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10:10 /
1、说一部动画(或者是其他艺术作品)“好哭”究竟好不好?
虽然有沦落到感動ポルノ的可能性,但是当一部作品能刺激潜意识下人的泪腺的时候,它在情感渲染方面上就是成功的。作为观众是应该警惕背后的动机和目的,还是可以放心享受,通过短暂的感动中和一些平常堆积的负面情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王排名》好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精确的人物设定;另一个则是可以被代入到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
关于人物设定
比如说波吉——可爱的小孩,看起来天真烂漫,身残志坚,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但是背后其实和正常人一样感受着周围人的恶意。集合了幼年、可爱、坚韧(逞强)这些容易让感性的人产生共鸣的特点,让波吉每一次情感爆发都极具感染力。
又比如说波吉继母的席琳,表面看起来尖酸刻薄,对波吉充满恶意。背后其实是处处为他找想,但是不会表现爱的笨拙母亲。尖酸刻薄的形象到为了波吉爆衣救蛇的形象转变同样很容易触动人的心弦。
像这样设定上的反转造成的形象冲击适用于现在出场的几乎所有角色,当然这也造成了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
关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
同样可以举的例子也有很多。
比如说波吉面对恶意假装不知强颜欢笑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相似的体验。
席琳和戴达的心有灵犀。尤其是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朋友,看到席琳拼命对着戴达呐喊时心有灵犀的画面,很容易就把自己带入进去。虽然分隔两地,但是自己情绪低落、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或者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父母总是能察觉。

2、《国王排名》老套?
早在100多年前普罗普就已经将童话故事分解成了31种机能、7种角色、2种连结因子和动因,并指出几乎所有的童话故事都遵循一个特定的序列。(《故事形态学》)实际上包括大部分的轻小说、漫画在内(尤其是冒险故事)的剧情发展都遵循着这个特定序列。因此只要读过几本类似的作品,并且有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的人都能下意识的认知到它们的相似性。So……

3、关于角色名字
大部分的角色名具有指向性或者暗示。
ボッジーボッヂ(孤苦伶仃的不标准发音)
カゲー影(影子)
ダイダー代打(替补)
ヒーリング-Healing(治疗)
ベビンーbevin(英国政治家,外交家)
アビス(埃及锻造神的象征神牛)
……
Tags: 动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