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0 11:07 /
先叠甲,这篇只是我的一点碎碎念,不能被称为文章的东西。另外我想讨论的仅有经典太空歌剧设定下的情况,和现实世界及物理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在任何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太空站绝不是会是这种方式。

银英中的舰队战,尤其是排队枪毙的部分常受到吐槽,但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离谱。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一直以来不变的趋势就是提高射程,争取在最远的距离交战。银英里的交战距离动辄几十光秒,没有办法做到精确瞄准的情况下,必然得用大量火力saturate一个区域。同时由于护盾科技拉胯,舰船都是玻璃大炮,在极远距离的击杀是可行的。与其说是排队枪毙,其实炮舰时期的海战大抵都是这种模式,只是在不同时期科技发展导致攻防强度不等,而战术也有所不同。在这种逻辑之下,战舰变成长条减少被弹面积,以及将大部分火力和防御堆在前方都是顺理成章的。这也使夹击,包抄等战术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在标题中我特意用了海战一词,而大多数太空歌剧的作者也喜欢借用海战的模式。但是,绝大多数包括田中在内的作者都不懂海战,写出来的东西都很变扭。毕竟,陆战的逻辑相对比较清晰明了,大多数人通过各种媒介也有大体的认知,而海战则不然。陆战的目标就是保卫和占领据点,而整场战场的结果取决于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海战的逻辑则完全不同,大洋上没有据点可以防守,而将舰队战的成果转换为制海权再转化为能拿上谈判桌的东西,也并不完全自然。

在这点上,田中很讨巧得大幅削减了行星的防御能力。即使是海尼森,费赞这种重要的行星,不管什么舰队一来就放弃抵抗了。制海权就这样无缝转接为了实际战果,而舰队也直接为了实际领土而战。

在总体太空海战上,令我影响最深刻的居然是战锤40K的小说,关于哥特战争的两本。英国人还是会写海战的。

不过我大致也能理解不以海战为模版的原因:现实中的海战是很无聊的。它大量依照交战之前的训练与条令,海战的结果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大体确定了。而在交战中CinC所能做的极其有限,完全不可能像银英里一样,靠各种ad hoc的天才来扭转战局。就算是纳尔逊本人,靠的也是充分的战前讨论与任务下达,让每一位舰长都充分了解计划和配合。而那些新颖的战术也有罗德尼在圣徒岛,杰维斯在圣文森特的珠玉在前。内化为条令的一部分再加以常年累月训练的积累,绝不是战场上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困在木盒子或钢铁盒子远比陆地上呆板,银英中那些近乎神一样的机动和战法仅是为了人物而服务。

帝国与同盟打了一百三十来年,诸如中央突破,夹击之类的战法也很常见,从我们能看到的第二次提亚马特战役开始。那么对于不同情况的应对应该很成熟了。而那些三板斧屡试不爽,而总需要那么几个天才的指挥官来来决定该向哪里开火,要怎么突击,被反击了要怎么应对。这不太能用政府腐败来解释,毕竟海战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仍是旧制度下的国家打的。海军中最天才的大脑应该在后方推演,编纂条令,而舰队指挥官应该是有能力将条令执行下去的人。或者用克劳斯维斯的话,战争是社会学,战略是艺术而战术是科学。银英在战略上的博弈(比如围绕伊谢尔伦,费赞的部署)确实很不错,但双方在局部战场的表现实在不像打了几百年仗的人。银英中的战役还是普法战争之前的那一套,靠着将军(不论才能如何)的绝对权威来统领,而没有参谋体系的参与。

还有对要塞的问题。对岸炮击与封锁一直是几百年来海军条令最多研究的话题,从风帆时代的近岸封锁,到如今冠以littoral之名的一票东西。总之我很难想象同盟或者帝国在攻略伊谢尔伦的时候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莫名其妙跑到射程内,或许是日本人的旅顺情结吧。)

当然,作为英雄史诗这么写很无聊。想必读者读到,在最大的战争的最决定性的一次会战中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仅仅是将舰队向远离鱼雷的方向偏转,他们肯定不会高兴的。
Tags: 动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