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5-8 16:12
想带你去吹吹风 (蛋糕学说创始人)
感觉之前的标题不太好,改了个标题。
原标题:我认为审美与阅历的相关性只取决于阅历是否消除了对某个领域的陌生感
-------------------------------------------------------------------------------------------
众所周知,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区几乎都迷信着阅历至上论,自吹自擂一般也都是“我入宅了XX年”、“我的阅番数有XXXX”。在班固米由于阅番数普遍较高,相比之下反而没有那么严重的阅历崇拜,但同样也有不少。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找一百个阅历高的人和一百个阅历低的人做对比,前者审美高的可能性确实比后者更大。但这不绝对,也没有普遍性,因为同样有阅历极高但审美低下的人,也同样有阅历不高但审美高的学院派。我认为与其说阅历决定了审美,不如说阅历决定了对于一个领域的陌生感,而对于领域的陌生感决定了审美。

之前看过一个对「素晴日」的批评,说有一部分人喜欢它是因为他们本身不懂哲学,对“哲学的陌生感”进而导致了一种“作品的高级感”。事实上也是如此,与其说它是哲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部带有哲学风味的作品。换言之,真正了解哲学的人不会因为这部作品的哲学风味加分(当然,他们依旧可以因为悬疑、人设、氛围感等方面才觉得喜欢)。

并且这个批评可以套用到很多作品身上。没看过起点小说的人可能会被“异世界厕纸”爽翻,没接触过Meta题材可能会被「Ever17」震撼,完全不了解动画制作、职场可能会对「白箱」情有独钟,科幻题材接触过少导致认为「石头门」即是最强科幻,不懂哲学所以认为「素晴日」是哲学神作......诸如此类的作品数不胜数,以上作品在我贴上的标签之外也都有着可取之处,只是举个例子。

事实上对于一个题材、类型的作品,第一次接触和接触多了的态度确实会不一样,而这个态度的差异是由陌生感造成的。我认为其实只有消除了陌生感的阅历,才是可以提高审美的阅历,当你对某个题材、类型见得多了,自然就不会“少见多怪”,鉴赏作品时也会更为理性。

为什么有人阅历并不低,审美、评价却极其片面?这一点同样也能解释。假设一个人只追新番、厕纸,甚至看的大多都是那一套样板戏,不是异世界厕纸就是恋爱工业糖精,那这阅历真的是阅历吗?在他第一次接触到其他题材时依旧会不可避免的“少见多怪”。

回归主题,与其说ACGN,甚至是同质化(只看某一个题材)的阅历会提高审美。我认为真正有用的阅历是鉴赏过各种领域的各种题材——动画、电视剧、电影、轻小说、文学、网文、戏剧、生活经历、人生经验。随后通过见多识广,来消除对各个领域、各个题材的陌生感,这才是我认为确确实实会提高审美的阅历。
#2 - 2024-5-8 16:24
(恋爱与革命)
关于陌生化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哦,康德还是谁有个说法是,认知只有停留在物体的形式上才会产生美感,当你对某个物体产生了“认识”的时候美感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人都会推崇音乐这样纯形式的艺术形式。
#3 - 2024-5-8 16:35
认可。之所以有人崇拜阅历,是因为这部分人认为阅历和审美是强相关的。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阅历广并不能直接地、百分百地导致审美高。至于“只取决于阅历是否消除了对某个领域的陌生感”这点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消除陌生感只是开头,只有借助阅历不断加深认识与理解才是在真正提高审美
#3-1 - 2024-5-8 16:41
想带你去吹吹风
是的,消除陌生感同样不只取决于阅历。就像可能我看了10部现代主义作品都没看懂,第11部才看懂了,那么实际上第11部作品才是我第1部不感到陌生的作品。

但因为篇幅问题,这方面我就没有过多深入了。
#4 - 2024-5-8 17:07
是这样的,陌生滤镜真的会加很多分,刚入坑时看的番会自动加分很多。
#4-1 - 2024-5-8 17:08
想带你去吹吹风
是这样的,我第一次玩Gal,柚子社废萌都把我感动的稀里哗啦。
#5 - 2024-5-8 17:29
(想象力可以改变一切)
没看,但是表示支持
#5-1 - 2024-5-9 12:22
孙连城
我也是 没看 但是表示支持
#5-2 - 2024-5-10 02:41
瑞穗真帅
孙连城 说: 我也是 没看 但是表示支持
我们是同志!
#6 - 2024-5-8 17:35
最后一段深感赞同,很多动漫高手只看霓虹二次元接触别的媒介太少,经常在小圈子里坐井观天得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观点
#7 - 2024-5-8 17:38
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剧情套路都是有限的,玩的多了看得多了只看个开头,就能猜到整部作品大致的剧情走向。很多三流作品之所以差并不完全是因为制作质量,有些时候是因为过于套路,几乎照搬前人的成果,旧瓶装新酒,一点诚意没有,比如UT和DDLC
#7-1 - 2024-5-8 17:43
想带你去吹吹风
正是如此。看多了会发现套路都差不多,即便在这个领域很新鲜,也可能在别的领域已经了用烂的套路。特别是某一部分题材,在A领域已经是俗套的套路,但是来B领域就是降维打击。
#7-2 - 2024-5-8 17:46
我们都爱二次元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正是如此。看多了会发现套路都差不多,即便在这个领域很新鲜,也可能在别的领域已经了用烂的套路。特别是某一部分题材,在其他领域已经是俗套的套路,但是来ACGN就是降维打击。
是的,还有比如MYGO里的组一生乐队,是不是和“我要跟你唱一輩子戲。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很像?但相比而言孰优孰劣已一目了然。

很多时候这些作品也只是在欺负死宅没看过多少正经书和正经电影,随便从经典中抽点灵感就能碾压同类型的作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7-3 - 2024-5-8 20:23
先生
我们都爱二次元 说: 是的,还有比如MYGO里的组一生乐队,是不是和“我要跟你唱一輩子戲。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很像?但相比而言孰优孰劣已一目了然。

很多时候这些作品也只是在欺负死宅没看过多少正...
你搁这莎士比亚呢,连乞丐都用宏大风格讲话是吧。很可惜,我们现在是21世纪,高中女生不是程蝶衣,她就该用高中女生的口气与见识说话
#7-4 - 2024-5-9 19:24
路边的野草
我们都爱二次元 说: 是的,还有比如MYGO里的组一生乐队,是不是和“我要跟你唱一輩子戲。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很像?但相比而言孰优孰劣已一目了然。

很多时候这些作品也只是在欺负死宅没看过多少正...
不同分野里,从更成熟的领域取经来对本领域进行降维打击的现象自然是存在的。
不过拿霸王别姬和mygo比,这种比法我认为是不行的。首先这两不存在题材、类型、创作传统上的联系。
其次。霸的这句台词是精心设计的,嵌套在整个叙事里,涵盖了程蝶衣作为理想主义的殉道者的一生。go中,这句台词只是像呼吸一样很自然而然被说出来,只是一个jk说了一句jk可能会说而已。我不认为就此可以高下立判。
#8 - 2024-5-8 17:39
老登早该死一死了
#9 - 2024-5-8 17:45
(Make that money;Watch it burn)
阅片量肯定有用的
你换一个角度想,一个人生极为丰富多彩的人,但只看了10部动画,他的动画审美也不会太高。
#9-1 - 2024-5-8 17:48
想带你去吹吹风
所以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了,我给我现充朋友因人而异安利的几部有鉴赏门槛的作品,他们的理解、解读也不亚于ACGN高手。但同样,假设是宅味很浓的,或者仅仅是ACGN中常见其他领域不常见的作品,他们恐怕就不太能Get到。
#9-2 - 2024-5-8 19:51
Nevermore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所以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了,我给我现充朋友因人而异安利的几部有鉴赏门槛的作品,他们的理解、解读也不亚于ACGN高手。但同样,假设是宅味很浓的,或者仅仅是ACGN中常见其他领域不常见的作品,他们恐怕就...
一个人一年时间看了500遍指环王,另一个人一年现充生活,只看了一遍指环王。真的能分辨谁的理解更好吗
#9-3 - 2024-5-8 20:03
想带你去吹吹风
Nevermore 说: 一个人一年时间看了500遍指环王,另一个人一年现充生活,只看了一遍指环王。真的能分辨谁的理解更好吗
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其实可以更极端一些。一个18岁高中生看过100次红楼梦,一个70岁老人第一次看红楼梦。单论作品内的理解,前者在大部分内容都应该会远胜于后者,但后者即便是第一次看,也可能在人生经验加持下看出一些前者没看出来的东西。同样,即便前者是高中生,不排除看了一百次之后收获了一些本该在更大岁数才意识到的宝贵人生经验。“看得多”肯定“有用”,但“有用”并不仅仅源于“看得多”这一个原因。

