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2-11-18 00:45
帆` (“幸会”)
该读了,向着哲学的方向前进!向着自由的方向前进!向着爱与美的方向前进!(bgm49)

用读书抵抗生活的无趣,正在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类!(bgm113)

(与生活的无趣殊死搏斗中)
#2 - 2022-11-18 00:50
(“幸会”)
day1

《存在与虚无》——萨特

没有哲学基础就读哲学论文太痛苦了,看一句话得查半天的哲学术语,百度上还全是用术语解释术语的,全是黑话套黑话,中译本还不能完全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好困难,照这个进度下去都不知道半年内能不能读完(bgm38)(bgm38)(bgm38)
可是我真的好喜欢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不管,我就要读!就算读不懂也要读!读不下去也要读!(bgm36)
#2-1 - 2022-11-18 13:26
我吃饱了啊喂
加油!
day1
《快感大转移》——齐泽克
挑目录中感兴趣的先看,享乐的法则,(bgm59)齐泽克真的好喜欢希区柯克(笑
#2-2 - 2022-11-18 21:01
原初之水
你好~ o(* ̄▽ ̄*)o 刚发现的小组
一边啃食喜欢的书,一边笔记。
在认的过程抽出想表达的,就貌似于当时的欢喜和奇心,是可以保留和沿用,能从未来的纸上探出,且在生命活动中拨醒疲于生计的大脑。
即便记录是注脚,离创作边界相距甚远,也宜经笔吐露心声;口中述说的,是每一个生人能决定的表达,也是物品在绩度机制唯一存留的权益。
通过交流互相认识~
帆兄晚上好
#2-3 - 2022-11-18 23:53
帆`
我吃饱了啊喂 说: 加油!
day1
《快感大转移》——齐泽克
挑目录中感兴趣的先看,享乐的法则,齐泽克真的好喜欢希区柯克(笑
好耶是饱饱!
读书当然要先从自己喜欢的入手!(bgm81)
#2-4 - 2022-11-19 00:07
帆`
原初之水 说: 你好~ o(* ̄▽ ̄*)o 刚发现的小组
一边啃食喜欢的书,一边笔记。
在认的过程抽出想表达的,就貌似于当时的欢喜和奇心,是可以保留和沿用,能从未来的纸上探出,且在生命活动中拨醒疲于生计的大脑。
即便...
水兄晚上好~
一直觉得能记录下阅读的某一瞬间的感受是一件美事儿~这是独属于此刻的我在此刻的感悟,也许未来的我面对这同一段文字的看法会完全改变,会对我曾经的幼稚而感到可笑,但我此刻所想的才是此刻唯一的真实,我此刻所记录下的才是此刻唯一的体验。
(´▽`)
#3 - 2022-11-19 01:06
(“幸会”)
day2
《存在主义与人类情感》——萨特
“当我们说人选择了自己,我们也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们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也选择了全人类。”
我会成为现在的我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的选择的选择,而我的做出的选择实际上也选择了我身边的他人。一方面这是他人即地狱和自由意志不存在的某种体现,但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选择的传递其实很浪漫(bgm32)
“相反,存在主义者却对上帝并不存在感到苦恼,因为围绕着它的观念天国中的价值荡然无存,再没有先天的善,因为没有无限和完美的意识来思考它。没有任何东西记载这种善存在,也没有任何地方写着我们必须忠厚老实,不要撒谎,因为事实就是我们生活在只有人存在的空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那就是存在主义的立足点。真的,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令人悲观沮丧,因此,人遭到遗弃,因为在他之内或之外都找到他可以依靠的地方。他不能为自己辩解和开脱。”
Gott ist tot.
那么自由呢?
存在主义呢?
我们呢?
当我们叫嚣着要把上帝拉进行刑场,并真的对它施了死刑,我们终于看到了它薄如纸的皮肤下掩藏着的巨大自由,那自由却前所未见地耀眼,将责任、孤独、迷茫和空虚都一气刺入我们的身体,失去了上帝的存在主义者因此而痛苦
“当我说人被宣判是自由的时,我需要传达这个观念,之所以被宣判,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创造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一旦他们被抛入到世界之中,他将会对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
面对我们被抛入到的一个悲伤的世界,我们或许无需去称量究竟是被判处的自由更多,还是随之而来的痛苦更多
我们需要做的且我们仅仅能做的只是选择
自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痛苦
存在主义选择了自由
存在主义者将在痛苦中与自由热吻
#3-1 - 2022-11-19 09:21
我吃饱了啊喂
day2
要早点睡觉!年轻人少熬夜(bgm59)
《斜目而视通过通俗文化看拉康》——齐泽克
[东方快车谋杀案,凶杀是一群人所为,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没有任何罪恶感,杀人者与受害者是一路货色,即,被杀也是罪有应得。]
这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电影也很好看的!是共同的罪恶感,也是翻目录看到感兴趣的侦探部分章节,总算是有我看过的侦探小说了,从没有进行过哲学相关的思考,是新的思考路径:主体和客体,主体间性之维,尸体作为客体将一群人联系捆绑在一起。
“我们”欲望的实现即一场凶杀案,全部转嫁到“罪犯”一人,由此达到不付出代价也能享受欲望
#4 - 2022-11-20 00:43
(“幸会”)
day3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莎拉·贝克韦尔
直接看存在与虚无还是有点困难,先从存在主义哲学史开始吧(bgm33)
“他在眩晕、窥视、羞耻、虐待、革命、音乐和做爱中——大量地做爱——创造出了一门哲学。”
“你是自由的人,那就去选择吧——也就是说, 去创造。”
#4-1 - 2022-11-20 15:12
我吃饱了啊喂
day3
《斜目而视……》
[为什么你说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究竟是我身上什么东西使我成为了主人(太太,国王),癔症化的问题总是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的撕裂和无可弥平的鸿沟:其一是“我的能指”,其二是我的“身在何处”这种非符号化的剩余。]
#5 - 2022-11-20 15:40
(“幸会”)
day4
《存在主义咖啡馆》
了解了一些胡塞尔的现象学,下面是我的一些肤浅理解和拙见

