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7 22:11 /
《乒乓》毫无疑问是一部讲述“成长”的动漫,是以佛洛依德的方式讲述“成长”的动漫。

佛洛依德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显然不是“俄狄浦斯情结”,而是“来去游戏”。我们都知道,一个生物最重要的目标是维持其生理系统的内外平衡,而人比动物又多了一重心理维度,因此人在维持生理平衡的同时,还要兼顾心理平衡。

但是,不同于生理系统本身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的心理系统演化的时间还是太短了。这种心理系统的不稳定性,在佛洛依德(当然还有存在主义)那里,就被隐喻化为了人降生时的一次“撕裂”,即人从一种“全有”的“幸福”状态中被剥离出来,被抛入此间的世界,不得不承受伤痛和苦难。

这很好理解。在混沌朦胧之初、自我意识尚未成长起来时,物我不分、心物两忘,羊水子宫仿佛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在为我服务,由此孕养了一种整体感、幸福感、安宁感。但随着人的降生,这个原本支持着我的“世界”却不断与我分离,有越来越多的“异物”横插进我和世界之间,越来越多的“异己”力量试图支配和操纵我,我不得不与我不熟悉、不认识的东西打交道,遭受挫败和苛责。那种原本存在的幸福感开始远去,幸福成为了一种不可到达的状态。

由此可见,“自我”本就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进而产生了“役物”和“物役”的问题:如何操纵这些异己的力量却又不为其所制。对此的回答便是“来去游戏”:想要将外在世界彻底抛弃是不可能的,却又无法无休止地忍受异己之物在自己体内驻留,那么就只能像“乒乓球”一样将其不断地抛出和取回,在这种来来去去动态变化中维持自身的稳态。

因此,“青春期危机”的实质是一种对距离把握的丧失。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其实是人学习扮演角色、内化社会自我的阶段。但是,学习扮演角色却并非与角色本身同一,相反,它要求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程度的清醒、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就像轻轻握在手中的乒乓球一样,可以将它随时抛出和取回。它既要求人的“投入”(以享受扮演成功的获得感),又要求人在必要时刻的“超脱”(以规避扮演失败后的沮丧感),还要求人围绕着目标的“迂回”(即通过透支未来的成功感来忍受目前尚显无聊的工作,将其视为成功路上的“迂回”,以此避免受短期诱惑所困,建立起一种长期的自我激励机制)。正是在“投入-迂回-超脱”之中,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明人”的形象才建立了起来。