具体来说其实挺复杂的,要看很多因素,所学专业、人生经验、学历、年龄、同题材阅历、不同题材阅历、其他领域的阅历等......也是我写下文章的主题——反对“阅历至上论”,绝不能说一杠子打死,我看得多就是比你看得少要有品。
#9-4 - 2024-5-8 20:17
Nevermore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其实可以更极端一些。一个18岁高中生看过100次红楼梦,一个70岁老人第一次看红楼梦。单论作品内的理解,前者应该胜于后者,但后者即便是第一次看,也可能在人生经验加持下看出一些前者没...
确实,没什么高低之分。更极端点,就算一只猫,随便翻了翻红楼梦说不定都能从字里行间的空隙里悟出点什么真理呢
#10 - 2024-5-8 17:45
(不论如何还是喜欢shaft,同时期待小岛新作 ... ... ... )
不过能在各个方面都去接触,认识之后不也自然增加了阅历吗
#11 - 2024-5-8 17:47
(重申过去拥有过的,相比未来虚无缥缈的大饼更具正当性。)
从观众角度看见多识广确实不错,对于创作人来说追求深度是超越同行实现创新所必要的
#12 - 2024-5-8 17:58
(吃茶去!)
说的没错,但你的理论依然是支持阅历有用而不是没用,区别在于是否是“有效阅历”
#12-1 - 2024-5-8 18:02
想带你去吹吹风
是的。有的阅历有用,但是看1000次厕纸这种同质化的阅历并没有用。甚至即便是有效阅历,在品位、审美上同样不绝对,展开来说与之相关的东西太多了。绝不是部分人所认为的,我看200,你看100,所以我比你有品,这个论证是没道理的。
#12-2 - 2024-5-8 18:07
ihanzeng1
楼主这贴的主题不是让我们不要盲目推崇“阅历至上论”吗?
#12-3 - 2024-5-8 18:13
想带你去吹吹风
ihanzeng1 说: 楼主这贴的主题不是让我们不要盲目推崇“阅历至上论”吗?
主题是反对虚假的“无效阅历”,即便是确实能提高审美的有效阅历,提高多少也是因人而异,同样反对对此“至上”。
#12-4 - 2024-5-9 10:23
Shura
ihanzeng1 说: 楼主这贴的主题不是让我们不要盲目推崇“阅历至上论”吗?
主题是没错,但论证过程有偏颇,就会让有的人误解成“阅历无用”或者“专业的人就不会有兴趣”。实际上在班最早全是读哲学的到处安利素晴,就像EVA的宗教元素全是“基督教风味”的噱头,但依然给我带来了启发
阅历丰富的人大概率鉴赏水平还是高于阅历不足的人,只不过同类阅历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低罢了
#13 - 2024-5-8 18:03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基本认同,随着自己阅历的加深,有些人会很自然的去贬低阅历较浅的人,就像学历高的人看不起学历低的人,但他们也不见得有多聪明。不止楼主提到的这些社区,即使是在班固米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也算是一种社会现象了(bgm30)
最后一句说的太对了,阅历的加深是各方面的,文娱作品只是起点,人生经验才是门槛。
#14 - 2024-5-8 18:05
看到第二段就不想看了,典型的夸大小概率事件扭曲并利用“人人平等”这个普世价值来为自己的低能因果链增加说服力

我只分析第二段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找一百个阅历高的人和一百个阅历低的人做对比,前者审美高的可能性确实比后者更大。但这不绝对,也没有普遍性,因为同样有阅历极高但审美低下的人,也同样有阅历不高但审美高的学院派。
首先傻逼楼主先肯定了符合大众认知的观点,后面紧跟着“但这不绝对,也没有普遍性”这句不绝对是正确的,没有普遍性显然没有说服力。
后面傻逼楼主给的理由是“因为同样有阅历极高但审美低下的人,也同样有阅历不高但审美高的学院派。”,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这只说明有个例存在并不能解释普遍性不存在。
接下来才是傻逼楼主的重点“我认为与其说阅历决定了审美,不如说阅历决定了对于一个领域的陌生感,而对于领域的陌生感决定了审美。”,这句话的对错我不想讨论,但明显的是傻逼楼主用重磅逻辑,也可以说是当前二次元的政治正确,即“即时我没看过几部我也很有品”(这个观点一开始应当是“即时我没看过几部我也可以很有品”,现在很显然的被扭曲成谁看得多谁是老东西欠骂了),从而吸引一些人的共鸣,让共鸣者用屁股支持傻逼楼主,如果这些观众真的只因为第二段的傻逼逻辑来肯定傻逼楼主想要表达的观点,只能说弱智到一起去了。

我现在都能想到傻逼楼主最有可能回复我的就是“动了你的蛋糕了”
#14-1 - 2024-5-8 18:10
老悠
我发现这个叫空织的傻逼在我的每个回复下都贴贴问号,也不怕2024年鉴“你和老悠交流最紧密”
#14-2 - 2024-5-8 18:12
想带你去吹吹风
普遍性显然没有说服力
但这只说明有个例存在并不能解释普遍性不存在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最大的质疑是你认为阅历高=审美高这一点存在普遍性?
普遍性(universality),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常见性和必然性,又指同类事物中包含着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14-3 - 2024-5-8 18:19
老悠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但这只说明有个例存在并不能解释普遍性不存在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最大的质疑是你认为阅历高=审美高这一点存在普遍性?
普遍性(universality),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常见性和必然性,又指同类事物中包...
共相(英语:universal),又译为普遍性,在哲学领域中,共相意即普遍、一般、或同一性概念。

我们口语中的普遍性,就是“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普遍大于看动画少的人的品位”,你不必用各种缜密的微妙区别来反对,你不就是想营造出“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低”吗?
#14-4 - 2024-5-8 18:24
想带你去吹吹风
“看动画多的人=品位低”这点我自己都不认同,更别说我刻意去营造。

我把话说明白了,我没这么说过,也不是我的原意,这是你过度解读,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你不就是想营造出“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低”吗?」这个意思的。当然,你可以说“作者已死”对文章肆意解读。
#14-5 - 2024-5-8 18:25
逆流之锚
老悠 说: 我发现这个叫空织的傻逼在我的每个回复下都贴贴问号,也不怕2024年鉴“你和老悠交流最紧密”
你为啥会觉得这是在表达“即使我没看过几部我也很有品”和“谁看得多谁是老东西欠骂了”呢?不是在说不要仅因为看得多就产生崇拜吗?到底是什么让你愤怒到傻逼来傻逼去的?
#14-6 - 2024-5-8 18:26
老悠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低”这点我自己都不认同,更别说我刻意去营造。

我把话说明白了,我没这么说过,也不是我的原意,这是你过度解读,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当然,你可以说“作者已死”对文章肆意解读。
你真不知道你自己低能到古河水平了吗
#14-7 - 2024-5-8 18:26
老悠
逆流之锚 说: 你为啥会觉得这是在表达“即使我没看过几部我也很有品”和“谁看得多谁是老东西欠骂了”呢?不是在说不要仅因为看得多就产生崇拜吗?到底是什么让你愤怒到傻逼来傻逼去的?
你自己不了解楼主这个傻逼的礁石历史
很明显他在走古河流
#14-8 - 2024-5-8 18:27
想带你去吹吹风
老悠 说: 你真不知道你自己低能到古河水平了吗
你这阅读理解能力太哈哈了。
#14-9 - 2024-5-8 18:30
老悠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你这阅读理解能力太哈哈了。
我用脏话的方式指出你的低能是代表我还觉得你还没到古河水准,等我什么时候“楼主用语之精妙足以让我们学习”就代表你已经超越古河了
#14-10 - 2024-5-8 18:34
想带你去吹吹风
老悠 说: 你自己不了解楼主这个傻逼的礁石历史
很明显他在走古河流
你又是肆意解读(你不就是想营造出“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低”吗?),又是扣帽子(你真不知道你自己低能到古河水平了吗),又翻旧账(你自己不了解楼主这个傻逼的礁石历史)。你就坚信自己是最对的,大家都认可我的逻辑,大家全是傻逼。你这都无能狂怒了,对此我只能说一句,蛋糕学说永不过时!
#14-11 - 2024-5-8 18:35
老悠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你又是肆意解读(你不就是想营造出“看动画多的人的品位低”吗?),又是扣帽子(你真不知道你自己低能到古河水平了吗),又翻旧账(你自己不了解楼主这个傻逼的礁石历史)。你就坚信自己是最对的,大家都认可我的逻...
你说的对
#14-12 - 2024-5-8 18:50
想带你去吹吹风
逆流之锚 说: 你为啥会觉得这是在表达“即使我没看过几部我也很有品”和“谁看得多谁是老东西欠骂了”呢?不是在说不要仅因为看得多就产生崇拜吗?到底是什么让你愤怒到傻逼来傻逼去的?
解析一下他愤怒的原因
“接下来才是傻逼楼主的重点”→引用重点原文→“这句话的对错我不想讨论”。
傻逼楼主的重点→这句话的对错我不想讨论
重点→不想讨论
↑  ↑  ↑  ↑  ↑  ↑  ↑  ↑  ↑  ↑  ↑  
是被动蛋糕了,找茬来的。
#15 - 2024-5-8 18:10
(泽野弘之十年忠粉)
真正有用的阅历是鉴赏过各种领域的各种题材——动画、电视剧、电影、轻小说、文学、网文、戏剧、生活经历、人生经验。
说的太对了。不要拘泥于其中任何一态,多去认识更多的文化作品,是现在很多纯二次元观众无力企及之处。
#16 - 2024-5-8 18:13
(你喜欢的、评分高的、高质量的是三个不同的作品 ... .)
首先要广涉猎,其次重点关注过广受好评的高质量作品才会对审美水平有所提高。看了500部轻改厕纸能有什么高见呢
#16-1 - 2024-5-8 18:15
想带你去吹吹风
把帖子简而言之正是如此。
#17 - 2024-5-8 18:1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 - 2024-5-8 18:39
(本体已转生至班固米)
当朝是将历史作为合法性来源的政权,所以历史很重要;
延申到微观就是履历、阅历很重要,这个是一直以来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的,感觉炮轰不了。
#19 - 2024-5-8 18:52
(我已经睡着了)
阅历唯一至上论肯定没必要,不过阅历多审美高于阅历低的概率肯定远高于阅历高审美低于阅历低的概率(而且把一种类型的作品看很多部我觉得不叫阅历多,只能算是看的多,阅历多这个词我的理解是多种不同的经历)

