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5 20:56 /
我来说一件有趣的事情。

前几天去世的wg史研究大咖麦克法夸尔是如何评价mao的最后的革命的呢?麦氏说中国革命中存在“中体”和“西体”两个进程,从1900年起“中体”就处于一种不断失败的状态下,这种失败的顶峰即是1949年ccp的全面胜利并给中国移植来了一个崭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西体”。而mao对“十七年”(1949-1966)的反对,则是对“中体”的回归,旨在发展一种“中国的现代性”。所谓“打倒苏修分子”或“清除走资派”(这是“刘、邓反革命集团”最大的罪名,既修且资,并不矛盾),并非仅仅是施米特式的“决断主义”的政治话术,还包含着mao对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和平论调的完全厌倦——mao是一个喜欢混乱的人,他自诩为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并深深期盼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革命。mao乐观地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死很多人,但结果是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另一方面,如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mao确实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出的秘密报告感到震惊,但这并非是权力上的——苏联没有了斯大林,还有列宁,但在中国mao既是斯大林也是列宁——而是出于对世界革命前景的忧虑。1958年,ccp以激进的姿态对金门展开炮击,但最终只是证明了苏修已经不愿意为其盟友承担哪怕一点点儿卷入世界大战的风险。mao对苏修的愤怒很快转变为了警惕党内的“赫鲁晓夫”(指刘少奇),这当然不是因为dang内有人可以谋篡mao的权力(虽然在几年后的《林副统帅第一号文件》中表现出了这种可能性),而是因为dang内有走资本主义路线的苏联修正主义投降派。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情势下,mao开启了中国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模拟革命”(他预计会有很多次):他离开了dang中央开始疯狂地攻击dang并最终摧毁了dang;他确实没有直接下令处死他的任意一位同志,他希望他们能够挺过革命,但却漠视他们的死亡;生存才是一切,只有能够驾驭斗争的人,才是他的合格的继承人;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对于开启了culture revolution这一现代世界独特政治进程的mao,麦克法夸尔称其为与儒家极权主义融合在一起的“中国保守主义最后的守卫者”。

当然,我们都知道,在mao所属意的三位继承人当中,王洪文作为wg的参与者,被当作“四人帮”之一直接清除了;华国锋作为wg的受益者,则被当作小“四人帮”之一很快靠边站;只有deng作为wg的受害者,带领中国融入到了以日韩台新为样板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之中。wg在事实上破产了。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意识形态部门对《流浪地球》中国性的挖掘,仍是在一种西方式的普遍化民族主义的指导下。从中挖掘出来的词汇是如此的贫乏,以至于我们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所谓“集体主义”、“人类命运关怀”、“乡土情怀”之类的词语,不仅被“我们”的民族用来修饰自己,也被“他们”的民族用来修饰自己,并最终出现在千千万万不同国家的影片中——“我们”在这些影片中消失,剩下的只是修饰“民族”这一已经显得有些空洞的概念的陈词滥调。就如同伯林式多元主义所言,人类在基本价值层面已经达成了共识,至多是在具体概念的陈述中有些微“家族相似性”上的不同。人类迎来了一个“大同时代”。

但是,大刘的作品中果真缺少中国性的东西吗?对混乱的喜爱,对斗争环境下高度动员体制的推崇,出现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因此我不会说大刘是毛左,大刘代表的是mao保守主义的一面,我也不会说大刘是组织论者(控制dang组织并表现出高度纪律性的人恰恰是刘少奇),大刘是攻击组织的人。但wg的最终失败同样给了大刘如同伤痕文学般的一刀,那就是死神永生。

我们可以回想起,mao在给刘少奇定罪并将林彪确定为政治继承人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曾说,现在是“军事共产主义”取代了“官僚共产主义”。mao希望他的继承人能够在斗争中找出一条永恒胜利的法则,但没过多久,林副统帅就摔死在了蒙古国的戈壁滩上。
#1 - 2019-2-16 06:54
(Inconsistency is intoxicating)
其实反对全面苏化也就是后来形成的WG的想法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就有了,在Mao与斯大林关于大连不冻港的租借续期问题谈崩后就有这个想法了,而且这也是有文件证明的,当时的Mao回来后就把领导班子拉出来开了个秘密会议...

