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2-5-25 23:39
(“你并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本文旨在介绍流行音乐曲式结构的基础术语和知识,同时探究中日英术语的异同。理解曲式结构,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赏析音乐。
专业知识若有疏漏欢迎补充纠正。
#2 - 2022-5-25 23:46
(“你并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一)        流行音乐结构的要素

前奏/イントロ/intro
歌曲的第一个部分,一般为纯器乐。当然也有省略前奏直接进入主歌或者副歌的情况。其功能主要为呈现音乐整体的基调,引入主歌。
前奏的写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较为简单的是直接复用之后主歌副歌等部分的旋律和节奏,另一种则是不重复使用要素。前者有一种作者有意强调重点的味道,而后者则能让听者进入后面的乐段保持新鲜感,难以预料音乐的发展。
e.g. 《Hotel California》(录音室版)00:00-00:52共十六小节。加州旅馆的尾奏solo可以称为经典,其实前奏也颇有设计。前八小节吉他+贝斯,给出贯穿整个乐曲的旋律与和弦模式,立即让人浸润在一种荒芜之中;后八小节另一把吉他再叠了一层长线条旋律,可以看作之前旋律的概括。这两层吉他节奏疏密产生的交错,以及穿插其中隐隐的镲音,彰显出前奏丰富的层次感。最后一小节以八分鼓点,引出主歌。

主歌/Aメロ/Verse
音乐上,主歌被称作“对音乐主音的延长”,即通常使用与主音强相关的和弦,比如C大调的三级和弦Em,它和主和弦C共用了E和G,所以可以称作强相关。
歌词上,与副歌相比,主歌的叙事性更强。也就是说,通常主歌会描写作者想表达的故事或场景细节。
e.g. 《Hotel California》-Eagles(录音室版)00:52-01:44共十六小节。主歌非常规整,一句歌词对一小节,起笔于一个荒凉的环境“dark desert highway”、“cool wind”,描述了漂泊无依的主人公在一种迷幻状态下入住旅馆的过程,是主歌歌词中典型的叙事性歌词。

导歌(预副歌)/Bメロ/Pre-chorus
一个比较容易让人忽略的要素。一个原因是很多流行乐不经过导歌过渡直接进入副歌,另一个原因是导歌通常较短,而且过渡的自然让人难以察觉。
导歌通常使用一些中间性的元素完成主歌到副歌的过渡,比如使用过渡性和弦,如C大调下的下属和弦F。这被称作“和声探索”,经过“探索”到达副歌。如果主歌副歌使用相同的和声结构,导歌会做出一些改变引起听者的注意。
有人会将Bメロ解释为Bridge,而Bridge现在通常用于描述进入最后副歌前的过渡段落,这里对应为Pre-chorus更适合。
e.g. 《反方向的钟》-周杰伦 01:09-01:28共八小节。这首的导歌很典型,原因在于主歌是三个固定和弦循环,旋律和节奏也是很简短的固定模式,而进入导歌立即被打破(如未出现过的减和弦),对比很明显,有一种强烈的忧郁气息。

副歌/サビ/Chorus(refrain)
音乐上,旋律和和声与之前的部分形成对比来突出。副歌的三个特点为:高音、长音、重复。这三点均是为加深听者印象服务的。
歌词上,与主歌相比,副歌通常不会写过于复杂的歌词,抒情性更强。从表达主题、加深印象的功能性上来说,副歌要做到去繁从简,越是朗朗上口越便于传唱。这一点也与副歌音乐性上的特点相符:长音和重复均需要简短的歌词。
关于サビ的语源:一说源于寂(さび),指謡曲和語りもの中的强而粗重的低音;另一说源于ワサビ(芥末),指给人带来强烈的刺激。
关于为什么副歌比主歌重要却叫“副“歌,可以参考该视频
e.g. 《Hotel California》-Eagles(录音室版)01:44-02:10共八小节。”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 Such a lovely place, Such a lovely face”可以称作全曲的中心句,简单而重复出现(第一句仅仅用了三个音),这也给听众更多的机会去体会歌词中表达的情感。而“bring your alibis”末尾的长音,同样符合副歌长音的特征。