我感觉bangumi的非轻度用户应该是不惯着阅历这一套的
#19-1 - 2024-5-8 18:54
想带你去吹吹风
是的,有概率提高审美,但不绝对。
#20 - 2024-5-8 18:52
每年重新随机温故旧番剧的时候,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21 - 2024-5-8 18:57
阅历多说明审美反而低,因为这种人一般能力差,生活失败。
#22 - 2024-5-8 18:58
不是吧,真的有阅历厨?
反正我在公交车上看见倚老卖老很不爽的
#23 - 2024-5-8 18:59
(少说多看)
反过来想,阅历至下,以无知为荣,炮打动漫知识分子,聚集人民的力量。。。好像不能继续往下说了
#23-1 - 2024-5-8 19:04
想带你去吹吹风
阅历至上不可取,看得多不如看的广,但是阅历至下以无知为荣更不可取。
#23-2 - 2024-5-8 19:19
GWG1000
其实就是国内社交喜欢争一种打倒某某的概念来极度否定某某未知的群体来出出气,实际上普通人的泛泛观念还是那个样。随便举一个例子,ACGN阅历低,说明你阶级思想高,从来没看过图画书,这才说明你文化层次高,看过ACGN的那都是废物,看超过五部,那是废物中的废物。我可以用gpt天天发这种帖子,再招一批贴吧抽象勇士,绝对能把bangumi这种未经授权就给作品打分和发表帖子的外门邪气给镇住XDDDDD
#24 - 2024-5-8 19:03
去涉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题材,增加自己知识面的广度,这种有效阅历要比对着单一题材使劲看来的有价值的多。
#25 - 2024-5-8 19:03
(又下雪了)
有些人看了几千部番不照样天天🎣,装疯卖傻
#26 - 2024-5-8 19:03
(卖人设是坏文明)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想说在某个领域的话语权取决于在该领域的认识深度,只是感觉这反倒是在赞同阅历歧视了
#26-1 - 2024-5-8 19:07
想带你去吹吹风
我本意反正不是这样,我个人主观是反对人为去建构文化阶层的。(实际上大多数人看动画就是当消遣图一乐,那有什么问题吗?同样没有问题啊)
#27 - 2024-5-8 19:03
你的观点可以反过来用业界的人证明,能做出来好演出的人也并非跟动画高手一样能看几千部,甚至他们可能就看没怎么看过,凭借热情和美术功底就加入业界了。
难道非要看的多才能做的好,画的好吗?
#27-1 - 2024-5-8 19:30
想带你去吹吹风
现实也是如此啊,在各行各业的职场中也存在排资论辈,甚至是较为绝对的排资论辈,我十年的大专野班子就是比你清北本硕连读刚毕业的新员工有实力,因为我有资历(bgm38)
#28 - 2024-5-8 19:04
我可以去批判奶头乐的人嘛,没必要,我可以去批判阅历高的人嘛,也没这个必要。人的欣赏水平各有各的特色,只是单纯有人认为看过300个文艺作品的人就是’资历高‘,超过这个数量就是该斗一斗了,这无需多言。
#28-1 - 2024-5-8 19:08
想带你去吹吹风
我的意思差不多是奶头乐、娱乐价值我支持,认真研究、艺术价值我也支持,人的欣赏水平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又没什么能力,还喜欢凭着资历倚老卖老,动不动用资历压别人一头,那确实该斗一斗。
#28-2 - 2024-5-8 19:31
GWG1000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我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这样,奶头乐、娱乐价值我支持,认真研究、艺术价值我也支持,人的欣赏水平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又没什么能力,还喜欢凭着资历倚老卖老,动不动用资历压别人一头,那确实该斗一斗。
这是一种人类的天生的自然的对文艺作品的前现代的某种集体意识,而你只是对抗前现代意识的某种载体,懂吧,我已经在各种平台无数遍看过类似的帖子,总之来说,你如果能在其中找到乐子就好,我已经无聊很久了。
#29 - 2024-5-8 19:07
(優しい世界を願って)
冻鳗也只是一种上层建筑,要结合现实世界和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才能深刻,二次元的纯度不是单纯看量,也要看质
#30 - 2024-5-8 19:09
总结一点:多读书 多看报 真正阅历高的人是不会吹自己的阅历的
#31 - 2024-5-8 19:10
(人生五十年 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 壮士何所憾 ... ...)
搞什么虚空炮轰虚空文革,来学拳
#32 - 2024-5-8 19:13
(对于看不见的人而言,不需要光。)
我觉得你还是多读读书吧。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找一百个阅历高的人和一百个阅历低的人做对比,前者审美高的可能性确实比后者更大。但这不绝对,也没有普遍性……
首先,大样本下的强相关性就叫普遍性,而所谓的“不绝对”才是个别现象、特殊情况。

再者,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不是健忘症或者悟性极差的人,普通人若是能对某一领域有极其广泛的理解和知识,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我们一般称它们为专家。

最后,在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所假设的“一个人只追新番、厕纸,甚至看的大多都是那一套样板戏,不是异世界厕纸就是恋爱工业糖精”是极少的。毕竟人不是机器,需要新鲜感,也会被迫接受多方面的信息。

顺带一提,阅历在作为名词的时候通常是指:“由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汉语习惯里,我们一般不把阅读、阅览所获得的东西单独汇总出来称之为阅历。

结论就是你的观点和你的论据是割裂的,证明逻辑是混乱的。
#32-1 - 2024-5-8 19:24
想带你去吹吹风
“强相关性”这点存疑,事实上小红书、B站自称阅番高并且做了个表格列举自己看过的番(班固米点格子同样是一种“列举自己看过的番”,无法确定是不是真的看完了,姑且视为同类,即自称看完=看完。)但审美有限的人数不胜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的多肯定是比完全不看要好,我也不是反对看更多的作品啊。主要还是要对比,看了1000本起点爽文是否能比读过10本文学名著的人更能鉴赏文学名著?

你所假设的“一个人只追新番、厕纸,甚至看的大多都是那一套样板戏,不是异世界厕纸就是恋爱工业糖精”是极少的——少吗?班固米新番条目下,你能看见不少阅番100-200甚至更多,但看的全是同类作品的观众。

阅历在作为名词的时候通常是指:“由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事实上在各个动漫社区,阅历=看了多少,汉语习惯≠实际。就像班固米社区的“钓鱼”、“典”、“性焦虑”......包括“阅历”这些热门词语包括都是与汉语习惯相悖的(当然,该严谨的非热门词语还是要遵循原意)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我的所述都是能找到大批量实例的。结论就是你的反驳脱离了实际情况,互联网社区逛少了导致的。
#32-2 - 2024-5-8 19:45
虹之离
其实感觉楼主构思想说的和最后落笔写的不太一样... 不过从最终文章结果来看确实有些混乱
#32-3 - 2024-5-8 19:48
想带你去吹吹风
虹之离 说: 其实感觉楼主构思想说的和最后落笔写的不太一样... 不过从最终文章结果来看确实有些混乱
文笔有限导致的,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32-4 - 2024-5-8 20:46
ママノサカナ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强相关性”这点存疑,事实上小红书、B站自称阅番高并且做了个表格列举自己看过的番(班固米点格子同样是一种“列举自己看过的番”,无法确定是不是真的看完了,姑且视为同类,即自称看完=看完。)但审美有限的人...
所以说了我的朋友,去多读书,而不是急着反驳。
首先你可以去查一下强相关性的定义。
第二,你的论证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破绽和自相矛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所谓的“小红书、B站自称阅番高并且做了个表格列举自己看过的番”本身既不能保证它们的真实性,数量也只能称之为是个例。
第三,“典”是略称,是网络语言,“钓鱼”虽然也是网络语言,但是属于修辞范畴,“性焦虑”则并没有超出它本身的解释层面。不管哪一项都属于语言的变化范畴。而你使用的“阅历”,则单纯是属于文化水平不够的谬用。