《以萨特存在主义和胡塞尔现象学反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
胡塞尔说:“回到事物本身。”

人的存在是不同于其他一般物自体的存在,人的存在是变化的存在,这一点是首先要被明确的。

人首先存在,然后便是要思考。人最初的存在是一种物自体性的存在,但在思考之中人又可以选择自己的本质,创造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存在。

人经过思考后才通过自由意志做出选择,这就是说,人一旦停止了思考,他的一切活动都不能再被称之为选择了,他从本质中失掉了自由意志,他的一切活动只不过是外界环境投影到他身上的反映,是一种经由外物刺激后的恒定不变的机械性的行为。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一个停止思考的人就是主动放弃了自己作为人存在的主体性,而在他人的视点下,即他人的世界中,他又被纯粹意识进一步异化成一个客体,所有有关人的主体性的本质都被从他的身上剥离,他被完全地还原成了一个机械的客体性存在的现象。这样他就由一个主体性的人彻底异化成了完全静止的不再发展的客体性景观,只能以一种不变的现象揭示他自己的存在,他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萨特说:“你是自由的人,那就去选择吧——也就是说, 去创造。”
选择即是创造,人是通过选择创造自身的本质的,人通过选择创造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现在以及自己的未来。而一个没有意识的景观显然无法进行所谓的创造,尽管它的实在是不变的,它没有主观性,它无法去展开自己,也就是无法创造自己,无法决定自己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未来将是什么,它无法给出自己,也就是无法给出存在,它能给出的只有不变的现象——这也不是仅凭它自己就能给出的——它依存于另一个主体的主观性。

萨特说:“我始终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现象永久地揭示一个物自体的存在,因为物自体的存在通常是不变的。但我们无法通过现象完整地揭示一个人的存在,我们只能揭示他的现在或是过去的存在的一部分,而永远也不可能揭示他未来的存在,即人的存在是变化的。因此,对于一个不再思考的人——不再变化的存在,他的人的存在的部分也就不存在了。

我存在故我思考。
我思考故我选择。
我选择故我创造。
我创造故我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存在故我存在”,这并不是一句废话。人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人在此之前并没有创造人自身,因此我们可以在存在之后去真正创造我们的存在——这是建立在思考的前提下的。

