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13:43 /
但对不少观众而言, 《回忆三部曲》里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这个镜头吧.

如这篇评价(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6451/)里所概括的:
"一个手指按下了落满尘土与污物的钢琴键 一瞬间场景从污水横流腐朽黑暗的太空船底层内就转到了鸟语花香清风拂面明媚灿烂的玫瑰园 惊在当场的当事人给了个360度全景拉了整一圈然后是更惊人的画中人爱娃从身后温柔的扑了上来就是一个热吻"


一种梦境与现实, 真实与幻想的交融,表达出了极其诡异的气氛,完美带动着观众的心情.
今敏的这个镜头实在是太厉害了.
就是不知道这种2D的动画,转这么几圈,这制作起来得多麻烦 = =









果然三部里头主观观感最好、气势最为凌厉的, 情感最热烈的, 还是《她的回忆》.
《大炮之街》是个伟大的实验,但观感还是略显沉闷啊.
Tags: 动画
#1 - 2015-1-1 10:08
关于大炮之街,我其实一直都认为虽然力求做出具有连续性的画面并且尽力做到one shot,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转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one shot。

例如经常出现在一般来说是两个cut乃至两个场景 (时间或空间有不同) 之间通过将深色的前景 (比如墙) 摇摄过画面,或者用其他的要素 (蒸汽) 盖住画面然后背后切换画面,又或者是将主角以外的其他画面成分全部干脆cross到下一个场景,然后再把主角移出画面。先不说时间,很多空间的变化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连续性。事实上是尽全力取消传统影视的镜头和场景转换时带来的视觉切换观感

在那个年代通过大型动画摄影台能做到的事情还是有限的,和现在毫无限制的电脑动画分层不同,别说摄影台支持的层数和面积有限,涉及移动的层数超过五层画面就会对不上焦,发黑并且产生色差。对此美国动画摄影师们已经谙熟于心了几十年。大炮之街用的的技术即使在当年也已经是成熟的。而大友克洋所做的就是在老技术上挑战极限,用那么老的技术挑战连续画面观感,的确很厉害

顺便,大炮之街的台本内容的确挺无趣的,美术概念和技术意义远超内涵

此外,我认为真正的one shot还是橙路的OP那样的才算


然后她的回忆的那个转嘛……粗略数了一下大约90张吧。从原画师的角度来看,麻烦倒不麻烦,不如说做起来会比较无聊磨人,因为动作变化比较少,米格尔只追着蝴蝶摆了两下头,剩下的慢慢磨旋转补间就好。不过要是米格尔没惊呆而是到处东看西看的话那才是真操死原画
#1-1 - 2015-1-1 13:00
かふう ちの
我只能说不愧是专业的 = =

大炮之街的镜头空间不连续那个,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 但是因为不懂镜头语言,不知道该怎么专业地形容出那种违和,勉强的感觉. 可能动画的镜头在这方面没有电影来的严格? 所以就模糊地算作one shot了.

内涵这玩意太那啥了...天使之卵都有人能解读出那么多, 大炮之街那玩意细节那么多,肯定也能读出很多..不过我还是觉得闷+有点无聊,讽刺的犀利度没有最臭兵器来的直接,对普通观众而言,画面的惊艳感也没有她的回忆那么强烈.

橙路好片子啊.几个OP都很有特点.不过那个特别闪的,我不怎么能够欣赏(感觉中二病的op和这个好像).one shot的是《鏡の中のアクトレス》这个吧,很有趣.

转镜那个了解了. 话说这种旋转镜头, 画背景的也不轻松吧. 感觉动画制作人员都是那种很有热情,很拼的人(为了理想?),挺不容易的...

话说你们这种专业的,看业余人员精力旺盛乐此不彼地拿半懂不懂的专业词汇战动画,应该会觉得很滑稽好笑吧.都是闲的慌 = =

新年快乐.
#1-2 - 2015-1-1 13:38
Biscuitop
hunterhunter 说: 我只能说不愧是专业的 = =

大炮之街的镜头空间不连续那个,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 但是因为不懂镜头语言,不知道该怎么专业地形容出那种违和,勉强的感觉. 可能动画的镜头在这方面没有电影来的严格? 所以...
讨论的话没必要非要专业,反正不是写论文,表达清楚方便理解就好,何况楼主你讨论的主要是一些感性的东西也不需要什么专业词汇,我用词也只考虑自己思考表达起来方便而已,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滑稽的。闲得慌什么的大家都差不多

转镜的背景我本来想提的,但是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说的必要所以没提,因为那种背景只需要画一个构图超宽的背景然后在摄影台上拉就行了,需要调整的就只有前,中,后景快慢和摄影机运动方向的差别。以这一镜头的工作量而言我觉得背景应该和原画差不多。