孩子,不是你眼睛里能留意到的才是现实。
#32-5 - 2024-5-8 20:50
ママノサカナ
虹之离 说: 其实感觉楼主构思想说的和最后落笔写的不太一样... 不过从最终文章结果来看确实有些混乱
其实就是想骂一骂某些“倚老卖老”的所谓资深观众,但可惜既且不中要点,又想夹带点自己的私货,结果就变得有些半斤八两,还不伦不类。
#32-6 - 2024-5-8 22:03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所以说了我的朋友,去多读书,而不是急着反驳。
首先你可以去查一下强相关性的定义。
第二,你的论证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破绽和自相矛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所谓的“小红书、B站自称阅番高并且做了个表格列举自...
“你使用的“阅历”,则单纯是属于文化水平不够的谬用。”别搁这抠字眼,你在班固米随便翻一下大家的发言看看大家说的阅历是指什么?语义跟着语境走还需要我教?假设你对谁都说“呵呵”,到时候被别人骂傻逼是不是还要赖别人文化水平不足没理解词意?
#32-7 - 2024-5-8 22:08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所以说了我的朋友,去多读书,而不是急着反驳。
首先你可以去查一下强相关性的定义。
第二,你的论证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破绽和自相矛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你所谓的“小红书、B站自称阅番高并且做了个表格列举自...
去多读书这句话适用于你,确实是自嘲完美了。噢你反驳我证明读书多,我反驳你就是没读书。你的举证有真实性,我的举证不能保证真实性。我眼睛看见的不是真实,你眼睛看见的就是真实。再加上一个“班固米的阅历指什么”你都没弄明白,脱离了实际来这指点江山呢?刚刚没骂你傻逼,跟你好好说话确实给你脸了。
#32-8 - 2024-5-8 22:22
ママノサカナ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去多读书这句话适用于你,确实是自嘲完美了。噢你反驳我证明读书多,我反驳你就是没读书。你的例子是强相关性,我的例子是个例。你的举证有真实性,我的举证不能保证真实性。再加上一个“班固米的阅历指什么”你都没...
哈哈哈好好好,我自然也是要多读书的。
不过如果你说的:“别搁这抠字眼,你在班固米随便翻一下大家的发言看看大家说的阅历是指什么?”是指这个帖子下大家忽视你的谬用用阅历这个词跟你讨论,只是因为谬用并不影响你意思的表达,或者别人不在意、没注意、也不戳破而已。
不过看来你似乎对于词语的释义戳中了你自卑的痛点。
可怜的孩子,不如你再去查查“读书”这个词的释义?
#32-9 - 2024-5-8 22:31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哈哈哈好好好,我自然也是要多读书的。
不过如果你说的:“别搁这抠字眼,你在班固米随便翻一下大家的发言看看大家说的阅历是指什么?”是指这个帖子下大家忽视你的谬用用阅历这个词跟你讨论,只是因为谬用并不影响...
喜欢显摆,那我建议你在回复前先把基本的高中语文学明白了再说。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也会吟。
只要不是健忘症或者悟性极差的普通人若是能对某一领域有极其广泛的理解和知识,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我们一般称它们为专家
前面“的人”和后面的“普通人”冲突,需删去一个。
“广泛的理解”正常语境中对领域通常用了解而非理解。
“我们一般称它们为专家”先学明白它他她,且大多数现代互联网语境下专家不再是褒义词。
#32-10 - 2024-5-8 22:33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哈哈哈好好好,我自然也是要多读书的。
不过如果你说的:“别搁这抠字眼,你在班固米随便翻一下大家的发言看看大家说的阅历是指什么?”是指这个帖子下大家忽视你的谬用用阅历这个词跟你讨论,只是因为谬用并不影响...
“大家忽视你的谬用用阅历这个词跟你讨论”
你又代表大家了,这样子,你随便在茶话会找个动画群加进去。然后搜索消息记录,关键词“阅历”,你看看是你代表了大家还是我代表了大家。
现在看来你不仅书读的不太多,还喜欢卖弄学识,同时极其缺乏实践经验和互联网知识。你自己搜一下也好,了解一下也好,自然就知道是你傻逼还是我傻逼了。我说这么明白了你听不懂我真要怀疑智力了。
#32-11 - 2024-5-9 01:05
ママノサカナ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喜欢显摆,那我建议你在回复前先把基本的高中语文学明白了再说。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不是健忘症或者悟性极差的人,普通人若是能对某一领域有...
哈哈哈你也太可爱了吧!我的小老狗朋友!给你一朵小红花哦,确实“它们”这里是我打错了。
“前面‘的人’和后面的“普通人”冲突,需删去一个。”,不如复习一下只要的用法?而且标点符号的位置也不是“的人”而是“人”。
如果如你所说真的是“你随便在茶话会找个动画群加进去。然后搜索消息记录,关键词“阅历”,你看看是你代表了大家还是我代表了大家。”,傻孩子,我什么时候有代表了你口中的大家呢?如果真如同你所言,你和一群词语都用不明白的人混在一起你还很有归属感呢!(バクショウ)
#32-12 - 2024-5-9 09:03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哈哈哈你也太可爱了吧!我的小老狗朋友!给你一朵小红花哦,确实“它们”这里是我打错了。
“前面‘的人’和后面的“普通人”冲突,需删去一个。”,不如复习一下只要的用法?而且标点符号的位置也不是“的人”而是...
大家忽视你的谬用”→“我什么时候有代表了你口中的大家呢”。你在前文中想代表大家,后面又加以否定,属于是前言不搭后语了,理解能力确实堪忧。甚至也不用加群了,你直接CTRL+F,输入阅历,这个帖子就能看见。并且上面应该是“又”不是“有”,你这都九年义务教育失格了还教人语文呢?
一群词语都用不明白的人
前面你想代表大家来压我,我指出在班固米语境下大多数人默认阅历=看了多少,你又来开地图炮。语文、语言是人沟通的工具,不是你装逼的武器,何况你自己也没学明白啊?