停止了思考的人也就无所谓他存在了。
#5-1 - 2022-11-21 10:26
我吃饱了啊喂
day4
(bgm67)才注意到标题也有我!好耶
《斜目而视……》
[在质询的案例中,事情更加复杂,阿尔都塞的“例子”包含着比他从他自己的理论所能获得的更多的东西:他不经意地在大街上走着,突然一个警察把他叫住,嘿说你哪!通过回答召唤——停下来并且朝警察走过去,个人便把他自己认识-构造为一个权力的主体。
假使这种理论的情景发生在大街上,被叫唤的个人将转过身来,通过180度的转身,他变成了一个主体,为什么?因为他已经认识到那声叫唤“真正地”是针对他地,并且是“正是他被叫唤”。(并且不是其他什么人)
质询不可能达不到它地收信人,仅仅是因为它的收信人的认知-接受才使它成为一封质询信。]

想来这种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就好像被叫“美女”“帅哥”“女士”“先生”……类似的词一样,大致有两种想法产生:
1是确定叫的人“是否是我”?是种不确定性
2再者是“为什么是我”?是困惑感,找我有什么事情?我做出了一些需要值得提醒的事情?有求于我……
#6 - 2022-11-21 23:39
(“幸会”)
day5
《存在主义咖啡馆》
古典世界里的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主义的思想家,同样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来实践,而不是为了寻求知识或智慧本身。通过以哲学的方式反思生命的无常,他们相信自已会变得更加坚韧,更能超然于环境,并能更充分地做好准备,去面对悲痛、害怕、发怒、失望和焦虑。在他们薪火相传的传统里,哲学既不是纯粹的智识追求,也不具廉价的自我帮助技巧的集合,而是一种训练, 由此来让自己不断成长,过上完满之人那种负责任的生活。
我想学的哲学从来都不应是高悬在象牙塔上的理论,而是带我走进一种生活的方式。
这种不断的选择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很像是从悬崖往下看时的眩晕。它不是对坠崖的恐惧,而是对你不确定自己不会把自己扔下去的恐惧。你头晕目眩,想要抓住点儿什么来固定自己---但你不能保证自己能如此轻易地对抗伴随自由而来的危险。
若是你看你的选择之下是悬崖,若你想跳的话,那么就选择吧,去跳吧,下面是自由与痛苦。
正确的生存方式,不是我们去信仰什么,而是要全情地投人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把握好每一个时刻,它是什么样,我们就怎么活,不要希望任何东西有所不同,也不要藏匿对他人或对自身命运的愤怒与仇恨。
#6-1 - 2022-11-22 14:11
我吃饱了啊喂
day5
《斜目而视……》
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的《纽扣》中儿子患有蒙古症,父亲难以忍受终于在某天爆发,与醉汉大打出手最终鲨死并且取下纽扣,将纽扣作为纪念品,提醒他命运的荒诞,也提醒他至少有一次,他以同样毫无意义的行为做出了报复。

然后我被海史密斯分散了注意力,检索了《盐的代价》观看改编的电影《卡罗尔》(bgm59),电影好看的!
#7 - 2022-11-23 12:13
(朋友不多,但很快活。)
day6
帆酱偷懒是吧,逮捕(bgm52)

[乍一看,昆德拉的著作的基本中轴似乎是官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命不凡的痛苦和日常私人生活的孤岛之间的冲突,那种私人生活通过很少的欢乐和愉快,欢笑与眼泪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围。]

是米兰昆德拉,(bgm44)嗷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没看完,估计还有50多页,先去结束那本!
#7-1 - 2022-11-23 22:51
帆`
被发现了(逃)(bgm113)
day6
《存在主义咖啡馆》
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一个人必须不断前行,创造还未发生的事:走到世界中,行动起来,然后去影响它。
当我们走进世界中,并作出了选择,我们确实选择了世界,但与此同时世界和我们自己又选择了我们。
自那之后,自由早已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我们发现,我们受监视和管控的程度已经非比寻常,我们的私人数据被拿去谋利,我们被提供着各类消费产品,但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做任何太具破坏性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事件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种族、性别、宗教和意识形态冲突其实根本没有结束。
我们愈是了解自由,我们的自由就愈是处处受限,我们愈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愈是痛苦与无奈——什么都无法改变的自由,一无是处的自由。
#8 - 2022-11-24 23:13
(“幸会”)
day7
《存在主义咖啡馆》
我觉得,哲学融入到生活中后,会变得更有趣,同样,个人经历从哲学角度去思考时,也会更为有趣。
存在主义者关心的是个人 (individual), 是具体的人类存在(human existence)。
我希望所有人类毁灭和我想爱着某个具体的人并不冲突(bgm81)
#8-1 - 2022-11-25 09:27
我吃饱了啊喂
day7