《乒乓》就是一个少年们以乒乓球为人生目标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自然是“乒乓球星人”,是拯救所有人的“英雄”,少年们追求的便是将“乒乓球星人”这一角色内化,成为可以凭借乒乓球生活的人。在乒乓球星人两端站立的则是smile和龙一。这两个人毫无疑问有着乒乓球的才能,但仅凭才能却成不了乒乓球星人。smile的问题是过于“超脱”,smile是机器人,他没有心理活动。龙一的问题则是过于“投入”,这种投入导致他每次大赛前都不得不躲进卫生间,缓和自己高度紧张的情绪。如果是一般的热血体育漫,这里就要画龙一如何战胜自己的紧张,最后与胜利同一。但在松本大洋这里,需要的却是失败,失败才能使人成人、才能够把握距离,像smile后来就觉得不打乒乓球也没什么。因此,在三个人中,最接近乒乓球星人的一直是peko,因为peko最早失败,他浪费了多年的才能,很早便被孔爷打败。但peko又不会是三井寿那种苦大仇深的角色,动辄说我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关键不在于是否浪费了时间,而是一个空间上的距离问题,像三井寿那样过度的“投入”是得不到幸福的。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tv加了很多戏份的江上的这个角色才很讨喜,因为他是把握住了《乒乓》精神的人。江上被smile打败,去了海边、去了山里、去了海外、几度生死,最终又找回了乒乓球。这便是一个迂回的过程:与乒乓球有关的一切,都无关天赋与才能,也不在乒乓球之中。
Tags: 动画
#1 - 2020-1-17 23:19
得益于剧中对孔和佐久间的用力刻画,才让不少“过来人”都感同身受地领会到了“天赋与努力”的探讨吧,冲击感强烈
#1-1 - 2020-1-18 01:17
秘则为花
才能这种事其实不重要,《乒乓》中的人,无论有没有才能,一开始都不幸福,但最后又都因为乒乓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松本大洋大概不想做有没有才能的比较,他只是讲述每一种生命,无论崇高或卑微,最后都获得了自己的形态,所以他的作品才有仙气。
#2 - 2020-1-18 07:53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乒乓星人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超级英雄(bgm39)
#2-1 - 2020-1-18 14:40
秘则为花
要做就做兴趣使然的英雄(bgm39)
#3 - 2020-1-18 08:57
(Anime is a gag, and so are its dilettantes.)
我觉得还是不能直接视为无关,有没有才能和天赋是作品的前提,都是天才的话里面的大部分故事都不会发生了。
#3-1 - 2020-1-18 14:41
秘则为花
只是比较次要罢了。一个故事缺失什么部分故事都不会成立。
#4 - 2020-1-19 01:46
(快窒息了)
主旨无关天赋与才能是没有疑问的,不过我觉得这篇也有点绕弯了。《乒乓》的主旨是肯定生命,肯定“活着”这件事情本身,而这个主旨又是对剧中人天赋与才能问题的解答。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乒乓》就是有关天赋与才能的,就像有关成长和平衡一样。反过来说,它们也与主旨同等程度得不相关。
另外“与乒乓球有关的一切,都无关天赋与才能,也不在乒乓球之中”是和我偏好正相反的点,因为就我而言这并不现实,是一种美妙的修辞。也因此《乒乓》里其实没有(也很难有)什么乒乓球竞技的严谨细节,乒乓也完全可以换成其它体育运动作为指向主旨的工具。我觉得如果说有仙气的话,就是以观念去扭曲现实带来的非现实感和精神性,很多老派作家都喜欢搞这些,包括《乒乓》的核心观念也是其中一环。这点和之前谈到的,幻想故事处理他者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就我而言《乒乓》的好处还是在于(漫画的)画力,天才的表现和高完成度的剧作。
#4-1 - 2020-1-19 22:31
秘则为花
这个偏好是怎么反过来的。《灼热乒乓球娘》的故事也不会有乒乓球竞技的严谨细节,在乒乓球之中吧(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有关乒乓球的冷知识,但我觉得这完全是无关故事的有意拖时间。当然完全非故事性可能就是你追求的,那么,优秀的空气系最终追求的是什么?难以插入意义的非语言姿势?单纯的动作、萌态?《日常》那种形式吗?(bgm38)

