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0 08:18 /
        1.       
        2018年6月26日,一个早已注定但迟迟未到的消息悄然滚动到推特的首页上,“sprite活動休止”,当然不是卖汽水的sprite,而是拥有《恋巧》和《苍彼》两个王道IP,俗称雪碧社的黄油厂迎来了她的终末。
        回想起当年《恋巧》横空出世,宣传活动铺天盖地而来,议论纷纷,然而全年龄子会社fairys的成立依然没能留住当家画师春夏冬的出走,就让这个牌子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要完蛋的时候,她又像奇迹一般拿出了画风无限接近前作的《苍彼》,在这以后,移植版,手游,动画化,一切似乎顺顺当当,所有人都还在等着她出完FD后能否拿出一个新IP的时候,她还是倒下来。
        她的倒下并非是没有征兆的,《苍彼》已经过去了4年,姗姗来迟的动画化,动作迟缓的移植版,手游平平无奇,FD的发售也陷入延期,种种迹象都在指出她内在的生命力即将衰竭殆尽,最后是今年3月末发行的Switch版,逊色于Vita版的销量没能延续她的希望,在这之后,5月31日手游关服,6月12日住吉千里的推特bot停止活动,最后是同月26日,也就是文头的那篇通知文。
        大部分看法sprite活动的停止是因为万代南宫梦Arts的合并成立吸收了出资方lantis而造成的余波影响所致,官方宣布的时间点是4月1日,梦断Switch,融资失败,这个愚人节对他们来说应该过得相当痛苦。至此两部作品两部动画化的王道萌厂sprite也走到了终点,不管是任天堂背锅还是坊间传言的动画化背锅,黄油又一次被扔下来舞台,正如大家所喜闻乐见的。

        这算是一场盛大的告别,过于正式,把一心扑在Vtuber上的我当头一棒,打的晕头转向,把预期的旅行提前拉上了时间表,我也给自己放了个假。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你美梦做到正高潮时把你一棍敲醒,打开油管脑子里不知不觉还是会浮现出能搭得上黄油的联想的那段时间,每每惊醒于无数个未能出世的企划正胎死腹中消失于无形的现实,坦白来讲,确实让人夜不能寐,人要是休息不好真的会容易疯疯癫癫的。
        雪碧子社Fleet的手游《Project NOAH》现在还在没声没响地开着事前登录,最后的“sprite夏祭2018”还有个把礼拜结束,我迷茫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该把自己的期限定在哪里,拖沓着还是把Vtuber的考察日记写完了,写的很吃力,也不打算再写了。


        2.“稻草”
        因为黄油如今一贯的“迟缓”发展,直到今年年初我才开始陆陆续续记录学习一些所见所闻的“新兴思想”,一方面是为了跟上潮流,一方面也是为了填补些“主题”上的需求,外界的看法仍然掐着黄油的“命脉”,我很好奇这些“思想”会带来什么改变。
        今年以来网络上发生的几件事和围绕于此讨论,带给我很多接触他们的机会,从外围追随者的口号到忠实爱好者的“文字游戏”,我花费了不少力气来挖掘这些想法的深度,正面面对这些炙热的感情和话语带给我的冲击伴随着漫长的冬天和突然发作的牙痛,让我吃了几个月的苦头,网络的新概念或者说新规则是过往的书本所无法引经据典的,这些看似微小又“惊天动地”的变化正因为它身处的新环境才显得如此特殊。

        在我看来,人类大概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明过,这种开明是一种语境的不同,甚至是层次的不同。曾经的时政解析,全球形式,舆论动向,这些已经不再是能够带来财富的情报,为少数人独享;而智慧,眼界,美德,这些人性之光也不再独存在象牙塔的顶端,轻易无法触及,每天打开手机,信息的潮水又淹没了这个世界,在网络这个浓缩了无数知识的营养罐里,智慧的速成确确实实地又加快了一步。
        有人喜欢说这是“智能”时代的来临,我觉得有几分准确,智慧带来了个人的观点,带来品德修养,而这些内在的力量又推动了人们的向前,人类大概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明过,或者换句话说,人们大概从未像今天这样追求“美好”过。曾经我们也讨论“愚蠢的”,“庸俗的”,但放到今天的语境之中,在“美好”的人性之光的普照下,现在或许正是洗刷那些“顽垢” 的最好时候。


        3.       
        我所见到的当代“女权”思想,终究走过了“男权”的单纯反面,开始围绕“性别平等”做文章,我看到过她们的很多有趣点子,也找寻到一些曾经庞大影响力留下的痕迹,太过明显的身份上的利己和口号上的大同没能维持住它的自相矛盾,现在也只有在边缘的爱好者那里还能见到这样直白的宣言,而后续兴起的之如“六耳猕猴”真假女权或是其他的说法,就显得几分空洞,目睹女权博主“拉皮条”之类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丑闻更是加深了我的偏见,搅了我的热情。
        我在我那拖了又拖的去年小结里原本分了一块地方打算写给“女权”,不过没写成,因为我没能找到完整且有实际意义的“纲领”,只有具体到人的片面新闻让我打空气靶,对于这些似乎陷入僵局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我现在已经不怎么翻腾她们的观点,给我留下印象的,一部分是崭新的角度和思考,也有一部分是模糊不清的舆论导向和利益纠纷。在它内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变化中,不论最终能会牵扯多少人群加入其中,改变多少过去的想法影响多大的范围,我认为最重要的始终是个人的立场,而我的立场,是一个男性,以“宅”文化为主要娱乐消费的形象的立场,如果不以这个立场进行讨论,恐怕没有什么意义和趣味。