我前面说这么多也是解释给围观群众看,毕竟没指望你这嘴硬傻逼能听得懂人话。你喜欢喷,OK,这当然没问题。但是你好歹也整点新词让我看看你读书的收获吧,你这翻译腔让我感觉你骂人都不怎么骂的明白。
#32-13 - 2024-5-9 09:13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ママノサカナ 说: 哈哈哈你也太可爱了吧!我的小老狗朋友!给你一朵小红花哦,确实“它们”这里是我打错了。
“前面‘的人’和后面的“普通人”冲突,需删去一个。”,不如复习一下只要的用法?而且标点符号的位置也不是“的人”而是...
没文化水平就别装小知识分子,也不用拐弯抹角恶心人,看我不爽直接喷就行。还小红花呢?我往你那婊子妈的子宫中种下一朵菜花以你妈的白浆为养料,让你妈成为班固米著名的水培植物倒是不假。确实越弱智的人越喜欢把“傻”挂在嘴边,你这智力水平真让我感觉你是吃你妈的菜花吃多了导致的大脑萎缩。
#33 - 2024-5-8 19:15
(一热抵三鲜)
阅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不是至高无上的神话传说。你问我阅历多的群体和阅历少的群体哪个更有自己的动漫审美标准,那我肯定会回答阅历多的。但是这不代表阅历多的人里就没有傻逼。我就见过阅番量上千,但是连网红动漫的基础情节都没看明白就出来大放厥词,被人指出之后破防喷粪的用户。但是阅番量大的用户更多还是有认认真真看动漫写漫评日志,有自己的审美体系的。
#33-1 - 2024-5-8 19:27
想带你去吹吹风
是的,按比例来说高阅历群体有审美标准的可能性更大,但只是可能性,并不绝对。
#34 - 2024-5-8 19:37
(さよならの速さで顔を上げて)
其实是很好理解的道理:涉猎的广见识多让你能减少陌生感带来的好感度攀升,单方向的深入能让你在该方面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认知与见解。阅番量就像做题量,题做得多的当然更有可能学得好但并不绝对,做得少也不一定就是渣渣。真正的审美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已经在培养:你所阅读的文字、所听的音乐、所谈论的话题……无不为你这个人的想法与 “审美” 打下不可磨灭的底子,正如楼主所说,多见识一点总是好的,但并不应该成为评判的标准,只是总是有些人想通过拿年份、数量来用资历、圈子划分出个三六九等,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罢了
#35 - 2024-5-8 19:37
(网上冲浪的必然结果而已。非常抱歉。)
怎么才这么点回复量?鉴定为没有动蛋糕导致的(bgm51)
#35-1 - 2024-5-8 19:43
想带你去吹吹风
毕竟班固米盲目崇拜阅历的人还是不多,我在抖音已经动了很多蛋糕了。
#35-2 - 2024-5-8 19:57
121212
也不是,主要是楼主不爱骂人。
#35-3 - 2024-5-8 20:41
飞飞飞飞飞飞飞栗
121212 说: 也不是,主要是楼主不爱骂人。
骂人只是动蛋糕的一种手段
#35-4 - 2024-5-9 01:23
瑞穗真帅
121212 说: 也不是,主要是楼主不爱骂人。
你自己看看他在我那个帖子下干了什么,劝都劝不住
#35-5 - 2024-5-9 01:24
121212
瑞穗真帅 说: 你自己看看他在我那个帖子下干了什么,劝都劝不住
啥帖子,我给你当审判长
#35-6 - 2024-5-9 01:27
瑞穗真帅
121212 说: 啥帖子,我给你当审判长
他骂一个傻逼,两个人骂了得有近百楼了
https://bgm.tv/group/topic/395502#post_2668519
#35-7 - 2024-5-9 01:30
121212
瑞穗真帅 说: 他骂一个傻逼,两个人骂了得有近百楼了
https://bgm.tv/group/topic/395502#post_2668519
我宣判俩人封号三天
#35-8 - 2024-5-9 09:47
塑料猫🐱
飞飞飞飞飞飞飞栗 说: 骂人只是动蛋糕的一种手段
万物动蛋糕论
#36 - 2024-5-8 20:12
这段话实际上是在自己定义自己,是谁定义了厕纸和工业糖精,又是谁定义了名作,实际上大家认为的是审美高的人定义了厕纸和名作,这是默认了审美高的人不会去追样板戏和厕纸,然后再由此定义出看1000部厕纸的人审美比不上10部名作,这相当于自我论证。事实上审美高的人真的不会去追厕纸和工业糖精吗,用你的话来说,就是按照比例来说可能性更大,但是并不绝对,那这样又进入了一个论证的圈子里了。你所提倡的看不同类型的题材的作品来提高审美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可,只是论证过程有点想当然了。
#36-1 - 2024-5-8 20:18
想带你去吹吹风
主要还是呼吁审美多样性。反过来说,看了1000部严肃作品的人能不能在第1部无脑爽作中察觉读者的爽点呢?能不能在第1部媚宅作品中察觉观众的喜欢源于哪个片段,能不能发现这个媚宅片段又比同行的媚宅好在哪呢?其实同样也不好说。

两者是相对的,不管AB领域谁好谁差,但对彼此都有陌生感。
#37 - 2024-5-8 20:19
(傻逼评分)
看不懂
#38 - 2024-5-8 20:19
感觉已经算一个陈旧的议题了,只要把阅番量的“番”替换成书、音乐什么的,就能找到有很多很优秀的前辈进行过更深刻的讨论了
#38-1 - 2024-5-8 20:21
想带你去吹吹风
正是如此,就像你说的“有很多很优秀的前辈进行过更深刻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我的这个文章同样采用了一种陌生感才获得较高的话题度,因为在班固米社区讨论这个话题的并没有外界讨论的那么多。
#39 - 2024-5-8 20:57
那能进一步谈谈,拥有什么样的哲学元素的作品才能被真正了解哲学的人加分,拥有什么样的Meta方法的作品才能被Meta看得多的人加分,拥有什么样的科幻元素的作品才能被真正了解科幻的人加分?并且素晴日、Ever17、命运石之门(如果不属于这些行列),他们与真正属于这些行列的作品差距在哪里?
#39-1 - 2024-5-8 21:16
球状闪电
如果答案是——素晴日的哲学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哲学的作品一样好;命运石之门的科幻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科幻的作品一样好——才能"合理地"因之而加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本身没有对错)似乎在鼓励专精于单一元素而反对跨界混合(指科幻/哲学与gal混合),毕竟作品需要以五分力气做到十分的事情才能加到分。
#39-2 - 2024-5-8 21:21
装甲恶鬼献忠
球状闪电 说: 如果答案是——素晴日的哲学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哲学的作品一样好;命运石之门的科幻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科幻的作品一样好——才能"合理地"因之而加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本身没有对错)似乎在鼓励专精于...
gal也是作为一种元素被讨论吗,我觉得倒大可不必。素晴日的问题恰好是它galgame的部分被过分抬高了。
#39-3 - 2024-5-8 21:25
想带你去吹吹风
素晴日我了解的还算比较多,就只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浅谈一下哲学方面。上位替代有各种正儿八经的哲学书,包括作品中提到的维特根斯坦,哪怕是同为Gal,「Forest」也更具备“哲学元素”。至于素晴日在哲学方面和他们的区别,我认为素晴日是只有些“哲学风味”而非真正严格的哲学——若说完全与哲学无关倒也沾点边,但与正经的哲学理论对比起来讲的太浅了,作品的重心不在这里。就像香精勾兑的果味饮料与果汁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保健品对比药物的差异。

石头门的话也差不多,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说科幻的话,那石头门这个点子太平庸了,也称不上严谨。石头门涉及科幻元素的点子差不多是以时光机、“平行世界”为主,也就是普通科幻电影中常见的点子,显然和阿西莫夫系列、三体这种不是一个量级。

Meta的话还是讲一个初见杀,第一次见到打破第四面墙确实会震惊,但比起故事、质量,更多是为这个形式而震惊。即便是玩过DDLC、君彼女,再玩E17的体验都会有所下降,我看过的网文、短篇科幻倒是有不少例子,但知名度太低就不举例了。
#39-4 - 2024-5-8 21:28
球状闪电
装甲恶鬼献忠 说: gal也是作为一种元素被讨论吗,我觉得倒大可不必。素晴日的问题恰好是它galgame的部分被过分抬高了。
没玩过素晴日,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没明白你的意思,在我看来gal当然是一种元素而且是颇为占用笔墨的元素。
#39-5 - 2024-5-8 21:32
想带你去吹吹风
球状闪电 说: 如果答案是——素晴日的哲学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哲学的作品一样好;命运石之门的科幻元素必须和专门探讨科幻的作品一样好——才能"合理地"因之而加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本身没有对错)似乎在鼓励专精于...
关于评价标准这点就因人而异了,石头门、素晴日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品,但喜欢的原因也是别的因素而非科幻、哲学。有的人或许鼓励专精于单一元素,那自然也可以有人喜欢缝合各类元素。审美不一样很正常,但前提是不要有信息茧房。我文章的意思也是这样:了解的人能理性知道本作的XX元素大概是什么水平,不了解的人可能因为信息差以为本作的XX元素代表着各行各界的天花板,因而产生误判。
#39-6 - 2024-5-8 21:37
球状闪电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素晴日我了解的还算比较多,就只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浅谈一下哲学方面。上位替代有各种正儿八经的哲学书,包括作品中提到的维特根斯坦,哪怕是同为Gal,「Forest」也更具备“哲学元素”。至于素晴日在...
关于具体这三部作品的探讨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但能不能进一步总结下去,在gal作品中,引入哲学/科幻等“外界”元素,到底如何结合才能被“已经消除此领域的陌生感”的“审美好”的受众加分?是“要么就别结合,要么就结合到和专门探讨哲学/科幻的作品有一样好的哲学/科幻内容”吗?
#39-7 - 2024-5-8 21:39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 说: 关于具体这三部作品的探讨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但能不能进一步总结下去,在gal作品中,引入哲学/科幻等“外界”元素,到底如何结合才能被“已经消除此领域的陌生感”的“审美好”的受众加分?是“要么就别结合,要...
噢,不好意思#39-6在编辑时没看到你的#39-5,你的点放在破除信息茧房这个层面我很赞同。
#39-8 - 2024-5-8 21:51
想带你去吹吹风
球状闪电 说: 关于具体这三部作品的探讨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但能不能进一步总结下去,在gal作品中,引入哲学/科幻等“外界”元素,到底如何结合才能被“已经消除此领域的陌生感”的“审美好”的受众加分?是“要么就别结合,要...
关于这点就是我的纯个人审美了,我反正认为做到了能跟其他赛道较量的水平,那这个元素就称得上做得好了。比如「白色相簿2」的恋爱、「素晴日」的狂气、「今敏系列」运用的蒙太奇,诸如此类的元素都是可以去书籍、电影领域跨赛道竞争,虽然可能并不是天花板,但也是称得上优秀的。
#40 - 2024-5-8 21:16
(好好看动画)
假设一个人只追新番、厕纸,甚至看的大多都是那一套样板戏,不是异世界厕纸就是恋爱工业糖精,那这阅历真的是阅历吗
假设的不合人性,谁是厕纸爱好者,看很多还会只追厕纸。
如果万一有这么一个人,真的只看厕纸,也不能推出,在他第一次接触到其他题材时依旧会不可避免的“少见多怪”。
#40-1 - 2024-5-8 21:41
想带你去吹吹风
“谁是厕纸爱好者,看很多还会只追厕纸”举个实例,在小红书、抖音搜索“二次元扩列”,找那种做了扩列表的阅番数100+的,99%的观众都是只看“厕纸”。班固米或许少一些,但在新番条目也能看见。