你说空气系一定程度上把角色从剧作功能中释放出来了,我懂。但她仍然是被作者构造出来的啊,只是背后没有那么大型、连贯的意义系统罢了,你说的非现实性在空气系中也存在,空气就是非现实的完全理想化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一个背后的意义是连贯的、另一个是碎片的;如果做得不好的话,一个的角色会很僵化、另一个的则完全像是数据库拼凑出来的。
#4-2 - 2020-1-20 07:50
鲜奶饼干
秘则为花 说: 这个偏好是怎么反过来的。《灼热乒乓球娘》的故事也不会有乒乓球竞技的严谨细节,在乒乓球之中吧(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有关乒乓球的冷知识,但我觉得这完全是无关故事的有意拖时间。当然完全非故事性可能就是你追求的,...
呃,不是,那个是另一回事儿,喜欢空气系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是萌豚……《灼热乒乓球娘》我不太喜欢,起码动画做的很不行,漫画还有点意思。
我说的偏好相反和空气系的类型定式本身关系倒是不大,也不是追求完全的非故事性,不过如果写作上要把幻想和科学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从剧作功能中解放出来就几乎总是必须的,空气系、非故事性也就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另外当然我也没洁癖到只要建构出来就不行,或者说如果完全无建构那首先就不存在故事,但至少在一个连续光谱中我会大幅度更倾向于将剧作的意义系统让位于非虚构的意义系统,或者让位于非意义系统,再或者让位于未知的神秘。上次已经提过很多例子了,也不局限于空气系。给《乒乓》找个体育竞技漫画里的对立面,大概是《网球优等生》这样的作品,尽量以现实的网球竞技知识为基础去设计比赛和故事流程,并且有意识地去重视运气成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虽然我前面没想这个,“难以插入意义的非语言姿势?单纯的动作、萌态”我毫无疑问是喜欢的,而更有这种追求的作品,理所当然,至少在我看过且好评的范围内都是(宽泛意义上的)日常系。
#4-3 - 2020-3-18 01:04
sukilikey
其实关于乒乓球的细节是有的,但是由于动画强行把故事放在了现代产生了一定的割裂感,除非是在90年代末期看乒乓球的人才会注意到的。首先那个时代是中瑞大战正值白热化,所以孔爷才会说为什么不是去瑞典、德国,因为那时候欧洲是真的强,如果是现在孔爷绝对不会说这话,因为现在最威胁中国的对手主要在东亚地区。第二,从漫画来说pico是当之无愧的主角,首先是这名字的由来就是日本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选手,连性格都很像,那个时代外向系主角才是王道,可能是smile的性格会更能引起现在日本年轻人的共鸣吧,导致动画的叙述偏向改变了。还有论天分,pico绝不在smile之下,龙二和他们两不是一个档位的。在90年代末,由于欧洲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一度压制住中国日本等以直板快攻打法为主的过家,所以中国等国家不得不让一些选手模仿其打法(比如马文革选手),但是收效甚微(你打个弧快想赢欧洲人,有体格差距搁哪摆着,怎么想也是吃亏的),在漫画中龙二就是这种影射,而漫画里的孔爷(孔令辉和马文革头顶问号:你TM这个名字怎么用的是直板)因为传统直板的先天劣势——反手位加中远台相持,所以打不过很正常。而smile不同,他的打法是当时最新式打法——攻削打法,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队就是靠着丁松(世界攻削第一人)的攻削打法为男团拿下关键一分,当时被称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而pico的打法是直板横打,代表则是……没错,就是现在那个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将直板横打带向世界的男人。这两种打法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掀起了一场乒乓球的技术革命(虽然现在萎掉了——万恶的修改规则),其实则四个人的打法也是影射了当时亚洲(其实就是中国,松本你……)的乒乓技术改革。至于乒乓球娘……看的我脑壳疼,总感觉我和他打的不是一种乒乓球。
#4-4 - 2020-3-18 01:12
sukilikey
鲜奶饼干 说: 呃,不是,那个是另一回事儿,喜欢空气系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是萌豚……《灼热乒乓球娘》我不太喜欢,起码动画做的很不行,漫画还有点意思。
我说的偏好相反和空气系的类型定式本身关系倒是不大,也不是追求完全的...