        4.找个例子
        最被“如数家珍”的存在于宅文化之中的顽疾,“处女厨”今天依然有一席之地,矛盾时间之久,圈内圈外产生的影响之广,远远超过二次元的平面,在任何场合的讨论中都成了不小的“筹码”。
        我们通常把对二次元角色的异常喜爱作为 “宅”文化中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这种喜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者,但也招致了不能理解的旁人的反感,狂热者抛家弃子和自甘堕落对上反对者添油加醋和故意抹黑,日本国内宅男的社会地位和大众的普遍态度已经将其结果展现的淋漓尽致,反观圈内的作品依然我行我素,彼此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很多“共识”,言语伤人甚于刀剑,但从未将宅文化“洗刷”干净过。
        谈到宅文化中的处女厨,百分之一百绕不开十几年前那部《下级生2》,过去诸多直面经历或是听从流言,现实因素考虑一半又丢了一半的观点已经蒙上了历史的尘埃,过去我们常把矛盾集中在态度上,尤其是极端的态度上,处女厨乐意盘问反对者们愿不愿意在婚礼上让前任们站成一排分享和女主角的“成长”经历,非处女厨们也毫无客气地把种种排斥和攻击行为贬低到人性有无的层面上。讨论的结果是一边倒的,“优胜劣汰”,陨落的ELF成了所有后来者的榜样,但现在,这场矛盾似乎被重新平衡了。

        我过去常把缓冲区作为自己观点,处女与否,好女孩的标准与否,接受与否提倡与否,若干的问题其实不仅不是一回事,甚至彼此隔着相当的距离,以至于考虑现实要素来换位思考都是多余的。说到底这是一部商业作品里的爱情故事,不仅意味着不还原现实,角度都是迎合消费者而制作的,然而现实和虚拟作品之间的转换存在个人差异,带动自己的标准和情绪进入讨论就很容易产生极端且不合理的结果。我讨厌武断的处理方式,不合氛围的生硬设定和强行说服式的主题表达,在我看来,《下级生2》不仅不是一款讨论爱情选择的游戏,更不是一款对爱情美好与否的标准进行诠释的游戏,她只是一部演绎特定爱情的游戏,玩家从开始就没有选择对女主不闻不问,游戏启动却意味着有些东西已经不可挽回,也没有选择到最后都可以贯彻自己的标准,反复拷问自身对故事中爱情的选择,这样的结果就是玩家被挑衅了。
        爱上一个女孩是容易的,让别人来说服你爱上一个女孩会是自找不快的 ,说服你爱上一类女孩那就只能键盘下见“真章”了。公司招聘尚且用文凭设置门槛,这些爱好者本身有足够的理由来设置一个标准筛选掉他们不喜欢的故事,处女厨只喜欢处女,不代表非处女就无人喜爱,但也不代表bitch厨就成了圣人君子,这就是所谓的“缓冲区”。

        而时间回到现在,网络带来的语境变化,“女性观点”的加入,给了这场矛盾再次升级的机会。
        对于处女不处女的问题,女性的立场想必自然要为了维护女性的自由而来,也大概会趋向于保护弱势之中的女性,如果她们加入上文的讨论,必然不是来争论柴门环是不是一个好女孩的,或许她们会谴责男主角的多变,会排斥男性玩家的大男子主义,或许进一步表达她们的爱情追求。这是我的想象,不过想象距离真正的观点通常有差距,照着这种想象进行推测,争论只会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感情纠纷,互有索取,具体情况为主,很难得出结论,对于“非处女”的地位或是“处女厨”的恶劣性,还是需要通过一些侧面的现象来推测。


        我在上一次的总结里整理过一套默认女性地位“提升”的背景下对于动画或是游戏的攻击方式,或者换个说法,网络的开明环境下,宅向的动画和游戏遇到了哪些新的反对声,来练习对这类观点表达看法,现在来看,如果说当年ELF有哪一点做对了却没法得到肯定的话,那一定是它展示了选择的后果。
        黄油是不应当展示感情选择背后的负面效果的,它没有告诉你女主角在空余时间做什么,没有爱上男主会爱上谁,那必然是因为确实没人在乎。如果处女厨在乎了,那故事会写成后宫,如果非处女厨在乎了,那估计他们每天吵架的时间比玩游戏的时间要久,“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并非说这是一种伪善,而是确实的“利益”不相关。“成人男性向游戏”,隐藏不需要的部分能回避的是诸多可大可小的问题,这也是通常的作品所会做的,跳过剧情甚至工口场景只看个CG,这也是通常的玩家所在做的。
        事实上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女主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人,如果没有在男主那里获得爱情就自然会另寻他欢,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敢说出“皇帝的新衣”的真相的ELF没能得到这份支持,或许也可能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没有遇到真正的支持者,比如,“女权主义者”。

        处女厨与女权主义者之间会争论什么?接受与否根本不再是问题,也没人打算在“缓冲区”里的几个问题之间划清界线,“隐藏”感情中的不和,互相包容,有时候和稀泥就能把矛盾解决了,但把处女作为讨论主题的那一刻起,一面的利益就已经被触及,就已经招致了不快,这才真正让问题来到了另一个高度。
        “物化”,“消费”女性,这是男性向游戏的“原罪”,不可改变的现实,只有男主角在做选择,这里的问题已经无关隐藏与否,而是女性角色的态度。