苏修的出现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计划而已…
而且我不认为WG失败了,因为如果从看结构上,它粉碎了全面苏化遗留下来的旧官僚派制并出现了大量的权力真空,我认为这是Mao很乐意看到的,至少要承认在反对全面苏化这件事上Mao的WG成功了,更重要的是WG带来的制度弹性也是后来苏共所不曾拥有的...
#1-1 - 2019-2-16 10:41
秘则为花
成功将中国变成了日韩台新?

另外,我不清楚你说的“旧官僚派”是指什么?wg本身就是行政系统的领袖周主导的对dang的领袖的刘的清洗。当然,虽说周是中央wg小组的负责人,但他领导的行政体制确实与中央wg小组不相容,可中央wg小组至多在1969年“九大”上就不存在了,中央wg小组的领导人马上成为了dang的领导人(mao最厌恶的dang体制的复辟)。wg在1969年就已经结束,之后只是漫长的收尾。

中央如此,那么地方上又是什么样的?地方夺权高度依赖于军队的支持,即使是在夺权最成功的上海,姚文元也承认关键是军队站在了他们一边。地方上的混乱引来了军队的介入,70年代很多地方和中央部委都实现了军管,这就是mao所说的“军事共产主义”,其直接结果是军队的腐化,干部超员达50%,直到林彪摔死才有好转。1975年deng上台时仍需要冒着得罪军队系统的风险处理裁军事宜。认定wg失败根本不用等到1976年,官僚化程度是越来越高的,1969年连mao认为的最变化莫测的斗争都出现了常设“斗争指挥部”,但到了1976年连形式上的wg遗产也被人否定了。
#1-2 - 2019-2-16 10:47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成功将中国变成了日韩台新?
只能说过程成功了
再说了,70年代的大规模外资引入的“四三方案”还是MAO、ZHOU两人共同主持的呢,这难道与华国锋以及后来的Deng做的事有很大区别?
#1-3 - 2019-2-16 11:07
秘则为花
muon 说: 只能说过程成功了
再说了,70年代的大规模外资引入的“四三方案”还是MAO、ZHOU两人共同主持的呢,这难道与华国锋以及后来的Deng做的事有很大区别?
wg在1969年就已经结束了,70年代起的对美妥协本来就是自抽耳光,陈伯达等人可是翻了无数书来说明中国对美“投降”和苏联对美“投降”有什么区别。但就是没有区别。
#1-4 - 2019-2-16 11:27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wg在1969年就已经结束了,70年代起的对美妥协本来就是自抽耳光,陈伯达等人可是翻了无数书来说明中国对美“投降”和苏联对美“投降”有什么区别。就是没有区别。
嘛,人们都喜欢把Mao的WG前后的自相矛盾看作打脸。我自己倒喜欢把它看作是给后面的“投资”做铺垫。你说的没错,我说的也没错,只不过你的出发点是MAO的一个想法。而我的出发点是MAO的另一个想法而已...

就像你强调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事一样,我强调的只不过是经济结构的事罢了…

从本质上说,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想要发展现代化,有那个不需要外国“援助”的,就像你说的投谁都一样,目的都是发展现代工业...
#1-5 - 2019-2-16 11:32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成功将中国变成了日韩台新?