桥段/大サビ(Cメロ)/Bridge
一言概之,桥段是歌曲“起承转合”的“转”,也被称作“middle 8”。也就是连接第二遍副歌到最后一遍副歌的段落(一般包含演唱)。这个段落通常是歌曲中完全没有提及的段落,就是为了形成强烈的对比,打破主歌-副歌的AB重复模式,减轻审美疲劳。而也起到了提醒作用,每当听众听到桥段就不由自主开始期待最后副歌的爆发。
“middle 8”这个说法源于一般意义上最早的流行音乐“叮砰巷音乐”的三十二小节AABA结构。在当时的术语体系中,AABA这种形式就被称作副歌,而非其中的任意一个部分。该结构中各部分八小节,B的部分起到过渡作用而被称作”middle 8”,也就是后来的桥段。因为这一段明显的对比效果,日语中将桥段和副歌联系在一起:它被称作“大副歌”。
有朋友提出了自己关于桥段的理解,也让笔者怀疑桥段是否可以是纯器乐,于是笔者又进行了确定。英文wiki指出:“‘middle eight’ (a common type of bridge) refers to a section of a song with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elody and lyrics……”,而在一位日本作曲家的教学视频中,也明确区分了间奏和桥段且给出的例子无一不含有人声旋律。这表明,桥段必须含有人声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作曲家认为Bridge这个词对应的是Bメロ(导歌),而大サビ应该称作Dメロ而非Cメロ。前者笔者不赞同,原因是已经有更精确的词语对应(Pre-Chorus)。后者则因为有一种说法是将サビ(副歌)称作Cメロ,大サビ就只能用Dメロ了。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接受这种说法,但仍然推荐使用不易混淆的大サビ。
e.g. 《群青》- YOASOBI 2:09-2:36共十五小节。对于桥段来说算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例子,这个桥段还可以再分成两段,前八小节一个崭新的以三连音主导的强调“自我疑问”主题,以及后七小节旋律上行的过渡段。

间奏/間奏/Interlude
间奏泛指在其他任意两个含人声的要素之间,纯器乐的过渡性段落,如副歌和下一段主歌之间。间奏一般会在音乐结构的说明中省略(因为一般流行音乐的结构主要围绕声乐)。

尾奏(后奏)/アウトロ/outro
与前奏相对的尾奏,提示听众歌曲的结束。通常使用渐弱、渐慢、和声终止式等等表现结束。

即兴/フェイク(アドリブ)/Ad lib
即在音乐的首端/间奏/尾端等位置出现,歌手根据原旋律与节奏,即兴地以“啊、嗯、啦”等音节进行哼唱的部分。
フェイク和アドリブ的差异在于,前者只是在原旋律基础上进行些许变化,后者更为自由。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关于フェイク(fake):完全脱离了“伪造”的原意。推测应该是“仿制”的意思,也就是フェイク的即兴是一种歌手对原旋律的“仿制”。
e.g. 一个冷门例子(私货):暗に落ちる涙-カヒーナ 4:20-4:35

日语中其他结构要素术语:
~ダッシュメロ:即~’。指同一旋律但歌词不同的部分,如Aメロ对应Aダッシュメロ(即A和A’)。一般来说歌曲的第一个Aメロ会接一段旋律一致但歌词变化的一段,这一段就是Aダッシュメロ。当然B段也可能会有对应的B’段。

由サビ细分的一系列术语:
頭サビ(サビ始まり):如果歌曲一开始便进入副歌,这一段副歌称作前置副歌。这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常见,但似乎只有日语里有准确描述这个部分的词。
e.g. 未来への咆哮-JAM Project 00:07-00:25
私货:《refrain moon》-AiRI 00:00-00:20

大サビ:即前面已经提到的桥段。

落ちサビ:很多歌曲中副歌最后会重复两遍,第一遍降低伴奏音量(或者只留下个别声部),歌手以较为轻柔的方式演绎的副歌,称作落ちサビ,。
e.g. 瑠璃の鳥-霜月はるか 3:42-4:03
私货:《君に花》-Ceui 04:32-04:47

ラスサビ: lastサビ,指最后一遍副歌,歌曲最高潮,通常会展现一些变化来提示听众。
e.g. 《深愛》-水樹奈々 4:13-4:56 (注意 “情熱よりアツイ体温で溶かして”这句与第一遍副歌的不同)

