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7 02:03 /








后记承载着作者的思绪,不可不读。(话说回来,如果作者写了前言和后记,我一般都会读的)

我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轻度抑郁,那时脑海里充斥着自我厌恶的回忆以及消极的想法,但随着接受咨询,摆脱了周围环境之后,情况也逐步好转起来。就在我自我否定最严重的时期,晚上做的梦却都是让我感到幸福到要流泪的梦境,现在我回忆起来,应该是触发了大脑的防卫机制的缘故——即使你主观上不想寻求救赎,想自甘堕落,潜意识中依然会渴望着救赎与幸福。

沉静于悲伤的人,大概都是渴望救赎的,即使如电影,海边的曼切斯特里的男主一样,沉浸于悲伤之中,拒绝拥抱新生活,人的潜意识,大概还是期待着救赎的来临;抑或是等待着时间抚平旧日的伤痛,让自己学会与这些痛苦共存,这或许也算是一种救赎。

因此那些自杀的人,或许是因为连潜意识中都放弃了寻找救赎的可能性,因而才抛下一切,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吧。

我想作者之所以要将本书写成Happy End,一定也是试着在书中寻找自己的救赎,即使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再也没法兑现死去之人的诺言,也依然希望着有这么一个所谓的“在天之灵”,来见证这一切,即使理性述说着,人死了就是死了,但灵魂深处,这份渴求却没有变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Happy End虽然牵强,但确是最好的结局。深陷痛苦之中的人们,谁又不希望有个契机来拯救自己呢?即使这个契机漏洞百出,毫无逻辑,但人们需要这份幸福,需要记住这份幸福,即使它仅存于幻想世界,即使是如此的虚无缥缈,但若是忘记了这份幸福,恐怕就真的太晚了。

以上多多少少来自于我的自白,以及擅自对作者的感同身受。只有活着,才能走出心魔,而为了活着,总是要记得一些暖心的事物才行。

顺带一提,我之所以挺喜欢柚子社的gal,大概也是这份原因吧,寻找救赎的过程。
Tags: 书籍
#1 - 2022-11-7 02:11
现在想想,其实理性都知道,像获得本书结局,或是柚子社的那种救赎是不可能的,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但有这么一个盼头可能才是最关键的。有这个一个盼头,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不得不感叹人脑的思维回路真的很奇妙,你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总是会去期盼着这种事情的发生,可能宗教就是以如此原理,给人们提供心灵寄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