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9 00:48 /
      四五年前玩完游戏,最近突然想起来有这部番,花时间补完之后感觉很不错,看到评分这么低实在是忍不住来这里说一下了,这部番的评分我认为是被低估了。我这次写得很长,有七千多字,主要原因是希望这部动画能得到一个更加公正的评价,游戏粉丝或路人不会因为不公正的评价而错过了这样一部还算优秀的作品。这部动画我认为应该评分在7分以上才合理。

      我因为玩过游戏,所以一直都没有去看这部番,因为怕改得差毁掉了——以我当时玩游戏的感觉看来,实在是不好改编成动画。我首先想到的是游戏有不同结局,玩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结局,但动画的话,不管选哪一种结局感觉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因为喜欢不同结局的玩家之间所拥有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冲突,这造成了他们可能很难喜欢上其他的结局。原作中为了增加玩家的代入感,主角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基本上都是由玩家来选择说什么话,如何进行回答,这种系统在女神异闻录等其他很多作品上都有,我认为这在增加了玩家的代入感方面上的效果,还要比DQ塞尔达之类的那些哑巴主角要更好。但这也造成了在改编动画时,很难确定主人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很多作品都在这种情况下塑造一个没有什么特点的亚撒西男主方便代入,但动画的主人公因为要在最后的时刻做出选择创造什么样的世界,所以不能像某些作品一样整一个只会亚撒西的没有明确立场的男主。游戏中玩家都是把自己带入主人公,因此动画不管怎么确定主人公的性格,都必定会与某些玩家想象中的产生差异。这些是有关剧情走向的,游戏改编动画无法避免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人物的塑造。游戏的剧情本身是为了服务游戏的核心玩法而存在的,因此原作有很多剧情是为了让玩家能够去打一些有趣的战斗而设计出来的,单个战斗对应的剧情对故事的推动以及矛盾冲突,人物的塑造作用是很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改编必须要在庞大的游戏剧情上做出取舍,或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原创。游戏中的人物塑造依赖于主人公与各个角色的好感度对话,以及一些支线小剧情,主线剧情中对于角色刻画的部分反而不多,这也造成了——配角在动画中如何塑造?这一问题。这种主人公与各个角色一对一谈话的剧情,以及小剧场如果放到动画中势必会拖慢节奏,也容易造成割裂感。我观看之前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人物在动画中怎样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因为抱着这样的担忧,我在游戏通关之后一直没有去看改编的动画,直到过了四年还是五年,偶然想起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几天看完了整部动画。说实在的,动画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我看过的游戏改动画中,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几部了。

      动画在改编时,在主旋律上着重突出表现了末世时人类的脆弱,死亡的惨烈,为了战胜北斗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恰恰是游戏中没有很好展现的东西。
游戏中虽然同伴会死亡,但是回避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在收到死相动画后及时赶到触发事件就可以救下,如果不小心没注意到,结果同伴死了呢?我想这种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读档再打,就像玩火焰纹章一样,没几个人会放着角色死了不管还继续打下去的。结果就是除了因为走不同结局被剧情杀的角色(大和罗纳德死兆星),其他角色都活了下来,反正我在游戏中看到死相动画前期内心没太大反应,到了后期就彻底毫无波动了。

      在面对北斗时战胜它们的艰难,为了打败它们所付出的牺牲也一样,游戏中可以说完全没有去描写这些,先是大和提出个打倒它的方法,然后照着做就是了,打BOSS的时候,看看BOSS数值,找弱点几个人集火打死,完全没有(或者游戏本身就没打算让我们产生)艰难、残酷的感觉。你说有几个BOSS会在开打前放技能干掉几个炮灰?什么?这战棋游戏几个大众脸路人在棋盘上消失还能让你的内心产生波动?

