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 17:43 /
这部电影我算实实在在等了有四年,从2014年出第一支预告片开始,我每年都会去搜一下这部电影的消息,直到我从青春的尾巴变成现在的真实社畜,它才终于姗姗来迟。

话虽如此,我对它抱的期待并不高,甚至没有把漫画找来看一遍,之所以比较关注这部作品纯粹出于个人喜好。我和主角一样生活在一个小城里,并且很热爱这个地方,加上一直钟情于新海诚和细田守作品里的清新风格,所以在刚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因而关于这部动画的实际质量,反而并不是我最在意的地方。

实际成片的感觉和我很多年前看过的一个叫《茗记》的动画短片有些相似,也是作者用暗恋一个女生的心路历程作为线索来追忆自己逝去的青春,包括连作品的各种特征甚至缺点都很相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579006?from=search&seid=1355112029495524039
在表现方面我先说一下缺点,同以往的国产动画一样,《昨日青空》在台词设计、剧情衔接、主线把控、动作演出、背景透视上面都显得比较稚嫩。男主的独白常常带着一种高中生作文主旨句的感觉,直接把导演在这一段剧情里想要表达的东西塞给了观众。这样的形式其实是很生硬的,包括新海诚前期作品也总是这样。好的电影应该尽量用镜头语言把信息传递给观众,以新海诚的代表作《秒速五厘米》为例,主角贵树在电车晚点时出现了大量如“我心急如焚”之类的台词,这样的手法其实很破坏作品观感。不过最后两人相遇时电车经过后那一段的处理就极好,如果这时诚哥让男主来一句“轨道的另一端,她终究还是没有等待”的独白,那就大煞风景了。像本作里,男主后面对女主的一句台词就很像是主旨句——“只要有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就会发出光来,喜欢一个人也是这样”。事实上用台词点到为止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导演似乎并不满足,还继续让男主说出”即便到最后不能在一起,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一定会喜欢那个因为喜欢着他而发光的自己。“这就显得有些冗长了。

在剧情衔接上,许多地方也显得有些刻意。例如在女主为两位男主买完饮料后,男主突然来一句“我带你们去看XX塔吧(不好意思名字没记住...)”就很突兀,配合上作品本来就不太口语化的一些对白,感觉很不自然,放到现实里属于典型的尬聊。有一些小桥段本来是想轻松一下,但这样的对话就并不好笑,我到现在能记住的段子好像就一个扭秧歌。这个问题在班主任这个角色上体现得最明显,班主任负责了作品中的很多笑料,但表现出的情况是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前一句还说这个黑板报是乱画,同行的老师夸一句后马上就改口,下一个场景就是班主任向学生表扬黑板报了,对话的转折明显让观众有些跟不上。类似的情节非常多,也算是国产动画的一大通病。

剧情上作品几乎没有称得上是主线的内容。表现出的效果感觉就是作者记了一年的日记,然后挑选了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场景,然后组合起来润一下色,剧本就算是完成了。因而男主的生活场景、情感变化都还算比较清晰,但女主和男二这两个角色就只能从男主的角度去观察。也就是说,本作实际上只有一个完整的角色。你并不知道其他角色的内心活动,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能看到他们和男主有交集的部分。看完后都很难评价女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因为相关信息实在太少了,你连她是怎么喜欢上男二的都不知道。

这种感觉其实很熟悉,因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里就是没有故事主线,只有一些琐碎的事和难忘的片段,你也不知道别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更不知道他们为你做了什么和他们在想什么。但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来,这个剧本是缺乏打磨的,没有把艺术和现实分离开。现实生活里是只能存在一个主角的,那就是自己,但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拍电影,那么就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形象变得很苍白,结果就是人物刻画力度不足。

也由于剧本缺乏打磨,所以在很多线索上就显得很随意,缺乏主次。例如和黑板报的小本子相关的剧情在前期并没有花功夫去描写,但在主角决定放弃高考后突然收到了一大堆学弟学妹的鼓励。实际上导演是想要在这里表达些东西的,例如主角找到了前行的动力,以及和最后揭示男二送杂志的剧情相呼应展现男二对男主的关心。但事实就是,由于电影里看不到为这些感情铺垫的部分,最后也就感受不到积攒感情的爆发。