英语中其他结构要素
Post-chorus
这个词中日并无对应,大致是“附副歌”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部分在副歌之后,主歌之前,是与副歌有相似性的段落,“附属”在副歌后。比如有相同的和弦进行、以合唱形式表现的相同的旋律等。附副歌通常给人散发副歌余热的感觉,是一种对副歌的回味。
e.g. 碰巧wiki给出的例子有两个听过:
《Chandelier》-Sia 1:17-1:40 不同的旋律,相同的和弦进行(这首mv当年被国内部分粉丝戏称为“找遥控器”,“放在新德里”的空耳至今印象深刻)
《Shape of You》- Ed Sheeran  1:10-1:30 "Oh—I—oh—I—oh—I—oh—I / I'm in love with your body"

非结构要素的其他术语:
记忆点(流行句)/フック/Hook:hook原意为钩子,它并非歌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歌曲中让人印象深刻、最“钩人”的部分,也就是最“洗脑”的部分。所以说hook并不一定就在副歌当中,它可以是其他任何要素的一个段落。不过如果记忆点不在副歌中,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副歌写得不够理想。
#3 - 2022-5-25 23:48
(“你并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二)        流行音乐的常见结构

如上图所示,虚线框及括号中为可省略的要素。
(前置副歌)-
主歌- (导歌)-副歌-(附副歌)-
主歌- (导歌)-副歌-(附副歌)-
(桥段)-副歌

(三)        部分特殊案例的分析
《Bohemian Rhapsody》-Queen
将歌剧元素融入硬摇滚的不朽经典,被乐评人称为“微缩歌剧”,其形式也相当自由。笔者将不再套用通常的术语,而是以贴近各部分作用的词语描述。

引子(Intro 0:00–0:49)
音乐在具有梦幻色彩的阿卡贝拉中启动,"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正表现主人公处于如梦似幻的精神状态中。如果只听到这里,"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好像仅仅显示出主人公的超然,然而主人公却形容自己"I’m easy come, easy go, little high, little low"反复无常。这种风轻云淡中,隐匿着某种疯狂。而当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犯人的自白,就会明白这是不愿面对现实的逃避。

叙事段(Ballad 0:49–2:37)
随着贝斯进场,主人公开始向母亲激情地描述自己"just killed a man"的罪业。这或许也暗示了某种向母性力量寻求庇护的潜意识。钢琴重复奏响引子后的间奏,叙事段进入第二部分,主人公认为命数已定,准备面对现实,开始“交待后事”,"my time has come"也包含着主人公对宿命论的笃定。

吉他独奏(Guitar solo 2:37–3:05)
叙事段后进入一段令人充满决心的吉他独奏,同时贝斯不断下行,从E♭大调转至A大调,气氛随之变化,钢琴八分音的断奏标志着音乐进入歌剧段。

歌剧段(Opera 3:05–4:07)
全曲最为惊艳的一个部分,歌曲模仿意大利歌剧宣叙调,呈现出极具荒诞色彩的听觉效果。这种模仿主要有以下形式:"I see a little silhouetto of a man…"——朗诵式的叙述、“Galileo”——高低声部对比,"I'm just a poor boy…from this monstrosity!"——主人公独唱与众旁观者合唱,"Bismillah! No, we will not let you go, let him go"——支持派与反对派对唱," Beelzebub……for me"——诠释主人公陷入疯狂的假声(B♭5)。
歌剧段描写了主人公坠入地狱对电闪雷鸣和恶魔的恐惧,乞求宽恕。至于歌词中不时出现的Scaramouche(意大利喜剧的角色),Figaro(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主人公)等名词,更偏向一种无实义的、填充歌剧色彩的堆砌。

硬摇滚段(Hard rock 4:07–4:54)
打击乐的重音将两个部分割裂开来,硬朗的节奏中主人公又振作起来,"can't do this to me, baby"是对地狱的惩罚升起无名怒火,实际上只是为了开脱的自我宽恕。

尾声(Outro 4:54–5:55)
吉他渐慢渐弱后,再次运用引子部分的唱腔和歌词、相近的旋律:"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 anyway the wind blows…",笔者将其称为对引子的“再现”。这表明主人公在经历了恐惧、忏悔等心理变化后,获得了真正的释怀。

如此看来,这首歌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副歌的,但是有不少引人入胜的记忆点(hook)。不遵循固定的格式并不妨碍一首歌成为经典。
或者说,常规结构的音乐和非常规结构的音乐,类似于格律诗和自由诗,各有千秋。不能单凭歌曲结构论高低。