[卡夫卡的世界是“焦虑的世界”,不过这样说的前提是,必须注意拉康给“焦虑”所下的定义:造成焦虑的,并非乱伦的客体丧失,而是过于接近乱伦的客体。卡夫卡的“疯狂的淫荡的上帝”,这个“至高无上的邪恶存在”,恰恰就是“作为至善的上帝”,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离他太近了。]

确实!希望全人类毁灭但是爱一群值得我爱的人不冲突~
#9 - 2022-11-25 22:48
(“幸会”)
day8
《存在主义咖啡馆》
这还带来了另一个意外后果: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把我们从意识形态、政治观念等等中解放出来。通过强迫我们忠于经验,并回避试图影响我们如何解释经验的权威,现象学能抵消周遭的各种“主义”,从科学主义到宗教原教旨主义,再到法西斯主义。一切都在悬搁判断中被放到了一边一它 们无权干涉事物本身。如果处理正确的话,这会给现象学带来一种惊人的变革色彩。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些东方的冥想技巧, 力求让这个跑来跑去的东西安静下来,但其艰难程度表明的正是让精神静止不动有多么不自然。要是不管它,只要醒着,心灵就会朝各个方向伸探,甚至在睡梦阶段也还会继续这么做。
我爱胡思乱想的原因找到了(bgm37)
以这种方式来理解的话,心灵几乎根本什么都不是:它就是它的关涉性。这一点让人的心灵,不同于任何其他自然出现的实体。没有别的东西能够那么彻底地像心灵那样关涉或属于事物:就连一本书,也仅仅会向某个拿起来并细读了它的人,揭示这本书“关涉”了什么,而在其他时候,这本书就只是个存储设备。但是,一个不体验任何事、不想象任何事、不推测任何事的心灵,根本不能被称作是一个心灵。
人独特的心灵/精神分隔开了人和其他事物的存在
#10 - 2022-11-26 23:22
(“幸会”)
day9
《存在主义咖啡馆》
再看胡塞尔现象学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我们轻易地接受了现实,也许因为我们直觉感到什么都不是真实地”,现象学要我们回到事物本身,回到那个不真实的本身(现象)而非其无法被认识的存在,我们要像一个孩子那样重新去感觉事物的不真实本身,我们也接受这不真实的现实,以此达到对其内部和外表的统一,即现象的一元论。
#11 - 2022-12-1 10:31
(与过去和未来的自己和解。)
怎么回事,两个人都摆了吗(bgm38)(bgm38)
#11-1 - 2022-12-1 10:33
762
+1(bgm38)(bgm38)
#11-2 - 2022-12-1 10:34
我吃饱了啊喂
(bgm38)最近一堆糟心事,算是告一段落。今天恢复!
#11-3 - 2022-12-1 12:27
帆`
我吃饱了啊喂 说: 最近一堆糟心事,算是告一段落。今天恢复!
抱抱饱饱(bgm80)最近忙着剪比赛的mad(不知道能不能赶上ddl(bgm38))还有各种备考,所以这边就随缘更了(bgm35),学生党的时间总是不够用(bgm38)
“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12 - 2022-12-1 11:28
(朋友不多,但很快活。)
day1
[圣徒是一种伦理的(他并不向自己的欲望妥协)和道德的(他顾及他人的善)
相反的恶棍是邪恶的(他破坏道德规范)和不道德的(他所追寻的不是欲望而是快乐和利益,因此他缺乏任何确定的原则)。
更为有趣的是,两种水平的立场表现了一种内在的对抗:英雄是邪恶的,然而伦理,即他以更高的生活伦理、历史必然性等名义破坏,既存的外在的道德滚翻的有效性,而超我则表明了英雄的对立面,一种不道德的道德法则,其中这种快感坚持了对道德规范的服从
(比方说,一个严厉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利益而折磨学神,并不准备承认在这种折磨中贯注了自己的虐待狂)]

