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31 21:28 /
前面评论断言声之形不是好作品,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自己的价值观判断;而今天就可以抛开这那的来讲声之形是一部好作品,所基于的事物的话是暑假以来自己作出的尝试与感悟。
讲声之形是一部好作品,就要先讲清孤独的来源。我前段时间妄言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个人意志永远外在于实践认识,得到的认识也永远不会是个人意志真正所需。

现在我稍微认为,不仅仅是生来孤独,与他人的关系会使人更感孤独。
我们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社会背景中体会自己的存在。有人说自己是“二次元”,有人说自己是“妹控”,这其实就是在各种变动的场合中去从整个社会这个不变的背景里找到自己的“标签”来诠释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在认为自己存在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各种变动场合后的背景板上找到事先预设好的“不变的他人”,然后为真正的自己套上这样的标签来认为自己是真正存在的。
马克思其实讲得很明白了,我们只有在社会里才能获得自己的身份。

于是唯一可以不受质疑的自我一旦确定,源于关系的孤独就出来了,我们把“标签”视为内在,所做的努力都是把自己往这样一种标签形象上塑造,而他人外在于这种塑造,甚至他人会提出各种期望与要求来限制我们的“自我塑造”,毕竟我们所取材的“标签”其实就是已经经过“期望与要求”改造过的了,例如“二次元”其后所绑定的“御宅”,“学识渊博”其后所代表的“高智商”。外在于这种自我塑造过程的他人,全程干涉着我们的创作自由。我们借由他人的存在更感自我的孤独,所以萨特写下“他人即地狱”实在言简意赅。
再往下就是沟通的相对无效了,基于这种来源关系的孤独,我们也该意识到沟通的不对等性。事实问题可以言说,然而涉及思想、文化层面时,语言无法完全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还要依赖于两者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语言是限制的,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也就催生出了沟通的相对无效吧,完全依赖沟通去解决事物,改变认识,交流思想是不可实现的。

所以声之形是一部好作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向来不可逾矩的,剧中所有人拼尽全力的想要获得沟通来维持关系是对关系孤独论的猛烈反抗或者说是在最后可以这样做的年纪里垂死挣扎。
对于想要获得正常人那种“无效沟通”本来就难如登天的硝子却妄图跨越生理障碍得到真实的沟通,就算是被关系重创也要吚咿哇哇的爬行;男主的话天天看别人叉叉脸能抬起他那个b头就算他也在挣扎了其他人我也就不说了行吧?

要跨越这种定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是件易事,何况是拥有这样躯体的硝子。说是找寻声之形实际上是心之形,是我不要听你说的啥我要知道你到底想的啥,你觉得我到底有没有改变?用ACG的话就是我想探寻到真正属于你的声音,变成你真正希望的那模样以获得救赎。

他人的存在,让人类时刻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为陌生,无法相通的。但孤独灵魂之间拼命沟通与交流的挣扎,尝试与他人抱团取暖的努力,在不可逾矩的由“人生来而孤独”筑建的障碍面前,姑且算作是我们的胜利罢。

要知道的是,人类对孤独的反抗仍未止步。山就在那里,为了探寻到心之形而移山的人们却永远无法消除隔阂,然而对孤独反抗的本身,使我们可以稍稍听清山那边的声音,于是渺渺声波,大概也能绘出心的形状吧。
Tags: 动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