      在游戏中,你也完全无法感到在末世之中的艰难与绝望。虽然游戏中也有普通市民与JPS冲突的剧情,比如新田大地给民众发物资,普通市民与JPS员工打让你去选帮哪一边之类的,罗纳德的一些相关剧情来体现一般民众的艰苦。但这并不是剧情的重点,更多的剧情是你控制的主人公与各个角色刷好感,和各个角色的互动,这些剧情中有不少是轻松愉快的,我现在还有印象的是在大阪女主新田被路人男搭讪(末世也有人有心情搭讪),绯那子跳舞很多人过来围观,大和被路人递了个章鱼烧(那种食物紧缺的末世有人愿意给陌生人章鱼烧),救启太时和某路人抢内存条···等等剧情。这些剧情放在游戏中我看的很轻松愉快,但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末世的感觉,到了最后,要决定要建立什么世界时,几个前面还互相看不顺眼,放到一起会打得你死我活的两派人,以及中立的一派一堆人自觉分成了三派,大阪东京名古屋一派占一个,传送装置还TM开着能自由去各个城市,约定第二天互相打一架输的服从赢的,以此统一思想,来决定要创造什么世界······这剧情当时玩游戏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看着简直降智,简直就如同沈阳大街刀哥虎哥小亮大战杀马特团长一样,前面那么多的铺垫和整的狠话,到最后开打时就整的那么拉胯。世界末日,决定人类未来那么重大的事情就活活整成了过家家。我能接受这种剧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戏剧情整体比较轻松,但要是动画出现这种剧情,那我感觉绝对是超越四大名著的存在,说不定能整成什么异世界超人高中生一样(虽然动画播的时候这几部都还不存在)

      但这些东西,这些在末世之中的艰难与绝望,动画中全部展现了出来,与游戏相比成百上千倍的展现了出来。动画第二集看到JPS队员在前往目的地时阵亡,以及启太如同死相动画一样死亡时,我就感觉到了动画的风格会完全和游戏不相同。而事实确实如此,动画不同于游戏,细致的描写了在游戏中能简单救下的配角的死亡,他们在收到死相动画,明知自己面对着死亡的命运,但依旧在北斗面前努力战斗,却无法扭转命运,无可奈何的死去;普通市民也好JPS普通成员也罢,没有了游戏中的那种游刃有余和自在轻松,他们面对残酷的末日痛苦着、恐惧着,在北斗的攻击下数十上百的顷刻间死去。这一切,都为动画添加了游戏未曾拥有的浓厚沉重、悲壮色彩,动画让我第一次在看到死相动画时感到了紧张不安,看着一个个曾经在游戏中与我并肩作战的角色死去,我感受到了玩游戏那时体会不到的惋惜与不舍,末日的残酷,在北斗面前人类的弱小无力。每一次胜利都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又不得不前行。

      末日也好,死相动画也好,这两个原本我玩完游戏感觉没有什么体会,价值不大的设定在动画中彻底活了过来,大放光彩,给我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感受,这实在是令我感到惊喜。

      游戏中有很多角色,在动画中这些玩家熟悉,喜爱的角色的死亡不仅渲染了末日时的残酷与悲壮,也减少了需要去塑造的人物,使得动画可以拿出更多的戏份去着重刻画、挖掘少数人物,使得他能够拥有更大的魅力。而动画着重把很多戏份都分配到了游戏中最可以深挖的角色——峰津院大和身上。大和的戏份之多,还使这部动画被不少人认为是双男主作品,大和被升到了和男主同等的高度,而这么多的刻画与塑造,让我感到动画中的大和人物形象和个人魅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游戏中的大和。动画中的大和抱着精英主义的信念,实力强大,杀伐果断,思考问题时不夹杂感情,用抛弃普通人和无能力者的手段换取胜利。动画中不但补充了他的过往,还因为详细的刻画了末日的残酷,敌人的强大,死亡的悲壮,在这个背景下,他这样的人格与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否则若是如同游戏中那样,配角一个不死,打北斗时就整几个路人脸角色被攻击后在棋盘上慢慢变透明消失,到最后选要创造什么世界时就找几个局里的人待在东京连传送器都开着等主角来找他,游戏中这样的大和是没有超过其他角色的魅力的,如果仔细思考甚至连他的人设都可能立不住。我打完游戏只觉得他是个霸道总裁,崇尚精英主义,然后就没了,即使是这些在各类作品中用烂了的性格特点游戏中大和也没怎么表现出来,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大和在动画中能塑造的这么好,这也着实让我感到惊喜。

      男主久世响希在动画中没有太多的个性与特色,可能是游戏中这个每一句对话都要玩家选的男主,到了动画中主要也是供观众代入的吧。不过男主也塑造成了一个拥有感情,希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亚撒西形象与大和相对立(基本代替了游戏中罗纳德的作用),最终他在北极星前的选择也让我感到合理与令人接受。