另外,我不清楚你说的“旧官僚派”是指什么?wg本身就是行政系统的领袖周主导的对dang的领袖的刘的清洗。当然,虽说周是中央wg小组的负责人,但他领导的行政体制确实与中央w...
地方的夺权其实是之前大跃进的问题,而大跃进的问题又是MAO跟斯大林谈崩的原因,反正关键就是中央财政崩了,地方财政只自救了...
#1-6 - 2019-2-16 11:33
秘则为花
muon 说: 嘛,人们都喜欢把Mao的WG前后的自相矛盾看作打脸。我自己倒喜欢把它看作是给后面的“投资”做铺垫。你说的没错,我说的也没错,只不过你的出发点是MAO的一个想法。而我的出发点是MAO的另一个想法而已.....
经济结构又是说什么?mao最属意的农业集体化不是被彻底否定了吗?
#1-7 - 2019-2-16 11:35
秘则为花
muon 说: 地方的夺权其实是之前大跃进的问题,而大跃进的问题又是MAO跟斯大林谈崩的原因,反正关键就是中央财政崩了,地方财政只自救了...
地方夺权和财政又有什么关系?地方财政是怎么自救的?农村对wg最大的印象不是城里都是造反派,不用交税了吗?
#1-8 - 2019-2-16 11:52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经济结构又是说什么?mao最属意的农业集体化不是被彻底否定了吗?
不,MAO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提取剩余而已,这跟苏联一样,但大跃进时期的集体化是为了强撑中央财政崩溃后的以后L代替K的一种手段而已。前者是交换用途,后者则是彻底的剥削,这两者有本质区别。而集体化一直撑到承包制结束的原因是城市内部的交换以及足够满足自身的发展...  

而且,作为财政危机爆发的成本转嫁物,每次上山下乡都得多亏集体化才得以成功消化危机。

我不知道彻底失败的说法怎么来的,但要说集体化一点用都没有,我只能说要么是坏要么是傻...
#1-9 - 2019-2-16 12:10
秘则为花
muon 说: 不,MAO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提取剩余而已,这跟苏联一样,但大跃进时期的集体化是为了强撑中央财政崩溃后的以后L代替K的一种手段而已。前者是交换用途,后者则是彻底的剥削,这两者有本质区别。而集体化一直撑到...
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对农业剩余汲取不够了,加速实行了大跃进,政策上是一贯的,并且农业集体化在政治上最大的后果是,中国政府终于在农村建立了第五级政权——乡。当然,这个乡在wg期间同样受到冲击,实际上切断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所以我不知道这对经济结构有什么影响。
#1-10 - 2019-2-16 12:13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地方夺权和财政又有什么关系?地方财政是怎么自救的?农村对wg最大的印象不是城里都是造反派,不用交税了吗?
有很大关系
苏联关系破裂后,工业发展旋即打落低谷,其中很大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猛然上涨,中央的财政撑了几年,给各个地方的发钱,最后撑不下去了,于是中央发动地方积极性,于是就了大炼钢铁运动,背景是中央向地方的放权,随后就造成了条块分割,尾大不掉的状况,于是就有了MAO秘密召开会议,讨论的就是如何处理全盘苏化遗留下的体制不适应经济问题,然后MAO的文革理念就诞生了,财政跟夺权至此就挂上了关系,以至于后来的分税制改革也是中央向地方妥协的结果...
#1-11 - 2019-2-16 12:23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对农业剩余汲取不够了,加速实行了大跃进,政策上是一贯的,并且农业集体化在政治上最大的后果是,中国政府终于在农村建立了第五级政权有——乡。当然,这个乡在wg期间同样受到冲击,实际上切断...
你的关键点不是“集体化”和“彻底失败”吗...
如果你要聊经济结构的影响,我们不是应该回到文革的背景下讨论前后变化且不仅限于集体化吗...
#1-12 - 2019-2-16 13:24
秘则为花
muon 说: 你的关键点不是“集体化”和“彻底失败”吗...
如果你要聊经济结构的影响,我们不是应该回到文革的背景下讨论前后变化且不仅限于集体化吗...
你应该告诉我的是,wg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究竟是什么,而不是wg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事。“上山下乡”是wg时期发生的,但它是wg的后果还是wg前经济结构的遗留问题?否则,这不就和说wg诞生了“两弹一星”一样吗?至于评价成功或失败,wg完成了它在经济上的既定目标吗,它有一个既定目标吗?

