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5 21:00 /

前言


持有不同评价体系的人做出的评价,对对方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为了避免双方浪费多余的时间、尽快筛选掉评价体系不相符合的人、找到评价体系相同的人,我认为尽量详细地说明自己的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您阅读我的任何评价,或对我的评价发表意见之前,建议先花一点时间阅读我的评价体系,判定我的评价体系是否与您的相符,避免在不认可的体系下浪费多余的观看、讨论的时间。——假如没有阅读的兴趣,我建议您也直接跳过我的评价。
诚然我的所有评论均为自我满足——话说回来,谁又不是呢——但不排除其中有一些参考价值的可能。假如您认为有这样的可能,也建议阅读本系列文章加以确认。

同时,本文及本人的评论为了方便说明会牵扯到大量自造概念,所有我单独说明的概念不论在外是什么用法,在我评论的语境下均以我的解释为准。对此感到不适或反感的人或触乐员工现在就可以关掉页面了。
假如觉得某些概念无法理解、不好把握,或者我提到了但是没有说明,请在下面留言提问,不必觉得会对我造成麻烦。提问的方法是对该概念提出一遍自己的理解,然后我会看您的理解是否与我的相符来进行进一步解释。

对本说明的说明:本系列说明为了便于阅读,采用了从大前提到小前提说明的顺序。假如不同意某些小前提可能还可以姑且一看,不同意某些靠前的大前提就可以直接关掉了。

Meta评价体系——对于评论的评价体系

1 奥卡姆的剃刀标准。当然这里的奥卡姆的剃刀只是借用一下概念。这是最基本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是否可以做出排他的唯一解释,或是所有可能解释中最简单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无间道》中有一个植入式广告,被人疯狂分析甚至扯出“轮回”的解释


对此的批评:
《无间道 1》中陈永仁死亡时间是一个 bug 吗?
所谓“轮回”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单纯按照这种隐喻和抠bug解释然后就疯狂往里加东西的做法的不光可以捣鼓出轮回论,甚至可以证明地平论或者解释出114514成立。这种没有排他性的神棍式分析是没有意义的。类似的例子在豆瓣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

2  牛顿的烈焰激光剑标准。同样这个也只是借用一下概念(因为很好玩)。换句话说,基于正常观众可以感受到的部分去解释。比如说上面的问题,正常观众在正常观影过程中不可能看到这些细节,因此利用这些东西去解释没有任何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会用二次创作的内容去解释原作内容,就更是贻笑大方,应当立刻进行激光切除。
当然很多技巧普通观众未必能看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具体的区分标准我会写在后面的细则里面。

3 分析要有助于理解“创作者如何构建出这样的心理效果”,而评价至少要能指出这种心理效果(方便没看过的人进行参考和预计)。所谓心理效果,就是观看电影、小说之后读者心里产生的直观感受。举个例子,许多豆瓣评论中的分析采用类似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去解释电影剧情和人物,很多时候甚至只是一些只要看过电影谁都能想到的剧情、人物概括,得出的东西只能拿来剧透别人,对理解构建冲突、构建角色形象的过程,或者对作品素质形成预期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评价和分析我会当作废品。
理想的评论应当在避免做出剧透的前提下,向读者传达“观看这个作品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效果”的预期。

4 没有重点的分析/拉片没有价值。这种分析很常见于一些动漫高手(或曰,民间爱好者),他们很多人会去尝试分析、拉片,但是对媒介本身的表达技巧和语法没什么了解,容易过分沉湎于对动画要素的概括当中。
比如这篇「拉片」,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仅仅是毫无重点地堆砌逐镜头的解说、又过于沉浸于单帧而完全忽略镜头的时间因素,完全看不出想表达的“近年来在tv动画范围内依然无人出于其右”。(要解释这个,你起码得把其他作品差在哪举出来吧?)



共通标准

1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有评论均以“商业作品”为前提进行评价。
说明:某些探索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只是为了给业内人士观看,很有可能只是为了表现某种新的表现手法而没有加入任何便于大众理解的要素(如故事性、观赏性等等),将其当作商业作品评价只会给出无意义的低分。因此,将这两种作品加以区分,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进行评论。


2 所有商业作品,不论媒介,均共存于同一套评分标准下。
说明:除了艺术作品以外,所有媒介的商业作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如大部分小说、电影、动画、游戏均存在可以被人类理解的故事性因素(包括戏剧冲突、叙事节奏等等)。
其次,对于媒介特性(如小说拥有隐喻的手法,而电影有分镜、声画结合等),通过对比同媒介下的其他作品,可以得到该作品在该媒介下的地位,由此则可以进一步评价出剩下的分数。
那么评分可以直接构成为共性的评分(如故事性的评分)+其媒介特性在该媒介下的评分。

3 评分方式为6分基础分(参照简介中的及格线),10分为满分(参照本人评分作品中接近满分的作品),按照各个评价标准进行点数的增减,而不是各项分别占若干分数的方式。
说明:各项分别占若干分数的方式会导致过于看重总体水平,而无法挑选出某些独特方面很强的作品。假如好几个方面水准较次,即使某一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也无法弥补失去的分数。这对求新、求异的文艺作品鉴赏显然是不利的。
此外,这个做法得出的分数也会被各个部分的权重产生极大影响,如果每个作品单独设置权重则评分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假如不是自信已经通晓所有作品,这样傲慢的做法得出的评分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
并且以基础线-满分线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很容易得出及格作品与满分作品的差距,方便把握评分标准。
当然满分作品只是目前满分,假如有一天碰到比满分作品更强的作品,那么所有及格作品的分数均要下调(压缩评分区间)。



目录(建设中):
1 概述、Meta评价体系及共通标准 ←你在这里
2 故事性作品评价标准
3 广义电影评价标准
4 狭义电影评价标准
5 动画评价标准
6 小说评价标准
7 ACT游戏评价标准