      关于其他角色,虽然动画对此的刻画并不多,但都努力还原了他们在原作之中的性格,给戏份塑造完了再死掉,努力做出了煽情的效果(如果玩过游戏那就更有感觉了,反正死人时我确实心里波动了)剩下的死兆星和新田奈绪我印象比较深刻。死兆星的刻画补充了他与大和的过往,前期加了不少他的戏份,添加了他喜欢人类(男主),具有人性的一面,比起游戏中的死兆星(戏份都在后期结局选大和或者罗纳德线基本没有存在感),我觉得动画的死兆星更讨人喜欢,也更加立体。增加了死兆星的戏份和刻画,也更好的描绘介绍了故事的背景。

      新田奈绪在第十集创造了一个故事的小高潮,在我看来和游戏相比实在是太出色了(游戏中我玩到这里依然内心没太大波动,为什么?因为游戏中死相动画全避开了那我紧张什么啊),首先在前面几集中,出现了身体检查后电脑上显示新田是最适配者,给了几个用来召唤鲁格的法阵的画面,以及前一集绯那子和亚梨衣被拉去做召唤者,这些伏笔都为新田被选上作为召唤者打下了铺垫,没有这些伏笔,都会让她被选为附身者要献上生命这一剧情让人感到突兀,管野史在前面某集介绍传送系统的时候,说传送系统只有99%成功率,“科学上没有100%的存在”,这一剧情也让新田奈绪活下来这一结局不那么突兀。新田奈绪在动画前几集描绘了她在末日面前,丧失家人的痛苦、脆弱,随着剧情发展变得坚强,努力去战斗,最后在第十集达到人物故事的高潮。这种塑造我看下来感觉很舒服,也很自然。这种女主将要死掉,不管是拯救她以此煽情,还是就让她这么死掉来煽情,这种的剧情不管在动画小说漫画游戏中都有很多,但这一集我认为是做的很好的,不管是伏笔还是剧情改编上都把煽情应该使用的技巧都用上了,达到了远远超出原作的效果。与其相比,很多动画都做不到那么好(我能想到的比如斩瞳没有铺垫的死亡;angle beats最后剧情才突然交代男主喜欢立华奏,生前立华奏心脏是男主移植的,立华奏选择消失这一大堆东西,缺少铺垫;奥尔加名场面等等)

      新田奈绪在动画中的塑造我认为也是远远超过游戏中的,游戏中的新田的内心情感也好,成长也好,这些刻画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我玩完游戏对她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巨乳。游戏中她更像是一个那种少年漫中都会有的陪在主角身边的巨乳女配角,她不需要起什么重要作用,对剧情也可有可无,但就是要有一个只要摆在那里就能让男性玩家玩得更舒服(谁不想有一个巨乳萌妹陪着你冒险呢)。动画中的新田更加立体了起来,至少看完动画后我对她的印象已经不再停留在巨乳上了。

      关于动画选择的结局,采用了与游戏完全不同的新结局,主角让北极星还原了原来的世界,这符合男主一直以来的希望拯救所有人的人设。游戏中这个结局之后暗示还会产生同样的悲剧,动画中修改了这一点,男主让北极星看到了人类未来改变的可能性,不再进行审判,所有的角色都活了下来,男主和大和一点点的去改变现有的世界,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虽然我写了那么长的一段吹这部动画,对它的改编非常满意,并且觉得动画质量很好,但它的评分却并不是很好,就如我开头说的那样,我是认为它的评分是被远远低估的。这部动画的争议在我看来主要在对于游戏剧情的过度改编(基本没什么游戏原来的剧情了),以及BL卖腐上。我在下面说一下这两点。