提农业集体化是因为这是mao唯一可以确定的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可谈的。政治本来就有相对于经济的独立性。我觉得你说的都只是政治的非预期后果。
#1-13 - 2019-2-16 13:46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你应该告诉我的是,wg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究竟是什么,而不是wg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事。“上山下乡”是wg时期发生的,但它是wg的后果还是wg前经济结构的遗留问题?否则,这不就和说wg诞生了“两弹一星”...
“极左”革命年代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生了进入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以来的第二次周期性危机,除了一般经济因素之外,还具有典型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

当时,一方面是中国处于外部全面封锁和周边地缘环境高度紧张的压力下;另一方面,中国五十年代建设的符合苏联重工业管理模式的政府部门体制,一直就难以自觉地与主要依靠劳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经济方针一致起来,这些外部地缘政治和内部官僚化上层建筑都在中国接受前苏联投资形成的以国家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必须做出调整的特殊阶段,具有直接的反作用。这个复杂的矛盾演化,使在支付了巨额对外债务之后的城市经济,第二次遭遇到“赤字+失业”形态的危机。

在此次危机爆发之前,当时在一线主持日常工作的国家经济工作领导人提出了“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旨在推进农、轻、重比例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针对的是五十年代因苏联投资而偏军、偏重的斯大林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结构。

如果纯粹看当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此议固然正确。但当年最紧迫的问题是中国周边“树欲静而风不止”

因此,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的意见为主的决策主张:一方面要克服困难,集中最好的科技力量上核武器。另一方面,宁可遭受损失也得把沿海容易遭受军事打击的基础工业转移到内地,形成国家工业“大三线”、地方工业“小三线”的战备经济模式。

同时,负责第三个“五年计划”制定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被取代;不仅由留苏归来的中国高官专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搞的外来制度“移植”构想再度胎死腹中,而且苏联投资时期留下的政府经济部门在全面封锁、没有任何外部投资、几乎没有外部市场条件下,也愈益难以适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经济路线苏式上层建筑的改革迫在眉睫。(文革由来)

1965-1975年(包括“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几乎拿出全国基本建设资金的一半用于“三线"战略后方的建设。从1965年起,中国开始把沿海—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地区搬迁。

诚然,这种“三线建设”客观上只能是国家产业资本的空间移动,并没有“纵向”地调整原来的工业结构,何况转移到内陆和山区的企业布局相对分散,尤其不易形成工业配套条件。因此,不仅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国家工业发展投入的成本在基础建设上是显著增加的,而且国家在工业化空间布局调整上付出的这些巨大代价,都会造成更高的财政赤字,政府累积赤字爆发危机,其代价还是得向农村转嫁。

这种依靠国内自力更生和追加政府投资所延续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再加上1966年彻底偿还苏东投资形成的外债带来的压力,转而造成内生性财政赤字(对内负债但至少没有形成主权负外部性),导致危机发生,连带增长率下降,使形势更趋严峻。

而其延续城市经济的政府应对机制,也和1958-1960年危机情况大抵相同1968-1970年全国又有上千万知青下乡。总之,这第二次财政赤字增加造成的城市危机还是靠向农村转嫁危机代价而得以实现“软着陆”的。
#1-14 - 2019-2-16 13:56
秘则为花
muon 说: “极左”革命年代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生了进入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以来的第二次周期性危机,除了一般经济因素之外,还具有典型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

当时,一方面是中国处于外部全面封锁...
所以说,wg时期的经济政策就是wg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和wg的连续性在哪里?wg到底有经济政策吗?你怎么评价一个可能的wg的经济政策的成功或失败?(bgm38)
#1-15 - 2019-2-16 14:03
秘则为花
muon 说: “极左”革命年代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生了进入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以来的第二次周期性危机,除了一般经济因素之外,还具有典型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