        5.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原罪”
        假如我们真的进行这样的想象,玉金事件二代再次发生,引爆了话题,非处女厨们和女权主义者们站到同一个阵营,联手起来,共同抗“敌”,把那些最为顽固最为病态的死宅们心中最扭曲的想法剖出来细细切碎,从头到尾整理的干干净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众人所指,你能想象到哪个地步?后半部分我倒是很确定,前半部分就不太好说了。

        这场事件之中矛盾的双方,处女厨和非处女厨,处女厨和女权,看似是正好相对的组合,然而非处女厨就算退一万步,再怎么美化,“代表正义”,也仍然是男性玩家, 而这个男性玩家的身份本身就已是眼中钉肉中刺,没有男性玩家来消费,哪来的处女不处女,喜欢不喜欢一个女主的争吵。男性玩家和女性旁观者的分歧之下,他们的立场是不相同的,冲突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当非处女厨维护女主角的地位,为她们感情史的辩护“慷慨陈词”的时候,女权们未必会对这种“怜悯”感到开心,这是“多情”的男主角与生俱来的“罪过”。
        或许在这场争论中,非处女厨和女权主义者们对于某些特定行为进行的攻击十分类似,不过也仅此而已,如果进一步讨论,他们只会陷入其他的争论之中。鬼畜或是纯爱的区别在成为宅男的时间点就意味着他们臭味相投,很难形成根本的对立,从来都是粗糙的处理和极端的态度来“喧宾夺主”,而另一边来看这或许就是一种“多管闲事”。
        我们常常把感情的存在作为讨论的前提,但既然问题退回到了纯粹的男与女,这个前提也必须倒退一步。一个被“处女迫害”的女性,正是她们因性别所遭不公的缩影之一,女权们来到这里,带着性别相同的带入感和情绪,面对女主角被评头论足的处境拔刀相助打抱不平,不仅是为了感情上的不公,更是为了社会地位上的不公。在这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苦战里,男性玩家吵得面红耳赤一片混乱,但女权又不是来相亲的,哪来闲心挑三拣四。“包容”与否解决不了的问题,挑选也解决不了,除非,她们对同性也深恶痛绝。
        俗话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如果我们拓展开来假设偶像,声优等若干现实中早已存在的“处女厨”问题的翻版时,女权主义者是从一个性别上相反的方向上和粉丝们一同声援这些偶像吗?只恐怕截然相反,甚至变本加厉。女权们追求着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对于这些被视作“玩物”的女性本身,她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厌恶,感到排斥,别说她们会来为其辩护,甚有“女奴”, “生育的母猪”来冷眼嘲笑,在这些“异类”身上再插一把刀,而身处在“男性向”游戏之中的女主角,为服务而诞生的“爱情人偶”,女权们未必会对她们的遭遇感到“同情”,这是“献身”的女主角的“原罪”。

        女权主义者的矛盾,不仅在男性中划分阵营,也在女性中划分阵营,利益和立场的错综复杂,在恐婚恐孕的现实事件上,她们已经将此付诸实践,有人嘲笑这种矛盾的对立根本无关性别,因为她们要提高的远非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地位,而是确确实实的她们自身的地位。这是一场思想解放利益争夺的革命,而不是和平演变的新思想普及小讲堂。
        深藏在这些新式思想的深处的矛盾,常常让看似是一个群体的思想解放运动实际上各说各话,各为其主,和过去LGBT们一样,隐藏在这些思想背后并不是求同,而是存异。她们并不打算证明自己是正常的,来谋求认同,他们要的是证明自己是特殊的,所以需要尊重,他们有颠覆主流的倾向,也有好高骛远的爱好,她们进行的不是一场需要“慷慨相助”,或是进行“慷慨相助”的战斗。
        “别让你的同性恋朋友请客,因为那是他们移民结婚的钱”,常被控诉的传统的道德约束早已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方面,身份而带来的特权也广泛地作用在各个角落,那并不是一个“当好人”的理由。男权社会带来的“压迫”确实不仅女性,还有其他各种性别,也一如诚信社会,合法社会,但如果你相信“平等”能解决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或是传染病患者就业歧视的问题,你甚至可以开始接受“女性的子宫就是一场病变”的说法。一些客观的且不可解决的矛盾现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在社会的发展之下,“白左”们的存在确实只会越来越理直气壮,因为我们不可能倒退到上个世纪,人类也不可能倒退回工业革命之前,我们必然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改变后的社会,但按照新式思想进行生活的人们本该在老老实实在地上一步一步前进,却被追随者们哄抬上天,让众人为他们让路,又见谁来为社会底层的普通青年的“正常”婚姻买单了呢。

