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9 22:39 /
之前跑了一周南京,新番进度落下不少。先聊聊冈厂。
从两部分解读一下作品,即这部作品新的部分和属于冈妈成熟的创作语言和叙事风格的部分。
冈厂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厄休拉·K·勒古恩的《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1973年,一篇很经典的道德寓言式的短篇科幻小说,故事讲述了在一个乌托邦城市中人们心照不宣地依靠一个孩子的不幸维系纯洁富裕生活的运转。作品对这部小说的致敬如此之深,作品的结局却朝着180的方向反转——只要把不纯洁因素送走,凭借着人们的“勤劳”,人们可以在神明保佑的此处一厢情愿地生活下去。
尤其是小说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寓言,靠畸形的社会关系维系的静滞社会,尽管形式上美好,其本质是罪恶的,因而从乌托邦的幻梦中出走是唯一的选择。两相对照,冈厂的结局令人瞋目结舌。这意味着作品思想性上的完全溃败。
同时,形式上两位女主人翁们的对话,尽管这同样迎合了冈妈一贯地以角色关系性为行文叙事脉络的创作思路(这点在下文中还会提),在作品表现上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女二在火车上的恸哭,我对我今晚的安眠表示担忧。
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片实在是“太日本了”。冈妈虽然形式上非常出跳(尽管同样符合日本文艺的传统)但在思想资源上她是非常传统的,乡土主义在她身上有很重的烙印。从nagi、伊吕波到冈花,对于“在地”的描绘与接纳成为驱动作品行文的重要支点。吊诡的是,尽管冈妈的创作轨迹便是建立在对闭塞的乡土的反叛上,她笔下的角色以至于她本身最终回到了那套最老底子的日本乡土观中(这点在冈青里有显著的体现)。闭塞一成不变急于脱身的故乡小城每次在结尾都化为风景,这是何其讽刺。
其次是冈厂中的角色塑造,这部分同样承袭了冈妈一贯的创作观,内容上用力的、逐渐崩坏的角色关系推动作品叙事,同时用过激的、令人啧啧出奇的形式加以展现。
要澄清的是,有些观众对于作品的差评集中在开篇女主在天台向下展露下着和所谓的“恋父”情结。对此我的评价是,这才哪到哪。书接上文,冈妈的创作观是承袭日本文艺创作的文脉的,比如情色的成分,比如狂乱的成分。在这个意义上,冈厂的描写甚至可以说是克制的,我相信如果让冈妈放开写,肯定不会只是露个下身或是只有这点程度的“恋父”描写的。
其次,冈妈的写作中特别强调人因。人的关系性的变化驱动着各个角色在不同的时候做出不同的行为(尽管往往是过激的),从而挑起作品的戏剧冲突(进而支撑起作品的外在形式),这是冈田的创作观,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日本”的观念(我还会强调更多作品中的“传统”要素)。
最后,作品引入了各种叙事,比如与疯疯癫癫的反派相关的神道要素,高潮部分前在高炉前的仪式是最明显的,然后是女二宛如神明一般起着决定性因素的角色,这通常作为“被牺牲者”的形象出现(同时暗涵了前文所言小说的结构),这两者和新海诚的【天气之子】采纳了相同的思想资源(我怀疑冈田从诚片中借取了灵感),配上女儿撕开天幕使雪化为雨水的一幕精妙的视觉设计,我笑称这才是正牌阳菜。作品前半段还有很显著的青年文学的特质,在作品结尾部分崩坏之前这明明是一个很文艺的故事,男女主人翁雨中的热吻放到哪一部文艺片中都是合适的。
正因为如此冈妈在本作引入的角色关系性冲突才在结尾部分造成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冈田对于角色关系性的重视破坏了作品行文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典型的,nagi的开篇和一期中段。但是作品的体量足够大,而且高潮和结尾部分收得足够好,可以让观众有个“瑕不掩瑜”的评论。冈厂的失败是这些“独特”的部分在作品的结构和体量面前被放大的必然结果。
也许把作品体量拉大或许结尾的感觉会好一点,但这部作品的世界观明显没有那么大,甚至放在两小时的电影中都是不够的。所以或许能救这部作品的方式反而是直截了当地把高潮部分截掉10分钟,再把作品整理成一部90分钟电影。
再提一嘴美术,东地和生这次是真的没有存在感,换而言之美术没什么存在感,注意力全被角色冻红的脸蛋子吸引走了。我之前说自东地走了之后pa自白沙开始美术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东地跟了冈妈做出来的作品反而没什么特征了,现在看来是双输。开始做梦下一部pa片能在表上看到东地。

总评:6/10,前70分钟我能给8分朝上,结局部分实在是有些过于有冲击力。


附:《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选段
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大师的盛宴》还是在初中读的,一晃这么多年过去,有几篇还能清晰地记得,现在甚至能拿来用,可见读书是很重要的。




Tags: 动画
#1 - 2024-1-20 12:32
(猜心是子,猜子是心)
原来是“冻红的脸蛋子”,虽然感觉减退但是娇嫩的皮肤还是很诚实地被冻红了,视觉上不得不说很诱人。
现在水平不够,《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留到以后拜读。以我的见识觉得冈妈的点子很棒,楼主觉得本作的创新性怎么样?
#2 - 2024-1-22 15:38
这意味着作品思想性上的完全溃败。——这一结论怎么得出来的实在没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