当时,一方面是中国处于外部全面封锁...
我只能看出反修思想同时导致了苏式工业化的失败和wg(1958作为一个重要节点还包括匈牙利事件,苏联第一次干预其盟国内政,这让斯大林时期的疑虑彻底变为现实),但wg是否是对苏式工业化的纠偏,完全看不出来,因为这本来就是一般经济史的叙述。。。
#1-16 - 2019-2-16 14:23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所以说,wg时期的经济政策就是wg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和wg的连续性在哪里?wg到底有经济政策吗?你怎么评价一个可能的wg的经济政策的成功或失败?
现实是WG时期,中央理想中的经济政策是要搞轻工业,然而现实却逼的继续加大重工业投入,所以要评价的内容是这个“三线建设”作为国家在WG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值不值得...

WG绝对是对苏制的一次纠偏,因为七十年代的第二次对外引资,与五十年代的最大不同还在于,不再有当年的战略合作条件下的特殊优惠与苏联结盟时期,苏东国家派来大批专家和技工从图纸到工具的“手把手、传帮带”,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技术和管理成本。而中国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转向西方之后,除了必须支付昂贵的“服务”(后来被称为“第三产业”)成本之外,还得在上层建筑领域让官员们备感痛苦地洗心革面,以转变过去照搬苏联政府体制(乃至整个相关制度体系)的思路,否则就不可能自觉地适应现在照搬西方生产线的情况及其内生性的制度需求——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随之被主管经济的高官们渐次提出并且“被演进着”。
#1-17 - 2019-2-16 14:28
秘则为花
muon 说: 现实是WG时期,中央理想中的经济政策是要搞轻工业,然而现实却逼的继续加大重工业投入,所以要评价的内容是这个“三线建设”作为国家在WG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值不值得...