        美好的未来或许真的可以 “站着说话”,但在我看来,现在还不是一个可以大肆宣传的好时机,鼓吹自己是社会精英,鼓吹自身生活带来的非凡改变,鼓吹自由的可贵,爱情的坚贞,对着当下社会的平均标准,面对特定群体依然整体低下的现实情况,这些说法是不理智的,也不是一个崛起上升中的思想所急需表达的。在女权运动者们前方的道路上,“男女平等的实现”一定有出场,我对此深信不疑,但那也肯定不是会写在“指导大纲”上的长远目标,彼此不识却选择极为相似的方法来帮助她们,比如贬低男性或是歧视男性,更不会提升“游戏规则”内的玩法。
        我不太确定这是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或许是又因为在我身边的大多是些“局外人”,在争论最激烈的地方,当事人和对立者从来是最少见的。观点的拥护者们当仁不让,冲在最前线,这种某种形式上的越俎代庖,往往是围观人吵得火热,反倒让当事人看了热闹,更微妙的是看着看着,发现这热闹根本不是为自己在吵的。如今想要改头换面重起名号的声音很多,这些思想运动家们的自我怀疑是有道理的,不知道反复无常,心口不一的人们是忘了统一观点,还是忘了筛选那些捕风捉影的“业余”人士。
        如果说新式思想的运动势必会有所成功,那留下的诸多影响里,“把女主角放到问题的中心”就会是这样的改变,而把女主角放到没人敢讨论的“中心”,那就变成了“你爱不起的”。


        6.好心人
        “处女厨”,曾经极端的态度往往是引发问题的关键,而现在,多样的价值和立场才是讨论的基础,群体的划分开始比正确的信息更有意义。网络带来的信息筛选和对自身认知的加深让人们趋于固定自己的圈子,在网络这个无比繁杂的社交网中,一个人所能拥有的身份终究是有限的,在这些社交圈之中,爱好和立场是固定的,需求也是固定的。
        这有点像很多人无法理解偶像手游为什么能赚得盆满钵满,月厨会在抽卡上挥金如土,他们同样无法理解的还有厨力,偶像的附带价值,更无法理解到在此之上的社交的价值。在他们自身的社交圈中,这样的价值取向是不存在的,没有人这么做,这么做也无法得到任何认可 ,所以简单地“死宅的钱真好赚”,跟他们父母的“动画不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吗”基本上是一回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这样的社交圈或话语圈,比如玩手游的和玩主机的,即是他们都是游戏,但消费模式,消费观点上实则大相径庭,他们的冲突看似是难分高下,实际上都归到了鄙视链的划分。这样的概念可以扩充到很多问题上, 就比如破鞋女主的炎上事件能够引发的反响范围,立场的不同,喜好不同标准不同,追求的利益也不尽相同,这不是一个比谁更“好”的问题。“不感兴趣”的人如果无话可讲,倒还相安无事,但等到网络模糊了身份间的界限,这样的局面才被打破了。
        再打一个比方的话,或许可以用“开除二籍”作个反例。像“二次元”这种宽泛的概念,一般只会在萌芽时期会有很多人对定义或是范围进行讨论,到了如今这个阶段,如此多的分支都已经生叶开花,没了争论的必要也没有特意去找另一圈人争论的时间,除非“枝干交错”,到了有人想要“划分界限”的时候。难以分离的根源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与彼此背后相违背的价值标准,酝酿了这样的冲突。

        网络的环境里,平台的聚合把越来越多没有共同语言的相似爱好者集合在了一起,对错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有很多现实的数字可以衡量出“大众”的结果,但从来没有达成全面的看法。社交圈的扩大与重叠,渐渐地让立场相背的人群走进了一场谈话之中,带来了各式的观点和标准,如果只是随着矛盾涌入到其他圈子中,加入“原住民”之间的矛盾,倒还算理想,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观点被“借用”到其他圈子之中,成为一场毫不相干的“civil war”里的“王牌兵器”。

        “你没法因为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严重程度就来得出擦边球动画应当遭到恶评这样的结论,更何况擦边球动画的爱好者们正是喜欢擦边球”,这样一句话对于很多近期的“动画批评家”来说似乎很难理解。细读“婆罗门”和“新兴批判”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有趣的叫法——我看到了那些“见识了世面”,“学习了新观念”,有着“崇高正义感”的好心人的身影。
        人们真的在很努力地追求,或者说标榜自身的“美好”,这是“智能”时代下大众的共同追求,学习“思想”来扩展自己的“武器库”本身也是纯粹的,然而当这种观念成为一种“借用”的手段时,不得不警惕争论变得文不对题。如今我们很难满足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讨论,把矛盾升华到三面对立是一个非常好的“障眼法”,但“借用”毕竟是“借用”,导致内部的观点自相矛盾和行为的前后不一致,不仅戴不好自己的面具,更会给“主人”增添陷入尴尬。
        因此在这么多混乱不清的观点表达里我们可以看到,想要“维护女权”的动画爱好者。虽然废萌不在他的爱好之内,也阻止不了爱好者的喜爱,但架着社会问题狐假虎威,攻击动画中的所谓“陋习”,闹出一个“真假”女权的笑话,但扑朔迷离,安能分它是“雄雌”?


