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2 15:35 /
离题讨论警告。仅针对tv版第一部而言,还没看续集和剧场版。

为什么菲特的母亲这么讨厌菲特?
在这里,我们或许需要首先思考,究竟什么是人偶。
从一般的常识来说,人偶作为复制品,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相似性」:人偶应该尽量在各个方面接近「原本」,从内面到外面的各个方面,越接近越好,只有最接近原品的复制品才是最有价值的。然而,这样的判断忽略了人偶的「类人 性」。洋娃娃,机器人,人造人,弗兰肯斯坦,荷蒙克鲁斯,这一切类人物(android)都在尽力摹仿人的相貌,人的机体,人的组织,人的结构,乃至于人的反映,还有人的情感。然而 ,无论如何摹仿,无论如何接近真正的人类,人偶都终究是「人偶」,而终究不能升格为「人」——为什么?是因为技术水准无法复制精妙的人体吗?还是因为禁忌的秘术一定会招来毁灭呢?亦或者,人的精神是如此微妙神秘,不可能由人类所干预、支配?还是说,只有神明才有权创造人类,而人类自己是无权用生殖以外的手段制造人类的呢?当然,以上的所有考察最终都会陷入同样的「本体性」的论证循环:最终,似乎要必须定义什么是「人类」,什么样的存在才能被称为「人类」。然而这样的无法自证的论证终究是无果的。
因为这样的思考误设了人偶的原点:制造人偶的目的并非尽力摹仿人类,使制造产物称为人类。恰恰相反,制造人偶的目的,恰恰是使产物不成为人。换句话说,制造人偶的目的恰恰是制造「接近人类之物」,创造「类人物」,创造像是人类,但是终究不是人类的东西。这才是人偶的本质。恐怖谷效应可以被视为此事的副产物:机器人假如与真人太过相似,只会激起观者的恐惧。创造人偶者,无论是否有此意识,其目的都是为了制造具有人形而无人性之物。如果产物超过了预设的界限,反而会激起厌恶和恐惧,因为规定人性的真义的,本来应该是身为制造者的人类,假如被造物从制造者手中夺去了人性的裁判权,糢糊了人和物的边界 ,制造者只会更加狂热地试图维持人与类人的边界。可以说,每当人偶更加接近人类一步,人性的范围就愈加狭窄,成为人的标准也愈发严苛。或许创造人偶本就是人类为了确立自身的边界,不过这或许离题太远了。
讨论了人偶,大概就能理解菲特的母亲厌恶菲特的大部份原因。被以「替代品」的身份制造出来的菲特,其使命似乎是代替艾丽茜亚的女儿角色,安抚普蕾茜亚破碎的内心。其实恰恰相反:菲特被制造出来,正是为了证明艾丽茜亚不可替代。在菲特和普蕾茜亚施虐受虐的扭曲关系中,被寄托了所有关于女儿的幻想的菲特,无论如何表现如何努力,对母亲而言,只能更加证明一件事,那就是艾丽茜亚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复制品和原品之间,似乎永远存在无法愈合无法接近的裂隙。这无法跨越的沟壑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菲特没做一个好女儿,正相反,正因为菲特的表现和艾丽茜亚的幻想间存在无法逾越的沟壑,所以菲特才不可能做一个理想的女儿。菲特对于普蕾茜亚而言,是通往被压抑的亲子欲望的暂时的补偿品,但是每次与菲特发生互动,短暂地满足被压抑的欲望时,都只是让压抑的亲子欲望再次生产,增殖,就好像反复寻找最完美的配菜,但是永远无法到达满足的彼岸一样,普蕾茜亚只能在欲望再生产的过程中永远无法满足饥渴。
Tags: 动画
#1 - 2022-3-13 15:31
这个解读妙
#2 - 2022-3-14 08:29
(Anime is a gag, and so are its dilettantes.)
简单来说,生下来的孩子没法再塞回去了,而且这孩子的成本这么高。那低头不见抬头见肯定是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