对于你的后半句。确实,只看厕纸的观众第一次接触其他题材也不一定会少见多怪,但可能性不小。但如果对一个题材接触了很多,很了解,则是几乎不可能会少见多怪。
#40-2 - 2024-5-8 22:39
夏天快来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谁是厕纸爱好者,看很多还会只追厕纸”举个实例,在小红书、抖音搜索“二次元扩列”,找那种做了扩列表的阅番数100+的,99%的观众都是只看“厕纸”。班固米或许少一些,但在新番条目也能看见。

对于你的...
搜了下小红书,首页面都是正常的,没看到你说的这种。至少不是普遍现象
#40-3 - 2024-5-8 22:53
想带你去吹吹风
夏天快来 说: 搜了下小红书,首页面都是正常的,没看到你说的这种。至少不是普遍现象
你用#日漫涂涂乐 这个tag试一下。我刚亲测了一下,也喊群友试了试,大家看见的结果应该差不多才对。
#41 - 2024-5-8 21:17
(我不会妄想自己没被人支配)
我怎么没觉得喜欢素晴日的都是不懂哲学的,我看你班的哲学大拿十个有八个都喜欢素晴日,还有一个虽然素晴日的哲学水平不行,但他教给我许多学哲的道理的。
#41-1 - 2024-5-8 21:29
想带你去吹吹风
哲学大拿喜欢素晴日的原因也要看是他到底是喜欢悬疑、故事、人设......还是说真就只喜欢这个哲学。如果真正系统性学过哲学的大拿(上过公开课、读过不少哲学理论书、本身是哲学专业)还因为素晴日的哲学知识额外加分,那只能说或许是审美差异吧。
#41-2 - 2024-5-9 09:02
装甲恶鬼献忠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哲学大拿喜欢素晴日的原因也要看是他到底是喜欢悬疑、故事、人设......还是说真就只喜欢这个哲学。如果真正系统性学过哲学的大拿(上过公开课、读过不少哲学理论书、本身是哲学专业)还因为素晴日的哲学知识额...
你说的其他东西,都被过誉了。至于这些人符不符合你说的哲学大拿的标准我不知道,但你可以去素晴日的日志区找找嘛。
#42 - 2024-5-8 21:37
删除了回复
#43 - 2024-5-8 22:37
(互联网时代前的经还要继续念吗?)
有时候的矛盾不在于审美,而是教徒辩经。辩不动了就需要用“阅番量”这个武器批斗,批对面没看懂。
最好的例子:EVA
#43-1 - 2024-5-8 22:47
#43-2 - 2024-5-8 22:49
瑞穗真帅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瑞穗真帅
什么玩意?关我屁事
#43-3 - 2024-5-8 22:51
想带你去吹吹风
瑞穗真帅 说: 什么玩意?关我屁事
你不是跟我说但凡有EVA的地方就要@你吗?
#43-4 - 2024-5-8 22:56
瑞穗真帅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你不是跟我说但凡有EVA的地方就要@你吗?
我又说了😓
#43-5 - 2024-5-8 22:58
想带你去吹吹风
瑞穗真帅 说: 我又说了😓
我真有消息记录为证,你说你是EVA最虔诚的信徒。
#44 - 2024-5-8 22:40
(acg爱好者)
多看东西确实是好事,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你的总结最终还是归为人对信息获取量的多少,也就是由人阅历来决定的,只不过范围不是acgn就是了。信息在这个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45 - 2024-5-8 22:48
一个只看过93部动画的首陀罗怎敢如此造次(
#45-1 - 2024-5-8 22:50
瑞穗真帅
骂的就是你这种看了上千部结果还没lz有品的用户(
#45-2 - 2024-5-8 22:50
想带你去吹吹风
因为你这种老登已经没活了,你不发帖那只能我来发了。
#45-3 - 2024-5-8 22:52
bangumi上单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因为你这种老登已经没活了,你不发帖那只能我来发了。
你和折棒到底什么关系,怎么同时回,你们是不是一个人还是什么小团体
#45-4 - 2024-5-8 22:57
瑞穗真帅
bangumi上单 说: 你和折棒到底什么关系,怎么同时回,你们是不是一个人还是什么小团体
他就是我之前发帖想要马加爵的舍友
#45-5 - 2024-5-8 22:57
想带你去吹吹风
bangumi上单 说: 你和折棒到底什么关系,怎么同时回,你们是不是一个人还是什么小团体
我跟他是同学啊,我们一个寝室的。
#45-6 - 2024-5-9 01:10
烂云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我跟他是同学啊,我们一个寝室的。
真的假的
#46 - 2024-5-8 22:57
你不否认阅片量的确有用,但认为大量重复低质量阅片没有意义。这个可以简单说下,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爱好者都不是功利的去看片。看片是为了娱乐自己,而不是为了所谓提高审美,深度爱好者更是如此,他们是从更感性的方面,类似这种形式的表达更能触动自己,所以会长期观影。还有在一个领域成功运用了别的领域的套路,这其实也是很厉害的事,形式的不同,意味着创作所需的能力的不同,而不是所谓简单降维打击。
至于你说那些吹捧自己阅历的人,我就不评价了,因为一般和这种人聊不到一块。布列松说:“艺术不是一种奢侈享受品,而是一种生命必需品。”但对我来讲电影只是一个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当然我很享受就是了。
#46-1 - 2024-5-8 23:03
想带你去吹吹风
娱乐自己是最轻松、最享受的,比带有功利性的去增加阅片量强太多。
#47 - 2024-5-8 22:58
已阅。
我打篮球五年,学钢琴八年,玩lol十年。我技术就一定好吗,那我能不能吹牛逼。阅历至上,没必要和审美扯上关系。只崇拜数据,崇拜资历,就一定不行吗。
#47-1 - 2024-5-8 23:00
想带你去吹吹风
哎,这例子恰当。我玩LOL十年还是铂金,我一个朋友玩LOL第一年就是大师了。
#47-2 - 2024-5-8 23:07
瑞穗真帅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哎,这例子恰当。我玩LOL十年还是铂金,我一个朋友玩LOL第一年就是大师了。
我玩红警几个月水平就已经能和50级大佬匹敌了,而你玩一辈子都玩不明白坦克怎么操作
#47-3 - 2024-5-9 12:32
孙连城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哎,这例子恰当。我玩LOL十年还是铂金,我一个朋友玩LOL第一年就是大师了。
你也玩LOL,我以为你只玩gal...
#47-4 - 2024-5-9 12:49
想带你去吹吹风
孙连城 说: 你也玩LOL,我以为你只玩gal...
我之前玩,现在已经不玩了。
#48 - 2024-5-9 01:17
太对了,在阅历无法提升审美水平之后,就从动画本身转向看动画的人。
#49 - 2024-5-9 03:47
把”美“和”新奇感“混淆了哇
一开始对某种风格无感,经过长期训练以后能够感受、鉴赏其美。一般说的”美“和”阅历提升审美“是这种
#50 - 2024-5-9 09:49
写了一大堆废话,阅历是基础,你可以说基础高并没有审美,但是没有基础是一定没有审美的
#50-1 - 2024-5-9 09:52
maika
话放这了阅3000必然是比阅几百强,在看的永远比不看的强这是定理。我认同最质朴的观看,但你想娱乐就别跳出来,你跳出来就代表你不是专注与娱乐
#50-2 - 2024-5-9 10:36
Hakula
maika 说: 话放这了阅3000必然是比阅几百强,在看的永远比不看的强这是定理。我认同最质朴的观看,但你想娱乐就别跳出来,你跳出来就代表你不是专注与娱乐
刷 3000 道高考题的高中生也比不过没有专门刷过高考题的大学教授,审美不是随着阅历就能自动获得的,没有外源性知识体系的输入、仅通过观看能得到的提高很有限。
#50-3 - 2024-5-9 11:22
maika
Hakula 说: 刷 3000 道高考题的高中生也比不过没有专门刷过高考题的大学教授,审美不是随着阅历就能自动获得的,没有外源性知识体系的输入、仅通过观看能得到的提高很有限。
教授必然比你高考生知识更多,这里不能这样类比
#50-4 - 2024-5-9 11:23
maika
Hakula 说: 刷 3000 道高考题的高中生也比不过没有专门刷过高考题的大学教授,审美不是随着阅历就能自动获得的,没有外源性知识体系的输入、仅通过观看能得到的提高很有限。
如果数量仅仅类比成刷题,那大概你是没有去看动画的
#50-5 - 2024-5-9 11:38
Hakula
maika 说: 如果数量仅仅类比成刷题,那大概你是没有去看动画的
原理是类似的。如果只是看动画而缺乏人生经历、不熟悉文艺理论,看再多也可能收效甚微,看到一些稍显晦涩的作品仍然会作出荒谬的解读。而一位哲学教授 / 电影导演即使第一次看一部日本动画作品,也能解读出很多一般观众难以注意到的内容,体现出更高的审美水平。lz 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大致也是如此。
#50-6 - 2024-5-9 11:44
maika
Hakula 说: 原理是类似的。如果只是看动画而缺乏人生经历、不熟悉文艺理论,看再多也可能收效甚微,看到一些稍显晦涩的作品仍然会作出荒谬的解读。而一位哲学教授 / 电影导演即使第一次看一部日本动画作品,也能解读出很多一...