参考:
[1]song structure
[2]サビ
[3]《欧美流行音乐简史》尤静波
[4]Bohemian Rhapsody
#4 - 2022-5-26 07:59
(nobody cares.)
今天学曲子正好就是典型的verse chorus verse chorus结构
#5 - 2022-5-26 08:04
(遇到困难,睡大觉)
mark(bgm38)
#6 - 2022-5-26 08:19
(Hello, t 4.0!)
mark
#7 - 2022-5-26 08:25
(good)
联想起最近用到比较多的two-mix的white reflection。
一开始以为桥段是从2:55开始的,后来发现这段纯器乐应该是间奏才对。又看了看,私以为2:55到3:36是间奏,3:36到3:50大概才是桥段?不过这样分对不对就不知道了。
#7-1 - 2022-5-26 12:19
“I FEEL YOUR LOVE REFLECTION……”旋律已经开始重复了,应该算副歌,这首没有桥段的~
#7-2 - 2022-5-26 12:34
pencil
说: “I FEEL YOUR LOVE REFLECTION……”旋律已经开始重复了,应该算副歌,这首没有桥段的~
原来如此,多谢解答w
#8 - 2022-5-26 08:35
啊这个好有用!学到很多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的词,还配上例子讲解好贴心ww感谢分享!
#8-1 - 2022-5-26 12:19
感谢w
#9 - 2022-5-26 11:12
(。´-д-)
推荐B站搜索 “作曲奥校-陈文戈” 和 “冰零-Mahiru忠诚眷属”
#9-1 - 2022-5-26 12:13
+1
#9-2 - 2022-5-26 12:14
陈文戈老师一直有关注,主要讲的是和声理论,印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9-3 - 2022-5-26 12:19
Cedar
说: 陈文戈老师一直有关注,主要讲的是和声理论,印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没有,我的意思是推荐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搜索一下(bgm38)
#9-4 - 2022-5-26 12:34
Cedar 说: 没有,我的意思是推荐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搜索一下
(bgm38)
#10 - 2022-5-26 12:07
(别去,别人有木头)
个人对anisong的刻板印象:
前奏/主歌/副歌/主歌A/副歌A/大サビ/副歌B
大サビ是个人solo
为了能放进OP/ED,前奏主歌副歌,一分到一分半
部分特殊话(最终话)改为放主歌A/副歌A
于是歌基本都在三分半到五分半之间……
说实在的有时候会审美疲劳(bgm99)
#10-1 - 2022-5-26 12:53
这种量产模式算是反映了流行音乐商业化的一个弊端了(bgm38)
#11 - 2022-5-26 14:16
(不跌落底层。和爱的人同在。保持尊严,承担责任,尽量善良 ...)
删除了回复
#12 - 2022-5-26 14:16
(不跌落底层。和爱的人同在。保持尊严,承担责任,尽量善良 ...)
支持 verse-chorus 曲式的正义科普!
#13 - 2022-5-26 22:10
(plus est en vous)
我直接怒赞
#14 - 2022-5-28 08:12
(贴贴能量重度依赖)
赞美楼主
#15 - 2022-5-28 16:37
(8EM10-1919 “Beast”)
马之
#16 - 2022-5-30 21:50
(“你并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暂时更到这里。常见结构那里还可以再细致一些,但感觉不大重要,歇了。(bgm38)
#17 - 2022-6-11 22:58
(愛はパワーだよ)
赞美楼主
#18 - 2022-11-14 00:25
学到知识了
#19 - 2022-11-14 00:31
(追番日益,补番日损)
这就叫专业.jpg
#20 - 2022-12-3 01:06
(Seele de klassischemodern)
来学习了!
#21 - 2023-2-4 12:19
(could i be more……)
好帖
#22 - 2023-2-4 12:44
(健身,勿扰)
#22-1 - 2023-2-4 13:59
eden
干啥 对流行歌曲结构不是很关心 不过看看也不错
#22-2 - 2023-2-4 14:03
bangumi导演
eden 说: 干啥 对流行歌曲结构不是很关心 不过看看也不错
该开个古典乐结构了
#22-3 - 2023-2-4 14:09
eden
牵着马娘看赛马 说: 该开个古典乐结构了
太难了也没啥意义,也就海顿莫扎特大多能分分清楚,贝多芬就有很多扩大和不规则的曲式,浪漫派晚期到现代更是突出一个随心所欲,当代音乐则根本没有什么标准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