其实关于乒乓球的细节是有的,但是由于动画强行把故事放在了现代产生了一定的割裂感,除非是在90年代末期看乒乓球的人才会注意到的。首先那个时代是中瑞大战正值白热化,所以孔爷才会说为什么不是去瑞典、德国,因为那时候欧洲是真的强,如果是现在孔爷绝对不会说这话,因为现在最威胁中国的对手主要在东亚地区。第二,从漫画来说pico是当之无愧的主角,首先是这名字的由来就是日本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选手,连性格都很像,那个时代外向系主角才是王道,可能是smile的性格会更能引起现在日本年轻人的共鸣吧,导致动画的叙述偏向改变了。还有论天分,pico绝不在smile之下,龙二和他们两不是一个档位的。在90年代末,由于欧洲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一度压制住中国日本等以直板快攻打法为主的过家,所以中国等国家不得不让一些选手模仿其打法(比如马文革选手),但是收效甚微(你打个弧快想赢欧洲人,有体格差距搁哪摆着,怎么想也是吃亏的),在漫画中龙二就是这种影射,而漫画里的孔爷(孔令辉和马文革头顶问号:你TM这个名字怎么用的是直板)因为传统直板的先天劣势——反手位加中远台相持,所以打不过很正常。而smile不同,他的打法是当时最新式打法——攻削打法,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队就是靠着丁松(世界攻削第一人)的攻削打法为男团拿下关键一分,当时被称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而pico的打法是直板横打,代表则是……没错,就是现在那个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将直板横打带向世界的男人。这两种打法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掀起了一场乒乓球的技术革命(虽然现在萎掉了——万恶的修改规则),其实则四个人的打法也是影射了当时亚洲(其实就是中国,松本你……)的乒乓技术改革。至于乒乓球娘……看的我脑壳疼,总感觉我和他打的不是一种乒乓球。
#4-5 - 2020-3-18 03:11
鲜奶饼干
sukilikey 说: 其实关于乒乓球的细节是有的,但是由于动画强行把故事放在了现代产生了一定的割裂感,除非是在90年代末期看乒乓球的人才会注意到的。首先那个时代是中瑞大战正值白热化,所以孔爷才会说为什么不是去瑞典、德国,因...
谢谢你的分析和科普,非常受用,让我对《乒乓》多了不少理解。不过我觉得这里仍然没法回避我前面提到的问题。
看你的说明,《乒乓》里其实有一条非常连贯的乒乓竞技技术革新的线索,这些元素都有现实对应,也给比赛的胜负增添了说服力,不过我们仍然会发现《乒乓》的心理性与乒乓的竞技性之间的不匹配。按照原先的理解,为了服务于《乒乓》的故事,比赛的胜负都是被作品里的人生观与主旨所预先决定,而其中的技术理由是缺失的(比如楼下就有人觉得“某人开挂了”,相信很多人都这么想)。然而,当我们为其补充上技术根据,仍然会发现,故事的心理性依然不能和乒乓竞技匹配,因为技术根据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人生观、心态都不相关,smile、pico或者龙二即使心理上完全没有成长,如果他们在技术上领先,就更有可能获胜。技术根据的加入结果反而导致了心理性被挤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大部分体育竞技故事都很难回避的。
#4-6 - 2020-3-18 11:23
sukilikey
鲜奶饼干 说: 谢谢你的分析和科普,非常受用,让我对《乒乓》多了不少理解。不过我觉得这里仍然没法回避我前面提到的问题。
看你的说明,《乒乓》里其实有一条非常连贯的乒乓竞技技术革新的线索,这些元素都有现实对应,也给比赛...
没办法我做到的仅仅只能补充一些乒乓球里的知识了。至于想用漫画载体来说明乒乓球以及其他竞技体育运动的心理关系我觉得有点强求了。想了解乒乓球与心理层面的关系的话与其靠看漫画和动画不如看乒乓球相关的纪录片,赛后采访以及访谈节目,甚至你可以靠自己打乒乓球来体验。不过具体非要再讨论下去的话这本漫画心理层面的描述也有迹可循。龙二和孔爷以及佐久间是典型的想赢怕输的心态,当然前期的pico也是,只有smile的心态是无关胜负的,这个心理在乒乓球这种靠瞬间反应以及场况判断的运动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现实中可以参考张怡宁,这个女人的心态和smile很相似但是却是另一种极端。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会输而且就算输了也只是想着下次会赢,这种心态极其恐怖,赛场上压制力十足,落后领先都是一个表情,人送外号冷面杀手(张继科也算是这种心态,但是他就是打不过和龙二性格相似的马龙)。而且后期张怡宁(第一次大满贯后)和smile很像为了回报教练的栽培没有选择退役,这个故事具体细节又搞笑又感人,有机会下次再说),pico(后期)的心态就是纯粹的享受比赛的心态,忘却比赛的压力全心投入比赛中,现实能参考的估计就是许昕和丹羽孝希(还有许多职业生涯后期的运动员也是)这两个人玩心很重很多乒乓球名场面是他俩贡献出的,这种心态往往会让一个运动员超水平发挥,不过是否能一直保持这个心态就很难说了,毕竟输一盘比赛还是很难受的,许昕16面输了团体自闭了大半年,丹羽孝希典型的神经刀,觉得赢不了打不开心了果断就放弃了(艹)。漫画看的开心就好了,个人观感上这部漫画还是舒服的,心理层面我分析仅代表我个人理解,这些基于自己打比赛的体会以及从乒乓相关的资料得出的想法。
#5 - 2020-3-8 05:32
我只是觉得乒乓中的某人开挂了
#6 - 2020-6-5 09:27
(。。。)
看不懂,告辞。(bgm38)
#7 - 2020-8-21 12:45
(此账号已停用)
说得很好啊,之前还没考虑过龙一和Smile的对立,受益颇多
#8 - 2020-11-14 10:45
这篇好棒啊,简直是人生的启发
#9 - 2021-10-16 02:58
今天重温了乒乓,感谢你给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