完全不相同,一般观众难以注意到的恰恰是阅片量堆积的成果,业内是完全注意不到的,我和业内交流的带来的感受仅仅只是角度不同哦。观众视角和业内视角不一样罢了,如果说监督来了就能看到更多观众看不到的地方,那么观众也能看到监督看不到的地方
#50-7 - 2024-5-9 11:51
Hakula
maika 说: 完全不相同,一般观众难以注意到的恰恰是阅片量堆积的成果,业内是完全注意不到的,我和业内交流的带来的感受仅仅只是角度不同哦。观众视角和业内视角不一样罢了,如果说监督来了就能看到更多观众看不到的地方,那么...
高估自己了,大部分普通观众能看到的很有限,这里我也不攻击具体的个人了(虽然我不点出来又显得当局者迷)。诚然鉴赏有角度之别,但大部分观众基本没有掌握任何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运用系统的方法论只能得到朴素的感性认识,这和高中生做题原理是十分类似的。文艺理论就像数学分析,学了就会,不学你还指望能靠自己做题悟出来吗?
#50-8 - 2024-5-9 12:00
maika
Hakula 说: 高估自己了,大部分普通观众能看到的很有限,这里我也不攻击具体的个人了(虽然我不点出来又显得当局者迷)。没有掌握方法论基本只能得到朴素的认识,这和高中生做题原理是十分类似的。文艺理论就像数学分析,学了就...
所以说完全不相似,我早就指出了你拿做题类比大概是没去看动画的,当然我说得阅历是指不倍速不跳过认真看完的,像某阅3000的倍速我自然也是看不起的。其次我自然没高估自己,因为我真的交流过,倒是像听听你的?举个具体到点的例子吧,点兔第三季有集很糙的感觉,糙的原因是因为其中有部分的线条是不一致的,部分粗部分细因此你认真看过动画的话会有违和感
#50-9 - 2024-5-9 12:05
Hakula
maika 说: 所以说完全不相似,我早就指出了你拿做题类比大概是没去看动画的,当然我说得阅历是指不倍速不跳过认真看完的,像某阅3000的倍速我自然也是看不起的。其次我自然没高估自己,因为我真的交流过,倒是像听听你的?...
就像你要评价作画也需要去了解作画的理论知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靠自己那点微薄的阅历去总结是很困难的。一般观众(非作画豚)谁又会在意什么线条或分镜呢?看几百上千部难道就能自然学会拉片吗?
#50-10 - 2024-5-9 12:07
maika
Hakula 说: 就像你要评价作画也需要去了解作画的理论知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靠自己那点微薄的阅历去总结是很困难的。一般观众(非作画豚)谁又会在意什么线条或分镜呢?看几百上千部难道就能自然学会拉片吗?
非作画豚也能感觉到啊,只不过不清楚原因,相反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集质量的低下,这就是阅片堆积出来的敏感性
#50-11 - 2024-5-9 12:11
maika
Hakula 说: 就像你要评价作画也需要去了解作画的理论知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靠自己那点微薄的阅历去总结是很困难的。一般观众(非作画豚)谁又会在意什么线条或分镜呢?看几百上千部难道就能自然学会拉片吗?
再其次,拉片这个东西会了就比不会的强吗?不一定吧,看多的了自然就会感受到好与坏的区分,拉片仅仅说讲出来原因,但是不讲出来就没感受到吗?
其二业内拉片真的是权威吗?这个我想大家看过b站那种拉片应该都有感受,他们仅仅是在讲这个镜头是什么,有难度 而不是为什么这样好,甚至有些连为什么难也不会讲述,这就是连原因都不讲。相反你看观众的拉片基本上都会讲述他自身觉得好的原因
#50-12 - 2024-5-9 12:11
Hakula
maika 说: 非作画豚也能感觉到啊,只不过不清楚原因,相反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集质量的低下,这就是阅片堆积出来的敏感性
只有敏感性有什么用,看完以后简单打个分,说一句神作 / 垃圾就算审美了?这正是我之前所说的朴素感性认识。
#50-13 - 2024-5-9 12:12
maika
Hakula 说: 只有敏感性有什么用,看完以后简单打个分,说一句神作 / 垃圾就算审美了?这正是我之前所说的朴素感性认识。
呃,那长篇大论有什么用?看完以后打个分
#50-14 - 2024-5-9 12:12
Meddle.
Hakula 说: 高估自己了,大部分普通观众能看到的很有限,这里我也不攻击具体的个人了(虽然我不点出来又显得当局者迷)。诚然鉴赏有角度之别,但大部分观众基本没有掌握任何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运用系统的方法论只能得到朴素的...
知道你在骂老悠看了4000部理解和看了100部的人一样了
#50-15 - 2024-5-9 12:14
Hakula
maika 说: 再其次,拉片这个东西会了就比不会的强吗?不一定吧,看多的了自然就会感受到好与坏的区分,拉片仅仅说讲出来原因,但是不讲出来就没感受到吗?
其二业内拉片真的是权威吗?这个我想大家看过b站那种拉片应该都有感...
拉完片当然还要看表述的内容啊?正如写完长评仍然要看写作的内容。只不过一般观众可能连将感性认识梳理成文字的能力也没有,而这种能力不是靠阅历就能自然获得的。
#50-16 - 2024-5-9 12:18
想带你去吹吹风
maika 说: 非作画豚也能感觉到啊,只不过不清楚原因,相反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集质量的低下,这就是阅片堆积出来的敏感性
就拿这个作画为例,假设一个人是美术专业的,即便动画阅历少,他或许也能看出来这集的作画问题。放到剧情、立意、镜头语言等也一样,书看得多的、系统性学过理论知识的、经常看电影的人即便第一次看日本动画也有可能看的很懂。
#50-17 - 2024-5-9 12:18
Hakula
maika 说: 呃,那长篇大论有什么用?看完以后打个分
审美,或者说艺术鉴赏,就是要看最后产出的内容(作为一种再创作),能不能解读出作品的细节,给其他观众以启发。一个人自称写作水平很高,但只停留在脑中的灵感而从没有落笔到纸上,这能叫写作水平高吗?
#50-18 - 2024-5-9 12:20
maika
Hakula 说: 审美,或者说艺术鉴赏,就是要看最后产出的内容(作为一种再创作),能不能解读出作品的细节,给其他观众以启发。一个人自称写作水平很高,但只停留在脑中的灵感而从没有落笔到纸上,这能叫写作水平高吗?
鉴赏水平和产出不挂钩
#50-19 - 2024-5-9 12:21
maika
Hakula 说: 审美,或者说艺术鉴赏,就是要看最后产出的内容(作为一种再创作),能不能解读出作品的细节,给其他观众以启发。一个人自称写作水平很高,但只停留在脑中的灵感而从没有落笔到纸上,这能叫写作水平高吗?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所以的动画都不会有差评,因为对方能落笔,我等没有落笔的评论都是没有审美的
#50-20 - 2024-5-9 12:22
maika
想带你去吹吹风 说: 就拿这个作画为例,假设一个人是美术专业的,即便动画阅历少,他或许也能看出来这集的作画问题。放到剧情、立意、镜头语言等也一样,书看得多的、系统性学过理论知识的、经常看电影的人即便第一次看日本动画也有可能...
想多了,你先接触真正的业内再来讲话吧。他们可能是对于线条更为敏感但对于动画整体方面自然是看的多的人更敏感
#50-21 - 2024-5-9 12:24
maika
Meddle. 说: 知道你在骂老悠看了4000部理解和看了100部的人一样了
原来是个立靶子射箭的,那让他别来回我了。我的方式是对事不对人
#50-22 - 2024-5-9 12:26
Hakula
maika 说: 鉴赏水平和产出不挂钩
这只是你的理解。类似地,你也可以自称数学水平天下无敌,看到一个猜想就能轻松写出证明,只是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了。我的审美水平非常高,一眼就能看出「EVA」乃旷世奇作,尽管我难以清晰表达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但它就是神作,这就是阅历带给我的自信。
#50-23 - 2024-5-9 12:27
maika
Hakula 说: 这只是你的理解。类似地,你也可以自称数学水平天下无敌,看到一个猜想就能轻松写出证明,只是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了。我的审美水平非常高,一眼就能看出「EVA」乃旷世奇作,尽管我难以清晰表达它为什么好、好在...
那你确实没你口中阅4000的水平高吧,我说的。那看来进一步证实了我没讲错
#50-24 - 2024-5-9 12:28
maika
Hakula 说: 这只是你的理解。类似地,你也可以自称数学水平天下无敌,看到一个猜想就能轻松写出证明,只是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了。我的审美水平非常高,一眼就能看出「EVA」乃旷世奇作,尽管我难以清晰表达它为什么好、好在...
还有你这种射了箭在画靶子的别来浪费我时间了,早知道是个对人不对事的就不跟你废话敲字了。
#50-25 - 2024-5-9 12:30
Hakula
maika 说: 还有你这种射了箭在画靶子的别来浪费我时间了,早知道是个对人不对事的就不跟你废话敲字了。
讽刺也看不出来,理解能力确实堪忧。