        7.       
        人群中的“特例”把“外部的”,“大众的”,“普遍认为的”观点带进了讨论之中,尤其是道德和伦理上新思想,在流通上有很强的穿透性,适合在各种各样场合的讨论之中出现,“我是男的但我支持女权啊”,“我是男的但我也反感这个动画里擦边球啊”,然而文字游戏是用来打嘴仗的,不能解决问题,看看他们的立场和爱好所指,轻而易举就能暴露他们心中的真话。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就像性解放,女性的受益未必会比男性要大。
        产品上的划分, 更像苹果用户和安卓用户的对立,似乎这两者彼此看不惯,相互对立,但实际上本质是一回事。人群中最响亮的声音里,动画批判不管是来自叶键遗产的剧情厨,还是新兴起来的爱好者们,依然是喜欢分析,玩弄文学玩弄哲学玩弄艺术之流,“女权”不是一个需要在他们之间达成一致认识的话题,“借来”观点加入讨论别说能讨论出什么结果,只会被继续误用,浪费更多人的时间。

        而当这种“借用”的概念被多次扩大之后,一种专门“借用”概念的人出现了。
        这是在“营养罐”的速成和标榜自身的推动下的合理结果,借用高大上且极具传播效应的概念来堆砌自己的高度,让他们在社交圈子的重叠间游走,一种新思想席卷而来的现象产生了。

        传统的道德经验正在时代的转变下摇摇欲坠,公众和公权正在试图给新的观念分配好位置,各式各样的社交圈内在面临着内部矛盾和外部冲击的双重挤压,而穿梭在社交圈的重叠之处,不断从最为广泛的问题上借来形而上的观念用以争夺各自圈内的话语权,这些“借用人”常被“误认为”是新式思想的运动者,相比搭建自身的价值标准和稳固自己的立场,他们更趋向于矫正特定环境下的言论和观念,将道德制裁和文字游戏贯彻到底,用自身虚无的立场作后盾,这让他们如鱼得水,如入无人之境。
        正因为“大庭广众”的范围被划分出来,小众圈子与总体语境的不调成为了这些“借用者”们出没的最频繁的“重灾区”;正因为“标新立异”的推重出新,哗众取宠地划分界限成了这些“借用者”们活跃的最为坚定的“推进器”。

        我们正处在一个最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银河护卫队》的导演因过去社交账号上的过激言论被下课,《二周目异世界》的网络右翼作家被封杀,网络确实不是没有记忆的,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今是不可能了,因为艺术要过审,人,也要过审。广泛的背景下,言论上的“吹毛求疵”终究会变的额外尖锐,肆意涌入的圈外无关者和圈外观点会让话题的倒向毫无道理,如果错误言论的严重性仍有一天未被定性,明天就依然是由七嘴八舌引导追究责任和量刑处罚制度的一天,而任由其过度发展,或许我可以保守地预见一轮新的网络暴力。

        新的时代下,思想的进步在广泛的交流下飞快前进,但明显的是,没有进步的东西仍然是很多的,黄油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无数的理由会引起注意,虽然某种“高纯度”而造成的反感,会让很多感到不适者保持距离。
        “你不觉得这样的游戏会让女性感到不适吗?”
        “不觉得,我从未见女性玩过这种游戏”。

        我并不是想说人性是从未进步的,只是不太愿意把一些小把戏和花样拿出来一个个咀嚼,不同利益的冲突才是最为本质,无处可藏,在如今这个众人求美的环境下,闪光灯总是打到了奇怪的组合身上。“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同好尚且可以交流,而把“矫正”当作爱好的人群,与其说和他们讨论不出结果,不如说他们就不是为得出结论而来的,道德绑架和文字游戏总能帮助他们把一些不痛不痒的观点说的举重若轻,但经过了很多似乎繁杂无比但现在看来基本都是废话的自我反驳之后,我更担忧那些真正的“实践者”。

        虽然在国内这些话题还没有沦为政治工具的可能性,表达尚不成熟的女权主义者们也仍然有回旋的余地,日本国内痴汉敲诈和metoo的政治化运动搞臭了一些女权主义者的名声,大洋彼岸面对严重的灾民和宗教冲突也迟缓了讨论的进展,只是这样的幸运能持续多久,我一直非常疑虑。近期有几款相当“危险”的游戏成功代理走向了海外,触及的恐怕远不止新式思想者感到不满这么简单的层次,可能将来几个月后我才会找时间来研究他们是如何周旋他们的公关的,高翻译门槛也有为数不多的好处。
        前段时间前翼的《ISLAND》似乎传出了一个“女主破鞋,男主接盘”的特典小说,我没有仔细考证,也没怎么浏览相关的讨论,不过显然的是女权主义者们没来对此表达不满,而不像“国家队”的后入位驾驶舱那样,又让很多人“感到不适”。或许庆幸于漫长文本和内容纯度将好奇的路人拒之门外,动画化在国内的中途下架也避免话题的展开,只有个人对原作低劣完成度的印象更差之外,真结局躲躲闪闪的解答在我眼里又多了几份不走寻常路的自我作秀和故作黑深残的额外包装的偏见,我不知道这种处理是不是也是从何处受到了某些影响。


        8.完
        黄油的衰退已经是一个几乎无话可以再说的话题,已经存在10年之久了,盗版的风行,从业人员减少,在此之上的恶性循坏,如sprite开篇所讲,“毎年15%と言われている業界縮小、資金調達環境の悪化等、現在置かれている事業環境”,都是广为人知的东西。
        PC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事实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引擎更新的缓慢,原画质量也难以匹敌商业插画,依附于剧本的泣系到贩卖角色的萌系都已经走过了相当的时间,而萌系元素或是擦边球元素也早已广泛地走进了动画,走入了各种轻度游戏。现在已经不是一家店铺拿出点钱出个黄油软体当“外快”的时代了,也不是杂志隔空传信,实体店广告营销的时代了,黄油作为一种依附于PC和家用机的娱乐形式,本身已经落后了相当的距离,要说有什么新奇的话,只能说落后的差距随着时间增长而又增长了吧。
        16年写年度小结的时候,我借了“踊り場”来描述过去的一年,“每年持续的衰减似乎结束了,整体的形式在走好,但还不能确定是不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火热’”,现在来看,那时候确实不是作出判断的时候。在盗版风行和业界情况日渐恶劣的背景下,特典商法和海外发行一直是两条必然的道路,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效果,时间的推移暴露了其中的种种利弊,也证明了他们的有效,前方道路充满了未知,也让我感到惶恐。