WG绝对是对苏制的一次纠偏,因为...
我觉得我们评价wg时期的经济政策离对wg的评价已经比较远了。wg中出现的对苏式工业化的实际纠偏是否是wg的既定目标很难说啊。就像wg实际上摧毁了dang,为中国的日韩台新化做了铺垫,但这能说是wg的既定目标、wg的成功吗?
#1-18 - 2019-2-16 14:50
渺子
秘则为花 说: 我觉得我们评价wg时期的经济政策离对wg的评价已经比较远了。wg中出现的对苏式工业化的实际纠偏是否是wg的既定目标很难说啊。就像wg实际上摧毁了dang,为中国的日韩台新化做了铺垫,但这能说是wg的既...
我觉得dang的政策逻辑终是“危机倒逼改革,而不是改革先于危患”(bgm38)
#1-19 - 2019-2-16 16:33
秘则为花
muon 说: 我觉得dang的政策逻辑终是“危机倒逼改革,而不是改革先于危患”
冲击-反应是所有公共政策的外部逻辑,但我们关心的难道不是wg的内部逻辑吗?他们是如何把外部现实问题化的,多大的危机算危机,他们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做到了吗?不然“危机倒逼改革”还是“改革先于危患”都像是喊哲学口号。
#2 - 2019-2-16 08:14
毛“喜欢”“混乱”跟刘“喜欢”“混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毛的混乱是斗争本身的混乱,刘的混乱是为了合理化体制而必须存在的混乱。
#2-1 - 2019-2-16 10:31
秘则为花
大刘要合理化的体制是什么?混乱才是世界的本质,混乱才是合理的,要寻找混乱中的常胜法则,这和mao是一样的。
#2-2 - 2019-2-16 12:57
秘则为花 说: 大刘要合理化的体制是什么?混乱才是世界的本质,混乱才是合理的,要寻找混乱中的常胜法则,这和mao是一样的。
科学现实主义,战争的时候科学的地位是最高的
#2-3 - 2019-2-16 13:43
秘则为花
说: 科学现实主义,战争的时候科学的地位是最高的
现实主义,没有科学。从全频道阻塞干扰到三体,大刘最喜欢写的是低科技条件下的威慑策略。即使是在流浪地球中,科技也是不够用的,重要的是选择策略。战争时期科学是最重要的吗?错,战争才是最重要的。大刘写的反而是科学幻想的破灭,科学不能带来稳定。
#2-4 - 2019-2-16 14:37
秘则为花 说: 现实主义,没有科学。从全频道阻塞干扰到三体,大刘最喜欢写的是低科技条件下的威慑策略。即使是在流浪地球中,科技也是不够用的,重要的是选择策略。战争时期科学是最重要的吗?错,战争才是最重要的。大刘写的反而...
科学现实主义,科学是认识现实和构成现实的唯一方法。正是因为科技不够用,才需要大力发展科学,科学才具有统治地位。合理化巨大科技工程的唯一理由就是战争、灾难。科学当然比战争对刘慈欣更重要,仅由篇幅即可知。
#2-5 - 2019-2-16 15:04
秘则为花
说: 科学现实主义,科学是认识现实和构成现实的唯一方法。正是因为科技不够用,才需要大力发展科学,科学才具有统治地位。合理化巨大科技工程的唯一理由就是战争、灾难。科学当然比战争对刘慈欣更重要,仅由篇幅即可知。
科学具有统治地位就和经济具有统治地位一样,但真正到了危机时刻,被迫切需要的还是毛主义的政治上的决断。大刘写科学是写基础性的背景,但构成他政治底色的还是决断主义。
#2-6 - 2019-2-16 15:48
秘则为花 说: 科学具有统治地位就和经济具有统治地位一样,但真正到了危机时刻,被迫切需要的还是毛主义的政治上的决断。大刘写科学是写基础性的背景,但构成他政治底色的还是决断主义。
刘慈欣的所有小说都是科学方法的范式,首先有一个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是科学。问题越困难,故事越精彩,科学方法就越重要。科学方法就是要不断地失败,所以故事情节会不断地出现灾难和劣势,这是凸显科学重要的必然性。科学是刘慈欣的开头也是刘慈欣的结尾,科学即是他的政治,没有科学之外的政治。
#2-7 - 2019-2-16 16:10
秘则为花
说: 刘慈欣的所有小说都是科学方法的范式,首先有一个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是科学。问题越困难,故事越精彩,科学方法就越重要。科学方法就是要不断地失败,所以故事情节会不断地出现灾难和劣势,这是...
大刘的小说不是科学家式的而是工程师式的,对科学家来说,科学或许很重要,但对工程师来说,科学只是既定的外部环境,它当然很重要,但这种重要不是体现它有任何能动性上,而仅仅是在结构制约性上罢了,就如同毛主义者面对的经济形势一样。在既定情势下使用何种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大刘的关心的。你说科学既是大刘的开头也是他的结尾,但《三体》写的恰恰是科学的永恒失败:人类一出场就科学锁死,到灭绝始终是低等级文明,那么人类是靠什么生存的呢?
#2-8 - 2019-2-16 18:10
秘则为花 说: 大刘的小说不是科学家式的而是工程师式的,对科学家来说,科学或许很重要,但对工程师来说,科学只是既定的外部环境,它当然很重要,但这种重要不是体现它有任何能动性上,而仅仅是在结构制约性上罢了,就如同毛主义...
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是科学方法的使用者,区别仅仅在于科学方法的对象,工作内容有多少理论。三体写的是人类在不断的失败中科学实践的故事,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这才恰恰是科学精神,也就是实验要探测所有参数、推翻所有假设的方法论。在一个困局到另一个困局,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这是科学的成功啊,证伪,发现不可行的路线,这都是科学方法的成功。科学的必要性不是说剧情里世界,是说刘慈欣文本的结构。
#2-9 - 2019-2-16 19:03
秘则为花
说: 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是科学方法的使用者,区别仅仅在于科学方法的对象,工作内容有多少理论。三体写的是人类在不断的失败中科学实践的故事,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这才恰恰是科学精神,也就是实验要探测所有参数、推翻所...
我觉得你这种“科学”已经太泛化了。
#2-10 - 2019-2-16 19:13
Rくん
秘则为花 说: 我觉得你这种“科学”已经太泛化了。
能动性上和结构制约性两者的真的那么不能调和吗?我感觉大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科技研究方法是明确的。
#2-11 - 2019-2-16 19:30
秘则为花 说: 我觉得你这种“科学”已经太泛化了。
科学方法,大写的科学方法,有具体的所指
#2-12 - 2019-2-16 19:32
秘则为花
Rくん 说: 能动性上和结构制约性两者的真的那么不能调和吗?我感觉大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科技研究方法是明确的。
我的意思是太泛化了。首先,这种方法和“科学”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就是一般的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虽然科学也是一种经验主义,但后者的外延显然大于前者。第二,这种方法也没有区分度,不仅是大刘、基本上写硬科幻的小说家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争论大刘是不是一位硬科幻作家,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2-13 - 2019-2-16 21:02
秘则为花 说: 我的意思是太泛化了。首先,这种方法和“科学”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就是一般的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虽然科学也是一种经验主义,但后者的外延显然大于前者。第二,这种方法也没有区分度,不仅是大刘、基本上写硬科幻...
你以为科学是政治所用的术,也许刘慈欣原文如此,但对读者来说事情是倒转过来的,科学是决定政治的先决条件。
#3 - 2019-2-16 12:27
(Inconsistency is intoxicating)
为什么我们聊的这么远(bgm38)
#3-1 - 2019-2-16 19:17
Rくん
地基打得好?(bgm39)
#3-2 - 2019-2-16 19:20
渺子
Rくん 说: 地基打得好?
明明是地基打歪了(我的地基)(bgm38)
#4 - 2019-2-16 22:45
(8EM10-1919 “Beast”)
一个我比较认同的对于流浪地球官宣的评价:

