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2 19:32 /
(随手写于2020.4.26,随感莫较真)

实际上,现在多数观众在评价动画作品时都不是把它当作动画来进行评价,而是把其当作一个以展现故事为主的文化产品:即没有考虑其作为动画所独有的地方(蒙太奇,上下手技法等“分镜演出”内容)而是把动画当成普世的,讲剧情的载体来看。在他们的眼中,这种动画和小说、漫画、真人电影没什么区别,只是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讲故事罢了。
的确,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当今的很多动画,因为它们都是小说改编或漫画改编,本质上和它原来的载体讲着几乎一摸一样的故事。也正因为对原作剧情和叙事节奏上的完全复刻,使得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无法符合动画番剧(TVA)或剧场版动画的语法,使得它们在观影体验上感觉怪怪的,甚至不伦不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完全动画化,对原作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构,这种类型做得很好的是《吹响!上低音号》。二是完全遵守原作语法,做“动起来的漫画”“动起来的小说”,《辉夜大小姐》就属于后者。
《辉夜大小姐》提供了一个单元剧漫画改编动画的方案:完全发挥原作魅力,动画只做为内容的载体。不过这对原作的水平要求极高:要有普世的剧情价值展现,还要有扣人心弦的展开。不过辉夜大小姐它做到了,全年龄搞笑动画,又有笑容背后的思考,这可能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作为一种娱乐产品的动画了。
Tags: 动画
#1 - 2020-6-14 10:46
我是比较极端的,能不能动起来在我对动画的评价里只占到十分之一
#1-1 - 2020-6-14 12:06
大吉岭的红茶
啊这(bgm38)我这个人是基本上只看动画的,轻小说和漫画基本上不看,之前曾尝试过认真看一本漫画,但也因为感觉「看起来太费劲了」「表现力不够啊」而作罢。这么说的话,其实画面在我心目中的占比挺大的,「动起来」「怎么动」对于我的观感来说还是挺有影响的。我也挺好奇,既然「能不能动起来」在个人的观感里占比很小,是不是就更能乐意去欣赏漫画和轻小说的作品了呢?
#2 - 2020-6-14 22:09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
原作的形式和改编动画的还原程度关系也蛮大的。
比如《辉夜》原作是漫画,在漫画和动画之间,其实差距相对小说而言是没有那么大的。漫画和动画都有比较丰富的视觉元素,最主要的区别来自于推进进度的方式(读格子vs时间)以及模拟声音元素的方式(对白气泡vs配音录音)。
而像有些小说为原作的作品相对而言差距就很大了,小说的载体是文字,直接的图像视觉元素接近于零,这种时候即使导演想要很大程度还原原作,天然的在图像方面的自由度是比还原原作的漫画改作品要高的。
#3 - 2020-6-15 02:45
考验分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