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8 17:42 /
实际上一个思辨的内容,我记得我曾经对于这个内容试图做出过回答,而终究没有结论,看了下过去的内容,似乎也未有记录,大概是由于没有满意的回答,而逃避了吧。
事又再起,我不知道能否有结论,但是为了追寻结论,我试图辩论。
我补充地看了鲁迅写的祝福,从此出发来回答。

仔细想了想,还是要来完成这一内容,而且,希望在之后能够持续这一过程,我曾经认为对于这一过程的讨论容易出现太多负面情绪而逃跑了。但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是好是坏,也许没有定论,但是直面这种情绪,它已经出现过太多次了,从逃跑,到思考,到现在的直面,我不期待解决,我期待一个定论。

先从祝福这篇文章开始说吧,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我不想说什么反对封建主义的大道理,仅仅对于这样一个人,作者是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读到的是愤怒和悲哀,书中的我,被祥林嫂问到问题时,只有慌乱地逃避,书中的我也是无法,怎么说,拯救她,帮助她,甚至更多地处在第三面,想要躲着她,这与我想要讨论的问题不同,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他描述了这样一个人物,必然是抱有一种正面的情感,鲁迅彷徨,他不知道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办,他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但他不知道如何拯救他们,所以彷徨,最后只得写下这样的一个人物,一诉胸中不快,而我现在处在同一的想法中,当然,情形不同,现实与虚构是不一样的,对于现实和对于虚构的想法,我不知道是否会相同,我也不知道结论能否相通。鲁迅是想要帮助他们的,希望有所改变的,他爱着他们,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大的情感,我无法企及。

如上述,正是对于人物拥有一种想要联系的情感,才会有这样的愤怒,如果只是对于将其看做路人,像书中的地主,老婆子,把他们视为草芥,那么断然是不可能有这样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正因为无法抛弃,所以变得追寻,正因为无法漠视,才会变得愤怒。

问题是,里番的剧情,主要是偶像的营业,或者说是一种上下关系的强迫,现在看后者似乎变得有些淡薄了。可以理解为一种强迫关系,存在强迫的内容,有实际的内容,具体的物件,对于这一部分变得逐渐淡化,或者说能够抛开这样的剧情,这一点似乎是与上次思辨是不同了,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偶像文化的背面,依旧难以释然。

原先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一种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正是我对于此有着同样的情感,想要去拯救,才会有这样强烈的愤怒,是一种想要从中脱离的情感,我强烈地想要否认其存在。

回忆上一次思辨的内容,虽然没有在最后认可,但是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以后,在潜意识里就用这样的想法看待了,第一是,剧情的分割,剧情发展和H部分的分割,我看到的是其中的目的性,得出的结论是认知。第二是,视角的变化原来我以为是不断地切换视角,可以获得不同的理解,现在来看,可能是已经由此种认知,变化为,强烈的第三视角,或者说变化的第二视角。似乎这两点是表里一体的,并没有区别。

回到这个问题,正是由于有了上次的思考,现在对这个问题才出现了淡然的想法。我无法也不会去抛弃这样的情感而处在第三方的,我终究要去获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