一个受害者或者旁观者的角度,将整个行骗的过程构建出来。

老实说,有的悬念一看就知道接下来的发展。很多情况下,让人猜到接下来的关键发展,或者是一眼就看穿整个骗局,这对很多作者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原因是吸引读者往下读的通常都是悬念设置,当你的悬念不再悬了,这份原始的冲动就削弱了很多,所以这也是为何神展开大行其道,作者故意引读者如此作想,然后展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

而这本书,并不是这样的。它不仅文字平实,而且走的是一个写实路线,读者往往是根据逻辑和过去的阅读经验来判断接下来的走势,如果作者完全按照逻辑推论来走,那通常和读者想象的也不会有太大差别,这就是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料之中,而往往被称颂的展开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本书走的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如果你熟悉这些骗局的话,甚至在最开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但即使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这本书也同样能够让人一直往下阅读,最大的原因在于作者极其渊博的学识,从农业知识到民俗传说,从江湖黑话到地理知识,从历史朝代到野生动物,把一个人能接触到的信息从高往低,甚至连最小的细节都能抠出来讲得仔细,可以说,他给读者构建了整个世界,整个充满细节的世界,写一本书能有抠死小细节的韧性,能有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眼光,这样的作者脑子里的墨水已经浓到血液里了。

有人说,所有的文化创作都是在用作者自己的人生来进行的,这句话我是部分同意的。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文学和轻小说大多数都是垃圾的原因,一群没见过世面,没有经历的人如何写得出感同身受又细致入微的故事,所以最后都只能围绕在人际关系的种种来展开一些情节,这就叫胸无点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