罪恶感和“不要放弃你的欲望”,少点负罪感,对待不重要的人多点刻薄啊可恶
#13 - 2022-12-6 00:46
(“幸会”)
封校了,结果反而有更多时间来读书了(bgm38)
堂堂复活!
day1
《存在主义咖啡馆》
相反,他谈的是“此在”(Dasein),这个词通常表示一般的 “存在",由那里(there)和去存在(to be)构成。这样,它意思是“在那里存在”,或“存在于那里”。
一些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颠覆性诠释,他想要颠覆人类思想,摧毁形而上学的历史,而从新开创哲学。
可以说,海德格尔给了我们穿着日常服装的此在:没有穿着假日盛装,而是穿着“日常便装”(everydayness)。他在其最平常的时刻中理解此在,然后竭力用最具创新性的语言来讨论它。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的日常存在就在这里:它是“在世存在” (Being-in-the-world)。
此在,一般表示存在但又不全同于存在,这是一种日常的,真正陷入生活中的存在,它并非胡塞尔在经由悬置还原后的高高在上并与世隔绝的存在,其本质是一种用非日常的、甚至是令人懊恼的词语所展现的日常状态。
这里,此在的日常在世存在的主要特征是,它通常在忙着做什么事。我一般不会倾向于沉思事物;我会把它们拿起来,然后用它们来做事。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如果我抓着一个锤子,通常不会去“盯着锤子-这物”,而是去用来钉钉子。
此外,我做敲打,乃是服务于某个目的,比如为我的哲学书造一个书柜。我手中的锤子唤起了一整套目的与情境。它揭示了此在对一切的参与:它的“操劳”(concern)。 他举例说:生产某物,运用某物,照看某物,并放任某物,以及消极性的参与,如忽视某事,或不做完某事。这些他都称之为“匮乏的”的形式,但它们仍然是操劳的形式。它们表明此在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一种操心(care)。 操劳(concern) 和操心(care) 之间的差别令人困惑,但二者都表示此在深深卷入于世界中,而且它很忙。我们离克尔凯郭尔及其看法并不遥远,那就是我不只是存在,而是在我的存在中有利害或者投入。
通过操劳(即实际上的存在的一系列活动和它的所有的参与、目的与意图,乃至它所处的情境)我们得以理解此在:此在包含存在、存在的位置、存在的状态、存在的参与、被一个存在参与的另外一些存在以及其之间的连系等等,存在参与世界之中而非独立于世界之外,以上这些赋予了存在一些新的但本应属于它内在本质的存在本身(现成在手状态下的存在)之外的本质,即为此在(当下上手状态下的存在)。
海德格尔继续写道,我的参与引导我去利用“有用之物”或“设备”——如锤子这样的用具。它们拥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海德格尔称之为:“当下上手状态”(readiness-to-hand)或“易上手状态”(handiness)。当我正在敲打的时候,锤子于我而言拥有那种类型的存在。如果出于某些原因,我放下了锤子,并盯着它看为“锤子这物”,那么它就是一个不同的类别: “现成在手状态”(presence-at-hand)。
现成在手状态是被观察的、隔绝于日常生活的、高高在上的、未参与进世界之中的、独立的、静止的状态,而当下上手状态是自我展现的、融于日常生活的、触手可及的、参与进世界中的、整体的、行动的状态。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哲学家的第二大错误(仅次于对存在的遗忘)是讨论每一事物时, 仿佛它就是“ 现成在手状态”但这样就把事物与我们大多数时候遇到它们的那种日常“操劳的”方式分开了,把它们变成了某位整天除了盯着东西看之外无事可做的不操劳主体的沉思对象。然后,我们还敢问为什么哲学家似乎隔绝在日常生活之外!