EOCS
        从软伦的记录来看,实体版的重新抬头和下载版尚且平平的表现,与网络潮流下的其他市场有着一丝鲜明的反差,同时与移动端不冷不热的适应性似乎也透露着某种更为根本的不和,或许是不适合如今轻快的节奏,或许是新鲜元素的不足,与其他线上游戏的竞争下黄油没有展现出太多优势;而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高昂的翻译门槛和成人内容导致的审核问题,比起动画或是其他类型的游戏更为沉重,我所了解到的若干个发行游戏海外版的制作者无不对此感到担忧,海外版可能需要的修改和重新流回日本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越来越关键的本土消费水平和价格差异,对于业界大众来说依然不太可攀,最终黄油会走向哪个方向,仍然不够明确。
        在如今商业化发展的各个平台甚至软件生态之中,留给人老珠黄的黄油的位置已经不多,曾经制作18禁游戏是因为好卖,现在不制作全年龄游戏就没有渠道卖,取材,宣传上潜在的困难不说,后续销售和制造话题都容易遇到更多的阻碍,假设是单纯的“阉割版”或许还有不少竞争的空间,整个题材都显得非常“大众不宜”那可能真的没话可讲。就算忽视公众环境下的种种阻碍,在少子化经济低迷的日本国内,所有的内容制作都在往海外走的当下,海外文化和审核的差异更让黄油上不了车,当年illusion受到的跨洋打击让无数公司为主页上锁,游戏启动加上了JAPAN ONLY,这些过去的自我保护如今已然成了枷锁。

        9.
        曾经让黄油引以为傲的,表现力,剧本,工口元素,一一失去了光芒,如今已不再独一无二,跟之后兴起的动画和手游一样,我一直认为这些流行的宠儿都曾受到过潮流而带来的价值加成,也就是所谓的泡沫,就如起初的深夜动画和偶像手游的抬头给整个业界带来了一片生机,最终也让自身的缺点随着业界的扩大而扩大。很长时间以来,观察他们的发展都是我矫正心中对黄油期待的最好参考。
  

AJA,淡红色部分为“海外”)
        因为我没有定期阅读完整的业界报告的习惯,最多也是在各种记事上看过些小结或是汇总,早到10年之前,海外市场这个概念就已经步入业界的视线之中,2015年留下过4倍规模增长的记录,在英语国家获得过的不小成绩和16年后中国市场的大步飞跃奠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现实,日本动画已经不可能再无视海外市场带来的收入。
        来自早期的NetFlix和亚马逊与国内的诸多视频网站的动画代理在2014年后带来的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到近年国内的直接投资或是与各个工作室的合作让日本意识到了 “常に政治が優位性を持つ”的中国市场的意味。前段时间《二度目の人生を異世界で》,上文也提及过,作者因为网络右翼的发言半个月就从动画化的高峰跌入至声优集体降板,小说停止出版合作,到最后的动画化取消的过山车,形如跳崖,可以想象得到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件称得上“丧权辱国”的事件,然而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灭顶之灾”可能并非巧合之下的产物。
        另一方面,曾经给主机游戏带来“重创”的手游公司们已经不得不开始有所自觉,市场筛选的基本完成,优秀IP树立的背景下,赚“快钱”已经不再可能。从最简单的开局福利,到各种抽卡保底或是优惠活动,这些曾经借助偶像题材而大赚特赚的手游公司如今所作出的一个个让步,月卡,首冲双倍也连带着国内市场IP的逆输出而越来越普及,今年年初之后连续的几款韩国和中国手游对日本手机游戏排行榜的洗刷是有目共睹的。
        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过去10年,苹果安卓两大操作系统分占市场,各类APP的势力根深蒂固,用户群体的划分已经八九不离十,就如雪碧社这样,开发IP衍生的手游或是制作全新企划,和其他一些拉出某些老牌写手原画当作招牌的新手游,真的是“事到如今”,为时已晚,手游已经不再一片闭门造车,可以躺着赚钱的“避风港”了。