      动画非常大幅度的改编了游戏的剧情,使得动画和游戏简直成了完全不同风格的两个故事,这势必会引起原来游戏粉丝的不满。但这一点我在前面写的也提到过,游戏剧情是为了游戏的玩法而服务的,比方说因为配角要成为战斗力,所以不能随便死掉,结果就让死相动画的设定完全无法引起玩家的紧张感;因为练级刷钱合成恶魔是玩法之一,所以游戏有可以重复刷的副本,这让游戏的节奏不让人感觉那么紧张,比如一个BOSS不马上去打败它就要毁灭城市了,但你等级不够很难打过只能先打副本练级,BOSS当然不会在你刷副本的时候去毁灭城市,不然这游戏就没法玩了。但刷完副本之后,你内心还会感到打倒BOSS的任务很紧急,给你压力了吗?就如同巫师3打昆特牌一样,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玩法的需要,破坏了剧情的叙事节奏及合理性。这是游戏这种形式作为剧情叙事的载体时,所无法避免的问题,所以原作恶魔幸存者2游戏整体上的风格是轻松的,即使是末世题材因为游戏玩法需要也只能做成轻松的。但动画没有这些限制,又因为只有13集,那不去表现出末日所拥有的沉重与压力,去挖掘这些有趣的东西,难道你在动画中还想让男主和一个个角色慢慢刷好感,慢慢练级合成恶魔吗?

      游戏的叙事方式,表现形式的也与动画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ns机能的限制,无法很好的表现出北斗七星的强大与压迫感,我上文也提到过,这就是一个战棋游戏,北斗再怎么也不能把棋盘掀了吧,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有着高数值,但还是可以战胜的BOSS。动画没有这些限制,自然可以通过各种画面充分展现北斗七星的强大,用夸张的攻击摧毁城市,人类在审判下的惨烈,这也是在发挥动画的优势。或者说,如果动画北斗登场时主角调出手机一扫就看见了BOSS攻防魔敏弱点特性各种数值,然后合成几个带针对弱点技能的恶魔,四五个人围殴打死BOSS,最后就几个没脸的路人死了,这种剧情是很还原游戏原作了,但你确定能看得下去?

      你不喜欢这些,不接受死亡以及沉重风格的作品,不想看喜欢的角色死掉,想让动画象原作游戏一样轻松的发展,但这种改编可能产生比现在更好的效果吗?或者这种改编可能吗?在我看来动画以这种沉重、压抑,突出末日悲惨的方法进行改编是最优解,其他的方法进行改编都无法产生更好的效果。除非你找一个类似的13集动画来类比,或者你重新写一个新的剧本,否则,我认为基于这种“不喜欢”而提出的批评和打分没有价值,就如同你让一位盲人去评价一幅绘画的好坏,他可以用手摸,以触感不好来评价说这是块破布,但这种评价没有意义,对眼睛正常的人来说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你个人的问题。

      关于卖腐的部分,我认为这是最受争议的部分,也是这部动画评分低的最根本原因。原作游戏为了强化代入感,男主角所有和他人的对话都是玩家选择如何回答的,所以看动画时我想很多人也都是代入男主。很多性取向为女性的男性都反感BL,所以一旦在动画中自己代入的男主和大和有CP倾向,就会感到更加的反感,自己游戏中好好的男主,和各种妹子调情刷好感的男主,就这么强行和大和搞基了,这必然会造成这部分人看动画时,观感很差。

      加入BL要素是否可以成为批评一部动画的合理依据,关于这点,虽然给低分的人都认为这么做没问题,我不爽BL我就给低分,但我认为不管加入BL还是NTR百合SM触手还是其他的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要素,都要考虑这些东西放在整部作品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是必要的。比如魔法少女小圆的圆焰百合,她们的关系是基于故事整体走向及架构而产生的,而不是刻意加上的,这个要素如果去掉整个故事可能都无法很好的成立,因此很少有人因为圆焰百合而以此给魔法少女小圆打高分或者低分,反之,刀剑神域最终季因为妹妹莉法莫名其妙的被敌人触手,这段剧情与故事整体无关且没有推动作用,反而损坏了妹妹莉法的人设,为了满足恶趣味让她做出了无法理解的行为,这就是应该进行批判的,为此给刀剑最终季打低分也是合理的。

      回过来看大和与响希的BL情节,这些情节我认为都没有对人物的人设造成损坏,或者对故事的剧情主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大和对响希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解释为是认同珍惜强者所做出的,响希对大和的所作所为也可以在基于末日可能只有大和能打败北斗七星拯救人类所以投靠他,不希望他创造出不合自己观念的世界所以想要反对,阻止他这两种矛盾的心理所解释。你如果不去看弹幕,整部动画你用友情或者知己来理解大和和响希的关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会感到任何突兀的。所以,我认为不能因为加入了BL就给这部动画低分。