前期铺垫的全部都是男主一个人的感受,而且这个感受的范围也很狭窄,说到底就是他对女主的单相思。其实这一点很符合现实,现实里男主的这种闷骚型的青春期男生脑子里本来装的就全是喜欢的女生,天天在自己的幻想中当情圣。在铺垫了一大堆这样的剧情后,你在结局把重点聚焦给男二,效果自然不会好。

但更让人郁闷的是,女主这条线也无疾而终了,既没有告白,也没有告别。这一点也和现实一致,多数人对自己暗恋过的女生就是这样什么都没发生地变成了路人。但是现实是不能直接拿来当剧本的,否则观众就会觉得我行我能上。这一点在最后送伞那个地方体现最突出,男主像多数青春期小男生一样害羞得不敢喊女主的名字,只是不断地在街道中寻找女主。虽然很符合男主气质和这个年龄段男生的表现,但估计所有观众心里想的是“怂个屁啊!把她的名字喊出来啊!冲上去把她抱住啊!”,然后憋一口的胸闷。有句话叫过于真实,引起不适,形容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至于彩蛋里关于女主最后的归宿,也同样是过于真实,引起不适。现实里就常常出现这种让我们死宅们欲哭无泪的状况,没想到看部电影还要再体验一遍,实在很难受。作者可能是花了很多年来接受自己的现实,然后这样的结局自然可以起到安慰效果,但对观众来说这完全就是猝不及防的事。如果《你的名字》里男女主最后没有互相认出,这个故事就此完结,那么观众也多半会破口大骂。很多时候,影视剧本里就是要出现一些不讲道理的情节,让观众爽到。像《那些年》的小说里,男主也就是九把刀本人参加沈佳宜的婚礼时什么都没有发生就结束了,这是生活。但电影里,柯景腾把沈佳宜的丈夫抓起来就是一顿狂亲,这是幻想,是现实里没有发生的,但电影就是需要这样的一个情感爆发点,即使这并不真实。

另外,作品在配音以及歌曲运用上算是有得有失。男二和女主都声音有点过于成熟,尤其是女主的声音并不适合女主的形象。歌曲上从最初的《好想大声说喜欢你》开始就很让人出戏,后面连续几首歌几乎把作品搞成了MV合集,效果也好坏不一。

虽然说了这么多缺点,但我还是比较推荐这部作品的。刚刚说到了,这部作品的缺点在过于真实,但优点也是真实,真实到几乎每一个青春期男生都能找到共鸣。虽然剧情很普通,甚至很套路,没有什么精彩或者热血的地方,但基本还原出了一个高三学生的感情状态。加上小清新的画面和叙事,本作很容易让人怀念起自己的青春生活来。

此外,虽然在画面和演出上存在一些缺点,但本作有很多充满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镜头,可以看出导演是有一些想法的。这些镜头做得十分漂亮,画风类似于绘本,是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单独拿出来欣赏也是很美的。还有就是本作背景音乐的质量相当高,高得让我现在就想买一张原声集来收藏(可惜没有搜到),这些优秀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作品,让原本比较普通的剧情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染力。加上电影时间不长,节奏适当,花三十块去电影院看一场还是比较值的。等网络播放或者直接不看也可以,但不推荐看枪版,会浪费了本作的好音乐。
另外,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影院里除了我全是妹子。看完前我是一个人来,看完后也是一个人走,就和这部电影一样的真实...
#1 - 2018-10-28 23:25
电影院里我看到邮箱那段就喷了,这不就是茗记么…
#1-1 - 2018-10-29 00:15
吃鱼卡死的猫
小伙汁,看来你也是上了年纪
#1-2 - 2018-10-29 00:16
名雪
吃鱼卡死的猫 说: 小伙汁,看来你也是上了年纪
还有火车站也是…
#1-3 - 2018-10-29 08:46
吃鱼卡死的猫
名雪 说: 还有火车站也是…
还好,也算是常见青春剧情,日剧和电影里也出现不少
#2 - 2018-12-20 15:43
(なないろの世界を駆け巡り)
完全共鸣,关于剧本的部分分析得很到位
#2-1 - 2018-12-20 23:35
#3 - 2019-3-4 07:02
(No fret you don't have, but favor the existence)
【这种感觉其实很熟悉,因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
难怪我的代入感那么强烈(bgm39),女主和男二差点拥抱的场景...
#3-1 - 2019-3-4 08:37
吃鱼卡死的猫
说出你的故事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