        海外市场的“洗刷”,不仅是资金的涌入和作品的流出,更是价值观和大众道德或审核制度的相互摩擦,除去政治元素而受到限制的作品,来自海外的文化差异和本土市场环境,迟早会推动擦边球后宫题材的式微和搞笑类型的抬头,这是我的看法,受影响的绝不仅是动画或手游,企划制作,原作者,出版商,潜移默化的改变是全面性的,这种势头已经能够有所窥见 。
        这样的风向还会继续持续下去,改变更多的行业和更多的人。回首去寻找黄油衰退的那个时间点,无数的变数都离不开整个环境的改变,仅从个人的视点所见所闻身边的变化,很难想象落后时代一个,甚至两个身位的黄油能够从中脱离,网络传递信息把世界各地连在一起,过去我们这么感慨,现在这句感慨已经开花结果。
        我仍然相信ACG产业的发展会让同根的工口游戏得到更多机会,可是成人内容成为累赘也已是既定现实。曾经失去公众认可的社会环境让工口游戏不得不躲进阴影之中,网络打开了一扇门,尚且是一张白纸的海外市场给了黄油再次表演的舞台。“工口”内容从来都是来自这些日本的亚文化无可取代的优势,如今我们面对尚且简陋的“成绩单”和未知而危险的政治性社会性变数,黄油能否就此走出低迷,实体和网络销售何去何从,在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下,工口游戏如何来适应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是变还是死,就是风中摇曳的“玫瑰”。


        以前我常常是一边玩着游戏一边找一些作品中的“主题”自得其乐,今年我停下了所有手头的进度,为这个新“主题”,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到政治正确的内容上,我相信人类如此下去终究有一天会彼此隔绝,但很可能还没等到哪天黄油就已寿终正寝,甚至成了杀一儆百的牺牲品。
        现在是一个讨论这个小众爱好去向的好时候。黄油的衰退不仅是商业上的落后,更有观念上的过时,这种变化是由内到外的,剧情和废萌的更替是一场巨大的转变,也只是内部元素的平衡,没有从鱼变成猴子,但现在我们已经快走到整个结构都要被推倒重来的一天。
        我在这篇文章里尝试了很多改变,自己想了很多改了很多试了也很多,比如这种新写法,分段很方便修改,也方便写长,就是似乎写的更碎更片面,自身的成长倒是醒目的黄油的进步却依然是海底捞针,如今已经不是一个黄油创作者应当拘泥于业界内的时候了,我自己的主题的收集陆陆续续也搞了些时候了,想要进一步追求一些系统性的内容,却又被创作的门槛所阻碍,但不论如何,对于黄油内部的若干元素,如今就算没有深刻的认知,也该做好告别仪式的准备。

        面对眼前的景象,我也有不由的唏嘘,改变仍然在混乱之中,引用星爷电影里的一个场景,在练胆课上,星爷拿出一坨“屎”让学生来练胆:
        星爷:“你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出入什么上流社会,是你自以为是的学识认为,屎是无聊和污秽的,就等于你妈妈或大姨妈从小到大告诉你,鬼是恐怖的那样,所以,即是这坨屎不臭,你也一样看不起它,鬼不过来咬你,你也一样会害怕,如果我们能够反转这个观念就行了,够胆就过来碰它一下。”
        小伙子走过去,伸出一只手指:“我碰过了,体验到什么恐惧?学到什么了不起的?”




        10.附录
        黄油到底是成人游戏,不是文学,不是哲学,也不是飞机杯,或是卫生纸。

        我基本不正视黄油的文学性,这主要由于当今的商业环境,黄油处在其中,也是身不由己,资本和销量或是其他现实数据的制衡,不仅影响题材的范围,更压迫着创作的过程。商业作品难以成为探讨主题和传达新想法的工具,多数只能停留在收益与否的层面上,这是全人类的损失。
        在工口内容越发“碍事”的情况下,黄油的剧本已经濒临崩塌的边缘,写轻小说虽然也有出版社和其背后业界搭出的牢笼,比如“异世界穿越”,但至少写了还能走上一口饭,而在黄油里,想写自己的想写的内容,想描绘自己擅长的工口场景和感情,对于创作者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梦想,难能一见。
        我很少攻击一部作品的剧本,或因为一部作品的剧本完全否定文本的框框里显示给我的内容,也不赞同这种攻击方式,喜欢聊文学我们可以聊文学,在工口游戏聊剧本,是我们已经失去的奢侈。

        我开始渐渐放弃黄油的工口性,这也是托了“资本”的福,也受限于社会观念的变化,玩过黄油十几年最初的那批“死忠”们已经走过了“大叔”的边缘,“高中生”的幻想都渐渐来到了毕业的时候,纯爱也好鬼畜也好,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花样,懒得尝试,也懒得改,消费者尚且如此,制作者更不敢“轻举妄动”。
        黄油的衰退和死板,与同人市场持续的兴旺,带来的是创作者的改观。独立游戏开了一个好头,在如今各类创作者打赏平台和众筹平台群雄逐鹿的现在,同人游戏小成本小周期的特色越来越吃香,时代的潮流是势在必行,不仅容易做得好,也更容易吃得好。
        叫我如何去期待一个黄油画师的表现,CG的表现力已经停滞,动态的普及比拖拉机还慢,以前我见到对原画的攻击还反驳着看看细节,现在没必要了,因为没人再说,差是一种常态。