      从另一方面说,剧情产生了倾向于BL的部分在现有的剧情结构上是不可避免的,游戏人物众多但只有大和作为JPS局长贯穿了所有战斗并起主导作用,并且他有着自己的独特精英主义理念,因此他是最有塑造和深挖价值的角色。另一方面上,他作为在末日带领人类与北斗七星战斗的JPS组织的最高领袖,基本代表了JPS这个组织本身,构成了动画世界观的重要一部分,如果他的塑造不够,人设行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会导致整部动画的末日基调崩塌,显得幼稚儿戏。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大和这一人物进行重点描写、塑造都是现有剧情架构上必须要去做的事。给了他很多戏份,那么必然会和男主产生大量的互动,理念上的冲突,就会产生走向BL的方向的感觉。就如同火影佐助鸣人被腐女搞成CP一样,即使作者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因为佐助和鸣人被腐女CP从而给火影打低分我不认为会有人觉得合理,这就如同你手游百连抽没出货,然后看完某番就打一星然后评价“我手游没出货很难受,导致我看这部番也很难受,所以我就要给它打一星低分”一样,也比如革命机因为我国某地学生在大学建国从而又给它打高分导致评分上涨,这些因为与作品无关的不可控因素给作品打分我认为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没有价值的。

      这部作品本身BL要素没有多影响观感,真正影响你感受的,其实只是那些BL弹幕以及评论,这就是我在上文说的与作品无关的不可控因素,没有这些你根本不会觉得在看的时候不舒服,所以在我看来,那些给这部作品打低分的人真实原因,其实大多都是反感这些弹幕所造成的,他们不想承认自己因为自己的任性,只是因为动画无关的弹幕或者自己的个人爱好打了低分,因为这样是成不了高贵的动漫婆罗门的,在bangumi这样混没有牌面,只好说一些类似中二、都合、无聊、节奏差之类抽象,放在任何一部动画上都适用的词语发发牢骚,无法提出任何有价值的批评,也无法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他们没有办法总结出一套可靠的,或者拥有最基本规律的评价体系对动画进行评价,他们无能,无能且傲慢,任性且不以为然。

      在我看来动画最值得批判的地方只有最后一集的恶魔合成和传送没有提前交代,这是游戏原有的系统,但在动画中直到最后一集,都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这两个设定,造成了最后一集两人的打斗观感很不好,如果玩过游戏还好这种设定可以接受,但只看动画的话,看到又是恶魔合体,又是传送恶魔,肯定是一脸懵逼的。应该在几集之前就埋下伏笔,搞一个打算传送、合体恶魔但能力不够失败的剧情,这样会自然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不在bangumi上写评论打分的我,这次要写七千多字的长文来评价这部动画,因为我实在无法忍受这部我喜欢的作品因为作品本身无关因素,没有价值的批评而分数降得这么低,它原本应该获得7分以上的评分的。我希望玩过原作游戏的人不要因为评分低而像我这样一直放着不去看这部动画,从而留下遗憾,我也希望评分能由更加公正,系统性的角度做出,而不是仅仅凭借个人喜好给一部作品打分。
#1 - 2020-9-20 03:11
(买漫画切记远离烂店“漫爵”&“神话典传” ...)
谢谢长评,虽然还没玩,玩过了会看看的
#2 - 2021-7-15 03:34
(子在川西曰:火锅要鸳鸯锅)
谢谢长评~准备去打游戏试试!
#3 - 2022-9-12 21:56
从评分上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能看,这样会错失一些不错的作品,还有就是自己看得开心就好,有些东西真的劝不了

以个人为例,最近两年,在我收动画BD资源的时候,为了确保所收资源的完整性,会在bangumi查找信息对比下,然后我会顺便看看评分,有些在我看来算是比较有自己特色,或者我个人认为还不错的作品,分数没有想象的高。稍微看了下吐槽给出理由的,情绪化占比的不少,还有些很奇葩的,不从作品本身的角度去思考,硬要说不如某某作品,不是受众,非要凑过来吃“翔”,有些更牛逼的连看都没看,就在那指点江山

想要改变周围人的观念,以客观的角度来评分,难,我个人认为无解。bangumi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作为个人观看记录用的,评分是附带的。所以评分不应该成为一部作品是否要看的方向标,真想了解作品,要亲自去看,至于评分高低,有些东西心里清楚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