https://www.zhihu.com/people/CSzhege/pins

我们可以设想,当我们在从神话与传说中引经据典,自传闻与逸事中满溢自信之时,我们谈到了“中国人的个性”,那是什么呢?假如单单强调坚毅果敢、顽强不屈大概就落入了一个真正反民族的陷阱了,因为坚毅与不屈并非只在我们的宣传中出现,而是广泛的被各国使用于激发爱国热情的宣传中。在这里,民族主义变得是如此普世,如此相近,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以至于你很难将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与另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相区分了。那么,这种意识形态构建的相近,是民族主义者一开始所期望的吗?
#4-1 - 2019-2-16 23:28
秘则为花
这就是我要从wg说起的原因,1959年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议上说,社会主义可以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mao立即表示苏变修了,而修就是资,苏修分子就是走资派,背后是同一化的逻辑。20年后,deng访美同卡特总统会谈,又提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和平与发展,之后就是中国的日韩台新化。如今的意识形态部门只能谈资本主义结构下普遍化的民族主义,不能谈毛时代的斗争性民族主义,可是不谈就是没有吗?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斗争性民族主义却未必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们想要的。这当中的火与血或许是法农式的革命家想要的,但对更多人来说则是不能提的时代。
#5 - 2019-4-8 11:09
(。。。)
按照右狗的理解,说那么多干嘛,缴费先于主义b38
#6 - 2019-4-8 11:11
(。。。)
在bgm你甚至可以讨论wg,b38
#7 - 2023-12-20 22:38
(表达能力极差)
「西方式的普遍化民族主义」是指什么
#7-1 - 2023-12-20 23:02
秘则为花
4l其实已经讲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