没事,我也不想浪费我的时间。我之前看到过你和其他人的讨论,我对你的水平也已有认识。
#50-26 - 2024-5-9 12:34
maika
Hakula 说: 讽刺也看不出来,理解能力确实堪忧。

没事,我也不想浪费我的时间。我之前看到过你和其他人的讨论,我对你的水平也已有认识。
不重要我从来不觉得我水平多高,但是确实你比这种没看多少的厉害
#51 - 2024-5-9 10:19
支持反对阅历至上论,但是审美论也感觉不太行
#51-1 - 2024-5-9 14:59
フメポッド
虽然无论是“数量不重要,要的是质量”还是“阅历需要多样性”都是比较陈旧的观点以及相对简单的结论,但我还是对其延续并产生的更多问题有点兴趣。
主要集中在审美和KOL对评价群体上,同阅历需要多样性,审美肯定也需要多样性,对作品的评价需要多样性
同作品脱胎于作者,文本分析家通过文本找到自己对其影片的观影价值,拉片派通过影片里的一些突出的技法找到自己对其影片的观影价值,这是大多爱好者的方法,被普遍称为高品味的活动
但我还是认为文艺作品需要更多非理性、有情绪的评价,因为即使是上述的两种爱好者都清楚大多时候他们表扬或批评作品时的观点,在学院派内部都有很多反例去证明这些观点并没有太多正确性(就不说最常见的故事和技法哪个更重要的争议,甚至有影史经典又没有画面只有声音,又有多少经典文学作品没有思想内容,又有音乐纯粹的噪音甚至抛弃了声音,这些都能驳倒太多的“本质论”),但是他们也存在价值,他们也是被“创作”的
文艺作品需要更多非理性、有情绪的评价,即使一个东西在作者创作的时候并没有认真注入自己的表达,即使是一部评分较低的异世界动画,只要作品内的东西给观众带来了共时性并产生了共鸣,让观众感受到美,这个美可以不止文本和拉片到来的,可以是单纯的情绪,甚至可以仅感受来自影片时间的流动或是在听说是好片的先入为主下的美,只要没有太过实用主义导致困在意义何在的难题里,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也是我喜欢看到的审美多样性

也许和上面这一段相驳,文无第一这句话从诞生开始就是无用的空话,文艺作品中KOL甚至审美霸权也是有必要存在的
“霸权”只是听上去渗人,但实际上门槛不高,处于这个游戏当中的人就是在无限进行着维持霸权和争夺霸权,或者被统治。
法国优质派鄙视好莱坞被后来的新浪潮推倒,巴洛克到浪漫时期音乐被贵族老爷们拿来歧视民乐,但这些音乐数学作业给了二十世纪的先锋艺术家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并被其学术化,萨拉维奠定了西方现代小说,乔伊斯开创了更高级的技法…. 这可能都可以被认为维护或争夺审美话语权的例子,但是确实对文艺界有推动结果
如果没有这样的“审美霸权”,即使文艺作品一样大众化了起来,也会很无聊吧,即使是ACGN圈子内的动漫高手gal高手之争也才显着生命力十足
不知道说岀来尬不尬,我自己是个排名爱好者,解读作品是一种观众的创作,我也可以从中沾沾自喜的认为制作排名也是观众的一种创作并没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排名也被时常认为是话语权的一部分。
#51-2 - 2024-5-9 15:10
想带你去吹吹风
フメポッド 说: 虽然无论是“数量不重要,要的是质量”还是“阅历需要多样性”都是比较陈旧的观点以及相对简单的结论,但我还是对其延续并产生的更多问题有点兴趣。
主要集中在审美和KOL对评价群体上,同阅历需要多样性,审美肯...
说得很好!由于能力问题和时间问题,实际上我的文章也只是比较浅薄的说了一下“唯阅历至上”这一点,感谢你提供自己的想法作为补充。
#52 - 2024-5-9 10:29
看动画片超过一定数量就已经是审美低下的体现了
#53 - 2024-5-9 10:34
(眩しさだけは、忘れなかった)
陌生感,那也可以说是新鲜感吧?
总有作品类型有第一个开拓者,但是你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会因为新鲜感对作品有兴趣吗,我觉得也不一定吧?还是要看作品本身水平的
我也不支持阅历至上,但是在我看来看得多正常应该是要了解的更多一点
#53-1 - 2024-5-9 12:24
想带你去吹吹风
作品本身水平肯定是最重要的,但新鲜感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有加持。比如班固米的石头门、E17、小圆条目吐槽箱中,比较常见的一条就是“可惜我先看了XXX,也是轮回系,不然应该会更震惊。”
#54 - 2024-5-9 10:40
(with or without you)
我觉得阅历同样应该加上自己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或者去过的地方等一系列综合考量
这些才是阅历最初的定义,仅仅看某方面的阅历过于狭隘了
#55 - 2024-5-9 10:44
(Anime is a gag, and so are its dilettantes.)
我认为消除陌生感顶多是让自己的评价更客观,与审美关系不大。
阅历至上是经实践考验残留的结果。第一,阅历是评价一个人的言论是否对自己有用的非常有益的评价标准。就如你所说,虽然阅历不一定100%转化成审美水平,但依然非常值得相信。类比,这就跟用销量去和作品质量关联一样。确实未必一定正确,但依然有参考价值。而“至上”,就是没有比阅历更好用的评价方法了,实操中也确实如此。第二,所谓“动漫的审美”,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同好交流、作品推荐等目的。此时,阅历本身就变得非常重要,甚至比作品是不是美,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审美能力更重要。一般爱好者最喜欢听得不是“XX作品优秀的十大理由”,而是“如果你喜欢XX,你可能也会喜欢XX”。如果只是自嗨,除了寻求认同感和自尊,一个人有没有审美水平其实并不重要。
#55-1 - 2024-5-9 12:22
想带你去吹吹风
消除陌生感确实只是让自己评价更理性(客观)。大部分情况下对一个人的其他情况不了解,也可以暂时用阅历做简单的评价标准,你说的我差不多都是认可的,我的主题还是反对“唯阅历至上”。
#56 - 2024-5-9 10:49
说的这些道理基本上看了点影视作品的人都想到的,不过不同的人的想法可能有些小的不同,这个姑且不谈,在我看来你大概只是用正论发泄情绪,就是想表达“我觉得看得多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56-1 - 2024-5-9 12:30
想带你去吹吹风
我的原意是结尾那段“鼓励多样化的阅历,反对同质化的阅历”,不过文章写出来也不只属于我了。
#57 - 2024-5-9 17:33
单纯点格子的阅历我不怎么认可,起码得有评论
#58 - 2024-5-9 20:38
(牵着蛋卷看秋日震撼)
老东西早该爆金币了
#59 - 2024-5-10 03:07
(没有一个固定头{怎么精裂怎么爽~})
确实,动漫糕手只是自诩脑嘿的标签而已
#60 - 2024-5-10 03:52
(今天吃什么?)
审美压根就没有客观的高低,
除非你认同掌握话语权的精英群体定义的“高审美”是比大众的审美更高级的。
既然你反对阅历至上论,那你也应该反对阅历霸权者定义的高审美,也应该反对这人造的高低之分

见多识广提高的就是阅历,不是审美,阅历和审美本来就没有什么关系
就像你吃的饭种类多了,提高的就是吃饭的阅历,不是口味,吃饭的口味没有高低
#60-1 - 2024-5-10 12:54
想带你去吹吹风
见多识广提高的就是阅历,不是审美
部分认同,是我的措辞问题。我的原意应该更接近:见多识广可以消除陌生感,可以对少见或者初见的题材怯魅,然后让人更理性的评估作品,继而做到“现在的我”比“之前的我”有更高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