哲学家犯这个错误,就会让整个在世的存在结构有可能分崩离析,而之后,又很难再将其恢复成哪怕是与我们所认识的任何日常存在相类似的东西。与此相反,在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里,一切事物出现时都已经连接在一起。 如果整个结构崩溃,那就是一种“匮乏的”或次级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顺利整合在一起的世界可以由最简单的行动来揭示。一支钢笔会让人想起墨水、纸、书桌以及台灯这一系列东西,并最终让人想起我为谁而写或正在写给谁,而这每个谁都带着他或她的目的活在世上。正如海德格尔在别的地方写道的那样,一张桌子不仅仅是一张桌子:它是一张家庭的桌子,是“男孩喜欢忙着做各种事”的地方,或者,也许桌子是“那次与朋友一起做那个决定的地方,那次写那部作品的地方,那次庆祝那个节日的地方”。我们在社交上,以及在功用上都参与其中。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所有的在世存在也是一种“ 共在”(Being with)。我们与他人共居于一个“共同世界”(with-world)。
......
他们的“存在”,她解释道:“可以是黏糊糊的、凝胶状的、胶水状的、白色不透明的东西,它可以是白色的、充满活力的、清晰的和热的,这对我来说,都不是很清楚。”
此在的日常在世状态,我称之为“参与的存在”:此在对一切都参与,这就导致了它并非是一个个分隔的、硬的、单独的存在,而是一整个系列都连在一起,是融合的、一体的、粘稠的。海德格尔认为一切事物在出现时就连在一起,这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深入讨论而得出的对其的颠覆:当我们研究一个存在时不能只研究其存在本身,我们保留存在与世界的连系并不再将它彻底地悬置和还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现象学的完全抛弃。由此延伸出来的即所有的此在的日常在世状态都为一种共在,而得出我们与他人和所有事物处在一个共同世界。当世间的一切都有所连接,一切存在的意义都被无限延伸出去,那么我们所观察研究的其中的一部分便是以匮乏的形式所呈现的,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次级状态,但它们仍是操劳的形式,而只有当我们讨论操劳足以揭示包含存在及其所连系的一切直至延伸到整个世界甚至是世界之外时,才能称得上是不匮乏的形式。
海德格尔举了一个把一切都归在一 起的例子。 我出去散步,发现岸边有一条小船。对我来说,那条船有什么样的存在?它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对象,是供我从某个抽象的观察角度去沉思的“ 船这物”。相反,我遇见的这条船,可以是潜在的有用事物,处在一个有一系列这种事物的世界中,即便对我没用,也处在一种这条船显然对别人有用的情境中。这条船一下子同时点亮了 功用性、世界和共在。如果我想把它仅仅视为“对象”,也可以,但这样就破坏了日常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要以共在的视角去看待存在,即此在,而非独立切割出它的本身存在,这令其的存在本身也被阉割了,我们也就无法了解其与我们、其与世界的关系。让我们回想起哲学最伟大的任务与追问:认识这个世界。
在《存在与时间》中,日常存在——而非触不可及的宇宙论或数学才是最“本体论的”东西。实际的操劳与操心,比反思更为原始。有用性先于沉思,“当下上手状态”先于“现成在手状态”,“在世存在”和“与他人共在”先于“独自存在”。我们不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空盘旋,从上往下凝视,而是已经在这个世界上,井且参与其中一我们“被抛”到这里。而“被抛性”必定是我们的起点。
胡塞尔的现象学虽然通过悬置排除了许多问题,但也因此显得局限。人的存在就注定了人眼不能以绝对客观的上帝视角进行俯瞰。既然起点已经被确立,我们无从选择地被抛弃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就去体验吧!然后立于世界之中变化——人的可能性就是人本身——人,一个永远变化中的此在。
#14 - 2022-12-24 16:22
路过,本来以为是很轻松的小组,没想到都是读哲学的大佬2333
哲学的话我还是打算等大学再说,现在人根本静不下来,读什么都进不去,只好读点肤浅的东西了,麻了
#15 - 2022-12-27 07:13
(Listen to the girl, as she takes on half the world ...)
沉了(bgm38)
#16 - 2023-3-5 13:02
(朋友不多,但很快活。)
我来啦。
重新开始猴子掰玉米
从熟知的东西开始,提供一种对范畴的另一种理解
这一点之前有印象,是颜色和声音展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