        或许是因为国内黄油长久的流通方式和纹丝不动的商业化,所以对于黄油价格的考量仍然有着很大的因人而异的差别,上来就讨论剧情的好坏,从来不把工口场景和cg数量或质量纳入考虑,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或是恰恰相反的,这让人要么对剧情达到迷信的程度,要么对工口内容充满歧视和想当然,这样类似的问题在不少地方也是随处可见的。从人正常地成长到进一步发掘自己的爱好,认知自身的需求的时候,通常已经到了“脱宅”的年纪,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爱好,或许就是所谓“二次元”行业所追求的。
        海外市场给黄油带上了一个新的枷锁,挖掘既有IP的附加价值,赚钱的会想赚更多钱,没赚钱的没人理,FD的制作就和高校老师开课外小灶一样,分割本篇该讲的内容都是好事,保质保量完成作品,我都不当作骗钱了,当丢钱。现在如果真的要对一个游戏感到不满,只可能因为价格实在不合理。
        前翼社确实是个很前卫的牌子,灰色系列的成功把他推到了更轻度的领域,他也乘势而上,众筹游戏,全年龄,FD,移植版,海外市场,全都沾边,我看了《ISLAND》动画的官方账号在B站写了篇关于黄油动画化的文章,我也看到他新作开始捆绑steam和实体版卖下载卡,灰色新系列请了一票热门声优,现在也众筹了动画化,转型和当年的型月有如此神似,也让人哑口失笑。
        “暖饱思淫欲”,18禁内容靠着三大欲望之一和社会伦理的限制在赚钱,这是我们开玩笑的说法,然而欲望在变伦理也在变,过去我一直把“女主角”作为我看法的中心而沾沾自喜,现在这已然是一种“居高临下”,我也放弃把它作为我的优点了。网络信息和娱乐方式,贤者时间思探索世界也不妨雅事一桩,全年龄的舞台越来越多,我的眼里在看着性解放的扩大,“性交”这个词的涵义或许也要越来越大。
        我不仅仅指性癖,而是能够对于各式各样的东西感到的性唤起,倒不是受到某些“精神分析”的影响,只是如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些可以对着“常规”照片撸管的人让人非常羡慕。
        缓慢的大众伦理跟不上需要审核的内容的发展速度,不知道大众的共同追求能否满足小众心中的孤独。


        11.不再孤独的宅男
        宅男从未想今天这样彼此接近过。过去要线下聚会,后来是社交软件,到现在移动端和直播兴起,宅男已经不再孤单。
        一个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慢慢摸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给自己面对世界面对内心的时间越来越少,不止是孩子,所有人都感受得到。
        宅男的概念从未像今天这样宽泛过,有人用网络社交,有的人用动画交朋 友,众口难调,又彼此肩膀挨着肩膀,新人们或许真的需要意见领袖。

        对于真正希望引导思想文化运动的人,鹦鹉学舌的人,鹦鹉学舌着渐渐变成运动者的人的众口云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之后,都会很轻松,因为文字游戏不解决问题,利益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
        我仍然觉得“缓冲区”是个很好的概念,这层缓冲区衡量的是个人的喜好到对外的喜好,这意味着某些要素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拿来说服别人,也意味着超过这个范围,你不仅会报以不满,更会传播这种情绪。
        这取决于一个观点是否足够强烈,利益相关的范围和推己及人的流通程度 ,“圣母”让人不满,但超人却依然是正义的化身,做好自己,再结合现实环境和实际情况考虑充分,或许可以说给别人听听。

        表达的成本在升高,跟随观点是便利的也是必要的,但跟科学一样,不去明白其中的原理,相信科学依然是迷信,意见领袖也成了宗教头子,在偶像和观念之间,或者说随大流和做自己之间。

        最近常看到一种说法,叫没有自主性的宅。
        宅男并不是一个为了成为宅男而成为宅男的目标,通常是自然而然的选择,等你意识到了,你已经变成这样了。宅男让人感到嫌弃但又让人畏戒,来源于这种自然和专注,而这种从未画出边界的爱好,也正因为这种个人的追求和多样性,才让人尊重。
        霸权动画的跟风观看,热门话题的附和讨论,明明喜欢看机甲却凑热闹站三角恋党争,某种程度上这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但跟风跟大流,多少会造成一些的问题,没有观点的随声附和最后成了别人的小喇叭,这是小事,非自主性,非生产性的打发时间最后成了浪费时间,这就成了所谓“慢性自杀”。
        别让成为宅的这段回忆伤害自己,对青年,对中年,可能对很多人这句话都还不能被忘记。
        追随偶像是不可避免的,但孤独是你自己的。


        12. Vtuber
        说到偶像,我肯定要聊Vtuber,但写得太多了,恐怕还是另起一篇来的清爽,可以写的更具体些,也更有意思一些。互动依然是最新鲜的,你不可能指望画个某个动画角色的同人会有声优或是会有制作公司来给你加油,然而Vtuber就可以,这种距离感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扮演者能够舍弃自己过去的性格, 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性格还算贴近的话,某种程度上还是乐观的,但如果相离甚远,业余就是一种恶臭,会让人相当不适;如果不能舍弃,或者“隐藏”,没错,又是隐藏的问题,隐藏的不好就是一整个团队受伤。
        我对这种距离感有点不屑,考察日记也写了,受损说不准就是双向的。

        今年可以称得上黄油完结的一年,《兰斯》迎来了完结,一个神话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接下来由谁来创造新的神话。
        等待的时间总是过得额外的快,年初的印象好像还模模糊糊地留在我脑子里,转眼已经走过了平成最后一个CM;但似乎又过得额外的慢,形形色色的新玩意,彻夜难眠的一晚又一晚,我在被害妄想和陈词滥调之间殊死搏斗,但也写到了这里,我想,我的2018就此结束了。我失去4个月的时间,试图换来一个新的开始,或者说,我失去的是8个月。
        这是最初就定好的结尾,我还会继续等待下去。


Tags: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