新年快乐
#1-3 - 2015-1-1 13:46
かふう ちの
Decafeko 说: 讨论的话没必要非要专业,反正不是写论文,表达清楚方便理解就好,何况楼主你讨论的主要是一些感性的东西也不需要什么专业词汇,我用词也只考虑自己思考表达起来方便而已,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滑稽的。闲得慌什么的大...
对了,问你下,背景的话,有没可能每张单独画的?还是都是只需要画一个宽背景?
#1-4 - 2015-1-1 13:49
Biscuitop
hunterhunter 说: 对了,问你下,背景的话,有没可能每张单独画的?还是都是只需要画一个宽背景?
没懂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是说她的回忆还是大炮之街,还是一般来说的传统2D动画的每一个镜头的背景,而且每张单独画的【每张】是指什么
#1-5 - 2015-1-1 14:05
かふう ちの
Decafeko 说: 没懂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是说她的回忆还是大炮之街,还是一般来说的传统2D动画的每一个镜头的背景,而且什么叫每张单独画
比如说这个旋转, 一个镜头只用一张宽背景就够了,然后通过摄影达到转动的效果...有无可能是为了达到这种旋转效果,或者是更为复杂的一些运镜,而画了好多张背景..这样的?
#1-6 - 2023-1-18 22:53
某科学的十万伏特
大炮之街台本无聊?我可不这么认为,可以参考《1984》中对于极权国家的描写,人物对话就是要苍白无力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国家的思想控制,更何况大友克洋已经把许多细节都藏在画面里了
#2 - 2015-1-1 14:49
明白了,你是想问背景有没有可能和原画一样,不靠在摄影台上移动拍摄背景来实现镜头移动,而是靠一帧一帧硬画背景的变化?

这种的话虽然属于少数,但是是有相当的实例的,比如公主恋人的电视版就有部分这种镜头,还有魔法提琴手的OP的最后一个镜头有一个巨大城堡也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镜头移动,之前提到的橙路的OP也有很多逐帧背景,宇宙奇趣录开头父亲回家也有逐帧绘制转面的房子,还有猫眼女枪手和Riding Bean的追车战也有很多逐帧背景

这些仅仅用在靠拉背景无法实现整体画面有复杂透视变化的时候

但是这类绝大部分都不属于背景师的工作,而是交给原画师做,因为原画之后是交给上色师在赛璐璐片上先描线再上色的(现在电脑上色的效率更高,线稿只需要软件智能提取,填色只需要点一下鼠标)。

赛璐璐风格的原画绘制方式是线稿分色后填色块,而背景师哪怕在电脑时代绘制彩色背景都是用传统绘画的方式一笔一笔涂,明显不如前者绘制效率高。

我所知道的唯一例外也就是老人与海那种规格外的艺术片,背景变化是一张一张油画硬画的(人物也是)

但是原画逐帧背景始终是一项超级消耗劳动力和时间的方法,而且美术精致度不如传统背景,线条也不稳定,透视还容易画错,所以很少有人用

随着97年之后高性能PC的普及,和MAYA这种不依赖专业图形工作站可在PC上运行的3D软件的出现,21世纪初那段时间,《茄子,安达卢西亚之夏》之类的2D动画片就已经使用3D背景了。就是把传统绘制的背景放在计算机3D空间直接改变形状和角度来实现复杂的透视变化,或者是先将背景和背景上的物件3D建模然后绘制背景贴图。然后,用3D虚拟摄像机拍摄,从而同时实现传统精致背景美术和镜头移动产生的透视,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很普及了。这方面PA works和ufotable的CG部门是个中好手。

不过即使是现在手绘逐帧背景仍然时有出现就是了,由于赛璐璐对比度强烈,原画绘制的逐帧背景比3D背景更容易产生画面冲击力,所以还是偶尔有人选择这样做
#2-1 - 2015-1-1 16:56
かふう ちの
好长 = = 感谢回复.对的,就是问这个.提到的片我再去看看. riding bean的追车印象中非常赞(红线应该也有类似的吧, 原画逐帧背景?). 动态背景用3D确实省事多了 = =
#3 - 2015-1-30 14:59
这两天上媒体理论课正好有讲到电影形式学,修正一下前面提到的几个概念。
我之前虽然不认为大炮之街在效果上是真正的一镜到底(one shot),但是技术层面上是one shot没错,也就是在分镜上这东西的确是只有一个镜头,这没有问题。

原因是我之前把一镜到底(one shot)和长镜头(long take)划等号了,我一直以为两者讲的是一个东西,不过似乎不是

one shot的定义仅仅是不切镜而已,而long take的定义是不光是不切镜,还要有客观写实意义上的时空不间断连续 (例:《大事件》的头11分钟和《人类之子》的一个长镜头片段)
也就是说事实从定义上来说上大炮之街的确是one shot,但是并不是long take,其他的观点和之前的一样

顺便,其实橙路的OP也是one shot而不是long take,因为橙路的OP虽然没有大炮之街那样过于明显修饰过的切镜,但是还是出现了客观上的空间不连续。橙路的所有场景转换都是靠每两个场景之间用同一个物件(object)相互匹配(match)过渡的,但是该物件在前后场景的定义不同 (例如猫在前后场景里分别是真正的猫和毛衣上的图案,茶杯在前后场景里分别是游乐园的旋转茶杯和真正的茶杯),从而实现不同空间的转换。不过严格来说,这个前后物体匹配的手法也是切镜的方式之一,所以也可以说橙路的OP也是把本可以切镜的地方做成了不切镜,本质上和大炮之街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较快的节奏,较剧烈的透视变化,和逐帧手绘的效果更流畅些而已

上面的英文都是阅读材料的原文,翻译有些是中文定义有的有些是我自己乱写的,都给出来方便理解
#3-1 - 2015-2-1 09:27
かふう ちの
点赞.我看了wikia上也说"Through unusual animation techniques the illusion is created that the film consists of one continuous shot or long take". 其实只是“看似”一个连续的long take..重点在于展示一种视觉奇观吧.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